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堅持一分鍾,
是強者和平庸之徒的分水嶺
西點課堂上的經典案例:喬治·戈瑟爾斯的人生傳奇
喬治·戈瑟爾斯曾經是西點軍校的學員,畢業後曾經擔任開鑿巴拿馬運河的總工程師,偉大的巴拿馬運河就是在他手裏誕生的。戈瑟爾斯說過一句為西點軍人所熟知的話:“能否多堅持一分鍾,是強者和平庸之徒的分水嶺。”喬治·戈瑟爾斯的人生事例也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案當中。
在西點軍校,學員們幾乎都具備了與喬治·戈瑟爾斯共同的特點——堅韌。他們深知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意義。在他們看來,一個才智平庸的人擁有永不放棄的品質,遠比一個擁有聰明才智卻缺乏堅韌品質的人更受人尊重。
1858年6月29日,戈瑟爾斯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由於家境貧寒,11歲就流浪在紐約街頭尋找工作。14歲開始給人打工,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的工資從每周5美元增加到了每周15美元。
不過,戈瑟爾斯並沒有放棄讀書的機會,設法完成了在紐約大學的學業。後來,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專業錄取了戈瑟爾斯,這也是戈瑟爾斯最喜愛的專業。但好景不長,日日夜夜的工作和拚命的學習已經影響到了戈瑟爾斯的健康,戈瑟爾斯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專業的學習。後來,戈瑟爾斯決定去考西點軍校。戈瑟爾斯給格蘭特總統寫過一封自薦信,但是總統並沒有看到戈瑟爾斯的信。戈瑟爾斯並不氣餒,他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說服了當時紐約著名的政壇人物考克斯做他的推薦人。
1876年4月21日,戈瑟爾斯進入了西點軍校。在西點軍校,戈瑟爾斯延續了從小養成的勤工儉學的好習慣,順利地完成了大學學業。戈瑟爾斯在軍校接受訓練時培養出來的毅力,也造就了那些令他日後名揚四海的品質。
在這個54人的班級中,戈瑟爾斯是獲得二等獎學金的畢業生。在眾多畢業生中,僅有兩名學員有資格被選為令人羨慕的陸軍工程師,戈瑟爾斯便是其中一個;四名優秀的畢業生被選為陸軍軍官少尉,戈瑟爾斯也是其中之一;戈瑟爾斯是班長;另外,戈瑟爾斯還獲得了軍事技巧中的最高級別獎學金,並且是那一屆學員中的“領袖”。
當戈瑟爾斯畢業之後參加工作接受培訓時,長官知道麵前這些年輕的軍隊工程師容易產生驕傲情緒,便想給他們來一個下馬威,於是就派戈瑟爾斯去扛一根杆子。戈瑟爾斯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是來這裏學習的。”
這一回答也使那位長官不得不佩服這個新學員的魄力。在那裏,他的確學到了很多東西。兩年後,他由二等中尉變成了一等中尉,並於九年後獲得了上尉軍銜。
後來,戈瑟爾斯被美國軍事學院選為民用和軍事工程學的講師,又被派去負責和監督田納西河上貽貝淺灘運河的建造工程。此外,戈瑟爾斯還被任命為防禦工事(海岸港口防禦)委員會的委員。在這些工作中,戈瑟爾斯不僅表現出了技術上的高度條理性,而且在人員管理上也發揮了情商的作用。人們都喜歡跟戈瑟爾斯在一起做事,因為戈瑟爾斯總能激起人們對工作的忠誠和熱情,從而使人獲得理想的結果。
戈瑟爾斯說:“要想成功地完成一項任務,你不僅要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最大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要確保讓你所管理和指導的每一個人也發揮他們最大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充滿自信,還必須相信自己能夠激勵別人,讓他和你同樣有信心。所以,當你領導一個團體做一件事情之前,不僅要了解他們的能力,還要了解和承認他們作為一個人的需求和權利。我的意思是說:一定要關心他們,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要公正合理地對待他們,把他們看作是人類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
戈瑟爾斯的另一段人生經曆還成為西點軍校課堂上的經典教案。
有一年冬天,戈瑟爾斯所在部隊駐守的城市被圍,敵人近在咫尺,情況危急。如果第二天下午之前仍得不到援兵,城市就將完全陷落。長官決定派戈瑟爾斯去河對岸的另一座城市尋求支援,戈瑟爾斯接受了這項艱巨而危險的任務。
