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夾心餅幹”怎麼做(2 / 3)

我有一個深刻的體驗,就是你可以有一個能幹的老媽,或一個女強人老婆,但決不能兩樣都占,否則一定沒有安生日子過。

看來家庭關係也和現代社會的職場一樣,不僅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殊途同歸。如果婆媳在家庭中的權力理應平等,兩個又都是你最愛的女人。你一旦厚此薄彼,注定要引發戰爭,如同一個部門不能有兩位主管。如果在兩個部門,她們就可以做各個的主管,相安無事。但是偏偏在一個部門,讓我這個部下可吃盡了苦頭。

我成了老婆老媽的情緒垃圾站

我們和母親一起住了三個月,差不多從第一天起我的耳根就沒清靜過,頭疼到極點,我簡直就是這二位的情緒垃圾站。

據本人近百日的細心觀察,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讓母親和妻子相安無事根本就沒有可能,

因為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場上都會招致對方的不滿,而我又不能不表態,否則由著她們各自行事非亂套不可。第二,讓她們停止相互的埋怨也基本沒有可能,母親堅持在家中當家作主的作風,妻子也一貫地不願接受領導。兩個人基本上沒有直接溝通的願望,所有的想法全部在我這裏作彙總。且看她們是怎麼在我這裏倒垃圾的:

老婆:“你母親是一個權利欲望很強的人,凡是屬於她生活範疇之內的東西都要擁有控製權。她固執己見,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

老媽:“我怎麼也沒想到,我最疼愛的兒子會在結婚以後變了一個人。我的兒媳婦是一個有心計的女人,她在外麵非常招搖,在家裏卻很少盡妻子的義務。更不懂得孝順老人,家裏的活兒幾乎都是我在替她做,也不知道你看上了她哪一點。”

老婆:“我是一個很隨和的人,有時是故意在同你母親較勁,為什麼大家都得遵照她的意願,為什麼她從不考慮別人的需要呢?如果說是工作環境對她的性格有所影響的話,我同樣做著一個重要部門的管理工作,憑什麼我就應該在家裏做一個俯首帖耳的小媳婦呢?”

老媽:“她有一份高職位的工作,按說應該是個懂事理的人,可是她從一進門起就開始和我對著幹,家裏所有事都要插一腳,好像這樣能顯示出她在我們家裏的重要性。我們家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她從來不尊重,還常常在一些無關的小事上提出相反的意見,甚至喜歡不與人商量就自作主張,發展到最後索性就我行我素,毫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以前你沒結婚的時候一直是我管家,一切都井井有條,等她進了門,把生活攪得一團糟!”

老婆:“我不是說我受了什麼虐待,但是從我進你家門的第一天起就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敵意和戒備。你媽時刻表現出對我的不滿,處處提醒我是個外人。我在外麵賺錢非常辛苦,家裏的支出一大部分由我負擔,你媽不能忍受我在家裏占據這麼重要的位置,她怕你在各方麵依賴我。是的,我知道她就是這麼想的。你到底是要娘還是要我?”

老媽:“她的傲慢真讓人討厭,她一定在背後對你說了很多指責我的話,她甚至挑唆你拋棄我,可我和兒子從來也沒分開過啊,她能照顧好我的 孩子嗎?她阻止我兒子盡孝,也許我死了她才會 稱心如意。娶了這樣的媳婦,真是家門不幸,可你怎麼就不明白呢?你是要娘還是要媳婦?”

受不了,受不了,她們為什麼都要對我說?我想這樣下去的結果,不是她倆大發作,就是我發瘋。索性別在一起摻和了。搬家,搬家,這樣總可以獲得片刻的安寧了吧。

老婆老媽之間發生爭執,最為難的就是我們這些既做兒子又做丈夫的男人。說老婆的不是吧,老婆肯定會與自己來一場爭吵,責罵老公不疼愛自己,說不好還會賭氣回

娘家;袒護老婆指責自己的親娘吧,老娘又肯定會說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說不定把老人氣出了家門,自己落得個不孝的罪名,幹脆誰也不去袒護,自己當個旁觀者吧,爭吵升級鬧出大事更難應付。哪怕是在老婆老媽爭吵完偃旗息鼓後,這做夾心的還要兩邊受氣,因為老婆會在自己麵前哭訴她的委屈,老媽也會在自己麵前數落自己與老婆的不是。

