第二部分“夾心餅幹”怎麼做(3 / 3)

經常疏通線路

“婆媳是天敵”真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家庭常理嗎?在這其中總是左右為難的,就是那個既想做“孝子”,又想成“賢夫”的男人。“魚和熊掌兼得”的好事總是很難發生,稍不留意,可憐的男人便要飽受“夾板氣”。

我結婚前就已經讓媳婦作好思想準備,肯定要和老爸老媽住在一起。因為他們人到中年才有了我這麼個寶貝兒子,如今年事已高,當然要指著兒子了。

果然,婚後不久,爸媽便從南方老家搬進了我們的新家。剛開始,老婆覺得太別扭了。最讓她難以接受的是,每天晚飯至少要吃兩個鍾頭,兩位老人悶了一天,終於見到兒子,便有說不完的話。起初爸爸媽媽他們還經常回南方走親訪友,我們還有兩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後來我們的兩人世界徹底結束,四人世界對老婆來說就是一種挑戰。

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商量,要去公園玩。盡管我和老婆已經去過那個公園無數次了,但為了討老人歡心,那天她還是表現得特別熱情。不巧的是當晚她接到一個電話,到一個客戶家談到半夜。

第二天,她一覺醒來,已經10點多。我已經起來了,正在衛生間洗漱。她爬起來,發現媽媽滿臉陰雲又十分克製地摔著碗碟。毫無疑問,這股怨氣是衝她來的。從沒見過這種陣式的她隻好跟在媽媽身後一個勁兒地賠不是:“媽,您消消氣。咱們馬上出發去公園,還來得及。”媽媽沒說話。她悻悻地回到臥室,坐在床上掉眼淚。我走進房間,“你躲到哪裏去了?”她低聲質問。“我知道你受委屈了,別傷心,我跟我媽說說去。”我趕緊好言好語安撫一番後,便像個包青天似的,一臉嚴肅,找媽去了。我對媽說明了情況,左哄、右哄,她的氣消了,於是沒過一會兒,媽媽過來了,摟著媳婦的肩膀說:“我不知道你昨晚睡得那麼晚,是我錯怪你了。一家人有什麼話都應該說清楚了,對嗎?”事後,她問起我,為什麼明知婆婆在為難她,一開始不出來“主持正義”?我回答:“那時候跑出來不是找死嗎?我向著誰合適?最聰明的領導不會直接去給下屬勸架,而是要善於溝通下屬間的關係,我就是咱們家這樣的領導。既然讓你們因為我而成為一家人,我當然有義務讓你們和平相處了。”看,我已經以一家之主自居了,並且還利用各種機會定下不成文的家規,比如,這次風波之後,家裏便有了“民主”氣氛,有什麼事盡量都擺在桌麵上解釋清楚,省得留下疑問,造成互相猜疑的現象。我覺得,現代家庭中夫妻關係是最重要的,因而由公婆做“家長”顯然已不合時宜,做老公的應該認識到這一點,並勇於承擔責任。

婆媳關係本來就是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家庭人際關係,兒子在婆媳關係中扮演著“中介”角色。由於婆媳之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又沒有夫婦間的密切,因而出現了隔閡往往不容易消除,通過兒子從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婆媳不是天敵,婆媳之間有座橋,就看老公怎麼做,是做橋梁,還是做武器。有很多男人,不是做父母的武器收拾老婆,就是做老婆的武器收拾父母,結果既沒當成孝子,也沒當成好老公。聰明的男人會當好橋梁,而不是武器。

“曲線救國”攻略

婆媳之間想一點矛盾也沒有是不可能的。如果發生了分歧,千萬不要在言語上針鋒相對,有時也要采取“曲線救國”的戰略,借別人的嘴說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婆媳之間引發矛盾的事情,在男人眼裏看來沒有一樣不是雞毛蒜皮的:比如有一陣子,老婆在耳邊嘮叨:“媽媽做的菜太鹹,對孩子身體不好。”我想直接跟老媽說吧,礙於她的麵子,其實我和老婆一樣,也是淡食主義者。不說吧,老是跑外麵吃或忍耐著也不行。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請了一位做醫生的同學帶著小孩來家裏吃飯,吃飯聊天時,我同學一口一聲,讚揚老媽的廚藝不錯,隻是說要是再淡一些會更有營養,又將攝取食鹽過多對身體的危害說了一大通,直說得媽媽連連點頭,一口一個“嗯、嗯、嗯”,從此開始,我們家食鹽過量的時代終於過去了。

