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啟示
曾經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生物學家桑格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時說:“是善於和別人溝通,使我開闊了眼界和思路,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別人的智慧,才使我有如此榮耀。”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桑格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社會中占據如此地位,同樣離不開強大的溝通能力。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不斷學習,讓溝通成為自己的強項,加速自己的成功。
良好交際,怎能離得開溝通
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一個秀才去市集買柴,他對賣柴人說:“荷薪者過來。”
賣柴人左顧右盼,並沒有聽懂秀才說的話,隻是愣在原地未動。
秀才搖了搖頭,走上前去,問:“其價如何?”
賣柴者還是聽不懂,試著問道:“你是在跟我說話嗎?我的柴非常便宜,兩文錢一擔。”
秀才摸了摸木柴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
原來,秀才想和賣柴者討價還價,說木柴外麵是幹的,可裏麵還有些濕。要是燃燒起來,火苗小濃煙大。
可是賣柴者根本聽不懂這番話,一氣之下挑起擔子走了。
這位秀才很有學問,可謂博學多才,可是他卻連基本的溝通能力都沒有。因此,即便滿腹詩書,連買柴火這點事也是完成不了的。溝通是講究技巧的,也要分場合與人群的,否則你的語言也就隻有你自己能聽懂。秀才與賣柴者的溝通障礙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溝通影響交際,如果不懂溝通,往小處說,連基本的生活小事都應付不了,往大處說,直接影響你的人際圈子,不懂溝通就很難在人際交往中立足。溝通良好,能夠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溝通不良,就會促使人際關係變壞。人際關係不太好的人最好先培養溝通的能力,以期彌補自己的缺失。
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關係和諧,就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溝通語言有講究
溝通過程中運用最多的就是語言,不需要追求華麗的辭藻,語言樸實、真誠、言簡意賅恰恰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
2.溝通中要懂得適時地讚美他人
馬克·吐溫曾說:“我可以靠別人對我說的一句好話,快活上兩個月。”這是極有意思的。其實,人與人之間又何嚐不是如此呢?既然我們的一句真心話語就可能暖人心曲,揚起失意人希望的風帆,那麼我們何不一試呢?須知,這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呢!
3.溝通要懂得互動
進行溝通的時候我們要懂得互動,不能一言不發,這是很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比如,適當運用“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對,確實如此。”“恩,好,我非常讚同您的觀點。”等諸如此類的語言,不但能給予對方鼓舞,而且還能讓雙方盡快地達成共識,以便順利促成事情完成。
4.溝通時要明確地表達你的觀點
良好的溝通是雙向過程,它仰仗你能否準確抓住對方的注意力,並正確表達你所要闡明的事情。隻有做到這些,才會給對方留下完美的印象,獲得成功。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工作時,我們與同事、與客戶溝通;在家時,我們與父母、與配偶、與子女溝通;平常的時候,我們會與朋友溝通,也可能與陌生人溝通,溝通無時無刻不在生活中進行著。
溝通啟示
人際關係是依靠溝通而得以發展和豐富的,由於有了溝通,人與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對方的價值,才會相互承認,共同感受生活的喜悅。溝通是每個人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人與人之間要達到良好的溝通並不是一件難事。隻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便能建立一個輕鬆、和諧的溝通環境,才能與對方的意見達成一致,實現溝通的預期目的,邁向成功。
影響溝通的幾個心理因素
靜靜今年二十五歲了,外表看起來很討人喜歡,但是跟她談過話的人,卻總會說,靜靜全身散發著一股冰冷的味道,這或許誇張了點,但是靜靜那難得一笑的臉龐,的確令人頗感疏遠。
上班的時候,靜靜給人的印象是安靜、深沉的,大家不知道怎麼跟她交流。有時候大家一起談話的時候也跟她聊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可是又會被她出奇平淡的反應給打住了。
雖說如此,但是靜靜做起事來依然有板有眼,能幹可靠,不過她卻不喜歡身居高位,有幾次領導想提升她,都被她婉拒了。
這段時間,靜靜好像變得更加沉悶了,在同事看來她的心情不是很好,有點傷感又有點壓抑,總是皺著眉頭。每天來到公司她也很少與人打招呼,坐下就撲到了工作中。仿佛對外界的一切活動都提不起勁,這些情況公司同事看在眼裏,很為她擔心。
靜靜就屬於心理存在一定程度問題類型的人。這類型的人不願與人打交道,不願意與人溝通,因此,她的人生道路必定會有許多曲折。
人要想很好地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不可能不與人打交道,長時間的自閉對於一個人的身心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溝通。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願意與人溝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心理素質不過硬。怎樣才能提高心理素質,開始積極的人生呢?
