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reference_book_ids\":[7216207883824794679]}],\"11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8,\"start_container_index\":11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3},\"quote_content\":\"《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99896669814803492,697508790565182157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思考的力量

艾德溫·巴納斯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想成為愛迪生的事業夥伴。也就是說,他要和愛迪生“共事”,而不是“幫助”愛迪生做事。

他產生這個想法的時候,有兩大難題阻礙他——一是他不認識愛迪生,二是他甚至連到新澤西州橘郡的路費都不夠。

更滑稽的是,愛迪生見到他時,產生了什麼印象呢?多年以後,愛迪生回憶兩人初次見麵的情況時說:“他就站在我的麵前,看起來和尋常的街頭流浪漢沒什麼兩樣。”

就是這樣一個人,產生了要和愛迪生“共事”的想法。

這個想法和現實的巨大差距不僅可以使任何人止步,還可以讓人產生有此想法者精神不正常的感慨。

艾德溫·巴納斯可沒管那一套。他不管別人怎麼想,也不管認不認識愛迪生,更不管自己像不像流浪漢,反正他產生這個想法就去實施。他站到了愛迪生的麵前。

奇怪的是愛迪生居然接納了他。

愛迪生說:“他臉上的表情別有意味,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以我多年和人交往的經驗,我已經知道,當一個人真正深切渴望某個東西的時候,他會不惜拿所有的未來去孤注一擲,而且也誌在必得。我把他想要的機會給了他,因為我看出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堅持到底。”

就這樣,一個衣服襤褸不堪的人,用信心征服了愛迪生。他在愛迪生的公司裏謀得了一份差事。當然,薪資是寥寥可數的。

過了好幾個月,巴納斯的理想一點也沒有實現的苗頭。但是巴納斯的心裏卻起了一些重要的變化。雖然差事小,薪資低,他卻喜滋滋的。他畢竟留在了愛迪生的公司裏。他信心更加堅定。

心理學家說過:“當一個人真正準備好要迎接一種事物的時候,這個事物就會露臉了。”說得一點也沒錯。巴納斯已經準備就緒,決定要鍥而不舍,直到達到目的為止。

他並沒有告訴自己:“唉!你看,有什麼用?我看我還是算了,找個推銷員的飯碗吧!”他反而告誡自己:“我來這裏是和愛迪生合夥的,即使窮畢生之力,我也要達到這個目標。”

過了不久,機會就來了。愛迪生發明了聽寫機。但是他的推銷員對這項新產品並不熱衷。巴納斯挺身而出。他銷售手法高明,賣得很好,以致愛迪生與他簽了約,由他一手主掌全國的行銷事宜。巴納斯一舉致富。

艾德溫·巴納斯從一文不名到搖身一變成為偉大發明家身邊的合夥人,完全是“想”出來的!他“想”出了地位的改變!他“想”出了他的財富!

任何偉大的事情,在它開始的時候,隻不過是一個想法而已。這句話,表明了成功和想法之間的必然聯係。

不要小看一些想法,不要瞧不起一些想法,正是一些不起眼的想法,孕育出驚天動地的偉業。

產生一個想法,這是成就任何事業的第一步。

不要在乎產生想法時你的處境如何,即使你像艾德溫·巴納斯那樣一文不名,衣衫襤褸,這都不是問題。關鍵是你要有這個想法和不迭目的誓不甘休的決心。

你產生一個想法了嗎?關於你的一生要從事什麼事業的想法,你產生了嗎?如果還沒有產生,趕快去產生它。一旦你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你的人生就上了軌道。沿著這個軌道.你就可以走向光明燦爛的未來。如果你沒有產生這樣一個想法。你就會在飄忽不定的狀態下生活,忽南忽北,忽東忽西,漫無目標,碌碌無為,生命和精力被花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大成功還是小成功,都源於當初的一個想法。想法是成功之父。這已經被無數的事實所證明。

女孩的世界夢

無論看本人還是看照片,四個女孩都堪稱美麗異常。因為她們每人都與一件古老的中國樂器為伍,並且各懷絕技,人們都戲稱他們為“古典女孩”。她們能把中國的民樂曲演奏得酣暢淋漓、亦真亦幻。

