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發生了這樣的插曲,很多學生越問越興奮,開始了奇思妙想,一個學生站起來這樣問道:“您覺得人類在太空上能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丁肇中坦言道:“不知道。”另一位學生站起來又問道:“您覺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麼經濟價值嗎?”丁肇中仍然回答:“不知道。”當時全場嘩然,有些驚訝於丁肇中的回答。
此時,又有一位學生起身問丁肇中問題:“您可以談一下物理學未來二十年的發展方向嗎?”丁肇中依然麵不改色答:“不知道。”
氣氛沉寂了幾分鍾,隨後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丁肇中麵對自己不確定答案的問題毫不猶豫地說出“不知道”,彰顯其真實的本色,他完全可以“隨便講幾句”,但是他沒有,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丁肇中在科研上讓人敬佩,在為人上同樣讓人敬重。
《世界報》的記者曾采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掌門人克裏斯汀·拉加德,記者問及他成功的秘籍時,克裏斯汀·拉加德想也沒想便說:“是真實。世界需要真實!”有些人在跟別人交流時,習慣上堆砌漂亮的言語或拚湊毫無意義的內容,過分注重說話的技巧,結果再好聽的話從他們嘴裏吐出來,叫人聽著也覺得虛偽矯作。
有一家電視台播放過一個節目,中國女足在一次足球賽上獲得亞軍後,記者向運動員問道:“你們得了亞軍後心情如何?你們是怎麼想的?”其中一名運動員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想最好能睡三天覺!”
這樣的回答讓人有些出乎意料,但它質樸、沒有任何修飾成分,全場頓時爆發出一片讚許的笑聲和掌聲。如果這位運動員“謙虛”一番,講一通“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之類的話,可能就沒有如此強烈的反響了。
當有人穿了一件很不搭調的衣服在你麵前轉了好幾圈,問你:“漂亮不?”回答不漂亮是不真實的,回答不漂亮或許對方會不開心,那要怎麼回答呢?你可以這樣回答:“你穿這件衣服不合適,完全沒有昨天那件漂亮。”這樣一句話就將問題完美解決了,將這個思維方式可以推廣到很多問題上,就看你的運用了。
4深入淺出,不講大道理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金星懂得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深入淺出地講出道理,她不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地說上很久,而是用幾句話就能把道理說出來,而且說得有意思,聽上去很幽默。
講道理給人一種強迫灌輸之感,“忠言”往往讓人聽不進去,當你要擺出一副說教的派頭時,對方總是要搖頭,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理,這樣不僅道理講不出來,也會讓別人厭煩。所以,一個聰明的說話者,會將自己想要表達的道理包裹上一層幽默的糖衣,無論是忠告還是建議,都讓人聽著舒服。
侯寶林先生著名的相聲《夜行記》,講述了“我”不受交通規則,亂闖紅燈,騎著沒有車閘的破自行車最後掉進了溝裏。讓人在發笑之餘,心中也會想到:這樣的做法太丟人了,我以後可不能這樣做。這樣就起到了教育、勸誡的意義。侯寶林先生在這段相聲裏沒有一句話說是讓大家遵守交通規則,卻非常有效地達到了這個效果。
不要刻意教育別人,這一點永遠都不要,否則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為什麼不把教育之意放在幽默之中,通過一些事情來表達思想呢?這樣能讓非常多的人都接受你的想法。孔子跟眾弟子曾經坐在樹下,孔子問弟子們的理想,弟子們紛紛發言,孔子最後隻說:“我跟曾晳的想法一樣啊。”他不講大道理告訴弟子什麼理想才正確,隻是說出自己的觀點,讓弟子們去判斷。
赫爾岑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批評家,他年輕時,有一次去一個有錢的朋友家赴宴,被宴會上演奏的所謂時下流行的音樂吵得非常難受,隻好用手捂住耳朵,連連搖頭。
他的朋友見此忙解釋說:“正在演奏的是流行音樂。”
赫爾岑反問道:“流行樂曲就一定高尚嗎?這種曲子聽了叫人受不了!”
