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reference_book_ids\":[7129434713239849992,7130540124433075207]}],\"13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start_container_index\":13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17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start_container_index\":17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17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04,\"start_container_index\":17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9},\"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chapter4
意在言外的溝通更具魔力
一切從寒暄開始
話說三分,點到為止
“糖衣炮彈”的妙用
含蓄更利於溝通
藝術地表達不同意見
不確定的模糊語言
暗示的妙處
轉著彎兒說話
把握好沉默的分寸
要有點“變色龍”的本領
在寒暄的過程中,你要觀察對方的表現,看對方是否感興趣,如果對方很明顯不認可你的寒暄或是另有要事,那麼就要及時停止。
一切從寒暄開始
恰當的寒暄,可以在人際交往中化解尷尬、打破僵局,甚至主動示好而獲得一份友情。而如果寒暄得不當,也會起到冷場的效果。
首先,要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不是什麼時候開始寒暄都可以,至少要看對方是否空閑、目光是否能夠交會、是否不會打擾對方。
比如在電梯裏遇見同事,按理說應該寒暄兩句,但如果對方正在低頭發短信,就不必打擾他了,簡單問候一下就可以了。當這些條件都符合時,你要問一下自己是否做好了準備,別張開嘴又不知說什麼才好或者說錯了造成失禮。
其次,挑選適合寒暄的內容。比如在醫院走廊裏,護士和正要出院的病人碰麵,大家曾有過多日相處,臨走時免不了寒暄幾句,但如果護士說“有空過來呀”,我想哪個病人也不愛聽,誰沒事想去醫院呢?原本是身體痊愈、快快樂樂地回家,卻又仿佛被你念了道咒語。
因此,寒暄的內容應該適合對方的實際情形,比如護士如果說:“您要出院了,多多保重啊,您的身體素質本來就很好,以後加強鍛煉,肯定越來越硬朗,再也不希望在這裏見到您了。”病人聽了肯定高興,這裏麵包含的囑咐和祝福是暖人心的。
其實,寒暄不見得非得長篇大論才行,簡單的致意和三言兩語就好。
在飛機上,乘務員也會主動和旅客寒暄。有時過道上的旅客在前麵的乘務員安排行李時被阻礙了通行,飛機門口就會有長時間站立等待的旅客和空姐,這時就需要一些寒暄來化解尷尬:“今天的陽光真好,聽說氣溫正在緩慢回升。”如果看到旅客拿著證券類的報紙,也可以隨口問“最近股市怎麼樣呀”之類的話。有時也可以主動向旅客通報一下目的地的氣溫,這也是他們比較關心的。對於一些很熟的旅客,在簡單的問候之後要加上“很高興又見到您了”這樣的寒暄。
當然,寒暄也要適可而止。在寒暄的過程中,你要觀察對方的表現,看對方是否感興趣,如果對方很明顯不認可你的寒暄或是另有要事,那麼就要及時停止。
總之,寒暄一定是開始於開朗豁達之人,擁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才會主動說出寒暄之語,才能夠說出切中對方心懷的內容。
寒暄就如一顆潤喉糖,有時瞬間就會給人清涼和舒適,何不隨身攜帶呢?
言有盡而意無窮,有情盡在不言中,告訴別人你話中有話,這就是話說三分、點到為止的藝術。這不失為一種大的智慧,既指出對方的錯誤,又保全了對方的麵子,打動了對方的心。
話說三分,點到為止
俗話說:“逢人隻說三分話,留下七分自己賞。”有些人也許以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無不可對人言,何必隻說三分話呢?老於世故的人的確隻說三分話,時刻都會為自己留條後路,你一定認為他們是狡猾,是不誠實,其實這是最機智的做法。
說話前需看對方是什麼人,如果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說三分真話,已不為少。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但是,對方願意聽你嘮叨嗎?