她們就是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林感、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史月、中央音樂學院教師欒月、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範冉。她們分別演奏二胡、揚琴、琵琶、古箏。如果將這四種樂器合起來演奏,就會證明數學上的一個奇異公式,即1+1+1+1>4甚至大於40、400。由於這個公式的魅力,這四個女孩便經常湊在一起演奏。因其漂亮,有人又送給她們一個更令人欽羨的名字——玉女組合。

年輕人好做夢,在一起時間長了,不免浮想聯翩。“我們就正式組成一個現代民樂演奏小分隊吧。”一位玉女說。“好,我們去演出!”大家附和著。年齡最小的玉女範冉說:“要做夢,就做大的,我們就做個世界級的夢!”“好,我們要衝向世界!”四位玉女一致同意。這是1998年夏天。紅火的夏季她們做著一個紅火的夢。一些學生和同學的反應證明著人的劣根性——從消極著眼。他們說:“就你們也能搞出世界級的,太嫩了點吧,別看你們漂亮,多少事實證明,女人越漂亮,越跟真正的藝術無緣啊!”瞧,還有理論根據呢。四位玉女聽了,氣憤不已。她們說:“誰也不能剝奪我們做夢的權利,我們就是要做一個世界級的夢,給他們看看!”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開始了。四位玉女都發揮著超人的毅力,忍受著拋棄常人樂趣的生活,開始向世界級的夢進軍。她們挖掘民族音樂的底蘊,結合近現代創作技法,大膽改編傳統樂曲曲目,使它們表現出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民族、激情與悠揚的新魅力。她們很快就開始登台演出。特別是在當年(1998年)在北京劇院與日本藝術團交流合作演出之後,一發而不可收,頻頻出現在國內各大舞台上。她們的演奏日益震撼心靈,攝人魂魄,在國內舉辦的每場演出中,都極其徹底地征服了觀眾,每一次都爆發出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她們在興奮和期盼中正日益向世界級的夢靠近。

這一天終於來了。四年後,2002年3月10日,應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邀請,“古典女孩”一行四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使者,第一次走出國門,先後在洛杉磯、芝加哥、印第安納、華盛頓、紐約等地舉辦了23場演出。在舊金山一座曾誕生了《聯合國宣言》的大劇院裏,莊嚴的舞台上,四位中國“古典女孩”身著唐裝,純潔、典雅、高貴、非凡的氣質,加上魅力無窮的中國民族音樂,把音樂會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近千名觀眾沸騰了,一再高漲的激情使他們不斷提出加演的要求,原定80分鍾的演出被延長了近一個小時。“古典女孩”的世界夢實現了。回國的路上,激情和興奮一直籠罩著她們。職業的習慣使當教師的欒月提出了一個問題:“哎,咱們為什麼能夠成功?”有人回答:“敢做夢!”“是呀,敢做夢!”四位“古典女孩”嘻嘻哈哈地笑了起來。

40年孕育一部戲

2001年4月到5月間中央電視台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大宅門》1—40集,產生了轟動效應。

2003年9月,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播出電視劇《大宅門》續集(41~72集),再一次引起轟動效應。特別是北京的觀眾,反響特別強烈。

《大宅門》一書也熱銷起來。

兩年前第一次熱銷時,郭寶昌忙於簽字售書。他的妻子柳格格安靜地坐在邊上,很平靜,一點也不為場麵所感動。

柳格格說:“我已經激動不起來了。整個過程太艱辛了。郭寶昌用八個月時間寫完劇本,激動得不得了。我當時在深圳,他在北京打電話告訴我,完成一得意之作,就像他的孩子。1996年投入拍攝,拍3集就下馬了。我這個人內向,痛苦折磨無法言表,悶在心裏。4年就一直這麼過來了。”

《大宅門》是以北京同仁堂的真實生活為背景創作的。柳格格所談到的艱辛與郭寶昌40年對《大宅門》的孕育相比,隻不過是九牛之一毛。

郭寶昌在16歲時就想寫《大宅門》了。

郭寶昌真名叫李寶常。1942年出生在北京。父親是一個從農村進城的建築工人,在一次施工中摔成重傷,不得不打嗎啡止痛,直到最後傾家蕩產,正值壯年便凍死街頭。母親沒轍,開始賣兒賣女,他被賣到京城一郭姓大家。

