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是卓越者的特點
“永不放棄”是西點軍校的校規。對此,埃森豪威爾將軍解釋說: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堅持對成功的意義更大。”經過了嚴酷磨煉的西點學員明白了“堅持”意味著什麼。因為隻有堅持,學員才能順利地通過一項又一項的高強度訓練;隻有堅持,學員才能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取得勝利;隻有堅持,學員才能驕傲地站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的會場上,宣告自己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西點軍校畢業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說:“忍耐是任何人人生中都要經受的最困難的一件事。”
布萊德雷從小就有一個願望——做一名出色的將軍,為此他竭盡全力考入了西點軍校。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畢業後卻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在軍營紮根,而是繼續留在軍校執教,而且在軍校裏一待就是13年,這在美國的將軍中是極為罕見的情況。從表麵上看,布萊德雷一直徘徊在軍營之外,因而也失去了許多晉升的機會和實戰的鍛煉,這在外人看來簡直就是一種莫大的失敗。布萊德雷卻認為自己在軍校裏得到了更多的東西。
布萊德雷從1920年開始擔任西點軍校數學係的教官,當時的校長是麥克阿瑟將軍。數學從理論上講是一門邏輯學科,不僅可以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在當數學教官的過程中,布萊德雷的數學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每當碰到棘手的難題,布萊德雷在數學上的頗深造詣便可以幫助他更清晰、更有條理地進行思考,這使布萊德雷最終成為美國眾多將軍中做事最有條理、思維最縝密的人物。
布萊德雷還兼任著西點軍校的體育教練,這又使布萊德雷在不經意中鍛煉了組織和指揮才能。在帶學校橄欖球隊的過程中,布萊德雷細致的思想工作和周密的安排,為他日後成為一個既注重進攻又強調防守的“攻守平衡型將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布萊德雷的帶領下,球隊還曾獲得過橄欖球錦標賽冠軍。
1929年,布萊德雷來到了本寧堡步兵學校,這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因為布萊德雷在這裏遇到了自己的貴人──本寧堡步兵學校校長馬歇爾。
1939年7月,馬歇爾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布萊德雷預感自己的機會來了。果然,馬歇爾很快就指名把布萊德雷調了過去,讓他全權負責自己辦公室的工作。後來,布萊德雷又被馬歇爾調任到本寧堡步兵學校出任校長,隨後又出任美軍第82師師長。
繞了一個大圈後,布萊德雷成為西點軍校同屆畢業生中的佼佼者──第一個當上師長的人。他跑到了那些始終在走直線的同學的前麵,這就是人生頗具戲劇性的一麵。從此,布萊德雷一路飆升,勢不可當,短短幾年間,就從師長升為軍長,再升為集團軍司令,並於戰後擔任了美國陸軍參謀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職務。
對13年的教官生涯,布萊德雷十分珍惜。對他而言,正是有了這些經曆,日後的軍事生涯才會走得如此順利。
布萊德雷的經曆再次證明:堅持是卓越與平庸的分水嶺!其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失敗,都是因為“臨門一腳”的時候,他們放棄了。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許多賽跑者的失敗,都是失敗在最後幾步。跑應該跑的路已經不容易,跑到盡頭當然更困難。”布萊德雷的成功就來自他內心的那一份堅持,麵對種種誘惑,他沒有放棄自己內心的追求,持久的忍耐讓布萊德雷成為最後的贏家。持久的忍耐力是獲勝的基石。沒有長久的堅持,就不可能取得超人的成就。在西奧多·羅斯福身上,“堅持”二字同樣體現得很好。
很小的時候,羅斯福就下定決心要實現自己的所有抱負。小時候,羅斯福患了嚴重的哮喘病,這讓他非常痛苦。醫生說,光呼吸就加重了心髒的負擔,這個孩子的生命將會非常短暫。父親告訴羅斯福:“兒子,你頭腦很好,卻沒有了一個好身體。沒有身體的幫助,頭腦就不能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所以,你必須讓身體強壯起來。”
羅斯福接受了這個挑戰,他開始鍛煉身體。他每天待在健身房裏,為了強身健體的目標苦練。他每天打網球、打曲棍球、劃船、遊泳,變著方式鍛煉身體。雖然醫生斷定他活不長,但羅斯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醫生的判斷是錯誤的。
在學習和職業生涯中,羅斯福也拿出了同樣的決心。15歲時,他開始發奮學習,準備考哈佛大學。父親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他數學、拉丁文和希臘文。他為自己製訂了一個每周5天、每天6~8小時的學習時間表。經過努力,羅斯福順利地考入了哈佛大學。
羅斯福繼承了父親的理想,並努力通過工作去實現它。他相信人人都需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政府的責任是保證機會平等,人民的責任就是接受挑戰。因此,他下定決心要進入政壇,治理腐敗現象。
理想指引著羅斯福,決心又賦予他熱情。他以上校的身份組織了“勇猛騎兵隊”,同古巴和西班牙作戰。他的事業便是爭取自由。在任紐約州州長時,他治理企業裏的腐敗現象,維護移民工人的權利。成為美國總統後,他打壓大企業中的壓榨和罪惡行為,使工人和經營者都受益,他將其稱為“公平交易”。
在培養子女的情商時,羅斯福的堅定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見義勇為。他對六個孩子說:“放開手腳,遵守規則,衝向目標!”