戈瑟爾斯馬不停蹄地趕到渡口,卻看不到一隻船,他根本沒有辦法渡河。按照慣例,渡口一般總會有幾隻木船擺渡,但是由於兵荒馬亂,船夫全都逃難去了,哪會有人在這兒等著渡河的人?戈瑟爾斯心急如焚,心想:如果今晚過不了河,不僅自己會成為俘虜,就連城市也保不住。
夜幕降臨後,黑暗和寒冷加劇了戈瑟爾斯的恐懼與絕望。這是戈瑟爾斯一生當中最難熬的一夜,各種痛苦的感覺環繞著戈瑟爾斯。他覺得自己已經四麵楚歌,走投無路了。更糟糕的是,當時下起了鵝毛大雪。戈瑟爾斯蜷縮成一團,緊緊抱住戰馬,借戰馬的體溫取暖,後來他甚至連抱馬的力氣都沒有了。在那時,戈瑟爾斯不停地鼓勵自己:“活下來,一定要活下來!”就這樣,戈瑟爾斯摸著黑在寒風冰雪中過了一夜。天亮時,戈瑟爾斯已經被凍得奄奄一息了。
就在戈瑟爾斯醒來時,他的眼前一亮,他發現,那條阻擋他前進的大河上麵已經結了一層冰。戈瑟爾斯興奮不已,他試著在河麵上走了幾步,發現冰凍得非常結實,完全可以從上麵走過去。他欣喜若狂,牽著馬從冰上輕鬆地走過了河麵。結果可想而知,戈瑟爾斯搬來了救兵,城市得救了,他也因此獲得了“勇敢者”獎章。
通過這次生死考驗,戈瑟爾斯懂得了一個道理:“能否多堅持一分鍾,是強者和平庸之徒的分水嶺。”
還有一個事例可以證明戈瑟爾斯的堅韌品質,那就是他主持開鑿巴拿馬運河。
1899年,麥金利總統曾指定一個委員會調查美洲中部的運河河道,但是一直等到羅斯福總統執政才開始行動。美國政府分別付給法國5000萬美元、付給巴拿馬1000萬美元,並且同意每年支付25萬美元作為轉讓費。1904年5月4日,美國政府接管了從大西洋的科隆到太平洋的巴拿馬這一段10英裏長的運河區域。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當有消息說要挑選一名陸軍工程師來開鑿巴拿馬運河時,戈瑟爾斯毫無懸念地成為首選人物,因為他已有的業績、能力、品質以及美德已眾所周知。他自己也早已做了充分的準備——他要將大西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他要鑿穿兩個大陸,使它們徹底分開;他要戰勝別人為之卻步的困難,創造曆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建築奇跡。
剛開始的時候,巴拿馬人嘲笑美國政府居然指派了一個軍隊工程師來管理開鑿巴拿馬運河,這簡直是一件瘋狂的事情。組織龐大的人力和物資完成這項人們期待已久的最為宏大的工程,並非一般人所能夠勝任。工人們認為,這位新上司肯定是一名嚴格執行軍紀的軍官,所以最好是學會如何用敬禮來表示服從,並猜想著一個滑稽的上校,身穿鮮豔、華麗、布滿飾物的製服,胸前掛六七個勳章,不管乘轎或駕著馬車走到哪裏,身邊總有一大堆溜須拍馬的軍官伺候著。工人們對新上司並沒有抱很大的期望,認為他不會堅持太久就會無功而返。
誰知,戈瑟爾斯悄然來臨,並沒有禮炮或任何歡迎儀式等著他。他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也不在乎那些虛偽的東西,他來的目的隻是修好運河。
戈瑟爾斯在開鑿巴拿馬運河時,沒有使用蒸汽挖掘機,而是選擇使用傳統的人力。這就使得從頭到尾每件事都要靠人來完成,其首要任務便是人力方麵的管理。戈瑟爾斯始終相信:隻要找到合適的人選,隻要對待他們絕對公正,那麼人的力量就是無窮無盡和無所不能的。
戈瑟爾斯把勞工看作是這項偉大工程中的朋友,他準備盡最大努力來完成自己的使命。每天他都會走遍工地的每個角落,親自查看每一件事,他還明令不允許任何官員對任何一個工人施加暴力。
每個星期天上午,他都在自己的辦公室舉行一次例行的“臨朝聽政”,聽取每個到來者的意見,受理工人們的投訴,公平地實施獎懲。這些人中有黑人,有白人,也有混血兒,隻要有話都可以隨便說出來。此時戈瑟爾斯表現得比美國最高法院還有權威,他認真聽取每個人的意見,但是他扮演的角色卻是一個慈祥、寬厚的建議者,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法律機器。這些會議實現了他對運河區的有效管理,每個人有什麼不滿和意見,都可以來這裏申訴以及尋求幫助。
戈瑟爾斯並沒有住在巴拿馬州或科隆,他的辦公室總部設在庫克拉恰山丘上,每天都身體力行地履行著自己的義務。這些舉動贏得了工人們的認可和擁護。巴拿馬運河就是在戈瑟爾斯帶領工人們經過曠日持久的奮戰後開鑿出來的。因為完成了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工程,戈瑟爾斯深為後人敬仰。
西點軍校把戈瑟爾斯的經曆作為教案,不僅是為了增加軍校的榮譽,還為了讓學員明白: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全力以赴,要具備持久的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