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十歲之前靠腿,三十歲之後靠嘴(2 / 3)

金星從來不迎合任何人,她批評那些炙手可熱的明星們,也抨擊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社會亂象,她不會因為要去迎合某個明星或者明星的粉絲就說對方的好話,但她不是一個刻薄的人,你做得好她會真誠地誇讚你。

馮小剛導演是出了名的不迎合任何人,他在任何場合都要說自己真正想說的話。在錄節目的時候,上台一位選手表演了一段小品,在表演結束後,評委張國立認真地為選手們分析了這部作品:“這個小品很有意思。喜劇有誇張和反差,你們的誇張都做到了,反差還沒做到。”同時他也不忘鼓勵選手:“但是馮小剛導演笑了,他一直做喜劇,讓他笑不容易。”

馮小剛導演接過話茬,直接對演出橋段表示不滿:“你一上場表演了《江南style》,但是跟小品沒什麼關係,已經過時了。而且一開始我就沒覺得那個人(鳥叔)有什麼好,你學他幹什麼呀?你還不如學範偉呢。”

習慣迎合別人的人在說話時特別看重別人的看法,總希望給人留下好印象,這使自己變得不敢說話,說話總要迎合別人,仿佛自身的一舉一動都被眾人所關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樣,過分地迎合別人說話,隻會失去你自己,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信仰的力量》一書的作者路易士·賓斯托克說:“每一個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英雄人物,總有遭人批評的時刻。事實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評就越多。隻有那些什麼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別人的批評。”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必要時時刻刻都要去迎合別人以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喜歡。迎合別人的人並不能博得對方的喜歡,甚至往往會引起對方的厭惡,所以我們不應當人雲亦雲,不被他人的言行左右自己的思想。要學會自己拿主意,但這並不是說要你一意孤行、孤芳自賞,而是忠於自己,相信自己,不輕易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

我們在說話時不要主動迎合別人,主要是不要過分看重別人的看法,那樣隻會累人累己。過分看重別人的看法,既累人累己,又於事無補。在生活中,我們需要與別人交往來體現自己的價值,但如果一味地迎合別人的欣賞情趣,則會讓自己陷入一種不可擺脫的迷惑中,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如果總是患得患失,過於注重別人的態度,將自己的得失建立在別人的言行上,會讓我們失去本色。

說話過於隨波逐流是一些人的習慣,表示他們並沒有主觀判斷的能力,而隻是會人雲亦雲、曲意迎合,這樣的人將會逐漸失去自我,在人際交往圈子裏也會逐步失去話語權,時間久了便會被其他人邊緣化,所以適時地表現出自己的想法,摒棄迎合的說話方式,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

5不裝傻,真理大於一切

金星接受媒體記者采訪,被問道:“都說你是毒舌,可是聽了幾個小時下來,發現你一點也不狠,也不出位,相反,挺傳統的。”

金星回答:“對啊,我沒有什麼出位的,他們隻是覺得我敢說。”

記者:“敢說什麼,敢說真話?”

金星笑道:“對,說真話在中國是出位的……誰讓你說出來呢?就像《皇帝的新衣》裏那個小孩。本來是皇帝沒穿衣服啊,是他出位了啊。可是誰都不說,隻有這個小孩不想裝傻啊!”

記者:“為什麼不想裝傻?”

金星:“我這個人是真理大於一切。當我麵對真理的時候,我就把個人一切全部拋開。咱們就事論事,以理服人,這就是我性格裏最有魅力的地方。”

人在社會上難得不“裝傻”,因為有太多的人為了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插科打諢、曲意奉承,抑或是說話模棱兩可,含糊其辭,生怕說出來真話搞僵了人際關係。

有時候,我們的真話即使裹上甜蜜的糖衣,也仍然會像錐子一樣尖銳地刺痛對方,然而這真話是你出自善意、為了對方的切身利益而說的,更是刺激對方變化和成長的酵母,這樣的真話,即使會讓對方感到難堪,我們也仍然要積極主動地去說。

著名作家梁實秋曾把“說老實話”形容為“世間駭世震俗之事”。因為實話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或者觸動某些人敏感的神經,甚至因此而背負罵名。所以,人在社會上難得不“裝傻”,因為有太多的人為了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插科打諢、曲意奉承,抑或是說話模棱兩可,含糊其辭,生怕說出來真話搞僵了人際關係。

生活中有很多不合理現象,大部分人選擇“裝傻”,比如遇到違章停車的情況,遇到亂穿馬路的行人,有的甚至直接侵害到了我們的合法權益,這時候,你是選擇忍氣吞聲,還是要勇敢地站出來反抗呢?