婆媳倆僵住了,中間如果有個人來轉個氣,做好調解員,也能起到“曲線救國”的作用。比如借用我們“夾心”還有充當“公公”角色的老爸。“夾心”是斡旋“婆媳關係”的“外交官”,有許多“婆媳關係”是“笨兒子”造成的。如果說,“婆媳關係”有著天然的敏感因素,那麼兒子在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及發揮協調、谘詢的功能就愈發顯得珍貴。讓我們留心做她們雙方感情的傳遞者。記得有一次,我和老婆在學校準備著期末考試,但是也忍不住想回家看看,媽媽燉了冬瓜老鴨湯,我對老婆說:“咱媽看你這些天學習挺累的,又上火,特地燉了湯給你清清火,補補身子。”媳婦聽了很高興,飯桌上一個勁地給媽媽夾菜。結果媽媽喜得合不攏嘴,早鍛煉時逢人就說那是媳婦孝順她的。日積月累,婆媳兩人的關係越來越融洽了。她們哪裏知道,應該好好感謝我這個幕後英雄呢!

我的“陰謀”是這樣得逞的

我們倆是大學三年級動機最“不純”的那會兒認識的,而且好像認識了沒幾天就背著父母,私訂了終身。然後就是整天盼著趕緊畢業,趕緊結婚。好像晚了就來不及了似的。

好不容易熬到這一天,單位蓋章,執法機關發證,我們真想振臂歡呼,向全世界人民莊嚴宣告,兩位中國人民終於能夠合法地住到一起來了!可沒等“世界人民”跟著歡呼,中國人民的工作重點已經轉移了——並且往哪兒轉移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我父母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革命果實”也就是一套兩居室。雖說父母覺悟高,盛情邀請我們共同瓜分“革命果實”,可我倆的共識是,當前形勢之下,穩定和安定團結是第一位的,“革命果實”的享用是第二位的。這方麵周圍的慘痛教訓太多了。所以我們毅然決定堅決貫徹一套房子一個家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自討苦吃”的道路。

那時我正在某國家單位貢獻青春,該單位就黃村那兒有空房,距市區20多公裏。我倆咬咬牙,黃村就黃村,怎麼也是自己的家!好家夥,這下每天上班下班,單程就得兩小時。早晨6點還處於半夢遊狀態就抬腳往外邁,晚上8點才在混雜著各種有機氣味的小巴熏陶下回到家。貨真價實的“披星戴月”。我媽心疼死了,勸了無數遍讓我們回家一起住。“這是圖什麼呀?跟自己爹媽住怎麼了?”“能吃什麼虧呀?回來還能吃現成兒的。”可我們硬是挺住了這種“致命誘惑”。白天在領導麵前裝孫子就夠累的了,晚上回了家還要保持一定的“革命警惕性”;受不了,這絕對屬於給自個兒下套兒。寧可身體辛苦點兒,80%的時間不在一塊兒就避免了80%的矛盾。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我們奔波在北京的城鄉之間。搭上了數不清的寶貴時間,也賠上了數得清的寶貴金錢。每兩個禮拜我們就去看一次父母。嘿!那關係,甭提多親了。每次見著我們倆,我媽都跟見著久別的親人紅軍似的。沏茶倒水,噓寒問暖,臨走還得塞點兒水果、雞蛋之類的。她老覺得委屈了我們倆,尤其是我愛人。“唉,嫁到我們家福沒享著,盡受苦嘍。”哪還想得起來提什麼要求啊!所以這媳婦,是怎麼看怎麼順眼。到現在我們也算苦盡甘來,修成了正果。在自己不懈的努力進取下,終於在城裏混上了一套房子,從而結束了我們長達5年的城鄉遊擊生涯。

5年間,代之以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婆媳過招72式,是我們永不言累的“跑動”。我問過我愛人是不是太辛苦,她貼在我耳邊說:“路上想你兩個小時,到家和你呆上整晚,你覺得這會累著我嗎?”

