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隨著不斷的成長,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也開始謀劃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標,而每個人的理想和目標幾乎無一例外地要做不一般的人,要做光宗耀祖的人,要做人上人,恐怕很少甘願做一個很平常很普通很一般的人。

其實,這種思想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想活得好一點。然而,現實是嚴酷無情的,無論到了何種年代,社會和現實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理想和願望。這社會這現實的確需要偉人、巨人、名人,需要各級官員,需要科學家、藝術家,需要企業家、有錢人,而需要最多的還是平常人。比如說,一座樓房需要設計師、工程師,更需要瓦工、木工、水泥工,一座樓房需要大梁、二梁,也需要磚瓦沙石。每個人也不可能都去做官,都去當科學家、藝術家,都去當企業家、有錢人。

要做一個平常人,首先就要有個平常心。平常心的有無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平常心,就是能夠正確麵對世界,正確麵對現實,正確麵對環境;就是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正確把握命運,正確對待人生。平常心,就是達觀、樂觀,就是不為功名所累,不為金錢所牽,不為權利勞神。

偉人、巨人、名人,其實也都是平常人,也應擁有個平常心。任何的偉人、巨人、名人功成名就前也都是平常人。先有平常心先做平常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地努力,刻意追求,踏踏實實,埋頭苦幹,不斷進取,不斷創新,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常常有所收獲,時時有所成果,慢慢地就會由一個平常人變成一個偉人、巨人、名人了。

甘當平常人,要有平常心,是十分重要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句至理名言。不切實際,好高騖遠,是人的致命的弱點;經不起失敗,受不了災難,是人要命的弊病;悲觀失望,灰心喪氣,是人最大的悲劇。做平常人就有平常心,這是人人必修的一門功課。

有人說,平常心是處變不驚的泰然自若之心,是不因榮辱升降而妄生喜憂的恒常之心,是持恒如一日地恪守信念又踏實勞作的平和之心,是能涵天容地的寬厚大度之心,是處世做事不勉強不逾矩的自然而然之心,是消除了畏懼的自信之心,是告別了浮躁緊迫的從容之心,是可以恒久地領受心境安然寧靜的返璞歸真之心。這些話,真可謂是智人慧語。

這樣的心靈是人生磨礪的結果。不經曆世間萬苦,談何超然於世?不體驗生命的繁華,哪有什麼真正的寧靜?我們會發現一些老人的心是安閑的,人生的曆練造就了他們皺紋裏的智慧,解甲的失落幻化為他們笑容裏的寧靜。曾經“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的人,在心靈深處彌合了天地之隙與萬物之異,渾然一個天真人。這樣的心靈也是個人修養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在建構自己,進而欣賞自己。

有一個穿著時髦的小夥子到海邊旅遊,他被海濱迷人的風光所感動,在海灘上他遇到一位正躺在船邊似睡非睡的老漁夫,覺得衣衫襤褸的漁夫十分可憐,對體格健壯,又逢上好天氣,一天卻隻出一次海的他有些不解。於是,他就告訴漁夫如果每天能多出幾次海,所得就能有些結餘,日積月累,有朝一日,便可擁有可觀的財富,他試圖說服漁夫,最後抑製不住激動地說:“然後就可以悠然地躺在這裏,在陽光下打瞌睡,眺望迷人的大海。”漁夫聽罷,說道:“你說的那些,我現在一樣也不少。我現在已經悠然地坐在海邊,要不是被你吵醒的話,我還能睡得更香呢!”

正如《中庸》裏所說:“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君子待人接物,對待生活采取的是順其自然,不違背天命的態度;而小人卻受欲望的牽引,為得以滿足,而逞人力之強。此處的君子小人並不包含現代漢語中的褒貶之義,隻是代表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不能以是非論之,卻可以辨別高下。

很多人勤勤懇懇地工作都是為了將來不用再工作,因此放棄了許多可以正常享受得到的快樂。可最後卻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孜孜以求的東西,離自己並不遠,可以輕易地得到,隻是自己沒有去發現,或者放棄了這種權利而已,努力拚搏,繞了一大圈最後隻是回到原來的起點。這是一種生活態度的結果。而另一類人,屬於樂天派類型的。《易經》裏有句話:“樂天知命故不憂”,這句話頗能啟人深思。有的人對生活能舉重若輕,能處變不驚,懂得生活的情趣,苦樂隨緣、心無增減,不去強求什麼。這是另一種生活態度。

