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接著說:“我想強秦不敢發兵攻打趙國,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在。如果我們二人爭鬧起來,勢必不能並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頭,把個人的利益放在後頭啊!”門客恍然大悟。廉頗聞之,深感內疚,於是負荊請罪,與藺相如結為“刎頸之交”。
藺相如之所以能千古流芳,就在於他能忍小辱而顧全國家大義,對事情的火候把握得好。如果藺相如在廉頗正氣勢洶洶之時,去找他解釋,與他論理,即便和顏悅色,平心靜氣,廉頗也可能一句都聽不進去。這樣不但不利於解決矛盾,反而極有可能引發新的衝突,使事態擴大,使彼此雙方更為不利。
我們做事,也要努力掌握做事的火候,那麼,這個“火候”怎樣把握呢?
首先,要掌握適度原則。
通常所說的“掌握火候”“劃清界限”“矯枉過正”“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等講的都是適度的原則,如果不能把握適度,做事隻想“急於求成”“立竿見影”,除了拔苗助長、事與願違、多栽幾個跟頭之外,不會有別的更好的結果。
其次,把握事情的分量。
事情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每件事情的分量不同,就要求我們在麵臨的眾多事情中,作出選擇:是放棄西瓜撿芝麻,還是丟掉芝麻撿西瓜,這既可能涉及自身的利益,又可能涉及他人及整體大局的利益。
所以,在這樣的取舍兩難的選擇之間,就應該掂量一下事情的分量,盡量采用舍小取大、棄輕取重的處理原則。這樣,雖然丟掉了小利,但所換取的可能就是大利或大義。
最後,掌握進退的分寸。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能獨來獨往——辦自己的事情時,有時難免會涉及別人的利益。因此,我們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必須全盤衡量,把握好分寸,協調好各方麵的利害關係,在爭取個人利益的同時,絕不能傷害他人。
有些事情,不該辦的時候就不要辦,因為這樣的事情一旦辦了,可能就是違法、違情、違理,使自己或別人遭受名譽、經濟或地位的損害。
毛澤東曾說:“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反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辦事也是如此,至少要分析對方的幾種狀況,即心理、性別、年齡、文化、職位等,掌握辦事的火候,這樣我們才能把事情辦好。否則,不看對象,不分青紅皂白,難免會冒犯人家,結果事與願違。
始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工作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能對這個人的工作進程產生極大的影響,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與一個整天都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也不會有哪一個老板願意提拔一個精神萎靡不振、牢騷滿腹的員工。
在工作過程中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於人於單位都是有益的。
首先,對於個人來說,始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工作可以提升工作業績。
一個人工作時所具有的精神狀態,與這個人工作的效率有很大關係。有研究發現,某些人工作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對工作缺乏熱情。試想,當我們沒精打采地出現在辦公室裏,那案頭的工作對於我們而言就如一道道枷鎖,使我們厭倦,又怎麼能愉快地完成它們呢!如果把我們的精神提到十二分,滿腔熱忱地麵對工作,工作效率肯定會提高!
一個人工作時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對這個人的品格也有很大的影響。在人品的測試中有一個標準:工作時所具有的精神。假如這個人對工作是被動的,就像是奴隸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下一樣,或者這個人對工作感覺到厭惡;或者這個人對工作沒有熱忱和興趣可言,隻覺得工作是一種苦役,那麼,這個人一定不會有所成就。
一位微軟的招聘官員曾這樣對記者說: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講,我們願意招聘的‘微軟人’,首先應該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對公司、技術、工作都要有激情。對於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來說,激情難道比其他方麵更重要?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的人我們願意給他一次機會。”
其次,對於單位來說,始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工作還可以給公司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麥克曾是一家汽車行的經理,這家店是20個連鎖店中的一個,生意很興隆。員工熱情高漲,對自己的工作倍感驕傲。
然而,麥克到來之前,情形大不相同。那個時候,員工們都厭倦了這裏的工作,甚至對這裏的工作感到煩躁,並且有些人已經打算辭職。麥克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自己最佳的精神狀態,同時也用自己昂揚的精神狀態感染了他們,讓那些員工重新快樂地開始工作。
每天,麥克都第一個到達公司,然後微笑著向陸續到來的同事打招呼。他對工作熱情高漲,將自己的工作一一排在日程表上,同時還創立了與顧客聯誼的討論會,時常把自己的假期往後推遲。
在麥克的影響下,整個公司都變得積極上進,業績穩步上升,是麥克的精神狀態感染了大家也改變了公司的一切。
當代社會,還有許多以欠佳的精神狀態在工作的人,那麼,我們怎樣改進工作時的精神狀態呢?
