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直白不裝,越接地氣越受歡迎(3 / 3)

李雪健這裏雖然隻說了不到30個字的獲獎感言,卻非常有感染力,言語中既歌頌了焦裕祿的高尚品質,又體現了自己謙虛的心懷,純樸實在,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說,要想真正地打動他人,未必一定要用華麗的辭藻去讚美。樸實的語言更能讓人信服,聽者更易認真思考和接受。

古語曾說:“其行也正,其言也質”,正是說以真誠的態度為人,永遠是語言樸素美的前提。語言的樸素美貴在保持個性,該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或嚴肅,或幽默,或直率,或調侃,或委婉,隻要是發自內心,保持本色就好。像孟非這種“親民”態度之所以被廣大人民所喜愛,也正因為其語言中所含的樸實無華打動了人心。

當然,強調“語言的樸實無華”不等於反對含蓄。說話的含蓄是一種藝術,即把重要的、該說的部分故意隱藏起來,或說得不顯露,卻又能讓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這就是所謂“隻需意會,不必言傳”。

說話其實就像是寫文章,“平凡的瑣事,沉浸真情,最平實的,就是最感人的。”朱自清先生的《女兒》稱得上是寫親情的經典之作。作為一位五個孩子的父親,作者滿懷真摯、深厚的父愛記下兒女們的種種趣事,在平靜的敘述中,作者抓住了平日裏發生在孩子們之間的瑣碎之事,樸實無華的筆下浸透更多的是父母之愛,兄弟姐妹的情深,從而營造了一種普通家庭的和諧、溫馨之美,顯得那麼自然、那麼親切、那麼感人。

平實質樸的語言不追求辭藻的華麗,但它顯然不同於平庸和淡而無味。它不做作,不雕飾,不尚辭藻,卻於平淡中往往蘊含著深意。幾句平實的語言,就把自己的觀點鮮明地表達出來,讓人感到很真實。隻有把握平實的語言,才更具有感染力、親和力。

2007年,馬雲在一次商業會談中對話郭台銘,這場會談是郭台銘第一次參加公眾場合的演講,氣氛很是融洽。尤其是當郭台銘演講完,馬雲上台後所發表的演講,更是直入人心。

馬雲說:“今天我很感謝郭先生給我們做的演講。兩個月前我跟郭台銘先生說好以後,他說你要把提綱和題目給我,前天早上我們還在開電話會議討論怎麼講,我還沒見過一個大老準備演講這麼認真過。前麵兩次我們爭論比較多一點,但是我坐在下麵爭論了,不斷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沒有時間聽。我在下麵一直想,有些東西是讓我感慨,第一他感覺到成功,我自己也覺得,我不知道什麼叫成功,但我知道什麼叫失敗,我不敢說我們是成功的,人開始承認自己成功的時候也是開始走向失敗的時候。”

正所謂“話如其人,言為心聲”,平時為人處世質樸真誠,說話也就自然不會扭捏做作。語言的樸素美貴在保持個性,該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或嚴肅,或幽默,或直率,或調侃,或委婉,隻要是發自內心,保持本色。

一位著名主持人曾說過:“我是不主張煽情的,不要為感動而感動,要真實而真誠。這種情緒應當適當,不要太肉麻地反映出來,不要擠眼淚,也不要感動自己。對我來說實實在在傳達自己的感覺,語言到位就成了。”

因此,不妨學著用平實的語言方式去與對方交流吧,它能夠讓你更容易拉近人際關係的良性互動,成為你打開對方心門的利器。

7誠實比優秀重要

金星的人生裏,她把誠實看得很重要,尤其是對自己誠實,她說:“在我的生命中,我覺得我應該是女人,是一個很出色的女人,是一個很優秀的女人。在這個女人當中,包含了女人、情人、母親、明星、演員等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都不重要,我要對金星兩個字誠實,對自己的生命誠實。而這種選擇是在不影響他人、不破壞社會的情況下做出的。我認為這種選擇應該值得尊重。”

金星認為,一個人隻有遵從自己的內心,才能夠駕馭自己的生活,她已經把這樣的觀念教育給自己的孩子了。

金星講過一個故事,北京奧運會的時候,金星的孩子正上二年級,回到家裏告訴金星要寫一篇作文,題目叫作《我的奧運夢想》。金星就問:“你知道什麼叫奧運會嗎?”孩子回答說不知道,隻是在電視上總能看見奧運,有五個環就是奧運會。金星又問:“那你有夢想嗎?”孩子回答沒有夢想。金星告訴他,“那你就寫上:我的奧運夢想就是沒有夢想。”

孩子說這樣寫肯定零分,金星說你有夢想就寫夢想,沒夢想就寫沒夢想。結果作文果然零分,老師還讓孩子編一個夢想,金星說:“兒子,我寧願你得零分也不能編故事,沒有夢想就是沒有,讓我跟你一起編,更不行!”

