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繪者:許家瑜
這幅圖的中心圖是李白舉杯喝酒的情形,身後是大海,船帆上寫有“乘風破浪”四個字。這首詩先描繪了“餞行”的場景。
第一部分:餞行。前兩句寫了宴席規格之高。黃色的酒杯代表“金樽”,青花瓷酒壺寓意“清酒”,“鬥十千”形容酒美價高。白色的盤子指代“玉盤”,用一盤魚表示“珍饈”,即珍貴的食物。”“直”是價值的意思,用直尺諧音表示。錢用內圓外方的銅錢表示。放下杯子即“停杯”,扔掉筷子即“投箸”,不能食。拔出寶劍。向四周看,即“四顧”,心茫然,不知所措。
第二部分:苦悶。接下來詩人寫了自己的苦悶心情。“欲渡黃河冰塞川”,“渡”用一隻小舟表示,黃河用幾字形河流表示。“將登太行雪滿山”用登山的畫麵表示,用山頭白雪表示“雪滿山”。
第三部分:願望。用兩個典故寫了自己的願望,一是薑太公碧溪釣魚,這裏“碧溪”用綠色河流表示;二是伊尹夢見乘船從日月邊經過。
第四部分:呼喚。表達詩人的呼喚,“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用導航定位表示。
第五部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心圖即可直觀表達,表達了作者遠大的抱負和強烈的自信心。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蘇軾 [朝代]北宋
繪者:劉梅豔
這是一張賞析類的導圖,賞析的是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這張導圖的中心圖想到了詩人瀟灑半坐、舉杯暢飲的畫麵。
這張導圖從五個部分來賞析《水調歌頭》,分別是簡介、情感、字詞、寫作特點、整理。
簡介部分分別介紹了作者和詩詞的創作背景。
情感部分是根據詞的結構來分析的,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上闋主要表達了身世之感、思想矛盾和樂觀心態。下闋主要表達了思弟之情、自我安慰和豁達樂觀。
字詞部分主要從音、形、義三個方麵掃除文字障礙,搞清字詞含義。
寫作特點的部分,為了保持大綱主幹關鍵詞字數的統一,把“寫作”融入圖像中。《水調歌頭》有兩大寫作特點:步步設疑和借景抒情。步步設疑中通過一個字“問”,問天、問月、問人生。借景抒情中以月成景、由月生情、以月明理。
導圖的最後一部分是“整理”,整理月亮的詩詞,畫了一個標有“月”字的文件盒來表達大綱主幹的意思。月之詩也進行了分類:婉約類、豪放類、感慨類。
商山早行
[作者]溫庭筠 [朝代]唐朝
繪者:呂宏佳
這首詩的中心圖部分畫了一介書生騎著一匹馬早早出行,整日漂泊在外。全文詩句中沒有出現一個“早”字,但是句句在寫黎明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遊子的孤獨寂寞和濃濃的思鄉之情。
整幅思維導圖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簡介、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第一部分:簡介。溫庭筠的最高成就是描寫女子的花間詞,精通音律,因對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為“溫韋”,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為“溫李”。四十八歲才做官縣尉,久困科場,又因恃才傲物,喜諷刺權貴,屢試不第,所以終生不得誌。這首詩除了常用的詩歌表現手法借景抒情和虛實結合外,最突出的就是意象疊加。
第二部分:首聯。初生的太陽剛剛露出地麵,抒情主人公就出發了。馬車的鈴聲叮當作響,身未動就開始思念故鄉,透露著悲傷之情。
第三部分:頷聯。此聯是流傳千古的有名之句,特點在於意象疊加。不僅“雞聲”“茅店”“人跡”“板橋”可以構成抒情的意象,而且“月”“霜”也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增強了讀者的視覺想象能力。
第四部分:頸聯。除了用意象疊加的手法泛寫行路之景,詩人還具體描繪了兩個場景。槲葉幹枯留在樹枝上,落在山路間。枳花開放,天亮前好似太陽的光芒照在驛牆之上。
