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際關係的藝術(1 / 3)

《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6959122730671164446,7267090239162682427,7085661452316445733,6833642850618444808]}],\"7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7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9},\"quote_content\":\"《堂·吉訶德》reference_book_ids\":[6867361822106717192]}],\"7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2,\"start_container_index\":7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4},\"quote_content\":\"《魯濱孫漂流記》reference_book_ids\":[6988533062179015687,722292024606615455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三章人際關係的藝術

人際關係就是你的無形資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常會有機會結識各類的朋友。善於交際的人總能利用這些機會多交朋友,從而拓展自己的交際範圍,也就有了更多的朋友。往往這些朋友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哈維在美國的律師事務所剛開業時,連一台傳真機都買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湧進美國時,他接了許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喚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領人,還不時地在黑白兩道間周旋。他常開著一輛掉了漆的豐田車,穿梭在小鎮間,兢兢業業地做著職業律師。

由於他接觸的大多都是移民,便結交了不少移民朋友。在這些移民朋友的幫助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就擁有資產上億美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念之差,他的資產投資股票幾乎虧盡,這時“屋漏偏遭連夜雨”,歲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移民名額減少,他的事務所也漸漸冷清下來,從輝煌到倒閉幾乎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

這時,哈維收到一封信,是一家公司總裁寫的:願將公司35%的股權轉讓給他,並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分公司的終身法人代表。對於這樣的一件好事,他不敢相信。

於是他決定前去拜訪一下這個總裁。開門時,總裁是個四十開外的荷蘭裔中年人。

“還記得我嗎?”總裁問。哈維搖搖頭。總裁微微一笑,從碩大的辦公桌的抽屜裏拿出一張皺巴巴的10美元彙票,上麵夾著的名片印有哈維律師事務所的地址、電話。哈維實在想不起有這一樁事情。

“30年前,在移民局……”總裁開口了,“我在排隊辦工卡,排到我時,移民局已經快關門了。當時,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請費用漲到了10美元,移民局不收個人支票,我又沒有多餘的現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會另雇他人了。這時,是你從身後遞了10美元過來,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錢還給你,你就給了我這張名片。”

“哦,我想起來了,你是彼魯先生。”哈維想起來了。

“對呀!我們還交往了一段時間。後來,由於我的事業越做越大,就沒有什麼來往了。但是30年來我一直記得你。”彼魯興奮地說著。

試想一下,如果哈維是不願意交朋友的人,那麼他的律師事務所是不會在短期內從連傳真機都買不起到半年的時間內擁有資產上億美元。在他最落魄的時候,更不可能會受到總裁那麼大的恩惠。無意間的滴水之恩,帶來的是受助者日後的湧泉相報。這些都是哈維的人脈在幫助他。

所以,在中國,人脈資源尤為重要,如果你想獲得事業的成功,盡早編織自己的人脈資源網吧。

拓寬自己的朋友圈,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的事業發展開疆拓土。一個好漢眾人幫,成功者往往都有一個大於常人的交際關係範圍,他們盡可能地爭取更多的朋友,而少樹敵。

在工作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誰都難免會與人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引起衝突。這時,若處置不當,就會加深鴻溝,陷入困境,甚至導致雙方關係的徹底破裂。善於給自己留後路的人都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道理。

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你的一個同事,你甚至都不知道怎麼得罪的他(她)。他(她)一直對你冷眼相向。直到有一天,你實在按捺不住了,索性向對方問:“究竟有什麼不對呢?”但對方隻冷冷地回答:“沒有什麼不妥。”假如你另有高就,準備遞交辭呈,心裏也許會想:那個平時視我的痛苦為快樂的同事,一定很開心,如果趁此時,乘機向老板告他一狀,豈不是很好?奉勸你三思而後行!

