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大帝,泰山神。

掌管凡間與上天溝通之職。

曆代帝王皆受命於天治理天下,不管有沒有來泰山封禪,皆在東嶽大帝管轄之下。

皇帝封禪祭天,並不能直接上報天庭,連南天門都進不了。

但凡皇帝即位,不管有沒有泰山封禪,均由東嶽大帝受理。凡間之事隻要不是大到影響天庭,東嶽大帝皆直接處理後上報天庭。

也就是說,東嶽大帝可以代天庭,直接處理凡間之事。

可見,東嶽大帝權力之大。

魏征上到山頂,隻是坐下歇息片刻,便開始布置祭天場地。

命人取泰山土築成壇,在壇上擺上瓜果。按說法,祭天供以素,瓜果為宜。祀地供三牲,牛、羊、豬為宜。

泰山頂上隻祭天,故隻供素瓜果。

又有大香爐擺好。

四周布黃幡,東方木豎青旗。又有南方火立赤旗、西方金插白旗、北方水置黑旗。中央為土,有黃旗。

如此,布五行五方五色旗。

唐太宗聖旨有兩份,一份稟明上天,唐太宗身體不佳,未能親自前來封禪,擬由太平監魏征替君封禪。

另一份為本次封禪之文,懇請上天憐天下百姓安危,封禪重建城隍、土地,與太平監一同斬妖除魔,保天下百姓太平。

又有唐太宗親筆所寫禱文、感文、謝文,以及太平監除妖師名錄、將官名錄、士兵名錄。另有不入太平監,卻為民除妖有功之人名錄。

今日封禪大典未能到達之人名字,一人一紙。

還有各地斬下的妖怪首級,也都堆放在一起。

一切擺放妥當,就見平旦已過,日出而至。

天邊漸亮,隱隱有霞光放出。

魏征讓眾排列站好,他麵對正東日出方向,扶正頂上冠,整衣束帶,麵目莊重。

向東方行禮,對著微白的東方天際大聲誦念:

“太一混元生萬物,三界五行納萬靈。

日出紅光先照東,陽氣生發神自來。

丹陽一躍清濁辨,凡間事稟東嶽神。

引燭點亮心頭路,焚香誠啟祭天封。”

魏征念完,又大聲唱誦:

“點燭——”

念完,他帶頭點燃一對蠟燭,分別插在香爐兩旁。又示意眾人每人拿一對蠟燭點燃,插在祭祀場周圍。

點完蠟燭,他又大聲唱誦:

“焚香——”

又帶頭點長香,插在大香爐裏。眾人也跟著點長香,插進大香爐裏。很快,香爐插滿長香,煙氣嫋嫋升到空中。

“拜四方——”

魏征再次大聲唱誦,隨後再次帶領大家點長香。這一次的長香,不插進大香爐內,而是插在祭祀場周圍。

很快,泰山頂上香火氣籠罩。

東方雲海之際,一線丹紅露出。

太陽開始初升。

眾人還是列隊站好,魏征再次向東方大聲誦念:

“太一混元,虛空無極。

日之元精,神以初升。

乾坤之正,乃賦真形。

判死書生,削災退厄。

輪回造化,天地寬厚。

大悲大願,至聖至慈。

凡人魏征奉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所托,求請掌管人道,東嶽泰山天齊大生仁聖大帝,聆聽民音。”

太陽跳出雲海天際,紅彤彤如丹。

魏征說完,拿起一個法鍾,手上一搖,叮當一聲鈴鐺響。

響聲清脆,在山頂回蕩。

似乎應了法鍾之響,同時霞光滿天。

除了那些道士,其他人皆臉現驚色。

魏征開始念聖旨。這張聖旨是說唐太宗身體不佳,由魏征臣代君,替唐太宗行封禪大典。

每念一句,就搖一下手中的法鍾,讓叮當聲在山頂回響。

這是告訴東嶽大帝,為什麼不是皇帝前來行封禪大典,由他來操辦的原因。請東嶽大帝不要責怪唐太宗,隻因天下妖禍亂世,早一日行封禪大典,可早一日重建城隍廟、土地廟。如有冒犯,魏征自請降罪於身,與唐太宗無關。

念完這份聖旨,又念第二份聖旨。還是每念一句,都要搖一下法鍾。

這份聖旨詳細講述本次封禪原因是為百姓除妖,保天下平安。又曆數重大除妖事件,建功之人。

期間,若是有香燒完,立即要在香盡之前補香續上。大香爐裏如此,祭祀周圍亦如此。若蠟燭燒完,也同樣要在燒盡之前補上。

說到最後,求請上天降旨,重建城隍廟與土地廟,城隍、土地與太平監合作,共同除妖蕩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