莎士比亞說過:“對自己的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人要對自己誠實,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現在太多的人忘記了從本心去尋找自己,總是迷失在紛繁複雜的生活裏。比如一個人計劃當月讀完一本書,可是他天天在忙,把讀書的時間擠掉,或者即便不忙,也要為自己安排一點其他娛樂項目,到了月底,那本書也隻是草草翻了幾頁。這樣就是對自己的不誠實,拓展到說話領域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口才即便是再出色,但是他說的話都不是內心的真話,那就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人要正視自己的缺點,不能為自己找借口,或者假裝無視,這是屬於欺騙自己。一個人向自己或他人掩蓋弱點,隻會使自己對現實情況和自己在現實中的位置,產生錯誤的估計,從而引起心理上的崩潰,招致失敗。

金星說:“你可以騙朋友,騙自己的丈夫,騙自己的父母,但你千萬不能騙你自己。連自己都要欺騙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人生。”

一個人永遠都不能欺騙自己。可能人都是這樣,你越是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就越會失去自我。所以,隻要坦坦蕩蕩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就足夠了。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說話真誠著稱。他14歲時參加殿試,宋真宗出了一道題讓他做。

晏殊看過試題後說:“我10天以前做過這個題目,草稿還在,請陛下另外出個題目吧。”

宋真宗見晏殊這樣真誠,感到他可信,便賜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在史館任職期間,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員常到外麵吃喝玩樂。晏殊因為家貧,沒有錢出去,隻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書寫文章。

有一天,宋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東宮官,許多大臣不解。

宋真宗對此解釋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隻有晏殊和他的兄弟們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向宋真宗謝恩後卻說道:“我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隻是家裏窮而已,如果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

宋真宗聽了,越發讚歎他的真誠,對他更加信任。

對自己誠實的人總能嚴格要求自己,從來不會得過且過,而是時刻督促自己把內心所想都完成,不讓自己空留遺憾。由此反映到說話之道上,便是一個人說真話、說有意義的話,這些人說話不會弄虛作假,而是迎合自己的內心,體現出直白真誠的一麵。

8活得自然才能灑脫

金星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談到了關於生活態度的問題,記者讚揚金星一直活得很瀟灑,金星卻說:“你覺得是瀟灑,我覺得是自然,瀟灑幸福都是別人看別人評價,我自己該怎麼活就怎麼活。”

記者又問:“你說過好多次‘活明白’,你活明白了嗎?”

金星說:“不能說完全明白,也百分之七八十了吧,24歲之前我也彷徨、猶豫,但是第二個本命年就開竅了,而且隨著年紀增長,我越來越自信。”金星活得瀟灑,卻也有讓她煩惱的事,那就是她的孩子們,算是幸福的煩惱。

如今社會壓力大,有太多的“怎麼辦”困擾著人們,有趣的是這些“怎麼辦”不是當下的問題,而是將來,將來買不起房怎麼辦,將來工作不穩定怎麼辦,將來突然大病一場怎麼辦……這些“怎麼辦”全都是無中生有的焦慮。

麵對這種焦慮,很多人會坐立不安,口幹舌燥,甚至會有人想著逃避。比如某人對下周的演講極為緊張,就開始每天幻想出現一場“變故”, 這樣演講會就可以取消,以此來減輕心中的壓力,至少在想象的時間內他感到了些許寬慰。不過,這個方法隻能用來做暫時的“心理麻醉”,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關鍵在於你的心態要調整過來,心態調整不過來就會越來越焦慮,直到使生活崩潰。擁有一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放鬆心態,對未來保持樂觀,才是愉悅生活的基礎。活得自然才灑脫,說的話會很成熟淡定,這才是自信的人生應該表現出來的,讓自己的生活不被外界所困擾,自然帶來灑脫,不過於焦慮,保持一種淡定的平和。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它有個習慣,每當旱季來臨時,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然後挨過艱難的旱季。可是在雨水充沛的雨季,沙鼠依然每天拚命地囤積草根,草原上明明到處都是鮮嫩的草,仿佛隻要這樣才能心安理得地睡覺。

很明顯,雨季囤積草根是出於本能,這種本能讓沙鼠付出了許多毫無意義的勞動。曾有不少醫學界的人士想用沙鼠來代替小白鼠做實驗,因為沙鼠的個頭很大,更能準確地反映出藥物的特性。但所有的醫生在實踐中都覺得沙鼠並不好用,問題在於沙鼠一到籠子裏就非常不適。

籠子裏可是風吹不著、雨淋不著,還被好吃好喝伺候著,可是沙鼠就什麼都不吃,直到餓死,因為它們在籠子裏沒有辦法囤積草根,它們焦慮不安,覺得旱季來臨沒有草根就得死,就不停地嗷嗷叫,不停地鬧,最終死掉。

有的人對細微的事情反應過於敏感,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造成久久不能平靜的恐慌,這種小事在普通人看來,或者可以完全忽略或者很快忘記,但習慣於焦慮的人不會這樣,他們會反複去思考和擔憂,然後把事情無限放大,然而繼續擔憂繼續緊張。正如上麵的沙鼠一樣,總是為沒有草根焦慮,盡管它們並不需要草根。

這種盲目的焦慮會使人們對未來喪失信心,嚴重者會對未來產生恐懼,覺得未來很危險,從而逃避、抗拒做事,其實未來有什麼危險的呢?太陽每天都會照常升起,有時候你看不到也隻是因為陰天而已,烏雲散盡後,依然能夠看見太陽在東方升起,地球也不會突然停止轉動,所以沒必要對未來產生過多的擔心。

巴爾蒙特說得好:“為了看看太陽,我來到世上。我來到這世上是為見到太陽和藍天的光輝,我來到這世上是為見到太陽和群山的巍巍,我來到這世上是為見到大海和穀地的多彩……”然而很多人卻把自己定位為工作,拚命地工作,讓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壓力越大越拚命,形成惡性循環。

已故作家王小波說:“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這個詩意的世界不在別處,就在我們心中,這就是給心靈放假的含義,給心靈放假的意思是學會在喧囂的塵世中,尋找到讓自己內心寧靜的一隅,生活的重壓下要給靈魂找一個寧靜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