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冒犯有輕有重。輕者,惹人不高興;重者,則可能傷及人的麵子、自尊,讓人產生報複你的心理。

含蓄更利於溝通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有的女人雖然態度謙恭,卻由於不注意語言表達的委婉、平和,常常在不經意間冒犯了他人。而言語謹慎的女人哪怕麵對的是一個十足的無賴,也會化險為夷,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語言冒犯有輕有重。輕者,惹人不高興;重者,則可能傷及人的麵子、自尊,讓人產生報複你的心理。

因此說,和人交談一定要注意語言委婉,忌直來直去,更不可惡語冒犯,致人不快和痛苦。

供職於某科技公司的蓋先生就遇到過這麼一件事。

蓋先生去沈陽出差,下飛機後提著大包小包走出了機場。由於他隻顧尋找接他的朋友,東張西望,一不小心撞在了一個行人的身上。那個人長得膀大腰圓,被撞後睜大兩眼瞪著蓋先生生氣地吼道:“你幹嗎,沒長眼睛嗎!”

聽著對方的話,蓋先生心裏很不高興,剛想回敬兩句,轉念又想,算了算了,他不文明咱不能不禮貌,吵幾句又能怎樣?搞不好麻煩會更大。想到這,他連連道歉,說道:“實在對不起,我著急等人,真不是故意的,請多包涵。”

蓋先生幾句話,說得那個人也沒脾氣了。他隻是餘怒未消地看了蓋先生一眼,徑直走了。

試想一下,如果蓋先生以不敬還不敬,以不禮貌對不禮貌,結局恐怕就是另外一種了。

還有一種情況,即無意冒犯。

梁先生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有一次在保齡球館和辦公室的同事打球,對方是初學,球藝自然不行。出於好心,他便當教練教起對方來。打球過程中他一會兒說人家“真臭”,一會兒說“你這人看起來挺精明的,怎麼學打球這麼笨。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氣得同事不客氣地說:“你說話可不可以委婉點?”“什麼委婉,你笨就笨嘛,還不讓人說了。真是的。”

就這樣,同事氣得轉身走了。兩個人弄得十分不愉快。

言語可以是蜜,客客氣氣地讓人聽了心裏舒服;言語又能變成一把刀,刺得人心裏流血。前者會使人對你心生好感,後者則會讓人對你痛恨不已,甚至心生報複。

直言直語是一把雙麵利刃,而不是一把可以劈荊斬棘的開山斧。因此,在你語言的刀子上加一把刀鞘,讓你的語言委婉一些,不要冒犯別人,否則,這把刀子砍傷了別人後也會砍傷自己。

沈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中級職員,他的心地好是大家公認的,可是一直升不了職,和他同年齡、同時進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調獨當一麵,就是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另外,別人雖然都稱讚他“好”,但他的朋友卻並不多,不但下了班沒有“應酬”,在公司裏也常獨來獨往,好像不太受歡迎的樣子。

其實沈先生能力並不差,也有相當好的觀察、分析能力,問題是他說話太直了,總是直言直語,不加修飾,於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他的人際關係。

與人溝通,切忌直來直去,要注意語氣委婉。同樣的內容和事實,含蓄的語言往往比直言更易於讓人接受。

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往往是建立在否定他人意見之上的,如果方法不巧妙,很可能會使人處於尷尬境地,甚至得罪了人。

藝術地表達不同意見

表達出自己不同的意見也是一門藝術。恰如其分地表達不同意見,不但是職場的一種必備能力,更是一種必備的說話藝術。

在工作中,和同事、客戶或者上司之間的意見不統一很正常。需要注意的是,表達不同意見的時候,謙虛的態度很容易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如果你的意見又切實可行,別人還是非常願意接受的。

一天,上司召集所有員工一起開會,說是要研究一個問題。

公司做的是對外貿易,當時正好和一個新的服裝廠家談好了一個項目,拿服裝的價格非常便宜,上司的意思還是想走原來的價格銷售服裝。他想大量進貨,然後按照原來的價格銷售。

當時,林然的想法和上司的不同,她覺得價格應該稍微低一些。因為人們都有這樣的心理,買東西的時候即使便宜一塊錢,也會覺得很實惠。既然買進服裝的價格便宜了,為什麼零售和批發價格都和原來一樣呢?另外,就是進價便宜了,可以大量采購。但是如果價格依然還是原來的價格,有可能衣服的款式賣得就慢。不能及時更新款式對於公司來說,也是致命的損失。

林然是這麼想的,但並沒有說出來。因為她隻是一名秘書,記錄會議才是她的工作。當所有的中層領導將自己的看法說完之後,上司的表情非常激動。大家都是順著上司的,有的人說他的看法好,有的人說如此一來,業績一定會大大上升等等。

雖然林然很想說出自己的觀點,但她知道,此時她不能說自己的觀點,一是因為如此說會影響上司的情緒,二是她覺得向上司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要“含蓄”。

開會到最後,上司突然將眼光盯在林然的身上,笑著說:“我想起來了,我們幾個大老爺們在這裏評論衣服。你看我的秘書小林,她的衣服多時髦啊!我們的衣服不就是麵向這些小女孩的嗎?我覺得她更有發言權!小林,你的意思呢?”

