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隻是因為他們認為不可能。其實,有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象之中。”
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漢語。據說三年後的1917年,他在廣州旅行采訪,是以流利的漢語與孫中山對話的。
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許多事情之所以沒有做成功,並不是因為這些事情很難做成功,而是我們沒有勇氣去把它做好。其實,敢做就會有出路。如果一個人總是以“不可能”來禁錮自己,那麼他注定難有輝煌,最終將被成功所淘汰。所以,我們應該把“不可能”從我們的詞典中刪去。就算我們一時難以解決某個問題,那也不是不可能,而是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讓自己多一點兒勇氣,我們需要經常嚐試著去做那些我們想幹的事情。
絕大多數時候,那些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或者以為結果會很糟糕的事情,在你真正動手去做以後,其結果往往卻是簡單的、積極的。失敗總是害怕勇敢嚐試的人,很多時候,當你不再害怕、不再猶豫時,失敗也就遠離你了,而成功卻開始青睞你。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我一直都在尋找那些擁有無限能力,並相信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人。”因為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把握住最有利的機會,並帶領人們獲得成就。勇敢的人也會遭遇失敗,勇敢的人也並非時時順利,但是敢於行動的人最終將成功。因為嚐試的越多,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多,失敗也就離的越遠。敢做就會有出路。
當然,勇敢嚐試並不是讓人魯莽行事。而是讓你明白,要想獲得成就與業績,隻有先拋開猜測、猶豫,開始行動起來,在行動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成果,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成功。
許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實隻是勇氣不夠、功夫未到。對於任何事情,隻有保持行動的勇氣,才會有出路,才能真正做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智慧之源
隻要我們勇敢一點兒,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所做不到的,敢做就會有出路。
機遇與風險並存
許多男人在生意場上鬱鬱不得誌,不是說項目不好,感覺自己這行沒希望,就是認為世道對他不公,沒有給他做大生意賺大錢的機會。其實所有白手起家的人都是從巨大風險中獲得機遇的,而機會也是均等的。隻是有些人思考了,冒著風險去做,抓住了機會;而有的人思考了,但沒冒風險,也就錯過了機會。至於那些隻想著錢而不思考如何做生意的人,機會從來就沒有對他瞧一眼。那些成功者自然是捕捉機遇、創造機遇的高手,而且他們慣於在風險中獵獲機遇!
在美國金融史上,摩根家族的名字是最響亮的,在19世紀到20世紀的一百多年時間裏,摩根金融王朝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而這些成就的取得與它的主要創始人J·P·摩根敢於冒險、抓住機遇是分不開的。
J·P·摩根出生於美國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個富商家庭。最初,摩根的祖父約瑟夫·摩根開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又開了一家大旅館,他既炒股票,又參與保險業。可以說,約瑟夫·摩根是靠膽識發家的。一次,紐約發生火災,損失慘重。保險投資者驚慌失措,紛紛要求放棄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負擔火災保險費。約瑟夫卻不這麼認為,他橫下心買下了全部股份,然後把投保手續費大大提高。他還清了紐約火災賠償金後,信譽倍增,盡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續費,可是投保者還是紛至遝來。這次火災,反而使約瑟夫淨賺15萬美金。就是這些錢,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業。摩根的父親吉諾斯·S·摩根則以開菜店起家,後來他與銀行家皮鮑狄合夥,專門經營債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傳統的商人家族,經受著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熏陶的摩根,年輕時就敢想敢做,他的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也充分地顯現出來了。1857年,摩根從德國哥廷根大學畢業,進入鄧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為商行采購魚蝦等海鮮歸來,途經新奧爾良碼頭。他下船在碼頭一帶兜風,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走到他麵前,問他是否願意買半價的咖啡。摩根疑惑地盯著陌生人。
陌生人馬上自我介紹說:“我是一艘巴西貨船船長,為一位美國商人運來一船咖啡,貨到了,那位美國商人卻破產了。這艘滿載咖啡的貨船隻好在此拋錨。先生,我是看您像個生意人,您如果買下,等於幫我一個大忙,我情願半價出售。但有一條,必須現金交易。”
摩根跟著巴西船長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還不錯。一想到價錢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猶豫地決定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這船咖啡。然後,他興致勃勃地給鄧肯商行發出電報,可回電卻是:“不準擅用公司名義!立即撤銷交易!”
