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情商,戰勝內心的恐懼感
西點軍校的“勇敢者”遊戲:遊泳求生訓練
人的恐懼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恐懼情緒初期表現為緊張,然後是擔心、迷惑,進而手足無措,無法把握眼前事物的方向,嚴重的會引起恐懼症。幫助學員克服恐懼情緒,是西點軍校情商訓練的主要內容之一,新學員隻有成功地掌控了內心的恐懼情緒,他們的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西點軍校是勇敢者的天堂,是懦弱者的地獄。在西點軍校情商訓練課中,教官首先會極力幫助學員克服恐懼情緒,讓學員變得勇敢無畏。西點軍校將這種情商訓練叫作“勇敢者的遊戲”。
為了提升學員的情商,西點軍校的教官會假想新學員中普遍存在的恐懼情緒,並且在他們剛到達軍校還沒平靜下來時,便想盡辦法加劇他們的恐懼。因為這些教官非常清楚,在進西點軍校之前,這些人都有一種理性的回避恐懼的方法,而現在就是要讓他們在恐懼不斷出現時表現得勇敢而冷靜。所以,西點軍校為新學員設置了各種克服恐懼的障礙,可以讓他們一步步地接受各種令人恐懼的體驗。
人為創造危險環境,讓學員體驗恐懼情緒,進而擺脫這種情緒的控製,是西點軍校特有的情商訓練模式。在西點軍校的遊泳求生訓練中,新學員要身穿軍服、背上背包和步槍,從10米高的高塔上跳入遊泳池,在水中解開背包,脫掉皮鞋和上衣,再把這些東西綁到一塊浮板上。盡管之前西點學員已反複練習,知道一步步該怎麼做,可是每次真正到了要向下跳的那一刻,他們還是會感到恐懼,還是會有短暫的停頓,但是沒有人會做逃兵,最後每一個人都必須鼓起勇氣,完成任務。
在訓練中,西點軍校的學員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恐懼情緒,在這個越來越難的過程中,學員的膽量也逐步變大了。巴頓在西點軍校的經曆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在西點軍校學習期間,巴頓也經曆了一些“勇敢者的遊戲”。在騎術練習和比賽中,他總是挑最難越過的障礙和最高的跨欄。在學校的最後一年裏,有幾次狙擊訓練時,他突然站起來把頭伸進火線區,要試試自己的膽量。他為此受到了父親的責備,但他總是滿不在乎地說:“我隻是想看看我會不會害怕,我想鍛煉自己,使自己不膽怯。”後來,巴頓成為戰場上的勇士,這要得益於在西點軍校的情商訓練。
沒有什麼可怕的
“做一個直麵恐懼、敢於冒險的合格軍人”,是西點軍校情商訓練的一個目標,因為恐懼情緒會摧毀一個人的勇氣和創造力。勇士與懦夫的區別在於:麵對恐懼時,懦夫選擇退縮,而勇士則強迫自己戰勝它。西點軍校指出,一個人失敗的原因往往不是能力低下或力量薄弱,而是勇氣不足,戰勝不了恐懼情緒,還沒上場就敗下陣來。所以新學員入校後,首先要進行勇氣訓練。
在西點軍校做演講時,麥克阿瑟將軍說:“不勇敢地打敗怯懦,就得一輩子躲著它。”言如其人,麥克阿瑟本人就是一個真正的勇者。
在一次戰鬥中,麥克阿瑟在雨夜裏身穿大衣、頭戴鋼盔衝在84旅的前頭,以這種方式帶兵作戰的將軍大概隻有麥克阿瑟一人,一般人難以具備這種膽魄。
1918年2月中旬,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麥克阿瑟率領“彩虹師”開進法國洛林南部呂內維爾防區的戰壕中。2月26日,他喬裝打扮,手提馬鞭,臉上塗泥,未報告師長就隨法國人的突擊隊去襲擊德軍陣地。在異常激烈且殘酷的戰鬥之後,大約有600名德國士兵被俘,麥克阿瑟本人還擒獲了一名德軍上校。
關於麥克阿瑟非同一般的勇氣,有人評價說:“在英雄主義和勇敢行為非常普遍的地方,麥克阿瑟的勇敢是很傑出的。”
還有一次,敵軍發動炮擊,麥克阿瑟坐在指揮所裏,他身邊的參謀人員都為他捏著一把汗,但他卻鎮定自若地對他們說:“整個德國還沒造出一發能打死麥克阿瑟的炮彈。”當麥克阿瑟就要卸任“彩虹師”參謀長去任旅長的時候,該師的參謀們送給他一個永久的紀念品——一個金質煙盒,上麵刻著:“給勇者中的最勇者。”這是部隊給麥克阿瑟的最高榮譽。
羅斯福說:“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模糊的、莫名的、輕率的、毫無根據的恐懼。那會讓自己變得膽怯,會讓我們為了前進所付出的努力都付諸東流。”的確,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能戰勝困難,而是在行動之前就已經被恐懼情緒嚇倒了。恐懼是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礙,一個麵對困難或風險畏縮不前的人不配擁有勝利與榮譽。我們隻有克製內心的恐懼情緒,勇敢向前,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德國精神病學專家林德曼獨自一人駕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在他之前,已經有不少人相繼駕舟橫渡大西洋,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功,很多人遇難了,一去不返。林德曼認為,這些死難者首先不是從肉體上敗下陣來的,主要是死於精神上的崩潰,死於恐怖和絕望。一個人隻有對自己抱有信心才能保持精神健康,並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決定親自駕船進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