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同?你是否想成為一個深受他人信賴的朋友?想必大家都會回答“是”。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這些呢?其實,隻要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一切就會變得得心應手。比如,對待他人的錯誤,我們要委婉指正,不要劈頭蓋臉一通批評;給他人安排工作,我們態度要親切,不要頤指氣使;對方遇到尷尬的事情,我們不要不管不顧,要巧妙地為他提供一個台階……溝通並不是沒有方法可循的,隻有我們善於學習,善於總結,溝通過程將會變得越來越順心。
調整好你自己的說話語氣
如果對方與你說話時總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樣子,你會願意與他溝通下去嗎?相信很多人都不願意。所以,我們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要學會調整好自己的說話語氣和態度,這是深入溝通的前提。在和別人談話中語氣有著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說話對方容易接受、願意接受,有的人說話對方就不容易接受、不願接受或者很難接受。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由於語氣的不同造成的。一句同樣的話,如果用不同的語氣來說,就會起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效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努力,陳剛終於在某城市混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開了一家規模相當的公司。雖然也算混出了點成就,但是陳剛內心的煩惱也在與日俱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是因為招進來的員工總是幹不了幾天就離開公司,甚至包括一些管理人員。可是陳剛公司的待遇在同行業中是相當有競爭力的,為什麼留不住人呢?陳剛心裏感到非常納悶。難道是公司的企業文化不行嗎?
問題總不能這樣一直耽擱著,陳剛決定請人幫忙。這一天,陳剛請來了他的好朋友李寧,李寧是一名資深的谘詢師,主要負責企業文化這一塊。一大早,李寧和陳剛一起來到了公司,準備上樓到陳剛的辦公室去搞座談,他們剛走進電梯,就聽見陳剛開始衝著開電梯的大姐罵了起來:“你怎麼這麼笨呢?按電梯要先按關門再按樓層。”電梯大姐一臉委屈地低下了頭。
在樓道裏,陳剛又衝著一位打掃衛生的員工發脾氣:“你怎麼拖地的,拖地要從左到右拖三遍,從上到下拖三遍。”打掃衛生的員工看了一眼老板,毫無表情地低下頭繼續拖地。
到了辦公室,陳剛看到了桌子上秘書新放的整齊的文件和日程安排表,他看了一眼後馬上把秘書叫了進來,衝著秘書大聲叫道:“我不是和你說過了嗎?今天我有其他安排,你的日程是怎麼安排的?”秘書眼裏噙著淚水退了出去。
李寧看到了這幾幕情形後,非常肯定地對陳剛說:“不用做什麼企業文化谘詢了,因為依我多年的經驗看來,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你。”
陳剛聽後感到很驚訝,因為在陳剛看來,對自己的下屬發號施令是很正常的,怎麼會是一個“問題”呢?
李寧很耐心地向他解釋:“對待自己的員工、下屬要嚴愛結合,像你這種頤指氣使的樣子,是沒有幾個人願意在你下麵做事的。想要留住人,就要把員工當人看待,學會尊重他們,不要總是用惡劣的語氣指使他們。當你把自己對待員工的語氣調整好了,你的問題就解決了。”
說話是人們交流信息、傳情達意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所表達的意思是通過人們對其發音器官的有意識控製和使用而表現出來的。這種控製和使用的一個重要對象便是說話的聲和氣。恰到好處地使用聲和氣不僅能充分地表達說話者的意圖和情感,而且還能使話語生機勃勃,充滿藝術的感染力。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說話語氣適合彼此的溝通交流呢?
