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歉要及時
聞一多先生早年曾是“新月派”詩人,同魯迅作對過。後來,當他發現自己錯了時,魯迅先生已經逝世了。於是他便借紀念魯迅先生的大會,當眾表示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深深歉意。對於聞一多這種坦誠直率的品德,與會者無一不報以熱烈的掌聲。所以,如果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們就應該及時獲取他人的諒解,這樣才不會留下遺憾。
3.擺正自己的心態
不要認為說“對不起”是恥辱的。“對不起”體現出了真摯和誠懇。即使是大人物,也是懂得道歉的力量的。丘吉爾對杜魯門剛開始的印象很壞,可是後來他告訴杜魯門,說開始的時候自己低估了他,這種歉意的表達方式值得讚美。
4.道歉語應當文明而規範
有愧對他人之處時宜說:“深感歉疚”“非常慚愧”;渴望得到他人諒解時需說:“多多包涵”“請您原諒”;有勞他人時可說:“打擾了”“麻煩了”。一般場合時則可以講:“對不起”“很抱歉”“失禮了”。
5.不要找客觀原因
認錯、道歉要真心實意,不必找客觀原因做過多的辯解。就算確實有非解釋不可的客觀原因,也須在誠懇的道歉之後再略為解釋,而不宜一開口就辯解不休。否則,這種道歉,不但不利於彌補裂痕,反而會擴大裂痕、加深隔閡。
溝通啟示
有了錯誤,就大方勇敢地承認,及時改正,同時增強自己的自身修養,這是最好的對待批評指責的方法。當然,在承認自己錯誤,向對方表示歉意的時候,一定要表示出自己的真誠。虛偽的道歉非但不能得到對方的諒解,反而會將事情弄得更壞。試想,沒有誠意的認錯道歉,誰又能接受呢?
出現問題,先學會反省自己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活在世上,誰都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誰都難免有醜陋的一麵。就連愛因斯坦都宣稱,他的錯誤占90%,那麼我們普通人身上的錯誤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誤會,我們不要總是爭個麵紅耳赤,鬧得沸沸揚揚,我們要學會反省自己,改進自己,維持住友誼,這樣自己在以後的溝通過程中才會更加順利,才會贏得更多人的喜愛。
曾國藩也曾年輕氣盛,天性脾氣暴烈,因誌向遠大,在為官的過程中經常被人嫉恨。曾國藩在家守製時,鬱結難平,於是忍不住對家人發脾氣,經常與弟弟甚至弟媳婦發生口角。後來,在三河鎮戰役中曾國華陣亡,曾國藩陷入痛苦的自我悔恨之中,他在以後的家信裏不停檢討自己的行為:“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釁,實吾度量不宏,辭氣不平,有以致之,實有愧於為長兄之道。千愧萬悔,夫複何去年在家,以小事急竟,所言皆錙銖細故。泊今思之,不值一笑。負我溫弟,既愧對我祖我父,悔恨何及!當竭力作文數首,以贖餘愆,求沅弟寫石刻碑……亦足少抒我心中抑鬱悔恨之懷。”他曾多次為自己在家守喪期間的壞脾氣而檢討,說因此才有曾國華之死。
曾國藩之所以在後來的治軍時擁有好人緣,與他常自我檢討、不苛責別人有直接關係。曾國藩說:“行軍之道,貴在人和而不爭權勢,貴求實效而不尚虛名。”舉大事者不拘小節,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發揚別人的優點。
曾國藩與左宗棠和沈葆楨有過很大的矛盾,但由於曾國藩本人沒有指責他們,隻檢討自己,才在緊要關頭化險為夷。
左宗棠曾經三番兩次地指著曾國藩的鼻子批評,言辭激烈,毫不留情,但是曾國藩並沒有記恨他,而是依然真誠地和他保持來往,並從左宗棠那裏學到了不少東西,他誠懇的態度也讓左宗棠很感動。
與人溝通,記得要給人留下一個大氣的形象,不要遇事總找別人的理由,否則你是很難與他人相處下去。人生的道路很漫長,停下來歇一歇是為了更好地趕路,走得更久更遠。要記住,在這個過程當中,尋找失誤,並反複檢討自己的失誤是成長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課程。成長的道理就是不斷檢討自己的過去,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不要過於計較。
反省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修養,要想讓溝通不斷深入,要想在成長中不斷進步,要想讓自己周圍的環境更為和諧,請記得多多反省自己,檢討自己的問題。
1.做人要大氣
不要總是與人爭個高下,大氣一點,這樣的你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大氣是一種境界。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人際關係發生矛盾,總要有一方或雙方作出適當退讓,問題才能得到解決。這種退讓,不是懦弱,也不是無能,而是建立在知世情、明事理基礎上的豁達與大度。
2.多認識自己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若要了解自己行為的得失,則必須用“自知”的鏡子來自照。反省如同一麵明鏡,在反省的明鏡中,自己的本來麵目將顯現無餘。一個人眼睛不要總是盯著別人看,重要的是要先認識自己。從反省中認識自己,從自知的鏡子中了解自己的真麵目。
3.問問自己做的夠不夠好
要懂得“用望遠鏡看別人,用放大鏡看自己”的道理。在生活及工作中,不要一味地責怪他人,而應該時常檢省自己的言行。隻有自己做好表率,才有權利去批評別人,才能夠令別人信服。
4.有所悔改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這是孔子對於過錯的看法:一個人有過錯不要緊,隻要能改過就好了,如果有過錯而不肯改,這就是大過,真正的過錯。
5.根據情況,選取方法
有人寫日記,有人靜坐冥想,還有人隻在腦海裏把過去的事放映出來檢視一遍。但不管你采用什麼樣的方式,隻要做到有效就行,自省也不能隻流於一種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始終卻找不出身上的問題,甚至還對錯不分,那這個問題更應引起你的注意。
溝通啟示
反省是一個人主動地剖析、反思、總結自己的缺點、錯誤和不足,追求人格完善和行事端正的一種自覺行為。反省是嚴於律己,是為了有自知之明。一個人之所以能夠不斷地進步,在於他能夠不斷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點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後不斷改進。
不計較,心胸決定人生寬度
劉小華剛剛步入職場,就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每次領導或其他同事有什麼安排或指示,她就立即將這些記在本子上,每天下班前,她都再檢查一遍自己的工作,看是否做好了。
某天快下班時,忙了一天的劉小華正準備檢查下工作,然後下班回家。這一翻小本就發現了問題——下周一公司有個活動的策劃方案還沒有做好。仔細一看,劉小華發現這件事是前幾天經理在開會時順便提了一句,讓劉小華他們小組三個人做一下,並沒有吩咐誰去做這件事情。下午組長就問了一聲他們小組的陳玉、王寧和劉小華:“經理吩咐我們做一個策劃方案,說是下周用,我需要出去跑一個業務,你們一起討論一下怎麼做。”說完組長就出去了。接著陳玉就隨口一說:“之前都是王寧負責,雖說讓我們一起,意思就是討論完成後交給她吧!”恰好今天王寧心情不是很好,本來還打算要做一下的,這一聽陳玉如此理所當然地說出口,頓時火冒三丈,她說:“我不管,沒有指明是我,愛弄不弄。”劉小華一看情況不好,就說:“大家別傷了和氣,如果兩位前輩很忙的話,那就交給我做吧。做完之後你們幫我把把關。”大家一聽,頓時高興了,當時的硝煙也散了。都誇劉小華是個懂事能幹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