摩根非常生氣,無奈之下,隻好求助於在倫敦的父親。吉諾斯回電同意他用自己倫敦公司的戶頭償還挪用鄧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為振奮,決定放手大幹一場。在巴西船長的引薦之下,他又買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廬,做下如此一樁大買賣,不能說不是冒險。但上帝偏偏對他情有獨鍾,就在他買下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現了嚴寒天氣,一下子使咖啡大幅度減產。這樣,咖啡價格暴漲,摩根便順風迎時地大賺了一筆。
機遇與風險是並肩而行的,摩根的成功就是不懼風險,抓住任何不可錯過的賺錢機會。我們現實中很多生意人,一遇到風險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機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如果麵對有風險的機會你躊躇不前,瞻前顧後,如何做得了大事?做得了大生意?我們雖然不讚成賭徒式的冒險,但更不讚成謹慎保守過度的零風險。
機會常常有,結伴而來的風險其實並不可怕,就看你有沒有勇氣去抓住成大事的機會。敢冒風險的人才有最大的機會贏得成功。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成大事者不經過風險的考驗。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贏利,要想贏利就必須善於抓住機遇,而機遇的背後就是風險,想掙到錢就必須敢冒風險和甘冒風險。
最有希望的生意人並不都是才華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他們在機會中看到風險,更在風險中逮住機遇。
智慧之源
沒有無畏的機遇,也沒有無畏的風險,機遇與風險是一對雙胞胎。在生意場上,要想獲得更大的賺錢機遇,就要用心去冒有必要的險。
勇敢接受風險的挑戰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勇敢向前走的勇氣,因為如果選擇原地不動,就等於放棄,等於失敗。隻有冒險,才能贏得收獲的機會。
有一位哈佛大學的校長,在他的牆壁上掛著一塊金屬板,上麵畫了一隻烏龜,旁邊寫著:“注意這隻烏龜,它隻有把脖子伸出來才能前進。”毫無疑問,烏龜伸出脖子是一種冒險行為,縮在它那堅硬的殼裏才是最安全的。可是,不伸出頭來就無法前進,不伸出頭來也就無法吃到食物,那麼它最後隻有死路一條。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我們的人生路上,總要麵臨無數的選擇,在每一個決定人生去向的十字路口,都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風雨。要想獲得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我們就不得不挑戰,不得不冒險。
1965年,美國波音公司準備斥巨資研製波音747寬體客機。在決策會上,一位董事說:“一旦發現情況不妙,我們還可以放棄這項計劃。”董事長威廉·艾倫堅決地說:“放棄?如果波音公司說我們將製造這種飛機,那麼我們就得製造出這種飛機,哪怕把整個公司的資金都耗盡。”在研製過程中,一位來訪者問艾倫:“如果研製出來的第一架飛機剛起飛就墜毀了,你該怎麼辦呢?”艾倫沉思了一會兒,幽默地說:“我寧願談點兒令人高興的事,比如發生一場核戰爭。”
艾倫的話意味深長:自己投入幾乎全部財力研製的飛機剛起飛就墜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像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存在一樣。難道因為有發生核戰爭的可能就終日生活在恐懼中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不能因為可能的危險而恐懼,這也正是成功人士挑戰風險的秘訣。
現代社會處在不斷變革的形勢之中,所以我們隻有具有超凡的睿智和敢冒風險的精神,才能取得事業的發展和成功。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如果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敢,就很可能會因為一時的膽怯失去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最終隻能碌碌無為。
麵臨險境,一般人的應對方法就是退縮,但是成功者則大多是繼續前進、主動出擊,從而化解危機。
主動進取往往是以自己的事業前途為賭注,這種主動進取,是一種即使在有利的情況下,一般人也未必敢做出的大決定。這種進取,不僅需要過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孤注一擲、鋌而走險的勇氣。因為在風雲變幻的政界、撲朔迷離的商界、變化多端的職場,以及潛伏著不確定因素的其他生活領域,要做出一個絕對安全的決策,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下,自以為是非常穩妥的退卻決策,也許同樣存在著危險。因此,我們要大膽地抉擇,拿出敢作敢為的魄力,勇敢地邁出腳步,堅定地走向我們所向往的地方。
勇敢地接受風險的挑戰,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風險、接受挑戰的過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經曆,這種經曆會不斷地向你提出新的難題,也不斷地獎賞你,不斷地使你恢複活力。
不冒風險,懼怕行動,求穩怕亂,做什麼都小心翼翼,雖然可靠,雖然平靜,但這樣的處事原則隻能葬送自己的潛能。這種做法就等於你本來可以摘取成功的果實,獲得成功的喜悅,卻親手把它放棄了。與其造成這樣的遺憾,不如去勇敢地闖蕩和探索。與其平庸地過一生,不如做一個敢於行動、敢於冒險的英雄。
雖然行動可能會有錯誤,決定也可能行不通,但是我們千萬不可因此而禁閉了我們所要追尋的目標。我們必須有麵臨危險和失敗的勇氣。我們的生活是多變的,遇到的事情也是複雜的,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巨浪濤天;有時晴空萬裏,有時風雨雷電;有時鮮花盛開,有時滿路荊棘。同樣麵對多變的生活,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他們的區別並不在於麵臨的環境的優劣和能力或意見的好壞,而是在於相信判斷、適當冒險與采取行動的勇氣。
的確,冒險也未必就一定成功。也許無數的失敗才能換來一次成功,無數人的失敗才能換來一個人成功。可是懼怕失敗,不冒風險,求穩怕亂,就永遠隻能過掰著手指度日的平庸日子。
與其平庸地過一輩子,還不如轟轟烈烈地幹一場,這樣才會有機會迎接輝煌。就算失敗了,至少也經曆過痛快燃燒的快感,此生也就無憾了。
世界上每一個有榮譽和利益的地方,都存在著風險。風險和利益總是並存的。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安於現狀,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終將被時代所淘汰。隻有那些敢於挑戰風險,勇於實現人生一次又一次搏擊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才能一步步邁向成功,最終達到事業的頂峰。
智慧之源
上天會把陽光和甘露播撒到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能否充分利用這博大的恩賜,就要看你是否具有迎接風雨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