當婆媳之間出現戰爭時,做老婆的一定不要把“夾心”搬出來,以強求質問老公到底是要娘還是要媳婦來為難做老公的,其實每一位做“夾心”的都希望家庭和睦,關係融洽,作為男人在外麵為了養家糊口混出點人樣原本就不容易了,在繁忙的工作後回到家希望看到的是一片溫暖的氣氛,而不是硝煙彌漫的戰場.身心疲憊的時候再拿一些怨氣給“夾心”受,他又如何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與充足的精力來對付緊張的工作。

所以奉勸天底下的老婆們,當你們如果想知道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時,請不要再問丈夫“如果我與你的母親同時落水,你會先救誰?”這個問題了,一個男人的一生最愛的就是自己的妻子,而最尊重的是自己的母親,也就是這兩位女人給了一個男人全部的愛與生命,是一個男人一生中最值得珍愛的女人!

老婆老媽們,如果你們還愛自己的老公,如果你們是真疼愛自己的兒子,那麼,就請再也不要為了一些小事而爭執了,家庭需要寬容,需要和睦,一個溫馨的家庭是每個人都向往也追求的,就不要讓任何人來打破這溫暖的氣氛了。

計謀篇

——做個甜蜜的“夾心餅幹”

一個男人,把原本沒有血緣關係,根本不認識的兩個女人聯係在了一起,而且還要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確有些困難重重,但勇士們千萬不能因此裹足不前,喪失了鬥誌,因為這個屋簷不都是腥風血雨的,關鍵要看男人調和的本領和能力。麵對劍拔弩張的婆媳,男人需要作太極推手狀。

男人,“夾心餅幹”這樣做

老媽們與老婆們對她們身邊那個愛著的“夾心餅幹”,都是極端重視,疼愛有加的。她們主動地黏附於男人的身邊。如果兩個女人沒有了黏附的動力,單靠那“小小一團甜點15克力”拚盡全力來想吸附住她們,那麼這個家庭也就沒有多少幸福可言了。而如果“夾心餅幹”外麵的這兩個“麵餅”主動地、緊緊地靠近裏麵的甜心,雙麵夾攻,那麼這塊“夾心餅幹”的甜心很可能就會在麵餅的縫隙中溢出。兩個人愛著那個她們心中的“夾心餅幹”,在精神上拚死地爭搶,都想要獨霸這個“夾心餅幹”的思想與情感,那麼這個“夾心餅幹”很可能會選擇逃遁。或者是他的思想與情感總是會在某一刻選擇“走私”。

人際關係可以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人際關係它包含兩個方麵,即對外人際關係和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本來就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信息交往,處理的好,你處處逢源,辦事容易,工作順利,家庭和睦:否則會處處遇難,凡事都弄得你焦頭爛額。

“夾心餅幹”在搞好對外人際關係的同時,更要具備建立良好家庭人際關係的能力,它不僅能影響到子女的心理發展和行為規範,而且可能影響家庭穩定及親人之間的親情和睦,繼而影響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影響家庭成員的社會地位及事業發展。

男人,這個甜美而易碎的“夾心餅幹”,真的就這麼難做嗎?一邊是生養自己的親娘,一邊是要相伴一生的妻子,男人啊,這個香甜的“夾心餅幹”,在沐浴著兩個不同時代和不同環境的女人真愛的同時,卻要承載著她們的夾板之氣,這其中的酸甜苦辣,這其中的無奈和心累,誰能夠理解?誰能夠解決?夾在母親與妻子之間的男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該怎麼做才能既不傷及母子親情,又能兼顧夫妻摯愛?是表麵支持母親,實際支持媳婦?還是表麵聽從老婆,實際畏懼母親?這易碎的“夾心餅幹”啊,怎樣做才能兩頭都甜?無怪平很多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在遇到婆媳問題時,總是消極地歎息:在家想做個好男人也難啊,

怎麼做好這個夾心中的甜心?

