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保持內心平靜,才會感覺輕鬆(2)(1 / 3)

2 保持內心平靜,才會感覺輕鬆(2)

7.不要為小事生氣

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被別人所重視、被別人所尊重、受人之歡迎,然而在很多時候就會難免被別人所嘲弄、受別人之侮辱、被人所排擠,生活給了我們快樂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傷痛的體驗。其實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我們所要麵對的人生。有的人能夠很坦然地麵對一切,並快樂地生活著;有的人卻成天為了那麼一丁點的小事火上心頭,或者悲觀喪氣,怨天尤人。

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太過於小肚雞腸,斤斤計較那些虛無的名利,而把所有的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所造成的,我們為什麼不想想如果我們自己足夠優秀,別人還會對你冷嘲熱諷嗎?因此,讓自己快樂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己爭氣,去做得更好,在人格上、在知識上、在智慧上、在實力上使自己加倍成長,變得更加強大,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此所謂生氣不如爭氣。

不要動不動為一點小事而生氣,不妨常常微笑,從而讓自己平淡的生活中充滿歡聲笑語,這樣你的心情就會感到無比的快樂。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一生有無數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經常為這樣的小事而大傷腦筋,實在是耗費人生寶貴的時間與生命,請大家不要為小事生氣。

曾經有這樣一個富有喜劇性的傳說:在日本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聰明的人,他發明一種燈,這種燈是連在人的身體上的,隻要人一生氣,燈自動就會亮起來。這個發明被推廣起來,許多人便開始使用它,到了晚上自己一生氣,燈也就開始亮了,這樣就可以照明了,從而為自己家裏省了不少電費。

到了後來,有人發現,很多人生氣,電量很大,可以帶動空調啊,冰箱啊等家用電器。於是,開會的時候,每個人都很生氣,這樣,空調帶動起來了,多麼節省啊。

再後來,更多的人生氣,可以帶動大型發電機,這裏連發電廠都不用開了,還由專門生氣的人,負責供電。於是鎮上用電基本上是免費的,環保的。

有一天,一個外地人,路過了這個小鎮,他忽然間發現這裏的人,都在生氣,竟然找不到一個笑臉。在當人們把生氣當做一種習慣時候,笑容也就自然消失了。

看了上麵的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懂得在當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必須要轉換一個念頭,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到保持自己內心的自然,不要為小事情而生氣。

有一位名叫羅勃·摩爾的美國青年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在1945年3月,他在中南半島附近276英尺深的海下潛水艇裏,學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當時他們從雷達上發現一支日軍艦隊朝他們開來,他們發射了幾枚魚雷,但沒有擊中任何一艘艦隻。這個時候,日軍發現了他們,一艘布雷艦直朝他們開來。3分鍾後,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彈在四周炸開,把他們直壓到海底276英尺深的地方。深水炸彈不停地投下,整整持續了15個小時。其中,有十幾枚炸彈就在離他們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真危險呀!倘若再近一點的話,潛艇就會炸出一個洞來。

他們奉命靜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鎮定。他嚇得不知如何呼吸,他不停地對自己說:這下死定了……潛水艇內的溫度達到攝氏40多度,可是他卻怕得全身發冷,一陣陣冒虛汗。15個小時後,攻擊停止了,顯然是那艘布雷艦在用光了所有的炸彈後開走了。

這15個小時,他感覺好像有1500萬年。他過去的生活一一浮現在眼前,那些曾經讓他煩憂過的無聊小事更是記得特別清晰——沒錢買房子,沒錢買汽車,沒錢給妻子買好衣服,還有為了點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還為額頭上一個小疤發過愁……然而,對於所有的這些令人發愁的小事,在到了深水炸彈威脅生命的危難時刻,頓時顯得那麼的荒謬,那麼的渺小。他對自己發誓,如果他還有機會再看到太陽和星星的話,他永遠不會再為這些小事憂愁了!

這是一個經過大災大難才悟出的人生箴言!