朋友十分不服氣,覺得赫爾岑這是沒事找事:“不高尚怎麼能流行?”赫爾岑緊接著反駁:“那麼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時刻注意語言準確和恰當,要做到言之有理。不要總是用一些強詞奪理的方式去說服對方,更不要目中無人或者強製別人去接受你的想法。在說話時,我們要力求語言具有親和力,讓對方放鬆,能夠聚精會神地聽你講話。這樣深入淺出,說理透徹之後,方才能使其心服口服。
事實上,不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闡述道理,要使人信服,關鍵就在於是否有精辟而深刻的論證和嚴密的推理,以及能否將一個抽象而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
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這樣的場景:某位領導在台上講得唾沫橫飛、慷慨激昂,下麵的員工卻是麵無表情,一臉茫然,原因可能就是領導講得太深奧了,員工們根本就聽不懂,結果自然是對牛彈琴,浪費熱情。
說話的關鍵並不在於你去用多麼高深的長篇大道理讓對方崇拜自己,而在於你是否能夠大膽將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對方,即便語言樸實無華,但隻要你觀點論述正確,邏輯嚴密,必然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5加入當下的元素,讓語言更有趣
脫口秀節目有一大特點便是承擔了新聞評論的角色,必須要對時下熱點進行點評,這一點金星自然不落窠臼。金星每一期脫口秀都要請來一位處於話題中心的明星與她對話,同時她還要針對社會上最流行的熱點進行辛辣點評。
2015年2月11日,情人節前夕,《金星秀》上金星評論了當時特別熱的韓流、廣場舞以及情人節。金星調侃道:“為什麼我不過情人節,我是有原因的。在中國大部分年輕人看來,除了清明節以外,所有的節日都當情人節來過。它的程序都差不多:中午請女孩吃飯,下午陪女孩逛街,買東西,買買小禮物,買包包,晚上燭光晚餐,吃完了差不多八點了,來吧,看個電影去,電影看完了,夜深了,車也沒了,路上的人也少了,那我們……上賓館……”
金星也調侃廣場舞:“廣場舞這個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事打什麼架,都不容易,但這個問題出在哪兒呢?我覺得要怪跳廣場舞的音樂有問題,以前也有練太極、耍劍的老人,動靜也不小,那個時候就沒有矛盾,因為那個時候音樂多柔和,都是古典音樂,不是高山流水,就是泉水叮咚。可現在叔叔阿姨太與時俱進了,跳舞選的音樂絕對是神曲級別的,聽了讓你不由自主動起來,今天跳《最炫民族風》,過一會兒又換《小蘋果》了……”金星邊說還隨著節奏大跳廣場舞。
說話不落窠臼是很多人在追求的,這並不難做到,我們也可以在自己的語言中主動添加時下最流行的元素,如網絡用語、網絡事件,新鮮的話題往往能讓我們在人群中引起別人的注意。
讓話題有新鮮感的最好做法就是聊一些最新發生的新聞、元素,這樣的好處也在於可以隨時隨地找到談資,一般來說大家都是比較關心新聞的,尤其是一些關乎民生的政策,談論起來總是會引起熱議。時下發生的新聞是最適合做談資的了,當然除了新聞甚至可以用一些網絡用語,如果是在跟年輕人溝通的話,近期流行的網絡用語將會使你們兩人的關係迅速拉近,彼此都不是守舊的人,感情迅速升溫。
想緊跟時代讓自己的話脫口而出常有新鮮感,那麼就要注意多積累談資,要隨時留意生活,如看新聞、看最新的電視節目,這樣才能“走在潮流的前沿”,大家都會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如新的政策、新的行業、新款衣服等,都可以讓我們成為眾人的焦點。
2010年3月17日,黃西(Joe Wong)受邀在美國記者年會晚宴上表演脫口秀,美國總統奧巴馬本來打算出席,但是忙著拉票,就委托副總統出席晚宴。
下麵是黃西的脫口秀實錄:
黃西:我叫黃西,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叫“Who”(HU),這實際上是我媽媽的娘家姓,也是我信用卡密保問題的答案。
(開場先是自嘲下自己默默無聞不為所知,每個人聽到這個名字都一臉迷惑:“Who?”然後利用中英文諧音,再聯係到信用卡密碼保護,因為網上注冊時選擇用於取回密碼的驗證問題裏,最常見的就是媽媽的姓氏是什麼。)
黃西:拋開玩笑,我想重申今晚我的確是受邀而來的。
(這個梗來源於前一段時間美國白宮一個活動,一對夫婦沒有接到邀請,但是居然混過保安,裝作是白宮邀請的貴賓,跟政客、名人合影留念,此事引起很大討論,白宮的安保問題受到了質疑。)
黃西:我在中國長大,誰不是呢?
(這句話的笑點在於黃西裝作無知,以為全世界都是中國人,暗諷了美國人的自大,另外也表明中國人口多。)
黃西:1994年,我來到美國得州的萊斯大學學習。此處不是笑話——(引來觀眾大笑)現在是了——(觀眾再次爆笑)。我開著一輛二手車,保險杠上貼滿了撕不下去的標簽,其中一個寫道:“如果你不會講英語,滾回家吧!”我直到兩年後才明白它的意思。
香港九龍有一家美容院,常年生意興隆,在講述經營之道時,店主坦承,是由於美容師在工作時善於和顧客攀談之故。怎樣才能使員工善於說話呢?原來店主規定,每位職員每天早上開始工作之前,一定要閱讀報紙雜誌,這成為了一項日常功課。談話中加入當下最流行的元素,能顯示出我們個人跟得上潮流的能力,也表現了我們對社會熱點的接納程度,不會出現一群人在說話而我們因不知道話題含義而插不上嘴的情況。
6樸素的語言更接地氣
金星說:“我沒有給自己定位,嘲諷也有,調侃也有,不屑也有,無奈的也有。我並不是高高在上、不食煙火的那種,是跟老百姓一樣,很多時候遇到問題也在想無奈啊,該怎麼辦呢?”
金星的語言的一個特點就是樸素,她不會使用華麗的語言。托爾斯泰說:“真正的藝術永遠是十分樸素的、明白如話的、幾乎可以用手觸摸到似的。”說話力求通俗化,口語化,如不考慮聽者的接受能力,用那種文縐縐、酸溜溜的語言就既不親切,又艱澀難懂,往往事與願違,弄得不好,還會鬧成笑話。
古書曾有一記載,說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好詩後,常常讀給鄰居不識字的老太太聽,若有不懂處則修改,直到她點頭為止。正因如此,白居易的詩樸實通俗,流傳極廣,曾被人盛讚為“說盡世間俗語”。
樸實無華的語言是一個人真摯心靈的表達,也是其內心美好情感的展現。因為語言的樸素美是來自於辦事和為人的態度,所以,如若一個人表達的語言越是“樸素”,那麼便越是顯得此人真誠、親切,更能博得他人的喜愛。
著名演員李雪健因飾演《焦裕祿》的主角焦裕祿,而獲得“金雞”“百花”兩個大獎的“最佳男主角”。在致答謝詞時,他這樣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