在家庭生活中,就需要我們的“夾心餅幹”們始終保持一種比較主動而又良好的狀態,這需要注意自身修養,注意人格完善。遇事不怕事、不避事,以多種形式、手段搞好家庭人際關係的建設。其主要方法是:讚美,搞定對方的法寶:借力辦事,攻心為上;自暴缺點,拉同情票,用心做事,迂回成事;忍能成器,忍能成事,忍能成功!當我們的“夾心餅幹”們在家庭人際關係的建設中努力追求,不斷“犧牲”,執著追求絕不輕言放棄,做出你的樣子來,把握住解決問題的良機,該出手時就出手,肯定會多一些成功機會。

應該爭取做好這個夾心中的甜心,而不是覺得夾在中間不舒服不爽快。應該爭取讓老媽和老婆都同樣疼愛這塊“夾心餅幹”,使“夾心餅幹”的易碎程度減少到最小,徹底解放“夾心餅幹”身上的夾板。

婆媳關係本就是男人的事情

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我終於和婆婆吵了》。文章裏麵敘述了一個年輕的柔弱女子在與思想不開放的婆婆相處時,婆婆對媳婦百般刁難、媳婦忍氣吞聲、兒子左右為難(既不能數說母親的不是,又怕媳婦受委屈),日子就在這樣極不融洽的氣氛中緩緩度過。終於有一天,懦弱的媳婦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當著兒子的麵和婆婆吵了起來。一向高高在上的婆婆被驚呆了,之後,哭天抹淚地要兒子和媳婦離婚,失控的媳婦也吵著鬧著要離婚。兒子左右為難,看看母親,又看看妻子,最終坐在沙發上失聲痛哭,無法解決眼前的實際問題。當然,最後兩個女人都被他感動,妥協了,不再爭吵。盡管這個故事很平常,在現實生活裏,有很多這樣的事例,最後的結局或不歡而散,或勉強湊合,或心有隔膜。但這樣的平常的故事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

百人百性。不要天真地認為自己的母親和自己的老婆能和睦相處就能代表這種關係很好處理,因為這種矛盾是來自中國傳統封建思想的。在中國,父母擁有家庭的所有權,於是很多子女必須按照他們的意願組成新的家庭,媳婦作為這種新組合中的新成員,自然所有權也在他們。權威的形象是要樹立的,於是便衍生出種種的拿捏之態,刁難之舉。

最後,解決婆媳矛盾的就是老公的這個角色。其實說到這裏,我個人不讚成與父母合住,但是可以住在不遠的地方,方便大家互相看望走動。與其都很別扭地去適應別人的生活,還不如保持點距離的好(僅僅為了這一個大老爺們,需要三個人、兩個老人、一個年輕的女人去努力改變自己的幾十年的生活習慣,這實在太殘忍)。

婆媳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大老爺們的事,努力做好潤滑劑,對老媽對媳婦對自己都好。

站在客觀與冷靜的立場上,為她們調解。比如現在很多上班族家庭,兒媳婦是朝九晚五上班,家裏所有的家務

和照顧孩子的工作,都落在了年老的老媽們身上,很多時候都轉不過身來。可是如果做兒媳的這個時候表現得自己是家裏經濟收入之主,表現得很神氣,命令老媽們做這做那,讓老人為兒媳這種趾高氣揚的架勢生氣,讓家裏充滿火藥味。做兒媳的全然不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夠安心地工作,全因為是有了老人做她們的堅實的後盾的話,這時作為男人,我們就該站出來了,冷靜客觀地分析,既不在老媽麵前數說老婆的不是,也不在老婆麵前讓老媽下不了台,把握好不傷害她們自尊的度,以緩和這種氣氛,化幹戈為玉帛。

比如,可以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下,對老婆說:“媽媽年紀大了,縱使再不講理,再習慣不好,可她是長輩、是生我養我的媽媽。我知道你所受的委屈,但是我們做小輩的應該順著她,如果有些事情你能婉轉地跟她商量,而不是生悶氣,我相信慢慢地她會改變的。”我相信這樣說沒有做老婆的還會一意孤行,肯定會消氣的。