因為世界是很小的。說不定今天被你告狀的同事,明天也會成為你新公司的同事,或你的客戶,或對你很重要的人……無論是哪一種,你將都會陷自己於危險境地。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個機會握手言和,就算是要離開,也不要帶著一堵牆離開。

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決定你是否有一個寬廣而又融洽的空間,就在於你是否具有良好的交際能力和寬廣的交際範圍——多交幾個朋友,少樹幾個對頭,成功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更穩、更快。

智慧之源

常言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仇人少堵牆。”多個朋友,你就多得到了許多有力的條件和幫助,成功的幾率就會更大;而多個冤家,多得罪一個人,就為自己堵住了一條去路,甚至為自己埋下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人際關係實際就是你的無形資產。

結交人生中的貴人

貴人是一個人事業成功或發財致富的必備條件,但卻可遇不可求。當然,這裏說的貴人不一定是富人或達官貴人,隻要能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決定性幫助的人都是自己的貴人。為此,貴人可能就是一個陌生人,或者自己身邊的某個親戚、朋友。

當初韓信落難,受乞丐漂母一碗飯得以生存並發跡。雖然漂母身為乞丐,但卻對韓信的命運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她就是韓信的貴人。

“貴人”,並不因衣著、外貌而貴,也不因學識、金錢而貴,更不因地區、職業、地位而貴,而是貴在一個人的內心和行動,貴在自覺自願、默默無聞、無私無畏地幫助你。“貴人”的幫助可謂無處不在,既出現在關鍵時刻,也出現在平時的生活中;無所不包,既有物質上的更有精神上的。

有人做過統計,90%的中高層領導有被貴人提拔的經曆;80%的總經理要得貴人賞識才能坐上寶座;自行創業成功的老板100%受恩於貴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人什麼時候遇到生命中的“貴人”,能否遇到,是一種誰也說不清楚的機緣,就如冥冥之中,有著太多的偶然和必然、已知和未知。

你的貴人也許就是大街上一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然後突然有一天就走入你的生活,給你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大長今》,一邊為長今坎坷的經曆欷歔,一邊又為她的好運氣羨慕不已。她雖然一路走得艱難,但走到哪兒都能遇到貴人。從最開始的薑德久夫婦到韓尚宮、鄭尚宮、鄭主簿、張德,甚至是張尚膳、皇後和皇上,這些人都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貴人。長今的貴人當然也包括那些好姐妹:連生、閔尚宮、信非、阿昌等不同階段結識的值得交往的好朋友。正是這些貴人使長今能夠“曆經重重磨難,最後修成正果”。

實際上你的貴人就在你的關係網中。在這個關係網中,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幫助,有許多機遇就是在與朋友交往中出現的。

王某所在的單位新來了一位主要領導,需要配備秘書。這時,這位領導便委托王某為自己物色一個秘書,而王某和小孫是同學和好朋友,他們都是某大學中文係2004屆畢業生。王某自然清楚,小孫肯定勝任秘書職位,於是就推薦她。在許多人躍躍欲試的情況下,小孫被選中了。結果,領導本人滿意,組織考查合格。正在為前程奔波的小孫更是欣喜若狂,因為她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這是她的心願,也是她成功的一個裏程碑。

人生的成功,主要依靠個人的能力。腳踏實地固然可以,但若能得到貴人相助,豈非事半功倍?貴人可遇不可求嗎?不,機會永遠不會降臨在沒有準備的人身上。

有許多機遇是在交往中出現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們很可能沒有看到交往的價值,就看輕這種交往。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你又怎麼知道這種交往不會帶來很大的機遇呢?

其實,你的貴人就在你的左右,要時刻想著自己的貴人就要出現了。用這種感覺迎接你的貴人,你對每件事的看法就會有所改變,你就會發現:一件壞事可能變成一件普通的事情,一件普通的事情可能變成一件好事,一件好事可能變成一個機會,一個機會可能變成一個良機,一個良機可能變成一個轉折點。

你知道貴人是怎麼來的嗎?貴人是培養出來的,貴人必須是平時就得燒香的。有些人平時待人不冷不熱,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別人,又是送禮、又是送錢,顯得分外熱情,但這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效果常常並不理想。

這好比你平常心中就沒有佛祖,有事再來懇求,佛祖怎會當你的工具呢?所以我們要在關鍵時刻得到貴人相助,自應在平時“多燒香”,而這種“燒香”完全出於敬意,不是為達到某種目的,更不是交易。

貴人的定義因人而異,有人認為“給機會”的是貴人,有人認為“給錢”的是貴人,有人認為“給教訓”的是貴人,無論如何,一定要有一樣東西是你要與他互動的,否則貴氣是不會傳到你身上的。

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尋找生命中的貴人,也在為贏得貴人而努力,如果想要早日擺脫貧困,也需要平時“燒香”培養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智慧之源

