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讓大衛從小就懂得了金錢的價值,零用錢是有限的,如果想獲得更多的錢,怎麼辦?方法隻有一個:自己去賺取。大衛小的時候,從家庭雜務中掙錢,例如:捕捉走廊上的蒼蠅100隻,得1角錢;捕捉閣樓上的老鼠,每隻可得到5分錢。

另外,大衛設法取得了為全家擦皮鞋的特許權。因此,大衛必須在清晨6點起床,以便在全家人起床之前完成工作。

大衛有一位大學同學,是花錢大手大腳的富家子弟,甚至可以在開口索要之前就得到想要的任何東西。大衛說:“他是我認識的最不幸的人,他換了無數次工作,永遠也不會發揮自己的能力。”

假如一個人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很容易變得懶惰,失去理想和追求,沒有一點抗壓能力,一旦承受一點壓力就會精神崩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如果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並取得一些成就,就必須改變嬌生慣養的性格!

培養抗壓能力的七個技巧

有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不順利。最後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臨時的工作,交了300元押金後正式上班,可辛苦了兩個月後,公司並沒有兌現退還押金的承諾,甚至連他的1000元工資也拖欠不給。麵對老板一副無賴的嘴臉,大學生大呼上當,十分懊惱,當即準備乘火車回老家,可不幸的是,錢包又在火車站被偷了。大學生覺得自己活得太失敗了,終於承受不了這些壓力,爬上了一家商場的樓頂跳樓自殺了。

翻開報紙,打開網頁,像這樣的故事並不少見。為金錢所困,為情感所困,為事業所困……因為壓力太大,感覺無路可走時便選擇逃避,這就是抗壓能力太差造成的惡果。

心理學家指出,壓力可以鍛煉我們的心理素質,使我們更成熟、更強大。聰明的人善於把壓力當成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動力,隻有能夠承受一定壓力的人才會有所作為。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再遇到小的波折,會對自己說:“這點波折算得了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年輕時候承受一點壓力,會塑造人的忍耐力、堅定的意誌力,以及生活的“戰鬥力”。

壓力與動力是一對矛盾,並不是所有的壓力都能轉化成動力,要想把壓力變成動力,需要一個轉化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我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培養承受力

1.正視壓力,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壓力。

2.產生壓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要冷靜反省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和提高,這樣壓力也會隨之消失。

3.把困難看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你把困難看得很嚴重時,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成為你生活中的羈絆。一旦你不畏困難,任何困難也不能阻擋你前進的腳步。

4.結合實際製訂目標。如果一個人的目標製訂得過高,脫離了自己的實際水平,勢必難以實現,而且失敗幾次以後,壓力就會變大。如果調整得不及時,自己很可能會失去自信。但這也不是說目標定得越低就越好,目標低固然容易實現,精神壓力小,可是,一旦這樣下去,人生的樂趣也就消失殆盡了。所以說,積極的辦法是製訂切合實際的目標。

5.要加強時間管理。許多壓力的產生是因為時間緊迫。很多人做事拖遝散漫,往往要把事情堆積起來,等到最後一起完成。雖然前幾天輕鬆了,但是最後因為時間極其緊迫,壓力就會瞬間變大。你可以為自己製訂一個計劃,每天嚴格按照計劃去完成,這樣壓力就會減輕,工作也可以按時完成。

6.重視溝通。當壓力過大時,不要自己一個人硬撐著,應該主動與人溝通,尋求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平時,要注意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人在麵對壓力時得到安慰和幫助,朋友是最好的傾訴對象。

7.參加休閑活動。當壓力出現時參加一些休閑活動,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鍛煉身體,讓自己暫時擺脫壓力。

二、學會自我減壓

壓力是身體根據特定情況做出的一種反應。假如有一件事情是需要迫切完成或者需要花費很大精力才能完成的,大腦就會通過內分泌係統的作用,調動起各個器官。在短短一段時間內,人對事物的洞察力會變得更強,注意力會變得高度集中,身體的力量與反應得到加強,對疲倦的忍耐力也會大大提升。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這項工作。當然,你也會因此而付出一定代價,在整個過程中,血液很可能以三倍或更高的比例集中於腦部,身體的其他大部分器官此時都會出現短暫的缺血現象。

與此同時,身體的免疫係統也會處於停滯狀態。所以,如果長期受到高壓困擾,便容易患肢體和消化係統方麵的疾病,而消化係統出問題必然會衍生其他疾病。所以,在提高抗壓能力的同時,還要學會為自己減壓。

1.進行體育鍛煉,但一次持續的時間不宜太長,運動不要過於猛烈,要循序漸進。

2.當感覺精神有壓力時,不妨邀請三五個好友聚一聚,或去看看電影。

3.在心裏預想一下壓力演變成結果的全過程,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4.切忌對自己要求過高,牢記一句話:“隻要一步就足夠。”

5.有些時候也需要自我吹噓、自我陶醉、自我讚美一番,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才能精力充沛。

6.通過幽默、微笑來調整情緒,用自我催眠和深呼吸的方式放鬆身心。

7.不要一個人背負所有重擔和責任,要信任他人,與人分擔責任,學會與他人合作。

8.把遇到壓力的原因寫出來,然後分別想出三種不同的方法來應對,還可以同朋友和所信賴的人商量。

9.把承受的壓力用日記、自傳的形式記錄並保存起來,留待以後參考。

10.敢做決斷,即使是錯誤的決斷也比猶豫不決要好。做出錯誤的決斷還可以修正,而猶豫不決則會導致壓力出現,損害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