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reference_book_ids\":[720476596570633324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73,\"start_container_index\":3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9},\"quote_content\":\"《生活》reference_book_ids\":[720476596570633324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1,\"start_container_index\":3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7},\"quote_content\":\"《生活》reference_book_ids\":[720476596570633324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73,\"start_container_index\":3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9},\"quote_content\":\"《生活》reference_book_ids\":[720476596570633324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四章心理的智慧補品
學會控製情緒
能否控製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體現。處變不驚,遇險不怒,是我們表現自己良好心態的機會。
在拿破侖·希爾事業生涯的初期,他發現缺乏自製,對生活造成了極為可怕的破壞。這是從一個十分普通的事件中發現的。這項發現使拿破侖·希爾獲得了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教訓。
拿破侖·希爾和辦公室大樓的管理員發生了一場誤會。這場誤會導致了他們兩人之間相互憎恨,甚至演變成了激烈的敵對狀態。這位管理人員為了顯示他對拿破侖·希爾一個人在辦公室工作的不滿,就把大樓的電燈全部關掉。這種情形已連續發生了幾次。一天,拿破侖·希爾在辦公室準備一篇預備在第二天晚上發表的演講稿,當他剛剛在書桌前坐好時,電燈熄滅了。
拿破侖·希爾立刻跳起來,奔向大樓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兒找到這位管理員。當拿破侖·希爾到達時,發現管理員正在忙著把煤炭一鏟一鏟地送進鍋爐裏,同時一麵吹著口哨,仿佛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拿破侖·希爾立刻對他破口大罵。他以比火更熱辣辣的詞來對管理員痛罵,直到他再也找不出更多的罵人的詞句了,隻好放慢了速度。這時候,管理員直起身體,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並以一種充滿鎮靜與自製的柔和聲調說道:“呀!你今天早上有點兒激動,不是嗎?”管理員的話似一把銳利的劍,一下子刺進拿破侖·希爾的身體。站在拿破侖麵前的是一位文盲,但他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他!更何況這場“戰鬥”的場合以及武器,都是拿破侖自己挑選的。拿破侖·希爾的良心受到了譴責。他知道,他不僅被打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動的,又是錯誤的一方,這一切隻會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侖·希爾轉過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辦公室。當他把這件事情反省了一遍之後,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坦率地說,他很不願意采取行動來化解自己的錯誤。拿破侖·希爾知道,自己必須向那個人道歉。最後,他費了好長的時間才下定決心,決定再次回到地下室,去忍受這個必須忍受的羞辱。
拿破侖·希爾來到地下室後,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管理員以平靜、溫和的聲調問道:“你這一次想要幹什麼?”拿破侖·希爾告訴他:“我是回來為我的行為道歉的——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管理員臉上又露出那種微笑,他說:“憑著上帝的愛心,你用不著向我道歉。除了這四堵牆壁以及你和我之外,並沒有人聽見你剛才說的話。我不會把它傳出去的。我也知道你也不會說出去的。因此我們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這段話對拿破侖·希爾所造成的傷害更甚於管理員第一次所說的話,因為他不僅表示願意原諒拿破侖·希爾,更表示願意協助拿破侖·希爾隱瞞此事。
拿破侖·希爾向他走過去,抓住他的手,使勁握了握。拿破侖不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辦公室的途中,拿破侖·希爾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為他終於鼓起勇氣,化解了自己做錯的事。
之後,拿破侖·希爾下定決心,以後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當一個人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時,另一個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識丁的管理員還是有教養的紳士——都能輕易地將自己打敗。