但這段光榮曆史可給我媽——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儼然成了評價我倆的婚姻品質,特別是我愛人個人品質的重要依據。現在一提我愛人,老媽絕對讚不絕口:“這孩子,真懂事!真堅強!”從來舍不得誇我的話,都攢起來拿來誇她了。看這趨勢,我們家的“婆媳關係”甚至有超過“母子關係”的可能!唉,我的“陰謀”終於得逞了。

婆媳過招我調和

當婆媳兩代人為後代的健康成長而產生分歧的時候,集“兒子”、“丈夫”、“父親”三重身份子一身的“頂梁柱們”真該認真地動動腦子了。

女兒今年5歲,5年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媽媽和老婆的看法多有相左,不過幸好有我這個練“太極推手”的高人,才化解了一場又一場一觸即發的“戰爭”。

關於穿戴:過慣了苦日子的母親延續著我兒時的穿衣原則:“幹淨即可”。於是七大姑八大姨家孩子穿剩的衣服早在女兒還在孕育的時候已經搜羅殆盡,然後拆洗、縫補、修改……但對妻子而言,小時候短了接、瘦了改的衣服是她心中永遠的“痛”,絕不能讓女兒“重蹈覆轍”,要穿就穿式樣最“洋氣”的。由此,戲劇性的場麵出現了:早上女兒是引領時尚的“小模特”,中午就變成了衣著樸實的“勞動人民”。女兒在這個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不適應,改造後的舊衣服質地粗糙不舒服:而裝飾過多的洋服、頭飾又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活動。我不得不掏出“私房錢”,定期為女兒添置了一批既簡單、便宜又美觀、舒適的行頭。實踐中,媽媽和老婆倆認可了我中庸而實際的做法,矛盾逐漸淡化。

關於吃飯:女兒出生時,瘦得像隻可憐的小貓。“補充營養!”婆媳倆的心思一樣迫切。查育兒寶典.看電視講座,各種增強營養的招數用盡,女兒一天天茁壯成長,體質逐漸變好,甚至超出了一般孩子的體重。

然而此時,媽媽和老婆的矛盾又出現了:擅長廚藝的老婆做出各式美食,想繼續鞏固成果;而理智的母親卻做出了很“現代”的決策——吃素減肥。結果是,老婆盯著女兒硬咽下雞鴨魚肉,母親卻在孩子眼巴巴的注視中撤掉美味的食物。後來還是由我出麵,為兩人訂立了一份“君子協定”——早飯、中飯由老婆決定,晚飯由母親定奪,這樣就使女兒的飲食步入了“早飯吃飽、午飯吃好、晚飯吃少”的良性循環。

一個男人,把原本沒有血緣關係,根本不認識的兩個女人聯係在了一起,而且還要生活在同~個屋簷下,的確有些困難重重,但勇士們千萬不能因此裹足不前,喪失了鬥誌,因為這個屋簷不都是腥風血雨的,關鍵要看男人調和的本領和能力。

麵對劍拔弩張的心愛的媽媽與老婆,男人需要作太極推手狀。使用一些巧妙的辦法化解掉她們之間的矛盾。所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是其中真諦。

疼愛老婆,孝敬母親

“老媽的愛像大海一樣深,老婆的愛像烈火一樣熱,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確不是很好受,所以呢,把水和火分開,夏天涼水衝澡,冬天熱火燒炕,各有各的好處,但不能瞎摻和,否則就會把你放在水裏,底下燒上火——哥們,咋了?讓人給煮了?”網友的這句話說得太經典了,究竟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作為兒子兼丈夫要怎麼去做呢?真心疼愛老婆,誠懇孝敬母親,是常要在口裏念叨心裏長著記性的“魔方”。