對待生活,貴有一顆平常心。隻有這樣才不會在生活中辜負上天對我們豐厚的贈予。古語有言“太上忘情”,說的也許就是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一顆平常心。

簡樸往往淡泊,非淡泊無以明誌,明誌以致高遠。武俠小說中,大凡上成的武功和心法,往往反璞歸真。生活中的世人也如練武,練的是心性罷了。世上難走之路,莫如心路。崎嶇坎坷,酸甜苦辣。並非什麼阿Q精神,而是心性的磨煉。最容易跟你過不去的人,往往是你自己,當身處逆境時,當心陷迷茫時,當遇到心結解不開時,別為難了自己,給自己的心留分餘地吧。經曆的過程,也是成熟的過程。

做人要有一顆平常心,留一分餘地給自己。偉人有偉人的煩惱,庸人自有庸人的快樂。放平心態,凡人自居,又有何難呢?有了平常心,也就有了偉人心。

3.凡事要往好處想

良好的心態是一個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如果一個人的心態是積極的,他能樂觀地麵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困難,那麼他可以說是成功一半了。

成功在於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我們必須麵對這樣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男上成功卓越者少,失敗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者過得空虛、艱難、猥瑣。

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比較一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特別是關鍵時候的心態,那麼你就會發現,心態導致了人生驚人的不同。

在推銷員中,廣泛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因炎熱非洲人向來愛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見了,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麼會要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引導他們購買皮鞋,最後發大財而回。

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麵對打赤腳的非洲人,由於一念之差,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滿懷信心,從而大獲全勝。

拿破侖·希爾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有啟發。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她丈夫奉命到沙漠裏去演習,而她一個人則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當時天氣非常熱,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51.6℃。她沒有人可談天,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非常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在信中隻寫了兩行,這兩行信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在信上寫的是:兩個犯人從牢裏的鐵窗望出去,一個人隻看到泥土,而另一個人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不斷地讀著這句話,覺得十分慚愧,她就決定去沙漠中“找星星”。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非常感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這時,她發現,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在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的前提下,孚什麼讓塞爾瑪內心有這麼大的轉變?

答案很簡單,就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裏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在生活中,失敗平庸者之所以多就是因為在心態方麵出現了問題。遇到困難他們隻是挑選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還是退縮吧。”結果陷入失敗的深淵。而成功者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仍是保持著積極的心態,用“我要!我能!”“一定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成功者會想盡一切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

凡事要往好處想

成功學的始祖拿破侖·希爾還說過,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在於成功人士有積極的心態。因此,要想成功,就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麵對每件事,凡事都要往好處想。

美國百貨業巨子甘布士的成功就是始於積極的心態。聖誕節前夕,甘布士打算前往紐約。妻子在為他訂票時,車票已經賣光了。但售票員說,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能會有人臨時退票。甘布士聽到這一情況,馬上開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妻子不蟹地問:“既然已沒有車票了,你還收拾行李幹什麼?”他說:“我去碰一碰運氣,如果沒有人退票,就等於我拎著行李去車站散步而已。”等到開車前三分鍾,終於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紐約的火車。在紐約他給太太打了個電話,他說:“我甘布士會成功,就因為我是個抓住了萬分之一機會的笨蛋,因為我凡事從好處著想。別人以為我是傻瓜,其實這正是我與別人不同的地方。”

拎著行李去散步,抓住萬分之一的機會。多麼積極的心態!多麼平和的心態!

不抱怨命運,總是找快樂、找希望、找機會,這就是美國百貨業巨子甘布士作為成功者的品格。

其實,有許多成功人士都是靠積極的心態而取得了成功。有一個叫米契爾的青年,一次偶然的車禍,使他全身2/3的麵積被燒傷,麵目恐怖,手腳變成了肉球,麵對鏡子中難以辨認的自己,他痛苦迷茫。他想到一位哲人說過的話:“相信你能,你就能!問題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麵對它!”