他的養母郭榕女士當時正在同仁堂大家族中給老太太當丫頭,樂家四爺樂鏡宇招她為二房太太,他便成了樂鏡宇的繼子。根據家族的規矩,隨了母親的郭姓,養父特地把寶常二字改做寶昌。

養父樂鏡宇是同仁堂醫藥集團的董事長,掌管著同仁堂藥廠和老字號買賣,十分風光。許多家族的往事他就是在那個時候聽到的。15歲郭寶昌就產生了一個想法,要把養父講的寫出來。過了半年多,到16歲就開始構思寫《大宅門》了。

“說實話,養父強烈的叛逆性格影響了我的一生。他敢於破除多少年的家族戒規,成為樂氏家族的叛逆者。他後來迎娶我的養母為妻,更是遭到家族的強烈反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堅決破除門第觀念。老爺子的所作所為現在看來也很令人吃驚。

“我也沿襲了養父的叛逆性格。這種性格也讓我吃了大虧。我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之後,因嘴上沒有把門的,對人民公社、大躍進說了一些不恭敬的話,結果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在監獄關了3年。”郭寶昌說,“我的母親於1978年去世。1979年我獲得平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做導演。1984年轉至深圳影業公司。改革開放喚起我新的創作欲望。80年代中期,又開始大張旗鼓地寫作《大宅門》。90年代進入電視劇領域,我的賊心賊膽又死灰複燃。覺得用電視劇形式表現大宅門更為方便。於是,年近花甲再做努力,一部40集大宅門,終於在2001年播出。”

《新民晚報》2001年5月8日報道,《大宅門》故事在郭寶昌心中存活了40多年。他將它寫成劇本,產生了轟動效應。

想法鑄就的精彩人生

這是一個永不滿足、永遠追求進取並創造了奇跡的人。

45歲後自學英語口語,三年後成為翻譯;52歲自學電腦,成為電腦作家,已經寫作並翻譯了38本書;57歲學習和研究記憶方法,能背出圓周率1800位。他就是鍾道隆教授,退休前為高級工程師,解放軍某學院少將副院長。

聽他的講座,讀他的書,你會熱血沸騰。

他原來英語並不紮實。在45歲時用“逆向法”學習英語口語,並成為翻譯,著書立說。

他發奮學習英語源於一次出國考察。1979年45歲時去法國和德國。他雖能閱讀外文書刊,但一到國外,跟啞巴差不多,既聽不懂,也不會說。一次,他向客人問候一聲“good evening”,客人以為他會英語,對他講起來。他後退,直退到牆邊,尷尬極了。介紹技術時,投影文字都是大寫的,他也看不懂。

這對他構成了強烈的刺激,回國後下決心學習英語口語。

學了一年,花的工夫不少,收效卻不大。在苦悶彷徨中,他去請教一位翻譯。這位翻譯說,我們在國外有語言環境,學了好幾年,有的話還聽不懂,你已經45歲了,恐怕不容易。沒鼓勁,反而讓他泄氣。他隻好做長期戰鬥的準備。

1980年1月31日,他永遠忘不了。這一天他突然開竅了。他想起了聽懂京戲的過程。開始時聽不懂,一個人告訴他,京戲很程式化,隻要一字一句地聽懂幾出戲就好辦了。從此,這人放唱片,一字一字地教他,使他聽懂了幾出戲。以後再聽其他戲,果然懂了。他想,何不用這個方法學習英語呢?從基礎英語發音學起,學了5個月,把英語基礎知識重新學了一遍。每天學五六個小時。一支筆、一打紙、一部錄音機、一本詞典,每天陪著他。每天寫滿20頁紙。3年用壞16部錄音機,2部詞典,圓珠筆一大把,寫了一櫃子聽寫記錄。1982年,再次出國,他成了翻譯。

他的聽寫是原始意義上的。除了詞典以外,沒有任何課本。他總結經驗是“聽、寫、說、背、想”的5字逆向學習法。他用此法輔導了不同年齡的人,效果都很好。在他任副院長的解放軍某學院,兩年內,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從50%猛增到100%。