在下定這個決心之後,拿破侖·希爾身上立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的筆開始發揮出更大的力量,他所說的話更具份量。他結交了很多朋友,敵人也相對減少了很多。這個時間成為拿破侖·希爾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拿破侖·希爾說:“這件事教導我,一個人除非先控製了自己,否則將無法控製別人。它也使我明白了‘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這句話的真正意義。”
情緒應該時時受到理智的支配,一個情緒性太強的人很容易被認為是神經質,這種人給別人造成一種不合群的感覺。隻有言談舉止始終保持常態,在公開場合上隨圓就方,才會在社會上取得別人的認同。我們平時所遇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間接,其中涉及原則性的問題本沒有多少,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犯不上與人斤斤計較,特別是感情用事。比如單位裏某個同事就美國的好壞談了一種觀點,雖然他的觀點過於偏頗,你也沒有必要情緒激昂地去與之辯出個究竟來。否則,因為一句話兩句話傷了感情,實在沒有什麼必要。
讓我們設想一下,當一個人無意中觸痛了你的敏感之處,你就不假思索地亂喊亂叫,人家對你的印象還會好嗎?同樣,如果你隻顧自己高興,非要別人也同意你的觀點,你還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好感嗎?也許他們隻是認為你太幼稚了。
雖然我們明明知道發怒對事情於事無補,但還是容易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動輒勃然大怒。發怒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候,我們不妨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問題。隻有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你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以下是成功人士關於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的經驗之談:
(1)要保持理智,遇事冷靜些
理智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理智地對待自己遇到的麻煩,不能頭腦發熱,意氣用事。
(2)凡事要想長遠,顧及後果
時刻以大局為重,以友誼為重,把個人的利益榮辱放在次要地位,這種品質往往能幫助人成就一番事業。
(3)加強自我修養,通達事理
成熟的人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調節自己的氣質。思想修養愈好,自覺調節氣質的能力就愈強,遇事就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處理。遇到不愉快的事,采取自我分心的辦法,自覺地把注意力轉到別的事情上。
(4)保持良好的心境,排除不良情緒
應防止因身體不適或疾病而影響心情,做到樂觀、開朗、豁達。當心情好的時候,即使別人把自己一件心愛的東西弄丟,也不會發怒,心情不好時,別人友好地問個路,也會不耐煩。
智慧之源
一位詩人說:“憂傷來了又去了,唯我內心的平靜常在。”真正的強者會用自己的行動控製自己的情緒。人也要學會用自己的情緒來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維護自己的人際關係。
化解心中的怨恨
也許是在昨天,也許是在很早以前,某個人傷害了你的感情,而你又很難忘懷。你不該得到這樣的損傷,因而它深深地留在你的記憶中,在那裏繼續侵蝕你的心。
當我們恨我們的仇人時,就等於給了他們製勝的力量。那力量能夠妨礙我們的睡眠、我們的胃口、我們的血壓、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快樂。如果我們的仇人知道他們如何令我們擔心,令我們苦惱,令我們心存報複的話,他們一定會高興得跳起舞來。我們心中的恨意完全不能傷害到他們,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像地獄一般。
“如果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會他們,更不要想去報複。當你想跟他扯平的時候,你傷害自己的,比傷到敵人的更多……”這段話聽起來好像是理想主義者所言,其實不然。這段話出現在一份由米爾瓦基警察局所發出的通告上。報複怎麼會傷害你呢?傷害的地方可多了,根據《生活》雜誌的報道,報複甚至會損害你的健康。“高血壓患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憤慨,”《生活》雜誌說,“憤怒不止的話,長期性的高血壓和心髒病就會隨之而來。”
現在你該理解耶穌所謂“愛你的仇人”,不僅是一種道德上的教誨,而且是在宣揚一種20世紀的醫學。當他說“要原諒70個7次”的時候,他是在教我們如何避免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和許多其他的疾病。
當耶穌說“愛你的仇人”的時候,他也是在告訴我們:怎麼樣改善我們的外表。我想你也和我一樣,認識一些女人,她們的臉因為怨恨而有皺紋,因為悔恨而變了形,表情僵硬。無論怎樣美容,對她們容貌的改善,也比不上讓她內心充滿了寬容、溫柔和愛所能改善的一半。
怨恨的心理,甚至會毀了我們對食物的享受。聖經上說:“懷著愛心吃蔬菜,也會比懷著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要是我們的仇人知道我們對他的怨恨使我們筋疲力盡,使我們疲倦而焦慮不安,使我們的外表受到傷害,使我們得心髒病,甚至可能使我們短命的時候,他們不是會拍手稱快嗎?