他很快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幾經努力、奮鬥,變成了一個成功的百萬富翁。他不顧別人規勸,非要用肉球似的雙手去學習駕駛飛機。結果,他在助手的陪同下升上天空後,飛機突然發生故障,摔了下來。當人們找到米契爾時,發現他脊椎骨粉碎性骨折,他將麵臨終身癱瘓的現實。家人、朋友悲傷至極,他卻說:“我無法逃避現實,就必須樂觀接受現實,這其中肯定隱藏著好的事情。我身體不能行動,但我的大腦是健全的,我還是可以幫助別人的。”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幽默去講述能鼓勵病友戰勝疾病的故事。他走到哪裏,笑聲就蕩漾在哪裏。一天,一位護士學院畢業的金發女郎來護理他,他一眼就斷定這是他的夢中情人,他把他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和朋友,大家都勸他:這是不可能的,萬一人家拒絕你多難堪。他說:“不,你們錯了,萬一成功了怎麼辦?萬一答應了怎麼辦?”

多麼好的思維,多麼好的心態!他勇敢地向她約會、求愛。兩年之後,這位金發女郎嫁給了他。米契爾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美國人心中的英雄,成為美國坐在輪椅上的國會議員。

有一句話說得好,快樂的最好方法就是多看看那些比你還不幸的人。悲觀的失敗者視困難為陷阱,樂觀的成功者視困難為機遇,結果就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隻要凡事往好處想,就會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能增添我們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從前有個老婆婆,她大女兒嫁給雨傘店老板,二女兒嫁給木屐店老板,下雨時擔憂二女兒店裏生意不好,天晴時擔憂大女兒生意冷清,整天悲泣,眼淚不幹。後來有人勸她:下雨時大女兒生意非常好,天晴時二女兒店裏顧客如雲。這樣一想,老婆婆心情從此也就愉快了。可見,凡事都應往好處想,這對於人生,是普照生靈的不息的陽光,為我們尋得一份曠達與美好。

凡事要往好處想,就會以鎮定從容的心情享受生活,即以“舒緩之心度日”,這樣就能充分享用生活所賦予的每一滴瓊漿。“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攘者自冗。”

凡事要往好處想,就可以準確找到生活的角度,展示生命的風采。生命的過程中,有轟轟烈烈的偉大,有樸實無華的平凡,有義無反顧的執著,也有大起大落的悲壯。不是夏風,不必嫵媚;不是冬雪,何必凝練?我們將守住自己情有獨鍾的那種生活姿態。那麼又為何不往好處想呢?

為人處世要有一顆積極的心態

拿破侖.希爾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是的,一個人麵對失敗所持的心態往往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因此,無論麵對什麼樣的困難,都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凡事往好處想,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古時候有一位國王,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便叫王後給他解夢。王後說:“大勢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眾離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謝了,指好景不長了。”國王驚出一身冷汗.不僅得了病,而且越來越重。一位大臣要參見國王,國王在病榻E說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聽,大笑說:“太好了,山倒了指從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龍現身,國王,您是真龍天子;花謝了,花謝見果子呀!”國王全身輕鬆,很快痊愈。

積極的人對待事物,不看消極的一麵,隻取積極的一麵。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了血,他會想:多虧沒把胳膊摔斷;如果遭了車禍,撞折了一條腿,他會想: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積極的人把每一天都當作新生命的誕生而充滿希望,盡管這一天有許多事情麻煩他;積極的人又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倍加珍惜。

美國成功學家羅賓說過:“麵對人生逆境或困惑時所持的信心,遠遠都比任何事來的重要。”這主要是因為,積極的信念和消極的信念直接影響到創業者的成敗。

的確,積極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鬥誌。消極心態使人沮喪、失望,對生活和人生充滿了抱怨,自我封閉,限製和扼殺自己的潛能。

積極的心態創造人生,消極的心態消耗人生。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起點,是生命的陽光和雨露,讓人的心靈成為一隻翱翔的雄鷹。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受製於自我設置的某種陰影。選擇了積極的心態,就等於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就注定要走入失敗的沼澤。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夢變成現實,就必須摒棄扼殺你潛能、摧毀你希望的消極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