一個學生說,太費錄音機。這使他開始琢磨這個問題。3個月冥思苦想,設計出專利產品——電腦語言學習機。該機具有無限次重複磁帶內容的複讀功能,校正發音的比讀功能和任意提取複讀內容的雙窗口功能。清華大學出版社為推廣他的學習方法,出版了《逆向法巧學英語》等書,並與深圳學之友教學儀器公司聯合推出了包括語言複讀機和錄音帶在內的《英語學習逆向法》套件。

他52歲時不僅學會電腦,而且總結出可貴的經驗,寫出《巧用電腦寫作與翻譯》一書。如今已經出版了38本書,被人稱為電腦時代的作家。

他有個最佳環境論。他說人在逆境能學到順境學不到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講,逆境勝過順境,甚至是成才的最佳環境。他曾到戈壁灘、青藏高原、海島和一些偏遠的山區作過,看到過許多在默默無聞的崗位上工作的人,很受教育。每當遇到困難,他就想,比在西藏工作的條件好多了,起碼氧氣夠;比在沙漠好多了……

一個又一個的想法,使鍾道隆教授上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台階;一個又一個的想法,鑄就了鍾道隆教授的精彩人生。

青工考研

貴州省三名下崗青年工人陳祖君、劉良燦、陳贇四年來攜手結伴,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自學考研,終於在2000年考取了研究生。8月15日,貴州省總工會授予他們全省“職工自學成才標兵”稱號,同時獎勵三人共計2.5萬元獎金。

28歲的陳祖君、27歲的劉良燦和26歲的陳贇是昔日四川省輕工學校的校友。他們三人出身貧寒農家,友情深厚,誌同道合。1996年春,三人在各自通過自學取得大專文憑後,通過書信往來,共同鎖定了一個奮鬥目標結伴自學考研,並相約不實現這一理想就絕不談戀愛。為了考研,這三個隻有農村初中英語水平的青年就這樣聚到了一起。他們結伴走進了陳祖君遠離市區的桐梓縣造紙廠職工宿舍,開始邁上漫漫的自學考研之路。

在那間簡陋的單身宿舍裏,兩張單人床拚成一張大床三人睡,兩張書桌拚成一張大桌三人用。冬天沒有爐子取暖,夏天要忍受蚊蟲叮咬,有時連普通的照明都難以保證。在他們眼中,艱苦的生活條件反而激發了求學的意誌。那扉頁上寫有“三人行”的日記和《共同生活費用記錄》,記載了三個有誌青年攜手苦讀的每一天。

由於經濟拮據,最苦的時候他們每天早中晚曾各吃一個饅頭,兩個多月不沾油葷,經常餓得頭昏眼花。四年來他們未添過一件新衣。陳祖君穿的一雙鞋還是廠裏一位同樣遭遇下崗命運的師傅送的。然而,在他們那小小的居室內,卻到處堆放著自學書籍。牆上、窗戶上、破裂的玻璃板下,到處都是三位青年寫下的各種催人上進的格言警句。冬天,為了增強體質抵禦寒冷,他們每天清晨6點冬泳,然後,在山上讀書,背英語單詞。

四年來,在沒有任何老師指導的情況下,三人憑著驚人的毅力和聰穎,啃完了一本又一本專業書籍。終於,成功的大門被堅持不懈的意誌撞開了。

經過嚴格的考試,2000年6月,他們都接到了錄取通知書:陳祖君考取了重慶師範學院中文係研究生;陳贇考取了貴州大學中文係研究生;劉良燦考取了雲南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

下崗後,考研這個想法把他們帶上了成功路。

僅僅因為多了一個想法

某大公司需要招聘一名高級管理人員,很多人前往應聘。

歐陽斌揣著清華大學的文憑,滿懷信心,加入了報名求職的行列。

經過麵試、口試、筆試三關,歐陽斌脫穎而出。和他一起脫穎而出的還有兩個人。

三個人在會議室裏等待著公司領導的最後裁決。

歐陽斌打量著另外兩個人,他們神氣十足。是呀,人家有驕傲的資本啊。他們都從國外歸來,一個從美國,一個從意大利,都是國外公司的高級職員。他們見過世麵、有經驗啊。

這時,公司老總出現在他們麵前,若有所思地打量著他們。然後,對他們說:“根據本公司的情況,決定遲一個月才需要用人。我肯定從你們三個人中挑選一個,但是現在不能。所以我通知你們,一個月後再來聽候佳音。”