對老媽說:“媽,現在時代不同了,××(老婆名)受的是新式教育,所以做法合不了你們老人的口味,您別跟她一般見識,您也稍微忍讓一下,許多不愉快不也因此能避免了嗎?媽,別為這些小事情生氣了好不好?如果有些事情您能婉轉地跟她商量,而不是生悶氣,我相信慢慢地她會改變的。”我相信這樣說沒有做老媽的還會一意孤行,肯定會消氣的。

這樣,大家都能平平靜靜地坦誠地表達心意,當初充滿了火藥味的氣氛,也就能因此化解掉了。

解決婆媳矛盾的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好夾心的角色。台灣世新大學社會心理係副教授孔祥明從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姻親關係中,婆媳間的問題最多。“不過,婆媳問題絕不是兩個女人的戰爭,夾在中間的男人的態度與處理方式才是關鍵。”如果有夾心在適當的時間、場合,用適合的方式疏通,就有助於減少老婆老媽間的誤會,縮短她們揣摩適應的時間。相比之下,夾心放任不管、不敢說出自己的心聲、逃避或是采取一麵倒的態度,則容易使雙方的誤會加深,衝突擴大,最後可能深深傷害身邊最親近的兩個女人。老婆老媽間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大老爺們的事,努力做好潤滑劑,對老媽對老婆對自己都好。

對立,因我而起

沒有過婚姻經曆的人沒有資格參加討論婆媳關係的話題,尤其是男性。在我結婚前我也曾經有著衛道士般的單純與固執,天真地認為婆媳關係隻要互相付出,大家理解,什麼都好辦。但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而且錯得一塌糊塗。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存在著代溝,沒有任何相同教育經曆,沒有任何共同愛好的女人,讓誰輕易地接納誰都是很難的。這種情況又發生在兩個女人都要分享爭奪你的愛的時候,他們是對手,他們是敵人,從骨子裏麵就是對立的。

我太太是個很能幹的人,比我能幹,她做廣告這一行,收入比我高。我在一家公司做著一個不太高的職位,每月工資固定。我太太賺多少錢我不知道,她也從不說。我對此倒也無所謂,但我母親就不太高興,她認為女人就應該把心思放在家庭上,如果整天在外麵忙著掙錢又隱瞞收入的話,這個女人一定有問題。母親的心理我明白,她一向疼我,希望結了婚做妻子的也同樣全身心地照顧我。我母親越來越耐不住性子,常常在眉眼間流露出來,說話時也會夾一些帶刺的話。我太太從不反駁,但她對我母親表現得很冷淡,盡量避免同她說

話。我母親感到自尊受到了傷害,兒媳婦竟然眼中沒有她!又不便麵對麵地吵,有時就拉著我訴苦。

我覺得不論什麼原因讓老人家傷心都是不應該的,就私下說了妻子幾句:“老人對年輕人總會有些看不慣,但畢竟對我們很好:”“不是我們,是對你很

好。”妻子冷冰冰地糾正我:“她從沒給我做過早餐,而我做的早餐她都認為不對你的胃口,我給你買的衣服她總會說難看。還有,每次你跟我回娘家時她都像這輩子再也看不見你了似的。”我不明白她說這番莫名其妙的話是什麼意思,我尤其不能忍受她對我母親冷漠地稱呼“她”!我們結婚以來頭一次大吵了一場,她反應之激烈令我大吃一驚,而且委屈地哭了。晚上上床的時候我想與她重歸於好,但她臉衝著牆一言不發,我至今記得那晚她僵直的脊背,像一根繃緊的弦。任何一個男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苦惱得要命,最愛的兩個女人因為自己而這樣敵對。其實最重要的是端平這碗水。作為一個男人,必須學會從中周旋,讓最愛的兩個女人消除彼此間的誤會。當然要注意方式方法,太太的工作要做,母親的工作更要做,而且和風細雨式的循循善誘一定要比不分青紅皂白的暴風雨效果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