在科羅拉多州地區一個叫做長山的山坡頂上麵,躺著一棵大樹的殘軀。根據自然學家推斷,它有400多年的曆史。在它如此漫長的生命當中,曾被閃電擊中過14次之多,每一次它都輕而易舉地戰勝了。然而到了最後,一小隊甲蟲的攻擊卻使得它永遠地倒在了地上。

那些甲蟲從根部一個勁地向裏麵咬,漸漸傷了樹的元氣,雖然它們看起來非常的小,卻是持續不斷地攻擊。如此一棵森林中的巨木,歲月不曾使它枯萎,閃電也不曾將它擊倒,狂風暴雨不曾將它動搖,卻因一小隊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夠捏死的小甲蟲,終於使它倒了下來。

對於我們其實不就像森林當中的那棵身經百戰的大樹嗎?我們也曾經曆過生命中無數次的狂風暴雨和一次次閃電的襲擊,到了最後也都撐過來了,然而卻總是讓憂慮的小甲蟲們所咬噬——對於那些僅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夠捏死的小甲蟲。

在社交活動中,人們都願意和性格豪爽的人交往。在社交場合,除非是原則問題,不會爭得麵紅耳赤。一般來說,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氣,勃然大怒,甚至到最後要翻臉的地步,要表現出有氣量,有涵養。俗話說得好:“氣大傷身。”發怒者會傷身,對自己的形象也有不良的影響。動不動就生氣的人,就會很容易由此而失去很多朋友。

如果有人惹怒了你,你很想發脾氣,那麼就請控製住你自己。同時你可以嚐試一下散步、數數、深呼吸等一些活動,這樣就非常有可能平息你的怒火,從而避免爭執。

如果是你自身錯誤的話,就需要馬上給對方道歉;如果是他人的原因,那麼就應當向他人解釋一下,然後走開,避免不必要的對抗情緒。

不要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生氣,例如耽擱了火車,遇上了傲慢的服務員或粗魯生硬的售貨員等。如果你經常為這些小事而動怒,那麼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你就什麼事都幹不成。

凡是一個在大事上有所成就的人,一般來說都不太注重小節;一個在大事上毫無成就的人,必然會對小節格外關注,以致成為自己做事的一種習慣。

因此,對於做大事業的人不要為一些小事情而煩惱,做小事的人也不要為大事而煩惱;為小事煩惱的人成不了大事,為大事煩惱的人最終將會顧不了小事。

如果你連最簡單的事情都無法完成的話,那麼就不要去奢望處理一些更為複雜的事;如果你連這樣的小事情也做不成,那麼就不要去奢望做大事。

在小事情上糾纏不休,就會很容易耽誤大事;在大事上全力以赴,就應該拋開小事。

人的一生十分的短暫,我們千萬要記住不要去浪費寶貴的時間,不去為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而煩惱。

學會忘記

一旦房間裏的東西太多、太亂,就會使人感到非常壓抑,心情不舒服。人的心房不也是這樣嗎?房間裏雜七雜八的東西多了,就需要清理,該整理的整理,該搬的搬,該扔的扔,人的心房難道說不是這樣嗎?

忘記,在有些時候比記住更為重要。和朋友不周,發生一點小事,就不要為小事而煩。與同事相處要懂得相互謙讓,不要為一些小事耿耿於懷,放棄不下,你爭我吵的,這樣會活得很累,生活過得不輕鬆也不舒暢。

生活就好比是運動場上的一個賽場,我們每個人都是賽手,麵對著不同的競爭對手,有失敗,也有成功。我們不應該為昨天的失敗而感到悶悶不樂,愁眉苦臉。不要被別人的失敗而把自己給嚇倒了,我們要懂得忘記,忘記自己曾經的失敗,忘記別人的藐視,忘記別人那張嘲笑你的臉,做到這樣你才能夠過得從容而自信。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不會忘記也就不會記住。生活需要記住,記住經驗,記住關懷,記住友誼,記住愛情……但生活也需要忘記。忘記人生的坎坷,可以掃除煩惱;忘記人生的輝煌,這樣就可以保證進擊的姿態;忘記個人的恩與怨,從而獲得一種平和的心態與友好的人際關係。

忘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對自己是一種寬容。忘記,給心靈鬆綁。隻有學會忘記,生活才會更加燦爛。心如淨土,心平氣和,坦然對待,麵對現實中的生活,要愉快地走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

化怒為力

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人們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失敗,情緒的平衡就會由此而受到很大的破壞,如果把什麼都悶在心裏,久而久之難免就會得憂鬱症。對此的合理宣泄,就自然能夠疏導你心中的怨氣,化憤怒為力量,能使自己盡快地從陰影中走出來,輕鬆愉快地走向新一天的生活。

每當你在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內心當中所埋藏的怒氣大有衝決之勢,這時你不妨確立一個“假設敵”,把無限的不平之氣都發泄在它的身上。有一位張先生,性情特別急躁,一次受到領導的過火批評,裝了滿肚子的怒火,欲以拳腳功夫施以報複。直到後來,他的一位年老的朋友將他拉至菜園,命其挖土。他下意識地刨了一個大坑,爾後又填上,然後再刨,刨了再填,如此地反複著這樣的行動,臉上終於雨過天晴。