你的老媽和老婆肯定都想你對她們說實話,但有時,你為了搞好她們的關係,卻不能不說點假話,善意的假話,說幾次無所謂的,在她們麵前,你要做一個兩麵光的人,當著娘說娘好,當著老婆說老婆好,有時你還要學著做一個假傳聖旨的人,當著老娘就說,這是你媳婦讓我給你的(好東西),當著老婆就說,這是俺娘讓給你的,其實是你給的,雖然是謊言但也是真心疼愛老婆,誠懇孝敬母親的表現。真心疼愛老婆,誠懇孝敬母親,就需要隨時有這種能信手拈來的策略:

·真心疼愛老婆,誠懇孝敬母親。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這樣讓老婆能感覺出你的孝心,她不至於非不原諒老媽;讓老媽感覺出你疼愛老婆是理所當然的,讓她也不至於認死理。

·老婆有錯借躺床上在枕頭邊和氣地談,別當著人麵不給她好臉色看;老媽不對耐,也要動之以情委婉指出。還有一條,別對她們瞎發大男子火氣。

·她們吵得不可開交時。在她們麵前大哭一場,什麼都別說,讓她們知道你是為難的,你是非常地不希望看到她們不和睦的,讓她們自我反省。

·先安內,再和外。結了婚小家暫為主。將來再考慮母親的問題。沒住一塊兒的話,能行的話減少她們來往的頻率,因為婆媳間保持距離就能產生美和愛。

·有事做到兩頭瞞不能兩頭傳。做溝通橋而不做傳聲筒。

安妻撫母經

傳統社會的男人似乎注定要遭遇媽媽和妻子的兩麵夾擊,但現代社會裏,媽媽和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已大不同前,兩代人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都有了更大的選擇餘地,避免尷尬更需要男人觀念的更新。

這是我一個朋友強哥給我寫的故事:

父親在我還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留下我和母親,如今我長大了結婚了,總不能離開母親單住,於是三個人就住在了一起。妻子是個溫柔嫻熟的女子,剛結婚時,母親對這個可人的兒媳婦也是非常喜愛,可好日子沒過多久,婆媳之間的矛盾就開始越來越多,兩個人都逼著我說出到底誰對誰錯,而我每次隻能兩邊哄,有時候弄得我是精疲力盡。如果妻子撒嬌讓母親看到,母親即使有時不說什麼,可從母親失望的眼神裏看到的東西仍讓我感到十分為難。我想給母親和妻子更多的愛來補償,可每次對一個人更多愛的時候,都讓另一個人感到被冷落。

這事讓我苦惱了很久,好在在一場場實力作戰中,我逐漸掌握了調節她們兩個人之間關係的小訣竅:從不當著兩個人的麵和其中任何一個人過分親密,從不對其中一個人批評或表揚。變成一個標準的“和事佬”,關鍵時刻和和稀泥。

現在我們家的兩位“領導”關係融洽多了,多虧我是久經沙場,不屈不撓,練就一身處理婆媳關係的“硬功夫”——安妻撫母12計,奉獻給你吧,請通過你的書告訴普天下的男人:

1.不要當著雙方的麵表揚或者誇獎其中一方,尤其是知道另一方在該方麵明顯不足時;

2.當雙方發生爭執時不要偏袒任何一方;

3.在一方對你講述對於另一方的看法時,不要不假思索地表示讚同;

4.不要相信外界對於家庭成員的評價,更不能把這些無稽的評價當作指責其中一方的理由;

5.不要在雙方產生矛盾之後大撒手,任憑她們廝殺;

6.不要采取犧牲一方利益滿足另一方需要的方法;

7.能夠當時解決的衝突不要拖遝,日久必生長怨;

8.不要要求一方永遠忍耐,更不要要求一方無條件服從;

9.雙方在家庭的地位必須在一起生活的開始階段確立;

IO.婆媳衝突的焦點通常都集中在對於某些概念的理解偏差上麵,所以男人必須不厭其煩地向雙方解釋另一方理解的具體含義;

II.要讓雙方都意識到你對於她們的爭執相當地關注,而且影響了你的正常生活,不要讓她們感覺你不在乎她們之間的爭吵;

12.不要毫無原則地接受現實,無論是母親還是妻子,適當地鼓勵她們彼此交流,她們相互之間都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