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涉及對方的事,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配與他深談,雖然忠言逆耳,卻顯出你的冒昧;你說的話是屬於國家大事,你沒有搞清對方的立場就高談闊論,這樣更容易招災惹禍。
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不該說,與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衝突。
事無不可對人言,並不是指你所做的事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老於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對人言,是另一個問題。這裏講的隻說三分話,是不必說不該說的話,並不是不誠實,也不是狡猾的表現。
說話本來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你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果有必要,不妨擇地另作長談,這才是通達世故的人。
由此可見,說話也是一門藝術,話說好了萬事好,話說壞了毀前程。所以,在說話前必須考慮清楚,想好了再說,否則,別人會認為你是個有口無腦、缺心少肺之人。
有時你的三分話,正體現了你的職業道德。做醫生的人,普通病人的病狀,或許可以對人提起;但如果是患花柳病的人,你就隻字不能對別人提及。這是醫生的職業道德。
經辦銀行業務的人,其業務的大概情形,或許可以對人提及;對於存款人的姓名與存款額,你是絕對不可對別人提起的。這是銀行職員的職業道德。
這些例子還有很多。有時你因為不能遵守隻說三分話的戒條,釀成大禍,往往使你的精神痛苦,甚至於蒙受更大的損失呢。
如果你從事的是機密工作,或者特殊的行業,對人隻說三分話,還要局限在重要話題之外,重要話題是一字都說不得的。你說的三分話,應該是風花雪月,應該是柴米油鹽,應該是上天入地,應該是稗官野史。總而言之,應該是無關緊要的材料。無關緊要的材料,雖是說得頭頭是道,興味淋漓,說得皆大歡喜,其實是言之無物,不會引來什麼苦惱。
言有盡而意無窮,有情盡在不言中。告訴別人你話中有話,這就是話說三分、點到為止的藝術。這不失為一種大的智慧,既指出對方的錯誤,又保全了對方的麵子,打動了對方的心。
指責隻會讓人與人之間陷入惡劣的情緒之中,導致影響理智和判斷力。
批評最好點到為止,既往不咎。
千萬不要使角色混亂,說出不合適的話,否則,批評的效果不但達不到,還傷了和氣。
“糖衣炮彈”的妙用
有很多時候,你對家人、對朋友,總覺得有些話不得不說,可是說了,反而把感情給傷害了,把事情給弄糟了。於是你就引用古語,替自己辯解,說什麼“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但是,為什麼良藥就非要苦得讓人難以下咽呢?忠言為什麼就一定要讓人聽了難受呢?醫藥科學發展至今,許多良藥或包糖衣,或經蜜炙,已不苦口。語言科學發展至今,講究批評的方式方法與語言藝術,已可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皆喜聞。
我們做了事情,說了話,寫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下判斷,這時候我們何嚐不希望有人出來告訴我們哪點好,哪點不好。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人,他能夠忠實地、大膽地指出我們的許多錯誤,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敬佩他、感激他,甚至永世不忘。
可是為什麼也有些批評和忠告我們不愛聽,我們聽了就難受,就氣憤,甚至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損傷?我們還會感到受了委屈、誣蔑以及侮辱?
一種苦味的藥丸,外麵裹著糖衣,使人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到肚子裏去。於是,藥物進入胃腸,藥性發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我們要對人說批評的話,在說以前,先給人家一番讚譽,使人先嚐一點甜頭,然後你再說批評的話,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機關主任對他的下屬說:“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來越快了。”那位下屬突然聽到主任對她這樣誇獎,受寵若驚,臉孔都紅起來了。主任接下去又說道:“可是,我希望你今後打字的時候,對標點符號注意一些才好。”她聽了後高興地答應了,以後的文件中標點符號果然規範多了。
主任如果不這麼說,而直接對下屬說,叫她對標點符號要特別注意,她心裏就會覺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責備,並感到十分羞愧,她也許為此有好幾天都不愉快。她也許還要為自己辯護,說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為原稿上有錯誤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負這個錯誤的全部責任。這樣一來,主任的規勸不但未起到作用,說不定還會由此惹來一些麻煩呢。
那麼怎樣的批評才能夠做到忠言不逆耳呢?以下是語言大師們多年以來總結的一些原則,希望能夠幫助你在批評別人時,既能提醒到別人的錯誤,又不至於讓對方不高興,甚至因為理解你的批評從而與你的關係更加融洽。
原則一:真誠。在善意地批評別人時,用這樣的話開頭,可能效果更加好,“我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可能你也不明白什麼地方出了錯”等。真誠往往最能夠打動人。
原則二:適度。批評最好點到為止,既往不咎。比如這樣說:“事情不發生也發生了,我們最重要的還是從中吸取教訓吧。”
原則三:理解對方。誰願意犯錯誤呢?特別是當事人內心已經很自責時,他們更加需要別人的心理支持。因此,多說說這樣的話,遠比批評更重要:“我想你現在可能很難受。”“抽空,我們找個時間,一起分析一下失誤的原因,好嗎?”“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會做好的。”
原則四:切勿指責。指責隻會讓人與人之間陷入惡劣的情緒之中,導致影響理智和判斷力。這樣的話最好以後不要再說了:“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誤呢?”“我看你真的是無藥可救了!”
原則五:委婉暗示。麵對直接批評時,任何人內心的第一反應都會不舒服,因為批評就是懲罰。暗示如同苦藥丸外麵的糖衣,利用含蓄的、委婉的方式,更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最終目的。
原則六:分清對象。對跟不同的人溝通,肯定要說不同的話。對長輩說的話與對晚輩說的話不一樣,對男性跟對女性不可能都一樣,對朋友與對對手更是立場不一樣,對家人與對同事考慮的問題不一樣。千萬不要使角色混亂,說出不合適的話,否則,批評的效果不但達不到,還傷了和氣。很多話本身並沒有問題,但用在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身上,就有可能鬧大笑話。
例如,一個很自卑的人犯錯時,我們給予其適當的安慰會勝過千言萬語,因為他本身已經非常自責。對於一個很愛麵子的人,我們一邊批評一邊給其台階下,他會及時糾正自己的失誤。而對於一個心服口不服的人,我們沒有必要死抓不放,重要的還是看他的行動。
很多溝通失誤,其症結在於角色不清。
如果很好地做到以上幾點,那我們就可以讓別人很高興地接受我們的批評了。
同樣的內容和事實,含蓄的語言往往比直言更易於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