曾經有一位著名富賈,對於自己發泄怒氣的方法,說得非常的有趣。他說:“當我自知怒氣快來的時候,連忙不動聲色地設法離開,立刻跑到我的健身房裏,如果我的拳師在那裏,我就和他對打,如果拳師不在,我就猛力捶擊皮囊,直到發泄我的滿腔怒火為止。”日本有些企業,也盛行這種方法。在工廠裏麵專門設一房子,裏麵掛有經理,老板的像,讓對他們有意見的員工大可在房間裏大罵,直到發泄完怒氣為止。

現代的心理學經過研究發現,發怒是由於心理上失去平衡或者是自己的要求和欲望得不到滿足引起的。可見,隻要是生活的現實中,有感情的人,不可避免地都會在某時某地因某事而大發脾氣,關鍵是要注意發怒的場合,尤其是發怒的方式,切忌一時衝動,弄得身敗名裂。

美國前總統裏根平日裏性情十分的溫和,但是在某些時候也要發點脾氣。他發起怒來會把鉛筆或眼鏡扔在地上。不過,他總是很快就平靜下來,恢複了平靜情緒。一次他自動對他的侍從人員說:“你看,我在很久以前就學會到這麼個秘訣:你發怒時,如果控製不住你自己,不得不扔掉一些東西來出氣的話,那麼就應該注意把它扔在你的麵前,要注意的是千萬不可扔得太遠,這樣一來,要想把它撿起來就自然會省力多了。”有些煩惱未必要依靠外物來宣泄,而可以自我宣泄。如果把心胸放開闊一點,一來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二來不會將煩惱轉嫁於他人,這樣一來你就可以贏得更多的朋友。其原因是對於人來說總是十分樂意跟開朗的人打交道。

以筆作為武器,將心中想說的話兒傾注在紙上,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自我宣泄方式。一般來說,通過寫詩,記日記等,就能夠有效地宣泄鬱積在心頭的不平之氣,從而使自己的情緒恢複平靜。

我們需要懂得,生活中的一切逆境都不是人生當中的大不幸,其實,最大的不幸是沒有能力應付突如其來的厄運。憤怒、消沉、自暴自棄都無濟於事,反之,化憤怒為力量成就大事,借厄運之機磨煉意誌的人,才真正能夠讓自己將不利的局麵扭轉過來,以致成為生活的強者。

8.學會感謝別人

讓我們學會感謝:感謝生活,感謝生命,感謝人生。讓我們學會感謝:感謝別人的給予——哪怕是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個小小的禮讓。

感謝可以溫暖人的心靈、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給人以更多的快樂與勇氣;感謝還能夠驅散寂寞、緩解痛苦,給人以更多的友情與溫馨。感謝能使生活之中充滿更多的歡樂與幸福,感謝能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善意與寬容。

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真誠地感謝——感謝每一縷陽光,每一滴雨露,每一個微笑,每一份關愛;感謝生活之中向我們伸出的每一雙援助之手,還有每一顆真誠的心。讓我們在感謝中奉獻人世間的真情、擁抱歡樂,讓我們在感謝中珍愛友情、擁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幸福。

讓我們學會真誠地感謝——因為它是人生中的一種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不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行走在沙漠的商人,已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耐的時候,碰到了一個趕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他們每人半碗水。兩個人麵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除口渴,竟將半碗水倒掉了;另一個也知如此,但他心底裏滿懷感激地喝下了這半碗水。而最終的結果,前者死在茫茫的沙漠之中,後者居然堅持著走出了沙漠。

故事之中老人施舍的不光是少得可憐並看似無濟於事的半碗水,而是一種愛心,一種恩情。那位最後能活下來的商人所喝下的是一份感激,接受的是別人給予自己的一份愛心,其實也正是這種感激,這份愛心促使他堅持著走出了大沙漠,挽救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感恩”是可以說我們生活當中的一個最不被重視的細節。難道不是這樣嗎?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國家給了我們和平,學生給了我們職責,同事給了我們愛心與幫助,領導給了我們信任……所有的這一些所謂的點點滴滴的擁有,我們都在自己的內心裏感激過是嗎?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往往忽略了感恩,選擇了埋怨。經常聽到有人會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我靠的是自己!”對於這種不知道感謝別人而成天喜歡怨天尤人的人無疑是個自以為是的家夥,在他的生活之中到處充滿了苦惱與不滿,他的心靈一定一片荒蕪而且貧乏無味。