1.克服孤僻心理
孤僻心理是指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裏,不與他人來往。孤僻者不隨和、不合群,獨來獨往,沉默寡言,內心封閉,孤芳自賞,自命清高。
對於怪癖型和性格型的孤僻者,是由於患有某種心理疾病(如社交恐懼症),有的甚至帶有病理性質,這樣的人需要的是專業的心理治療。經常參加社交活動,增加與他人交往的頻次會對這些心理疾病的治愈起到促進作用。
2.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即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偏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悲觀失望,喪失信心。在心理學中,自卑屬於性格上的一個缺憾。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離群、缺乏自信心和榮譽感。
在與他人溝通時,我們要學會調整好心態,把自己放在與他人平等的位置上,用自信去麵對生活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這樣工作和生活才能真正變得豐富精彩,朋友才會越來越多,我們的心理才會更加健康。
3.克服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障礙一般多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害羞,二是膽怯。一般表現在口語交際中,如有的人在交談時手足無措,不知所雲,吞吞吐吐。這一類人容易在一些公開場合的語言交際時感到緊張和恐懼,因此,這些人往往回避與人交談。
逃避不是辦法,所以多給自己一些信心和勇氣,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出色的。你要鼓勵自己麵對問題,克服膽怯。每個人幾乎都曾經有在眾人麵前發表意見的經驗,也可能怯場過。因此,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你必須麵對的情況。
4.克服猜疑心理
所謂猜疑心理,就是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對別人感到不放心。如果說嫉妒大多存在於與自己相似或相臨近的人的交際中,羞怯大多存在於與陌生人的溝通中,那麼,猜疑則大多存在於與自己有密切關係的人的交際中。
對於克服此類心理我們要從這幾點做起:第一,培養理性,防止感情用事。第二,培養自信心。第三,加強交流,拉近心理距離。第四,完善個性品質。第五,學會自我安慰。了解是信任的基礎,信任是感情的紐帶和猜疑的墳墓。和他人之間應該好好溝通、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逐步消除猜疑心理。
溝通啟示
氣質也是影響溝通的心理因素。有些人性情暴躁,容易動怒,有些人生性靦腆,不愛交際,這些都會影響信息的交流。總之,影響溝通的心理因素有很多,要想與他人建立好的聯係,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我們就要學會克服自己的不良心理,避免其給自己的人生減分。
學會尊重,讓溝通更順利
對別人的尊重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與品行,如果你不懂得尊重他人,那也沒有人會尊重你。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礎之上的。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即使是上下級之間,如果一方居高臨下,都是教訓、質問的口氣,那麼,另一方就不可能敞開心扉,推心置腹地與其交流,甚至會直接反駁、頂撞。因此,要有良好的溝通,就必須互相尊重。
蘇東坡留下這樣一段趣聞。一天,蘇東坡和一個和尚在一起打坐。中途的時候,和尚就問蘇東坡說,“你看我打禪像什麼?”蘇東坡心裏盤算了一下,沒有直接回答,隻是反問和尚說:“那你先說,我打禪像什麼?”和尚看著蘇東坡,說:“你打禪的樣子很像一尊高貴的佛。”蘇東坡聽了和尚的比喻,很高興。這個時候和尚又問了:“那你現在可以說我像什麼了吧?”蘇東坡想要惡作劇,所以就說:“我覺得你打禪像一堆牛糞。”和尚聽完蘇東坡的形容,並沒有如蘇東坡想象的一樣反駁他,隻是淡淡地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