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擊取得勝利 李德生臨危受命上陣
在誌願軍反擊作戰最困難的時刻,第三兵團司令員陳賡已奉命回國組建哈爾濱工程兵學院,王近山副司令員任代司令員。
王近山先通知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到兵團部。見麵後,王近山握著秦基偉的手說:
“怎麼樣?我看你瘦了!”
他又接著說,“給我個實話,你到底能不能頂得住?”
秦基偉說:“我四十五師打得差不多了,二十九師隻剩一個團,四十四師、二十九師還有其他防務,兵力再也無法調動!”
王近山說:“我問你能不能頂得住?要是不行你就下來,我讓十二軍上去。”
“我不下,要死就死在上甘嶺,我死也不下!”秦基偉激動地說。
王近山說:“那好,一言為定。十五軍不下來,不過十二軍也要上,我把十二軍配屬你指揮,再增調些炮兵,還有一個‘喀秋莎’火箭炮團。”
自10月30日夜間大反擊開始以來,上甘嶺陣地又形成了拉鋸戰,此時王近山想,必須派一個熟悉部隊的指揮員去率領十二軍,他首先想到了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
從紅軍長征開始,李德生就是王近山的老部下,抗日戰爭時期,王近山任七六九團團長時,李德生任營長,解放戰爭時,王近山任六縱司令員,李德生是他所轄的十七旅旅長,六縱改為十二軍,王近山任軍長,李德生任三十五師師長。
所以,王近山很了解李德生這位老部下,他打仗很過硬,不怕吃苦,任務交給他,如果完不成,就像老牛一般,10個人也拉不回來。
此時,十二軍在金城前線防禦作戰已整整一年,正奉命返穀山地區休整。
王近山電告十二軍軍長曾紹山要副軍長李德生立即到兵團接受任務,於是李德生帶著作戰參謀張軍急匆匆趕到兵團來見王近山。
王近山叮囑說:“戰鬥可能是空前殘酷激烈的,要準備打蘇聯斯大林格勒大血戰那樣的仗,一個戰士從戰鬥開始到結束要指揮1個連。”
王近山說完之後,覺得還是有點不放心,他又接著說:“我們要把對方消滅在最前沿不準它前進一步,每一個陣地都要和對方反複爭奪。在激烈殘酷的戰鬥中,要十分注意研究對方的進攻特點,講究戰術,以最小的代價,給對方以重大的殺傷。”
最後王近山對李德生說:“十二軍調為兵團的戰役預備隊,全軍同誌從上到下,要準備全部投入戰鬥。我們正在上報,準備在十五軍統一指揮下成立五聖山戰鬥指揮所,由你統一指揮在上甘嶺前線作戰的十二軍、十五軍所屬部隊,炮兵由炮七師師長顏伏指揮,你們要注意協同作戰。戰鬥情況要及時直接呈報兵團,也要報告秦基偉軍長,仗是在他們陣地上打的,要服從他的統籌調動,要相互搞好團結。”
李德生當即表態,堅決執行兵團命令,指揮好前線的戰鬥。
李德生回到軍部向幾位領導傳達了王近山司令員的命令後,立即趕赴上甘嶺,聽取秦基偉介紹10天來的戰鬥情況、經驗教訓以及敵我攻防的特點。
隨後李德生又驅車繼續前進,很快即進入對方的炮火封鎖區,一時彈片橫飛,敵機投下的照明彈使黑夜猶如白晝,接著就是轟炸掃射。
前進途中,李德生發現了對方4個師的番號,這樣大規模的進攻,絕不僅僅是為了前沿兩個連的陣地,他的腦子裏不由閃現了一係列的問題:陣地已被打成一片鬆土,工事全毀,戰士反擊上去如何保護自己?僅存的幾個小坑道,缺糧、缺水、缺彈藥,對方占領表麵陣地封鎖了洞口,如何解決吃喝?如何保存體力?如何補充彈藥?從前沿到縱深幾十裏的翻山越嶺,對方的飛機大炮層層封鎖,如何保證前方的物資需要?陣地上電話線經常被炸斷,如何保持通信聯絡?反擊時,炮火如何配合,反擊上去如何守住陣地?人多了遭殺傷,人少了又怎麼守得住?
李德生想到要奪回前沿陣地並牢牢守住,需要解決的難題還很多。不過,他早有了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