班尼迪特曾經說過:受人恩惠,不是美德,報恩才可以稱得上。當他積極地投入,感恩地工作的時候,美德就由此而產生了。我們同時也更需要一顆懂得感恩的心,來拯救我們,從而從心靈之荒漠裏麵走出來。

感恩之心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歡樂,同時也會給我們增添前進的巨大動力。為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能使我們知足常樂;為工作之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就能夠使我們積極而努力進取。

讓我們把曾經所擁有的看作是一種榮幸,一種鼓勵吧,在深深地感激聲中產生回報的積極行動,進而更加的熱愛生活,努力工作,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精彩!

學會感恩

感恩,是一個自己內心裏的獨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銘心之感謝。

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處世之道和做人的至高境界。

在西方國度有個感恩節,據說感恩節起源於北美,那兒的普利茅斯人豐收後會舉行感謝上帝的慶祝活動。他們認為上帝是最公平的,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恩澤著每一位公民。然而他的子民仍然要感謝上帝賜予他們豐收的果實。其實我們中國,這個古老的中華民族也從來不缺“感恩”。在我國的許多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裏,也有類似的節日。人們在每年的一天聚到一起,舉行某種各樣的儀式來感謝給他們帶來豐收和幸福的東西。有句成語叫知恩圖報,中國人從來就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說法。然而,這種良好的品質應該從學會感恩開始。

社會生活特別的經濟生活需要人與人之間建立密切的聯係才能得以進行,隻有互相尊重,感恩和禮尚往來才能使這種聯係保持牢固。學會感謝,也就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尊重別人,善待別人,珍惜別人的給予,並用發自內心地感謝作為回報。

感謝父母的養育,使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人;感謝朋友們的幫助,讓我每一天都在進步;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個微笑的人,讓生活充滿歡聲笑語;感謝每一個哭泣的人,讓淚水帶走世間的悲痛與傷感;感謝每一位為社會奉獻的人,讓人世間多一點愛心;感謝每一位辛勤勞作的人,讓世間多一分收獲;感謝每一個人,讓生活變得豐富而多彩。

學會了感恩,人生將沉澱一份理性。

一個寺廟的住持給寺院立了一條規矩:每年年底,寺廟裏的和尚都要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最想說的是什麼,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新和尚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食劣。”到了第三年年底,還沒等住持提問,新和尚就說:“告辭。”住持望著新和尚離去的背影搖頭道:“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心中的“魔”是他從不去想自己得到了什麼,而是一味地抱怨自己的需求沒有滿足。隻知索取,不知回報,更談不上感恩。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中失盜,一位朋友聞訊後寫信來安慰他,他在給朋友的回信裏這樣寫道:“哦!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麵對失竊這件事情羅斯福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找出了感謝於偷盜者的三條理由,這是一種怎樣的氣度和智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要背誦的詩句,講的就是要學會感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一飯千金,告訴我們也是要感恩。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地認真想一想:如此的古訓有沒有深深地滲入到我們的血液之中呢?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必須要學會感謝自己的母親,這是一個最值得我們感恩的人。母親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而又無微不至的,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母愛又會閃出異樣的光芒:

台灣著名作家劉墉在一篇《忍著不死》的文章之中講述了3個母親的故事,將對母親的尊崇推向了至高的境界。在這本書中會讓我們為其中的感恩故事而感動至極:

第一,在亞美尼亞大地震中,一對被埋在瓦礫堆下長達8天的母女奇跡般獲救。使人們感到無比驚奇的是,在如此陰冷,無水且沒有一點食物的8天之中,僅有3歲的幼女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原來是她的母親咬破手指,讓孩子吸食自己的鮮血得以生存。

第二,講的是在1000多年前發生在龐貝古城的一個慘烈故事:當熾熱、令人窒息的火山熔岩向來不及逃掉的居民襲來時,一位母親在絕望中曲下身來,以自己的背、頭以及四肢緊緊環抱懷中的幼子,熊熊燃燒的熔岩在一瞬間將母子相擁的情景化作曆史的永恒。

第三,在曾經的越南戰爭當中,一群平民在槍林彈雨之中狂奔以守住自身的性命,一粒子彈射中了一位年輕的母親,她沒像其他人一樣撲倒而死,而是慢慢蹲下去結束了生命。拍下這組鏡頭的美國記者流著眼淚對作家劉墉說:那是因為她是怕倒下去而壓住了抱著的孩子,所以才強忍著不死,蹲了下去……