他們都在招聘登記表上留了電話號碼。老總說完以後,秘書又特別核實了一下電話號碼是否有誤,才放他們走。

等待的日子是漫長的。不過,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到了那一天,他們三個人都如期來到了那間會議室。那兩個人還保持著原來的氣質和風度。見了歐陽斌僅僅矜持地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歐陽斌可不管他們矜持也好,自信也好,他心裏想:“我是奉命來通知你們的。”

於是歐陽斌很平靜地對他們說:“我知道你們兩位都很出色,都是難得的人才。不過,很遺憾,你們隻能尋找別的機會了。他們錄取了我。”

他們兩位都同時瞪大了眼睛,因為他們根本沒把競爭對手歐陽斌放在眼裏。

“先生,能告訴我為什麼嗎?”他們之中的一個人很有禮貌地問。

到了這個時候,告訴他們也沒關係了。

歐陽斌對他們說:“我回去後,很著急,僅僅呆了一天就呆不下去了。我想,我正好利用這段時間熟悉公司的情況。我來到公司,深入底層,調查研究,然後找到老總,講述了自己上崗後的設想和打算。沒想到,老總特別滿意,握著我的手,哈哈大笑。他說:‘隻有你一個人通過了考試!你被錄取了,而且你已經開始工作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心裏不明白。老總告訴我:‘我們需要有主動工作精神、能主動出擊的人。這是我們出的一道試題,你幸運地打了滿分。’我恍然大悟。當然,不瞞您說,我也很高興。”

“在美國不會耍這種把戲!”一個人憤憤不平地說。

歐陽斌不想說什麼,任由他發泄一下心中的不滿吧。想了想,不對勁,就說道:“你別忘了,這是在中國呀!”

歐陽斌比另外兩人僅僅多了一個想法,就輕而易舉地擊敗了他們。

思考設定一個可行的目標

好幾年前,鹽湖城住了一個年輕人。他具有勤勞節儉的美德,因而獲得許多讚美。

但他的一項舉動使他的朋友們都認為他瘋了。他從銀行領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紐約參觀汽車展,回來時買了一輛新車。

更糟糕的是,當他回到家之後便立刻把車停到車庫中並將每個零件都拆卸下來。在研究完之後,又把車子組裝起來。

那些旁觀的鄰居都認為他的行為實在太不正常了,而當他一再重複拆卸組裝的動作時,旁觀者更加確定他瘋了。

這個人就是後來的汽車大亨克萊斯勒。他的鄰居們不了解隱藏在他看似瘋狂行為中的目標,更不了解成功意識對他的重大影響力。

從貧窮到富有,第一步是最困難的。其中的關鍵,在於你必須了解,所有財富的獲得,都必須先建立清晰且明確的目標。當目標的追求變成一種執著時,你就會發現,你所有的行動都會帶領你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卡內基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他決定要製造鋼鐵時,腦海中便不時閃現這一目標和欲望,並變成他生命的動力。接著他尋求一位朋友的合作。由於這位朋友深受卡內基執著精神的感動,便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兩個人的共同熱忱,最後再說服另外兩個人加入行列。

這四個人最後形成卡內基王國的核心人物。他們組成了一個智囊團。他們四個人籌足了為達到目標所需要的資金,而最後他們每個人也都成為巨富。

這四個人的成功關鍵並不隻是“辛勤工作”而已。你可能已經發現,有些人和你一樣辛勤工作,甚至比你更努力,但卻沒有成功。教育也不是關鍵性的因素。卡內基原本是一家鋼鐵廠的工人,華爾頓也從未拿過獎學金,但是他們賺的錢,比所有念過哈佛大學的人都多。偉大的成就,來源於他們心中明確的目標。

一切成功人生,都是為心中目標奮鬥的結果。一切沒有成功的人士,究其根源,絕大多數是因為心中沒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貫穿於一切日常生活之中。飛機飛向哪裏,火車開向哪裏,汽車駛向哪裏,你的自行車騎向哪裏,不是都有目標嗎?人生豈能沒有目標?這麼簡單的道理,似乎所有的人都明白,卻有那麼多人不肯為自己設定目標而費精神,能認為是真的明白嗎?