英國的一句諺語說:“一個人如果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那麼他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隻要堅持下去,一個庸俗平凡的人也會有成功的一天,否則即使是一個才識卓越的人,也隻能遭遇失敗。
堅定的性格,讓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名垂青史。當英國對德國納粹奉行“綏靖政策”時,丘吉爾強烈反對。如果他當時就是首相,“二戰”也許就不會打得如此殘酷了。德軍的戰火燒到鄰國和波及英國本土時,丘吉爾才在選舉中獲勝,成為英國首相。丘吉爾下決心繼續戰鬥,他用充滿激情的演講鼓舞了英國人民。
跟其他成功者一樣,早年的丘吉爾也經受過種種磨難。他在寄宿學校裏待了9年,他學習很努力,卻經常考試不及格。盡管這樣,他還是堅信:不要做曆史的旁觀者,要做一名曆史的創造者和領導者。他參加了桑德霍斯特軍校的入學考試,考了三次才被錄取。多年後,他回到哈羅公學為畢業班做演講。這是曆史上最短的畢業典禮演講:“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永不!永不!永不!永不!不管大事小事還是微不足道的事──永不放棄,除非是為了榮譽和善意。”
堅持是卓越者的特點。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因此,我們隻有培養自己的耐力,並靠它長久地堅持下去,才能渡過難關,將最初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誓死不做“逃兵”
西點教官時常告誡學員:“對於一名軍人而言,榮譽高於一切。軍人隻有戰死沙場,沒有苟且偷生,軍人的字典裏沒有投降一詞。”教官這樣說,目的就是培養學員的頑強個性!
“永不放棄,麵對失敗絕不認輸”是西點軍人全力追求的一種性格特質。很多時候,軍人麵對的並不是你死我活的敵人,而是自己在困難麵前的妥協。
當心中萌生妥協之意的時候,西點軍人的選擇是絕不投降。因為如果對困難投降,意誌動搖,最終的勝利將離他們遠去。“不認輸、不放棄”是西點軍人的一種必勝信念,可以推動他們去做別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艾森豪威爾將軍用自己的經曆對這條西點法則做出了形象而深刻的詮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也參加了這場戰爭。1942年6月,艾森豪威爾將軍奉命擔任駐歐洲的美軍司令,並成功指揮了美英聯軍多次登陸作戰,給了法西斯同盟軍致命的打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諾曼底登陸”。
1944年春,美國將整師的軍隊以及數百萬噸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英國。由11個國家的軍隊組成的300萬盟軍,將實施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橫渡英吉利海峽,向歐洲大陸進發!這支聯盟大軍的統帥正是艾森豪威爾將軍。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代號為“霸王行動”,如果行動成功,將會給希特勒致命的一擊。所有準備工作均已就緒,接下來就等好天氣了。因為要讓300萬盟軍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需要有空軍的掩護,而一旦天氣惡劣,空軍便無法出戰,這將給整個行動帶來巨大的損失。
盟軍最終確定的登陸日期為1944年6月5日。但是天公不作美,一進入6月,狂風就開始在英吉利海峽肆虐起來,好像是專門積攢力量來阻止盟軍登陸的,滔滔巨浪能將整艘船掀翻,形勢對盟軍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