在你缺什麼的時候,給你什麼的就是“貴人”。貴人是培養出來的,所以平時就要把自己的誠意準備好,在生活的一點一滴當中培養貴人。

投資感情,收獲人情

很多人都認為,要想獲得人心,要想贏得別人的友情,非得用物質、金錢去打動不可。其實,這種想法有失偏頗。事實上,從古到今,很多有錢人或成功人士收買人心時,並不是真的花了什麼重金,而是用“誠”、“義”、“信”、“恩”等方法來獲得人心的。

戰國時期,社會上出現了養士之風。齊國的孟嚐君門下的養士最為著名,門客達三千人之多。

孟嚐君養了這麼多的門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祿是遠遠不夠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東滕縣東南)向老百姓放債收利息,來維持他家的巨大耗費。

有一天,孟嚐君派馮諼到薛城去收債。

馮諼臨走的時候,向孟嚐君告別,問:“回來的時候,要買點兒什麼東西?”

孟嚐君說:“你瞧著辦吧,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

馮諼趕著車子到了薛地,立即吩咐當地官員通知各佃戶前來合券。古代的債券是合同式的借據,放債的人和借債的人各拿一份,合券就是雙方來核對借據。

薛城的老百姓都愁眉苦臉地拿著債券來核對,並為還不起債而焦急。誰知核對債券以後,馮諼卻假傳孟嚐君的命令,當眾把債券全部燒掉。薛城老百姓萬分感激,竟一起嚷著:“孟嚐君真是我們的恩人啊!”

馮諼很快就回來了。平日收債要用很長時間,而馮諼這次很快就結束了工作,孟嚐君感到非常驚奇,他懷疑地問馮諼:“債收完了嗎?為什麼回來得這樣快?”

馮諼說:“收完了。”

“你買了些什麼東西回來呢?”

馮諼接著說:“您別生氣,那些窮苦老百姓實在還不起債,您留著這些債券也沒有用,再過五年、十年,利錢越來越多,他們怎麼也還不清,反倒逼得他們遠走他鄉。你您要強去逼債會失去民心的。您說過,要我看您缺什麼就買什麼回來,我看到您家高屋大廈收藏著那麼多的珍寶,您玩弄的狗馬成群,伺候您的美女如林,樣樣不缺,所缺的就是給老百姓做好事,使人民擁護您。所以我用債券買回了民心。”

孟嚐君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馮諼接著說:“現在隻有薛城這麼塊小小的地方,您對老百姓不但不愛護,反而不顧他們的死活,發放大量的高利貸在他們身上謀取重利。我這次收債燒掉了債券,免掉了那些窮人的債務,老百姓非常感激您,喊您是他們的恩人。我用債券給您買回了‘義’啊!”

孟嚐君聽了,雖也覺得有點兒道理,但是很不滿意。現在既然木已成舟,也隻得無可奈何地哼了一聲說:“先生,你算了吧。”

過了一年,齊閔王覺得孟嚐君權力太大,又聽信了一些讒言,就罷了他的官。這時候,孟嚐君的三千門客大都離開了他,隻有馮諼等少數人跟著他。他們一起跟著孟嚐君驅車往薛地走去,當他們走到離薛城還有一百多裏路的時候,隻見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攜幼地夾道歡迎他們。孟嚐君看到這動人的場麵,連忙回過頭來對身後的馮諼說:“這是你給我買來的‘義’啊!我今日見到了。”

要賣乖總不能永遠一毛不拔,能夠低成本買得人心,也不失為投機取巧的好辦法。

某企業董事長的家裏,每到年底時,都會收到堆積如山的贈品。由於太多,所以聽說這位董事長隻留下合意的禮物,其餘的都退回百貨公司。

然而,有一年歲末,這位董事長卻意想不到地收到了令他滿意的禮物!那是在美國流行的“高麗菜田娃娃”,不知是怎樣寄來的,總之是送給董事長的小女兒的。贈品也很別致,而把這別致的禮物不送給董事長而送給他的女兒,的確令人深感其誠意。

有人出席某電器廠商主辦的講演會。講演後,對送到車站來的主辦單位的人員無意中提起“我母親目前住院……”第二天,也不知演講會的主辦經理怎樣打聽到的,竟然到此人的母親入住的醫院來探病。此人在震驚於主辦者意想不到的好意的同時,感激之情不可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