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朋友之間為了某個問題爭得麵紅耳赤、僵持不下時,可以適時說一句“要把這個問題爭得明白,比國家足球隊贏球還難”;或者說一個笑話,讓雙方的情緒平緩下來,在輕鬆的氣氛中讓尷尬消失殆盡,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顧左右而言他”是一種很有效的說話技巧,它可以轉移別人的注意力,避免正麵衝突,維護雙方的麵子。“顧左右而言他”的技巧有很多,可以隨時隨地,信手拈一話題。假如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話題,插科打諢,扯扯閑淡,逗人哈哈一笑,也是未嚐不可的。
我國有一個代表團訪問美國。陪同的主人問:“你愛紐約嗎?”說“愛”吧,不恰當;說“不愛”吧,主人不高興;說“無可奉告”吧,又不是記者招待會。代表團同誌回答說:“紐約的汽車很多。”他的答非所問,非常巧妙而得體地轉移了話題,擺脫了困境。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勇奪金牌,一名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他:“亞洲人在短跑上一直是一個弱勢,許多人懷疑你的成績的真實性,認為可能是服用了查不出來的興奮劑,請問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劉翔盯著對方,略加思索,從容地回答道:“貴國的醫學一向比中國發達,服用興奮劑的曆史比中國悠久很多,如果有這種藥,你們的運動員一定用過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你們就算服用了興奮劑,也沒有進世界前三。”一番話把這位記者噎得滿臉通紅,啞口無言。劉翔機智地用醫學這個概念轉換了興奮劑的問題,因為沒有服用興奮劑卻被人問這樣的問題,回答也會心裏不好受,但是又不能不回答,劉翔的回答不可謂不聰明機智。
話題轉移得幽默巧妙,不僅能調節氣氛,還能為談判掃除障礙,鋪平道路。這種轉移話題打破僵局的方法,常常使談判繞了一個圈子,多走了一些彎路之後又成功地到達了終點,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
其實,話題的轉移有相當的難度存在,須有對語言駕輕就熟的技巧。話題轉移得不好,有時雖然能暫時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但對於大局並沒有什麼益處。轉移的話題必須視具體情況和對象因地製宜,就近轉移,不能不著邊際,隨心所欲,風馬牛不相及。轉移的話題主旨也不能變,雖然不涉及正題,但必須與正題有關,不管繞多少圈子,牛鼻子始終不能放,做到“形散神不散”,這樣你就稱得上是說話高手了。
有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意見分歧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再怎麼跟對方爭辯也是於事無補,反而會越爭辯越激烈,甚至會引發衝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一種轉移話題的方式,將話題巧妙地引開,這樣就避免了衝突的可能,也會讓雙方都下得來台。
英國偉大的文學家蕭伯納傍晚走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迎麵遇見一位大腹便便的批評家,批評家很不喜歡蕭伯納的作品,他羞辱蕭伯納道:“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蕭伯納讓出小路,笑著說道:“我恰恰相反。”蕭伯納用機智的語言避開了交鋒,同時又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可謂是精通說話之道。暫時的避讓並不代表著低頭,而是避免跟對方產生無謂的語言衝突,避免引起更大的矛盾,說話之道不隻是“說”,更是“止”。
7不要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裏
金星在節目裏講過兒子上學的事情,她說:“大兒子上幼兒園大班時,園長親自對我說:‘金老師,你該給他補補課了。’ 我說:‘補什麼課?’‘補拚音啦等,補什麼都可以,要不上小學跟不上。’”
金星剛開始不信,但很快就知道自己錯了,兒子第一天上一年級回來,就跟金星說:“媽媽,怎麼回事?這邊叫bpmf,那邊叫abcd,我該讀哪個音?”金星說:“把 abcd扔掉,先給我念bpmf 。”隨後她去找老師談,金星說能不能三年級以後再教英文,現在教拚音,老師說人家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學拚音了,你的孩子當時怎麼不學?