你可能是一個很平常的人,至少你自己認為自己太普通,太一般,缺乏幹事業的能力。其實,你一點也不用小看自己,一旦你確定目標以後,你的能力將噴湧而出。你的目標能把你的進取心、想像力、熱忱、自律、信心、毅力、決斷力等一切成功品質強化起來。目標絕對有這樣神奇的功能和力量。你一點也不用為自己不具備能力而擔心。需要的倒是強化你的目標意識。把它寫下來,貼到牆上,每天早晚誦讀。總之,用各種方法把目標送入你的潛意識,你的成功就盡在把握之中了。

19歲就想當船長

謝友其19歲那年,畢業分配到一條船上當見習水手。他登上這條大船。這條船200多米長,載重5000多噸,像一座大樓屹立在碼頭上。他沒想到這條船這麼大。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船。他在甲板上,欣喜激動之情無處發泄,一會兒跑到這邊,一會兒跑到那邊,怎麼看也看不夠。突然他想到,這個龐然大物,得需要多麼大的動力呀。他又想到,操縱這個龐然大物的人,可真不簡單。他迅即又想,我要操縱這個龐然大物!一股英雄氣概從心裏直串到他的腦際:總有一天,我要操縱這個龐然大物,我要當船長!

19歲的謝友其,剛從水產學校畢業的謝友其,就這樣為自己確定了目標。

有了目標,他的所有行動都與一般的人不一樣了。每一天的工作,都成了他學習和實踐的場所和機會。別人覺得是負擔和不願意去做的事,他都積極主動去做。他說,當一個船長那麼容易嗎,對船上的一切都得了如指掌,哪個部分、哪個環節不掌握都不行。所以,他特別細心,又特別耐心,還特別有恒心。他的積極狀態,立刻得到了船長的好評,他成了出頭的椽子,至少在領導的心目中嶄露了頭角。

有了目標,他對待船上的寂寞也與眾不同了。當寂寞長時間地籠罩在一個人心頭的時候,活蹦亂跳的小夥子都會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下來。謝友其卻不然,時間對他總是不夠用。他說,我要看的書太多了,我巴不得沒有人打擾我,讓我一個人靜下來看書。他說:“我沒有時間寂寞。”

是呀,沒有時間寂寞,這話真是入木三分啊。他要學的內容太多了。他買了一套大學的專業書,還買了許多其他參考書,一有時間就看書。他說,如果念大學的話(他隻念了中專),5年用於專門看書,還看不過來呢,我們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分分秒秒都要必爭,所有的空閑時間都用上了還嫌不夠,真的是“沒有時間寂寞”呀!

這回他是說透了。為了準備當船長而學習,學習的內容的確很多,還要逐個去實習。比如他觀察船長怎麼操縱,並琢磨為什麼這麼操縱,與理論進行對照,還要考慮怎樣能比船長提高一步。他處處留心,很有心計。有一次,他看到老船長學習英語,他立刻聯想了許多,而且那一幕鏡頭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他從老船長的行動中,知道了船長經常與外國人打交道,非得學好英語不可。於是,他又下苦工夫學習英語。經過幾年的努力,他不僅能會話,還把國際公約、海洋公約翻譯出來,與中譯本對照,檢查自己的水平。他下了多少功夫,可見一斑了吧。

他成了一棵好苗子,被選送去學習“三副”理論知識,回來成了“三副”。6年後25歲時成了“大副”。10年後,30歲時,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他被任命為船長,駕駛一條4萬噸級的貨輪乘風破浪。他成為公司最年輕的船長。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年輕就能當上船長,他說,如果沒有當年定下的目標,就不會有十年的努力過程,沒有這個過程,也就沒有今天。所以,當初確定目標起了決定作用。

億萬財產起於目標

珠海企業家羅忠福的爺爺、父親曾經是富甲一方的大戶。1956年公私合營後,全部財產都煙消雲散了。這不僅使羅忠福失去了享受財富的機會,還使他成了“黑五類”子女,精神上的壓抑可想而知。

文革期間,十幾歲的他被放逐到農村,當他第一次站在公社小學的講台上時,百感交集,他仿佛看見了爺爺羅俊才捐辦的西蜀小學,看見了父親羅民生捐建的建國中學。麵對簡陋不堪的校舍,麵對那麼多雙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他立下了一個心願:有朝一日.我也要捐建一所學校。