第一,改變心境。
有的人總是抱怨外界環境太差,工作太重等“不利”因素。其實,如果給這樣的人換一種工作環境,他依然會抱怨,因為許多外界因素本身並不能說明自身的性質,其性質是取決於我們行動時的精神狀態的,也就是說工作是否單調乏味,往往取決於我們的心境。
就像佛家常說的一句話:隻要心中有天堂,即使身在地獄,也似在天堂。
第二,改變對待工作的態度。
我們在工作中所持的態度,使我們與周圍的人區別開來:它能使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加高尚,或者變得更加低俗。每一件事情對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一個磚石工或泥瓦匠能夠在磚塊和砂漿之中看出詩意;一個圖書管理員,經過辛勤勞動,在整理書籍的過程中,會感覺到自己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一個學校的老師即使對按部就班的教學工作感到厭倦,那麼,一見到自己的學生,也會變得很有耐心,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第三,發掘工作中的樂趣。
如果我們隻從他人的眼光或者僅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我們的工作,或許它是單調乏味的,似乎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任何吸引力,沒有任何價值,然而其內部或許並不是這樣。例如,如果僅從外麵觀察,大教堂的窗戶布滿了灰塵,非常灰暗,有種單調和破敗的感覺。然而,一旦我們跨過門檻,走進教堂,我們立刻可以看到絢爛的色彩。
許多工作也是這樣:隻從表麵看似乎索然無味,隻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認識到其意義所在。
如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始終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
第四,培養工作的興趣。
上網聊天的人通宵達旦、樂此不疲,關鍵之處在於興趣。工作也一樣,如果不感興趣,就不會產生熱情,精神與身體都容易疲倦。這樣,不僅做不出成績,時間久了,對身心也是一種傷害。反之,對工作具有興趣和愛心,就會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滿腔熱忱地積極投入工作,同時也會從工作中享受到更大的樂趣。
要培養工作的興趣,需要我們認識到工作的意義。例如,如果一個賣冰淇淋機器的人總是想“因為有許多人買冰淇淋吃,我才賣這種機器;要是哪一天沒有人吃了怎麼辦呢?”照這種思路想下去,他肯定不會對這種工作感興趣,在工作中,自然提不起精神來。
如果這個賣冰淇淋機器的人能夠這樣想:小朋友吃了冰淇淋很高興,家庭主婦吃了能打發寂寞,工人吃了能消暑,那麼,對工作的興趣慢慢就培養起來了。認識到了工作的意義,興趣和愛好也就隨之而來。
讓我們每天精神飽滿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戰吧!因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發揮自己才能的人,就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
參考文獻
[1]李穎.說話與辦事寶典[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
[2]蔡康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0.
[3]張玉輝.說漂亮話、辦漂亮事、做漂亮人[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4]雅瑟.把話說得滴水不漏,把事做得天衣無縫大全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
[5]史憲文.把事做到點子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6]誠斌.做人·做事·說話恰到好處全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7]中石.做人有心機、做事有手段[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9.
[8]李國輝.你的口才價值百萬[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
[9]文若河.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導[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0.
[10]楊鋼.第一次把事情做對[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