林然謙虛地說:“其實,我並不是一個時尚的女人。我姐姐很時尚,她經常是非名牌的衣服不買。”說到這裏,上司和其他人一起笑了起來。

上司問林然:“那你買衣服有什麼原則?”

林然笑著說:“我是那種特現實的人。如果有兩家服裝店賣一樣的衣服,我肯定會買便宜的,即使便宜一元錢。”

老板這次沒有笑,而是陷入沉思。過了一會,他說:“我想起來了,我們不能將所有的衣服都和原來的價錢一樣,我們要分類處理,一類衣服走高價,一類衣服走低價。”於是,他和幾個領導又研究了幾個方案。最終確定下來新的方案後,上司還請林然吃了頓飯,表示感謝。

後來,衣服銷售得果然很好,林然也越來越被器重了。

在工作中,討論棘手的問題或商量複雜的事情時,難免會有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往往是建立在否定他人意見之上的,如果方法不巧妙,很可能會使人處於尷尬境地,甚至得罪了人。

因此,如何提出不同意見是大有講究的。這裏介紹幾種較為可行的方法。

1.不要完全否定對方。

用辯證的方法先肯定對方的意見有合理的因素,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比如在討論怎樣提升業績時,有人提出一個方案,而你覺得不妥。這時,你不妨這樣說:“剛才黃某某提出的意見有一定的道理,也是一種方法,但我覺得還是……。”接著,你可以具體說說理由。先肯定對方,再提出不同意見,有理有據,這樣顯得公正和客觀,也容易讓人接受。假如硬邦邦地直說,很容易形成緊張氣氛,給人家難堪而迫使人家不肯放棄自己的意見。

2.用商量或者探討的語氣表達。

盡量用商討或詢問的口吻,不用命令或過於絕對的語氣。當你要表達不同意見時,先可用較溫和的口吻來說,比如:“你的意見是這樣,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那樣?說不定那樣會更好呢?你再想想。”或者這樣說:“我們能不能換一個角度來考慮?你看那樣行不行?”先商量,當對方仍堅持己見時,你再用堅定的語氣也不遲。商量是尊重人的表現,你非常尊重人家,即使人家不想否定自己的意見,不想接受你的意見,也會充分考慮你的意見,並給以相應的尊重。

3.表達出你的為難。

在表達不同意見時,先表現出明顯的不好意思和為難情態。當你的意見與對方的意見分歧較大時,在說出來之前,你可表現出猶豫不決或吞吞吐吐的樣子,讓對方有心理準備,讓對方勸你說出來:“講吧,沒關係的,有什麼不同意見就直說吧。”此時,你就可以直接告訴對方:“我們一直合作很好,我這個人也很直率,你也非常痛快,我就不客氣了。”待彼此感情溝通後,再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表現不好意思和為難情態,是一種退讓,它給對方的是一種寬慰,一種暫時的有利,以便使自己的進擊有了基礎,最後達成心理上的平衡。

4.分析弊端。

由對方的觀點推導出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在此基礎上,再提出自己的意見。你要提出不同意見,肯定對人家的意見不滿意,對方的意見弊端在哪裏呢?你得好好思考一番,盡可能多找一些出來,你給對方的意見找的毛病越多,否定起來就越容易,一旦人家的意見被否定了,自己的意見被人接受的把握就大了。不破不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分析別人意見的弊端要實事求是,要有理有據,不能無中生有,更不能任意擴大。

5.借助他人的觀點和做法來替代自己的不同意見。

有時,自己直接說出不同意見比較為難,譬如麵對的是老師、長輩或上級。此時,你可借助同類型的、對方也熟悉或已經明確了的事例來替代自己的意見。同類型的是指性質和類型相同的,對方也熟悉的,往往說服力強。