第五部分:尾聯。早行之景讓詩人想起昨夜夢中的故鄉,進而抒發早行之情。回塘水暖,野鴨與大雁正在此嬉戲,而自己卻在路途中奔波。夢中故鄉的景色與旅途中的景色對比鮮明,早行之“景”與“情”完美融合。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作者]辛棄疾 [朝代]南宋
繪者:周婭楠
這是一篇圖文結合的導圖,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
上闋:描寫軍旅生活:秋天的某一天,在沙場上點兵的盛大場麵。“醉裏”畫了一個酒壇子和一個碗;“挑燈”中的燈字,用了一盞燈來代替方便記憶,“挑燈”點出時間,“看劍”二字便用一把寶劍和一隻眼睛來代替,表明雄心。“醉裏挑燈看劍”,表明詞人對恢複北方失地的念念不忘。“夢裏”畫了一個正在睡覺的小人兒;“吹角”分別畫了一個吹氣球的小人兒和一個牛角;“連營”是指軍營的意思,軍營中一般都是用帳篷來代替住宿,所以就畫了幾個帳篷。“分麾下炙”是指把烤肉分享給部下。一個分開的蘋果代替了“分”的意思,而“炙”使用了一塊肉來代替。“五十弦翻”中“翻”是指演奏的意思,所以畫了一個古琴;“塞外聲”中“聲”既可以指聲音,也可以指戰歌,所以用影像代替;“沙場秋點兵”秋字是指秋天,便用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楓葉來代替。壯誌未酬的詞人借酒消愁,恍惚中仿佛回到當年戰鬥的情景。整個場麵激烈且壯觀,營造了雄渾的意境。抒發了作者希望殺敵報國、恢複祖國江山的宏偉願望。
下闋:描寫躍馬挽弓的戰鬥場麵以及收複北方失地的暢想,抒發了報國無門、壯誌難酬的痛苦和憤慨。第一句是指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為了便於記憶,“飛快”二字便畫了一個正在快速奔跑的小人兒。第二句的意思是弓箭的聲音像驚雷一樣,“弓”畫了一把弓箭,“弦”聯想到了古琴。“了卻君王天下事”,“君王”畫了一個皇帝,“天下”畫了天空中的太陽和雲朵和一個向下的箭頭。“贏得生前身後名”,“生前”和“身後”為並列關係;“可憐白發生”,“白發”畫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戰鬥激烈,而南宋朝廷卻腐敗無能,想報效朝廷為國立功,而這個願望卻難以實現,詞人壯誌難酬隻能寫詞抒發心中的苦悶。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作者]辛棄疾 [朝代]南宋
繪者:董新秀
這幅導圖是從賞析角度來繪製的。全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詞中時空縱橫開闔,氣勢宏大,上闋落筆眼前引遐思,下闋則懷古寄豪情。融典故人詞,毫無斧鑿印跡,寄情委婉深沉,與典故合而為一,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中心圖:想象辛棄疾在北固樓處,感慨並寫下了這首如此豪放的詞。這首詞的氣魄闊大,所以畫了作者想象的畫麵,手握長劍思索著戰事。
結構:分別從簡介、情感、寫作手法、語言及將自己所學內化到作文寫作中的想法展開的!
第一部分:簡介。簡單記錄了本詞的背景內容。若想很好地了解一首詩詞的內涵,勢必要了解其寫作背景,才能更深刻的體會作者心境。
第二部分:情感。從感歎、讚揚、諷刺、愛國和期盼幾個方麵總結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第三部分:寫作手法。將詞中的寫作手法“借景抒情”“借古諷今”“引典托情”提煉出來,以便學習。其中引典托情,如“不盡長江滾滾流”,化用杜甫《登高》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詞人心中的無限愁思和感慨,猶如奔流不息的江水。
第四部分:語言。是從語言的方麵去分析,作者是用到哪些詞語去表達自己情感的!這些詞用得精準而又意味深長。
第五部分:從內化所學知識的角度,去學習作者著筆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