即使我們不能愛我們的仇人,至少我們要愛我們自己。我們要使仇人不能控製我們的感情、我們的健康、我們的外表,還有我們的時間和我們的精力。
莎士比亞是一個善於寬以待人的人,他說:“不要因為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熾熱得燒傷你自己。”縱觀古今中外,大凡胸懷大誌、目光高遠的仁人誌士,無不大度為懷,置區區小利於不顧,相反,鼠肚雞腸、競小爭微、片言隻語也耿耿於懷的人,沒有一個成就了大事業,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人。
在待人處世中,度量也直接影響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能和諧發展。人與人之間經常發生矛盾,有的是由於認識水平的不同,有的是由於一時的誤解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有寬容的度量,以諒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這樣就可以贏得時間,使矛盾得到緩和。反之,如果度量不大,那麼即使為了芝麻點大的小事,相互之間也會爭吵不休,斤斤計較,結果傷害了感情,影響了友誼。
誰也並非躑躅單行。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各自走著自己的生命之路,紛紛擾擾,難免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難免要傷害別人的心。朋友的背叛、父母的責罵或愛人的離開,都會使我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哲學家漢納克·阿裏德指出,堵住痛苦回憶的激流的唯一辦法就是寬恕。1983年12月的一天,教皇保羅二世寬恕了刺殺他的凶手M.A.阿格卡。但對普通的人來說,寬恕別人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人看來寬恕傷害者幾乎不合自然法規。我們的是非感告訴我們,人們必須承擔他所做的事情的後果。但是寬恕則能帶來治療內心創傷的奇跡,以致使朋友之間去掉舊隙,相互諒解。
當我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很深的心靈創傷之後,我們自然對傷害者產生了怨恨情緒。一位婦女希望她的前夫和新妻的生活過得艱難困擾;一位男子希望那位出賣了他的朋友被解雇。怨恨是一種被動的和侵襲性的東西,它像一個化了膿的不斷長大的腫瘤,它使我們失去歡笑,損害健康。怨恨,更多地危害了怨恨者本人,而不是被仇恨的人。因此,為了我們自己的緣故,這個腫瘤必須切除。
然而怎樣切除這個腫瘤呢?小孩子張開小手,可以讓抓在手中的彩蝶飛走;你能這樣讓心靈的創傷離你而去嗎?下麵就是幫你實施寬恕的幾點方法:
正視你的怨恨。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恨別人,所以我們就把怨恨埋藏在心底。但怨恨卻在平靜的表麵下奔流,損傷了我們的感情。承認怨恨,就等於強迫我們對靈魂施行手術以求早日痊愈,即做出寬恕的決定。我們必須承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麵對另外一個人直接地說:“你傷害了我。”
麗茲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名副教授。她是一個很稱職的教師。她的係主任答應替她向教務長請求提升她。然而,在他向教務長提交的報告中卻嚴厲地批評了麗茲的工作,以致教務長對她說:“走吧,你隻好另謀職業去了。”
麗茲恨透了係主任對她的詆毀。但她還要從他那裏得到一紙推薦書,以便另尋職業。當係主任對她說:“很抱歉,盡管我在教務長麵前為你說了許多好話,但仍然不能使教務長提升你。”她假裝相信他的話,但她無法忍受這口怨氣。一天,她將這口怨氣直接向這位係主任吐露了,而他卻斷然否認了這件事。這使她看出他是多麼可憐多麼卑微的人。於是她感到不值得和他生氣,並最後決定把這樁事情拋在一邊。
把錯事與做錯事的人區分開,即對錯事本身感到氣憤,而不是對做錯事的人感到氣憤。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重新估價這個人,他的優點,他的缺點,以及他做錯事時所處的環境。凱西,是一個16歲的頭腦愛發熱的少女,她出生後就被她的生身父母遺棄了,對此她十分憤恨。她不明白為什麼她就不值得她的母親自己來撫養。後來她才發現她的生身父母很窮,並且生她時還未結婚。
後來,凱西的一位朋友懷孕了,在擔驚受怕的情形下,把她的嬰兒送給了別人撫養。凱西分擔了她朋友的憂慮,並且意識到在這種環境下這樣做是最好不過的辦法。這使她逐漸認識到她自己的母親那樣做也是對的——她自己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她把自己的孩子送給別人撫養,是因為她太愛孩子了。凱西對自己母親的新看法促使她的怨恨逐漸減少,並最終諒解了自己的生身母親。從此她更看重自己的富有生命力的、有價值的人生了。
讓過去的事情隨風而逝。我所熟悉的一位漂亮的女演員幾年前在一次車禍中成了殘疾。她的丈夫陪伴著她,直到她快康複的時候為止,卻冷酷迅速地離她而去。
她隻好沉湎在對美好往事的回憶之中。對於未來,她隻有憤恨。但最終她還是寬恕了他。她說,如果我隻是終日地沉湎於對他舊日的情愛的回憶之中,整天隻是怨恨他的冷酷,那麼我隻有終日流淚的份兒,對我的身體有害無益。讓過去的事情過去吧,我需要的是爭取未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