1978年春,他的女兒出生了。他騎著板子車,手裏攥著僅有的20元錢,到集市上去買肉、蛋、菜,他要讓媳婦吃上最好的營養品。可是他看看手裏的20元錢,一咬牙,全部花了出去。不行,我要有錢,妻子需要錢,女兒也需要錢,我要有20萬元,我一定要有20萬元,我要把20萬元的存折交給妻子。歸來的路上,他騎著板子車,心裏憧憬著未來,紮紮實實地確定下了他的目標。

怎樣實現目標?那是1978年,政策開始寬鬆,市場意識剛開始覺醒,但是思想禁錮還相當嚴重,他隻能偷偷地幹。他在家做沙發。一個個沙發做出來,要在夜間運出去。1981年,他的事還是被捅了出去,竟然影響了父親的升遷,失去了當副市長的機會。他所在的長征機械九廠也三番五次催他回去上班。社會上掀起了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不管他的事是否屬於打擊範疇,人們看他時還是灰頭灰臉的。他隻得關門上班。這時,他的存折上已有了10萬元,離他的目標還差10萬元。

他邊上班邊等待機會。終於等來了政策放開。1984年他重操舊業,辦起了家具廠,又開了服裝店。以後還開了裝修公司和建築材料加工廠,到1986年,他的存折上猛增到100萬元。他的目標大大超過了。

1987年,羅忠福以極大的氣魄賣掉了正紅火的所有產業,帶著150萬元現金到珠海創業。投資房地產,曆盡千難萬險,到1991年底,珠海建市以來第一座由私人資金興建的大廈——福海大廈竣工進入裝修階段。它高20多層,有商場、飯店、客房和寫字樓。它是財富的象征。東南亞一巨商要用3億港幣買下這座大廈,被他拒絕。1993年,福海大廈裝修完畢,正式開張營業。

至於建小學的心願,終於可以實現了。他成了地產大王,擔任了珠海市政協副主席職務。多年來,他多方為社會各項事業捐款。為賑災,為建貴州仁懷市邊遠山區希望小學,為設立民生教育基金等,他捐出了幾百萬元。

他的目標意識不僅使他實現了20萬元的目標,捐建了小學,而且使他獲得了更大的成功。

自學成為經濟學專家

1991年,19歲的毛承之高考落榜了。他不得不帶著惆悵的心情回到家鄉種田。他的家鄉在江西省於都縣仙下鄉一個貧窮的小山村。

種田,他並不安心。他在思考,第二年是否再考?想來想去,他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教育製度並不完善,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高考的獨木橋上,還不如把時間留給自己,潛心鑽研問題。

兩年前,他思考過的問題一直在頭腦中縈繞。他當時想,幾年前父親的工資40多元,一家6口人過得挺好,現在漲工資了,日子反倒艱難起來,這是為什麼?當時初中生的他對此百思而不得其解。但是由此他對經濟現象產生了興趣。

他想到,現在落榜了,時間都是自己的了,不用再為很像科舉考試似的那種束縛人的學習而操心了。我可以集中精力來研究這個問題了。

19歲的他,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研究經濟學的目標。

說幹就幹,他到處借有關經濟學方麵的書,馬克思的《資本論》、於光遠的《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等等。白天幹農活,晚間看書。

時間長了,家裏電費超支,父母看他心思並不在勞動上,更加反對他看書。有時還收繳了他的書和筆記。毛承之無奈,但也並不計較,依然我行我素。

他的學問日漸增多,周圍的誌同者卻日漸減少,他更加沉默寡言。父親懷疑他得了精神病,不容分說領他到贛州就醫。幾天後,他逃出了醫院,回家繼續埋頭學習。3年後,他寫出了《現代經濟價格理論》初稿,10萬字。

陽春白雪,和者蓋寡。他找不到能和他一起探討的人。另外,他也想聽聽大學的課程。經多方努力,他做了南昌大學經濟係旁聽生。家裏沒有錢供他上學。他靠自己下煤礦掙來的1500元維持生活,此外再無別的來源。他隻好精打細算,到市場上買批發的方便麵和榨菜,而且一天隻吃兩餐。第二學期,他幾次因營養不良昏倒。在身體日漸羸弱的情況下,他在精神上卻日漸富有。在校期間,他發表了《簡述價格波動理論與宏觀調控》、《京九矽穀經濟帶探討》等多篇論文。

