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佛教和儒學的衝突(3)(1 / 1)

拓跋燾率先抵達鹿渾穀,正好遭遇到柔然大汗“鬱久閭吳提”,遠遠地可以看到眾多穹廬般的帳篷圍繞著可汗的金色大帳。這讓拓跋燾感覺非常意外,也非常興奮,可是也有一件事兒讓他感覺到氣憤和不解,東西兩路大軍居然沒有前來會和。這樣一來,他的中路軍就成了一支孤軍。

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拓跋燾頓時陷入了矛盾之中。到底打不打呢?一生征戰的拓跋燾深知出其不意的道理,可是萬一柔然人使用誘敵之計怎麼辦?!

這時候,太子拓跋晃站了出來,對老爹說:“咱們行軍速度這麼快,柔然人絕對想不到,如果現在乘他們不備突然出擊,一定會讓他們措手不及!”

劉潔故意想讓拓跋燾陷入泥沼之中,他可不想看著拓跋燾打勝仗,於是持反對的態度說:“我看到柔然人的軍營之中塵土飛揚,這說明他們的人數非常多,如果我們現在出擊,可能會被他們包圍,不如等到各路大軍雲集然後出手。”

憑借著自己多年征戰的經驗,拓跋燾反駁道:“敵營之中塵土飛揚,那是因為士兵們驚慌失措到處亂跑造成的,一個平靜的軍營之中,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塵土呢!”

不過拓跋燾嘴上雖然這麼說,但心裏卻也知道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害怕中了柔然人的誘敵之計。這要是在他年輕的時候,說幹就幹,可是當皇帝的時間長了,百戰百勝的拓跋燾也開始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話雖然說得好聽,但畢竟心裏膽怯,所以並沒有立即出擊,想要等待其他幾路大軍來會和。可是柔然人怎麼可能給他這麼充分的時間,不久之後就拔營起寨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拓跋燾一路追趕到了“石水”這個地方沒有看到敵人的蹤跡。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柔然人大部隊雖然逃走,卻派了一路騎兵去偷襲拓跋燾的糧倉。柔然人由於是遊牧民族,打仗的時候喜歡硬拚,這種中原人慣用的斷糧道,燒糧倉的買賣以前從未對北魏做過,所以守軍的防備很鬆懈。

當時負責守衛糧倉的是北魏琅琊王司馬楚之,當時北魏原鎮北將軍封遝投降了柔然汗國,派人去勸降司馬楚之讓他斷絕北魏帝國的糧食供應。司馬楚之是晉宣帝的八世孫,正宗的皇室血統,曾經為北魏立下過赫赫戰功。封遝勸他趁機恢複晉朝,但是司馬楚之認為晉朝亡國時間太長,而且自己根本無法做到所以嚴詞拒絕。

正在這個時候,他的軍營裏麵突然發生了一件怪事兒,一隻驢的耳朵無緣無故被人割掉,不知去向了。當有人向他報告的時候,司馬楚之立即敏感地判斷說:“這肯定是柔然人暗中派人進入軍營探聽虛實,割掉了一隻驢耳朵作為信物,看來柔然人的大軍馬上就會來到,各單位要立即行動起來,準備戰鬥!”

可是運糧軍人數比較少,而且也不是精兵,再加上士兵們想不到柔然人放棄大部隊攻擊他們這一支偏師,所以頓時全都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