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溝通中,要想慢慢打開他人心扉,就需要我們學會巧妙暗示,隻有這樣,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消除對方的戒備心。
正話曲說,暗示自己的建議
溝通是一種複雜的心理交往,而每個人的微妙心理、自尊心往往在裏麵起重要的控製作用,稍微觸及它,就有可能產生不愉快。所以,對一些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可能引起對方不快的事情,比如,提出對方的錯誤,對方的不足之處等,這時候就不能直言相告,隻能通過語言暗示來達到目的。那麼,該怎麼暗示他人的錯誤呢?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從不拒絕幽默的語言,因此,生活中的人們,如果你也能運用幽默因素,能以開玩笑的方式說點俏皮話,那麼,便能達到暗示對方、讓對方認識錯誤的效果。暗示批評法,即對事物表達自己的看法,不是通過直說,而是以各種方式進行曲說,並達到幽默的效果。
不得不說,幽默是一種難得的口才,而懂幽默的人更有魅力,即便是難以直接表達、可能傷及他人的話,他們都能以開玩笑的方式讓對方巧妙接受。的確,幽默也是一種暗示的方法,能讓對方聽出你的言外之意,自己認識到錯誤,從而加以改正。
具體來說,我們還應掌握一下分解出來的幾種方法:
1.影射
羅西尼是19世紀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有一天,一個作曲家帶了一份聲稱是自己創作、實則為七拚八湊的樂曲手稿來找他,要向他請教。在演奏的過程中,羅西尼不住地脫帽。作曲家見狀,便問是不是屋裏太熱了。羅西尼微笑著說:“不,隻是我這人有個習慣——見到熟人就脫帽。在您的曲子裏,我碰到那麼多熟人,因此隻能不斷脫帽。”
很明顯,麵對這份七拚八湊的樂曲手稿,羅西尼很想指出他的過錯,但他沒有點破對方“抄襲”“拚湊”,而是用富於幽默的“不住地脫帽”的動作和“碰到那麼多熟人”的解釋,委婉含蓄地暗示了自己尖銳的批評意見,這種批評雖不如直說那般鮮明尖銳,但它不僅生動形象,而且幽默、含蓄,更因富於諷刺意味而耐人尋味。
2.設疑
談話中以提出疑問和假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3.巧借話題
表達得含蓄而幽默,在不損害對方自尊心的前提下令對方愉快地得到暗示。
4.諱言婉語
人們在日常說話中,由於某些原因,需要避諱,於是出現了諱言婉語。從某種角度看,諱言婉語實際上是一種巧妙的暗示,有時會有幽默的效果。
5.弦外之音
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在需要指出他人錯誤的時候,卻發現,如果直接指出,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麵結果,比如,傷害對方自尊心、傷害彼此間的友誼,或者讓對方沒麵子等,而說說俏皮話,開開玩笑,遠比一本正經地指出他人的過失和不足更委婉含蓄,更易讓人接受!
講故事舉例子,隱晦的表達方式
在很多時候,我們會有一些難以言說的話,或者不便於表達的想法,這時候我們可以借助於講故事或者舉例子,婉轉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讓對方明白自己的用意。無論是講故事,還是舉例子,我們都是通過一些事例來傳達自己的觀點。如果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或想法,對方有可能會拒絕接受,這就需要借助具有隱晦性而又有代表性的事例來加以表達,這樣一方麵可以省去直接表達帶來的弊端,另一方麵還可以增強一定的說服力,同時,這樣的表達方式也更容易讓對方接受,繼而影響到對方的心理。
自古以來,那些頗具智慧的大臣在向君王進諫的時候,都會采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比如,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建議,而是通過舉例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所以,我們在交談過程中,若是遇到不好說的話或者不好表達的意見,也可以巧妙地通過講故事、舉例子來傳達給對方,讓他明白自己的用意。
1.選擇代表性的故事或例子
在談話中講故事或者舉例子,都可以起到使談話內容具體、增強說服力的作用。但是,我們在選擇故事或例子的時候,需要注意其代表性。如果你講了一個很長的故事,卻因為不具備代表性而使對方不知所雲,就無法達到溝通的效果。
2.注意故事或例子的適當性
當我們在講故事或舉例子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其量的適當性,不能老是在談話中講故事、舉例子,偶爾在談話中穿插一個故事或例子,這樣讓人很新鮮,但經常使用也會使人心生厭煩的。
3.注意表達的隱晦性
當我們在選擇講故事或者舉例子這種方式的時候,肯定是想避免直接表達帶來的弊端。因此,即便是在講故事,或者舉例子,我們也要適當注意表達的隱晦性,不能直白地在故事中闡明自己的想法。我們所需要表達的想法和意見,完全可以借助於故事或例子去作婉轉表達,從而更好地影響對方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