1996年,他24歲時,五易其稿的《三級變位與國際通貨學說》一書,帶著向西方經濟學的挑戰,終於寫成了。

從19歲定下目標,到24歲完成書稿,僅用了5年時間。

經過坎坷和曲折,1998年,此書出版了,立刻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楊叔子院士致電毛承之:你精神感人,我很感動。華中理工大學張京成教授向人民日報理論部推薦說,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並寫下了2000多字的書評。江西社科院楊榮俊研究員也寫下了書評,題目是《研究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佳作》。

5年時間,毛承之就從一個高考落榜生,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經濟學專家。

這就是確立目標的作用。

15歲退學寫書

她叫王小平,15歲就退學回家寫書。2000年19歲時與人合作寫成《大成奧秘——超越美國成功學》。2001年20歲時單獨出版《本領恐慌》。

她不是天才,也不是成熟早,她是很普通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隻是產生獨立思想早。她感到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製下自己受到的束縛太多。她不願意讓自己年輕的心靈受到太多的束縛,要自己獨闖一條路,像鳥兒一樣,天高任我飛;像魚兒一樣,海闊憑我躍。於是,年紀輕輕,在任何人看來也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為自己選定了目標。這個目標是,研究現行教育體製,尋找成才道路。

上大學,讀博士,對任何人都有極大的魅力。王小平卻甘願放棄,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魄力?她又不是成績不好,高中一年級時,她的成績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出70多分,考上大學,一點問題也沒有。甚至有的專家也建議她,上完了大學再研究不遲。她卻毅然選擇了自己的路,選擇了自己的目標。

選擇錯了嗎?她僅僅在家學了二年,17歲就登上講台,在全國教育學術研討會上,給專家學者們做報告;又過一年,18歲就在高校開辦“大成教育係列講座”。在她所居住的城市石家莊的《燕趙都市報》上開辦“大成學趣談”專欄。她的《略論大成教育》全文人選《中華優秀科學論文選》。再過一年,19歲與人合作寫出一本書。再過一年,到了2001年她20歲時,又自己單獨出了一本書。一些人說,這個女青年研究的東西,使我們許多權威的教育學家、成功學家,都另眼相看。

選定目標,對任何人成才都有神奇的魔力。可惜,影響我們選定目標的因素太多太多。王小平的媽媽就曾哭著勸了她多少回呀,還打電話動員遠在重慶的外婆來勸她。王小平的父親開始時也不同意,他讓王小平試著去否定自己的想法。他說:“經過否定否定不了的肯定,才是可靠的肯定。”幾天後,王小平告訴他,否定不了。他隻好同意王小平退學,走自己選擇的路。一位智者說,讓每個人走自己的路,哪怕碰得頭破血流再回頭重新選擇,也比跟在別人後邊強。永遠安全不是能激發創造力的生命方式。

選定目標也需要衝破層層阻力呢。可一旦選擇了目標,為目標而行動起來,王小平就成功了。

帶上思考路

許多傑出的成功人士,都具備同樣的特質。很多人認為成功可遇而不可求,自己並沒有足夠的優勢。其實不然,積極的心就是最大的優勢。每個人都與生俱來,不需要外求。

事業有成的亨利·福特受人稱羨。人們說他成功是因為幸運、有貴人相助,或是天賦異秉。事實不隻如此。從一則小故事可以看出福特成功的“秘訣”。

多年以前,福特決定開發八汽缸引擎,交由工程部負責設計及製造。大家都認為根本就做不成。

福特說:“一定要做。”

“但是,”他們說,“不可能。”

“著手進行,”福特命令,“不論花多少時間,一直到成功為止。”

工程師隻好著手進行。6個月過去了,沒有成功。又過了6個月,還是不成功。愈多工程師加入,似乎就愈“不可能”。

一年後,福特和他的工程師共同檢討,大家還是想不出辦法。“繼續努力,”福特說,“我要,我會擁有。”

結果呢?

當然,絕非不可能。福特V—8成為最受歡迎的車種,使亨利·福特和他的公司遙遙領先同業。培養積極的心,你也能像福特一樣,把不可能變成事實。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能夠想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