比如你可這樣說:“張三他們也有過這種事,他們就是這樣處理的,結果倒不錯,我們是不是可以借鑒。”借助法,實際上就是用事實來說話。

運用模棱兩可的模糊話就是一種好方法。這種方法是用一種含義不確定的模糊語言,不讓對方精確地把握答語的含義,增強了語言在談話中的適應性、靈活性和生動性。

不確定的模糊語言

在談話中常常會遇到我們不好回答又不得不回答的問題。一旦失言,就會把問題弄得糟糕而不可收場,但隻要在冷靜中巧妙周旋,一定會擺脫困境。

運用模棱兩可的模糊話就是一種好方法。這種方法是用一種含義不確定的模糊語言,不讓對方精確地把握答語的含義,增強了語言在談話中的適應性、靈活性和生動性。

例如,有一艘豪華客輪滿載遊客,即將到達旅遊勝地的時候,客輪突然慢慢地停了下來。原來好事多磨,誰也沒料到,客輪出了問題。團隊成員見客輪遲遲不能起航,急於想到達旅遊區的遊客心情開始浮躁起來,圍著他們的領隊,追問客輪何時能夠起航,何時能夠順利地到達,有的則進行責問,更有甚者開始罵人,情緒激動可見一斑。這時候,他們的領隊則鎮定自若,麵帶微笑,不停地向大家打招呼:“請大家別急。客輪隻是出了點小問題,不費事的,技術員們正在做檢查,一會兒就好,客輪馬上就可以起航,馬上就可以起航!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請大家再耐心等待一會兒,再耐心等待一會兒!”她不斷地進行重複,遊客們的情緒終於慢慢平靜下來。

在這裏,他們的領隊,針對遊客的既急於到達旅遊區又要求一路平安的心理,麵對遊客的盤問與責備,沒有急躁,也沒有給出確切的答複,卻用一連串的“一會兒”、“馬上”等並沒有確指的詞語給出承諾。然而正是這一模糊語言的運用,使遊客們中途平靜地滯留了近一個小時,巧用模糊語言撫慰了遊客們不平靜的心。

試想,如果他們的領隊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給出明確的時間答複,或者說時間短一些,例如“十分鍾之後,就可起航”。但是,如果十分鍾之後,客輪仍然不能起航,就會把自己推向矛盾的境地,到時再作解釋,遊客們也不能相信,到那時,怨聲再起,更難平複。或者說時間長一些,也隻會增加遊客們的怨氣,於事無補。當然,更不能麵對遊客的盤問,不給任何的解釋。

含糊法可分為寬泛式含糊法和回避式含糊法。

1.寬泛式含糊法。

寬泛式含糊法,是用含義寬泛、富有彈性的語言傳遞主要信息的方法。

例如,現代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是個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讀,閉門謝客,最怕被人宣傳,尤其不願在報刊、電視中揚名露麵。他的《圍城》再版以後,又被拍成了電視劇,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不少新聞機構的記者,都想約見他、采訪他,均被錢老執意謝絕了。一天,一位英國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錢老家的電話,懇請讓她登門拜見。錢老一再婉言謝絕沒有效果,他就妙語驚人地對這位英國女士說:“你隻需知道雞蛋好吃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洋女士隻好放棄了采訪打算。

錢先生的回話,首句語義明確,後麵一句雖是借喻,但從語言效果上看,卻達到了“一石三鳥”的奇效:其一,是語義寬泛、富有彈性的模糊語言,給聽話人以尋思悟理的伸縮餘地;其二,與外賓女士交流,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寬泛含蓄的語言,尤顯得有禮有節;其三,更反映了錢先生超脫盛名之累、自比母雞的這種謙遜淳樸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僅無懈可擊,且又引人領悟話語中的深意,令人格外敬仰錢老的大家風範。

2.回避式含糊法。

回避式含糊法,是根據某種場合的需要,巧妙地避開確指性內容的方法。

在涉外接待活動中,每當與外賓交談遇到“難點”時就應巧妙回避轉移。例如,一個美國客人在韶山毛澤東故居參觀之後,中午在一家個體戶飯店吃飯,老板娘一手正宗的湘菜,使這位美國客人吃得非常滿意。他在付錢時,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他突然提出如下問題:“老板娘,如果你的老同鄉毛澤東還在,會允許你開店嗎?”

這是明知故問,其中含意不言自明。這時,老板娘略一尋思,就作出回答:“沒有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早就餓死了,還能開什麼店啊!”然後她接著說,“如今,鄧小平接了班,黨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過越美好!”

顯然,美國客人意在用老板娘的回答,來否定毛澤東的曆史功績,乃因其中隱含一個必然的判斷:毛澤東決不會允許你開店,那麼你也富不了,因而,毛澤東應該是被否定的。而老板娘的答話,以回避正題的模糊法,反而作出令人折服的回答,既不輕慢美國客人,又維護了毛主席的威望,讚揚了當時的富民政策。由此,反映了韶山人民的心聲:“毛主席讓我們站起來,鄧小平讓我們富起來!”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腸子,一根筋,為人處世不撞南牆不回頭,十頭牛也拉不回來。這樣的人最該學會繞彎子,神經多長些末梢,否則就得做好吃虧、碰釘子的心理準備。

暗示的妙處

暗示是人際交往的一種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於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對方發出某種信息,以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覺地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或改變其行動。

暗示的方法有:

1.以故事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