崔永元有一次開車帶女兒去看電影,按照路邊穿製服人員的指示,崔永元把車停在了路邊。進入影院後,崔永元看到字幕上顯示說:“請把車停在停車場,路旁不允許停車。”

崔永元讓女兒先進去看電影,自己要先出去辦點事情。崔永元跑出去,向影院的工作人員質問說,為什麼明知道不能在路旁停車,還有穿著跟影院工作製服一樣衣服的人讓他把車停在路旁。電影院的人一頭霧水,聳聳肩表示:我們無能為力。

崔永元說:“你們搞不定,我來!”說完話就撥打了110,警察來把事情處理好,崔永元才回到電影院。

英國詩人拜倫有一次在街上看見一位乞討的盲人,盲人的身上掛著一塊“自幼失明,望君憐恤”的牌子,然而沒有一個人肯施舍給他任何東西,盲人手中的破盆裏卻什麼都沒有。於是拜倫揮筆將盲人胸前掛的牌子改為“春天來了,我看不見”。路人看到牌子上的字後,都同情起盲人來,他們紛紛慷慨解囊。這也是“把真話說得好聽”的魅力。

6“你不做脫口秀太可惜了”

2000年,金星和閨蜜喝茶,這兩位閨蜜也都屬於大咖級別的,分別是洪晃和張小燕,她們說金星不做脫口秀太可惜了,金星搖搖頭說:“現在還不是時候,走著瞧。”從那時起,脫口秀就在金星的心裏埋下了一個種子。金星自述:“直到2011年,燦星找到我,我說我有一個理想,做中國最好的脫口秀。”當《金星撞火星》在網絡上播出後也遭到了很多質疑,金星反倒踏實下來,她說這是在幫她調整。

口才是日常的積累,幽默是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的結晶,一個人出色的口才是他閱曆豐富的體現。古人雲:一言九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要善於利用自己的口才優勢。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說話方麵有著出色的天賦,那就不要讓自己的天賦白白浪費,因為在如今這個社會中,人是可以靠口才優勢成功的,隻要你能夠表現出色的口才,總會令人刮目相看,以至於獲得更多的機遇。

樂嘉口才好,從事演講和培訓行業近二十年。他入行時,是一個全民磨煉口才的時代。21歲的時候,樂嘉已經享受過榮譽和掌聲的洗禮,濟南軍區的禮堂裏,四千多人聆聽他的演講,演講結束,全體起立,掌聲長達6分半鍾。樂嘉最後說:“不好意思,我在演講方麵是個天才。”

樂嘉二十歲時在房產公司做了近一年的房屋銷售,業績很差,差到連房屋圖紙都看不懂,土木、結構、朝向,對他來說通通是枯燥的字眼。賣樓之餘,他兼職做雅芳化妝品的推銷員,業績卻很快做到寧波地區的第一名。

樂嘉生性不安分,四處亂跑,學表演,琢磨性格色彩學,給人做培訓,直到《非誠勿擾》節目組找上門來,樂嘉這顆光頭在屏幕上一炮走紅。正如樂嘉所說,他天生就是做演講的,天生就要憑口才吃飯。

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在大學裏負擔不起生活費用,他需要四處打工彌補學費的不足。他突然發現學校的辯論賽非常吸引人,但他沒有演說的天賦,參加了12次比賽,屢戰屢敗。那個時候他開始審視自己,開始鍛煉自己的口才,開始自己寫東西,分析人格的弱點,隨後他的一篇演講獲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這是他第一次成功嚐試,這份講稿至今還存在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的校誌裏。

這次獲獎對他的一生是關鍵的,卡耐基意識到自己可以憑借口才吃飯,他說:“從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該走怎樣的路了……”自此,卡耐基走上了成功學的道路,為人演講,出版圖書等,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成功學大師。

人的口才是可以後天培養的,當然也不可否認有一部分人天生就對語言有很好的掌控。為人處世,接人待物,日常工作等場合都需要說話,需要與人打交道。你會發現生活裏有一些人看上去好像“油嘴滑舌”,你對這樣的人不屑一顧,但若要仔細觀察的話,這類人仿佛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是在通過口才來展現自己,他們可以跟陌生人迅速熟悉,可以跟每個人保持良好的關係,可以讓一件本來沒希望的事情變得有希望,這在當今社會就是一種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