1.與人交流要和聲細語
沒有人願意被他人訓斥,即便是自己真的犯錯了,所以,想要與對方好好地把話說下去,我們就要記得語氣一定要溫和。
2.催問注意用語的分寸
催問時也要注意用語的分寸,應多用懇請語氣。千萬不可用“你怎麼還沒辦完這件事?”“是誰說的今天就完成?這樣耗著有意思嗎?”“這個月底前必須處理!”等責問句或命令句,這會使對方有一種被“權勢”壓製的感覺,自身的價值得不到體現,幫了忙也是白幫忙。
3.和諧處事,遇事盡量保持冷靜
一個人無論如何努力去維係自己建立的人際關係,仍舊無法避免與別人發生衝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的矛盾,這是無法完全避免的,這就需要人們培養自己和諧處世的習慣,遇事盡量保持冷靜,說話語氣保持溫和。
溝通啟示
如果你不能做到充滿感情的、語氣平和的對待他人,那麼你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正所謂“心誠能使石頭開花”,真誠是講話成功的關鍵。曾經打敗過拿破侖的庫圖佐夫,在給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說:“您問我靠什麼魅力凝聚著社交界如雲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實、真情和真誠。”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
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大師戴爾·卡耐基描述了自己的一段經曆:
我常常在家附近的一座公園裏散步,以此作為閑暇時候的消遣。因此我漸漸對公園裏的花草樹木起了愛護之心,每當有樹林著火的消息傳來時,我都會感到十分難過。
樹林起火的原因大多是孩子在林間生火做飯造成的。有時火燒得相當大,非得借助消防隊才可將其撲滅。雖然這座公園內立著一塊警告牌——縱火者將受到處罰,但是因地處偏僻,警察又疏於管理,以至於公園內仍然火災頻繁。
記得有一次,我匆匆跑去告訴警察,公園內有火星在擴散,請他立即通知消防隊去撲火。可是他表現出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說那不是他負責的區域,不關他的事,這讓我很吃驚。
自從那次後,我便常常騎著馬,自己來擔任維護公共財產的職務。最初,我一看到孩子在樹下生火野餐時,就會立即跑過去,用嚴厲的口吻恐嚇他們:在樹下生火將會被拘捕,並命令他們馬上將火熄滅。其實,我不該這樣做的,因為我這樣做隻是宣泄了內心的情感,而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他們雖然照著我的話做了,心裏一定很不是滋味,所以我一離開,他們又把火點了起來。
幾年後,我開始感到該向別人多學學怎樣以他人的觀點去看待一件事物,於是我不再命令別人。我在公園裏再遇到玩火的孩子,就對他們說:“嗨!小夥子們,你們玩得還高興嗎?你們要拿什麼做野餐呢?我小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喜歡在野外生火做飯,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你們可別忘了,在公園內生火是很危險的。我知道你們不會惹麻煩,因為你們都是好孩子,而其他的孩子看到你們在生火,必然也會跟著玩起火來,回家的時候未把火熄滅,將會導致樹葉、樹木被火星引燃而發生火災。要知道,若我們不好好愛護花草樹木,這公園內就會沒有樹木了。你們大概不知道,在公園內玩火是會坐牢的。我不打算幹涉你們,隻希望你們別把火靠近幹樹葉,並且在回家時別忘了將火熄滅。假如你們下回還想玩,我建議你們去那邊沙灘上玩,在那裏就不會有什麼危險。謝謝你們的合作,祝你們玩得愉快。”
這樣一說,效果真的很驚人,孩子們都很樂意跟我合作。他們沒有埋怨及反感,也沒有感到自己被人強迫去服從命令,而是認為他們保全了麵子與自尊。最後,不光我覺得滿意,他們也覺得高興,那是因為我考慮了他們的立場。
與人交往,多一點建議,少一點命令,這樣彼此間的溝通效果才會越來越好。
1.不要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和自己的行為準則,他們不希望別人用命令的口氣來指責自己的行為,在家人之間是這樣,在同事之間也是如此。即便你是對方的長輩、領導,但是這都不代表著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嗬斥對方,懂得尊重他人是一個人起碼的道德標準。
2.學會與他人商量著做事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總是采用強製、獨斷的方法,其實這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比如,提醒孩子做作業時,你可以說:“今天的作業比較多,你是不是現在就該去認真做作業了呢?早點做完你就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而不要說:“整天就知道玩!抓緊時間去做作業!”這樣,孩子會覺得你尊重他,關心他的感受,就會改變對你的抵觸情緒,消除或減輕隔閡,對你產生好感和信任,增進親子溝通。
3.謹言慎行,想好再說
做事宜小心不宜大意,說話宜少不宜多。當我們把話說出口之前,最好先仔細想一想,這麼說會不會得罪對方或造成困擾,還有記得別用命令的口氣,不能怎麼說高興就怎麼說,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