金星說幼兒園就應該讓孩子玩,老師還說金星兒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把金星氣得夠嗆,說:“憑什麼不讓孩子玩?逼著學b p m f,不知道誰定的規矩,我真想抽死他。”
金星兒子的英文水平不用擔心,畢竟金星精通四種語言,此事的意義在於金星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她不會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裏,對事物永遠有自己清晰的判斷。
央視曾流行過問答節目,主持人在選手選擇答案後常會這樣說:“你確定?真的想好了嗎?確定了就不能更改了,你要不要再好好想想?”常有選手被主持人一說就動搖了,換了答案結果第一次選擇的答案才是正確的。這樣就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但是也給人一些啟示,就是當你麵對一件事情時,是否能夠自己產生見解,並且不受任何人影響,這是對於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是非常關鍵的。
人生如棋,你拿起棋子身邊就會很多人對你指指點點:你應該這樣下,你應該那樣下,他們七嘴八舌地說著,怎麼下還是要靠你自己,如果聽他們的指揮將必輸無疑。有人是怕走錯步才猶豫不決的。
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要做到敢質疑。當年有無數人告訴伽利略亞裏士多德的理論:“越重的物體下落越快”是正確的,但是伽利略堅持自己拿著兩個鐵球站在了比薩斜塔上,推翻了這條兩千年的“真理”。他若不懂質疑,又怎麼會發現其中的錯誤呢?如果他像其他人一樣,聽到一個觀點就欣然接受,那麼伽利略也就成不了科學家了。
英國著名政治家,“鐵娘子”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有著傳奇的人生經曆,她連續處理了多次重大國家事務,其雷厲風行的個性十分惹眼。然而,撒切爾夫人並非政治天才,她深受其父親的影響,她父親從不允許她說“我幹不了”或“太難了”之類的話,並且常常告誡她千萬不要盲目迎合別人,告訴她:“自己要有主見,不要人雲亦雲。”
瑪格麗特剛剛入學的時候,她看到同學們都一起玩耍,一起去郊遊,一起騎自行車,她就也想跟著去。終於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之後,迎來了父親的怒吼:“瑪格麗特,你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你的朋友在做什麼事情你就也去做同樣的事情。你要自己決定你該做什麼,千萬不能隨波逐流。”
隨後,父親摸摸她的頭,說道:“現在是你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樣,沉迷於遊樂,那日後將會一事無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力,你自己做決定吧。”
瑪格麗特從不迷信名人,更不迷信他們所說的話,當學校有名人來演講時,她總是第一個站起來大膽提問,在教室裏永遠做第一排,她的問題甚至讓老師頭疼。當她宣布競選英國首相時,她小時候的同學表示一點也不驚訝,而且她一定能成功。
當你對某件事有了自己的見解,可能你身邊的所有人都跟你見解不同,有的人就選擇不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而為了“合群”去迎合對方的見解,這樣的行為是無聊而無意義的。你有了想法不表達出來,不付諸行動是毫無作用的,你隻有說出來,跟別人進行交流才知道自己的判斷對錯。
不用擔心因見解不同跟別人產生距離,隻要你麵對的是心智成熟的人,他們不僅不對你排斥,還會樂於看到你有獨特的見解,這是一個人獨特思維的體現,很多公司因為一個點子突然崛起都是源於員工的獨特思維。你隻有言談舉止間流露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思想、見解,才能讓你說的話更加吸引人,學會另辟蹊徑分析問題,在關鍵時刻能頂住壓力相信自己的判斷,這都是極為難得的品質。
8就算不一定對,也要把觀點表達出來
金星出過自傳,有記者就問她:“書的作者介紹中寫到‘期待讀者的回音’,現在有人回複你嗎?都說什麼?”
金星回答:“有啊,很多人說看了我這本書以後還覺得對他們挺有用的。其實我就是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也不一定說我是對的,但如果讀者覺得受益,自然最好不過了。”
金星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她不在乎別人的評價,也不在乎在別人這樣說是對是錯。
金星談世界觀,談男人,談女人的自信,談生活狀態等,金星會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激辯時直白表達觀點,勸告時婉轉表達觀點,她會因人而異。
金星曾說:“女人雖然經常照鏡子,但鏡子卻是最大的敵人。”“又胖了。” “天啊,皮膚怎麼那麼黑那麼暗!”……女人永遠對自己不滿意,坐在鏡子前似乎從來都不會消停,不斷審視自己哪裏還不夠漂亮,總是對自己的外在形象吹毛求疵。
再看男人,照個鏡子梳梳頭發,領帶沒歪,就自信滿滿地出門了,如果要說自戀,真正容易自我滿足自我欣賞的,是男人。
社會的價值導向決定了“以貌取人”這樣的壓力總是傾斜在女人身上,所以女人更多的是檢視自己,懷疑自己。看上去是自戀,實際上卻是徹底的不自信。
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就是一種自信。她隻是想說自己想說的話,至於別人怎麼看,管他呢。因為自信,她不在乎。
曾有記者采訪金星:“剛剛度過40歲,現在的你對於做‘女人’是什麼感覺?”
金星答道:“二十幾歲的時候感覺好像40歲的女人很恐怖,但現在我才發現,這是女人最好的年齡,現在才成熟,對皺紋、皮膚,以及自己身體的每一點變化都很清楚。其實我覺得男人找35歲的女人是最好的,隻有不自信的男人才愛找小女孩,因為好騙啊(笑)。我現在對自己很滿意,有一個不想改變我、我也不想改變他的丈夫,還有健康的孩子。”
在人際交往中,一些人害怕說話,不敢發言。在很多場合中,沒有勇氣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這必定會影響自己和別人的正常交往,阻礙自身發展。其實,表達觀點並不難,你隻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別人身上即可,把你內心真正所想說出來就好。
當著名節目主持人李靜被問及要成為一名知名主持人難不難時,李靜很幹脆地說:“不難。”以平時的角度講,主持人的好壞一般用口才的好壞來評價。李靜表示:“其實所謂口才,在我的理解當中就是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絕大多數人都具備口才的條件。”因為她對自己的口才有自信,所以她覺得不難。
不論在何處,不論要給誰留下好印象,有一條規則我們需要遵循:努力把自己的本來麵貌很好地表現出來,而不是試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討人喜歡的形象。說話半遮半掩,行事總刻意追求與眾不同,隻會讓別人覺得矯揉造作不自然。
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網上炮轟鳳姐。有人問周立波對鳳姐有什麼看法?周立波說:“首先,我欣賞鳳姐的執著;其次,我接受鳳姐的自信。如果將這份執著和自信與她的主體剝離開,那無疑是中國婦女的典範,但前提是要有合理的載體,否則就是怪胎。但是我也要說,我們現在的大學生是否少了一點她的自信,我們在鄙視她自負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接受一點她的自信?”有幾個人敢像鳳姐一樣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