幾十年乃至上千年所發生的一切永遠地過去了,認真地想一想,其實我們自己的父母也與他們一樣偉大。隻不過,父母的愛分散在了他們對我們點點滴滴的關懷之中。而當曾經的孩子也和我們年輕時一些人一樣,居然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大肆揮霍父母的血汗錢,絲毫不懂得體恤他們的辛勞。當然這樣忘恩負義的人畢竟是少數,然而我們其中的很多人常常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和情誼,恩惠和德澤,看作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常常有意或者無意地成為這種忘恩負義的人。

記得曾有一首歌叫做《感謝你》,其中的幾句歌詞印象非常的深刻:“感謝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謝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謝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謝大地哺育了生靈。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感謝生活贈友誼愛情,感謝蒼穹藏理想幻夢,感謝時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謝收獲,感謝和平,感謝這一切一切的所有,感謝這美好的所有。”這美好的歌詞所傳遞給我們的難道不正是一種人世間感恩的情懷嗎?

如果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對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抱著一份十分感激的態度。早上你起來,看到窗外的縷縷陽光,你會感恩;吃一塊麵包,你會感恩;接到朋友的電話,你會感恩;看到一隻鳥在樹上唱歌,你會感恩……如果你的每一天都在這種感恩的心情中度過,你的人生還有什麼不幸福,不快樂呢?

不論你身在哪裏,隻要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就自然會感覺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美好。爸爸媽媽對你的好要感恩,以後要好好孝順父母。親戚朋友對你的照顧要感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謝你自己身邊的人們,不要等到失去了之後,才懂得去珍惜。

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同時也更是一種人世間的美德。學會了感恩,就不會因為所謂的不公而怨天尤人,遇事斤斤計較;學會了感恩,就不會一味地索取,一味地膨脹自己的自私欲望。

感恩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平實的話語和實際行動表達出發自內心的謝意吧。

讓我們感謝父母,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享受到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幸福。

讓我們感謝老師,感謝那教我們認識國語的第一位老師,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怎麼去讀更多的書,掌握更多的知識呢?正是因為他們的諄諄教誨,才讓我們品嚐到了學習的快樂,從而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正意義。

讓我們感謝社會上所有人對我們的關愛,感謝他們所伸出的每一雙援助之手。

讓我們感謝春天裏所盛開的朵朵小花,因為是它們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噴湧與活力。

讓我們感謝秋天的落葉,因為它讓我們領悟到了生命壯麗的回歸。

感謝“感恩”,因為感恩讓我們找到了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境。

感謝生活之中的每一分鍾和每一份美好的贈與,你的生活就會自然好起來,你的人生會更加多姿多彩。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感恩,學會在漫漫的人生當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

心存感恩

經曆了人生歲月之中的許多風風雨雨,我們心靈的原野上就仿佛是在一夜之間開滿了頓悟的花朵,我們會感覺到自己的生命之所以如此能像一支燃燒著力與美的歌,正是因為不同的人或事,給了我們無比的激情與靈感,教會了我們如何去譜寫出人間最動人、最曼妙的旋律,由此,我們會從心底深深地……

感謝我們的朋友們,是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妙和友情的溫馨,友情是我們內心之中的陽光,將憂鬱、哀傷、懦弱、失望等濃重的陰影驅散。正是因為有了能夠相知又相依的朋友,因此我們才感受到了人生的豐富多彩,才感受到了朋友是人生命歲月裏的一道不可缺少的亮麗風景!

感謝我們的對手,在前進的道路上,是他們的一次次挑戰,激發了我們求勝的決心與內在的智慧,使我們慢慢地學會了在克製和忍耐中的取勝之道;正是因為有了對手的存在,我們才會渴望改變自己“被獵者”的命運。感謝當初曾經拋棄我們而去的戀人,是他使自己的心如蚌孕珠般漸漸地明白了:愛隻有在愛的枝上才能開出迷人的花朵,情也隻能在情之樹上才能結下成熟的甜果!所以,我懂得了,愛是一門精致的生活藝術,從這門藝術中我們就學會愛一個人就是讓彼此之間感受到幸福與快樂……

讓我們感謝人生之中的失敗與挫折,是它們讓自己看到了自身真正的力量不足和智慧的匱乏。失敗與挫折可能會成為一些人逃避的借口,然而我們卻一直渴望它成為我們靈魂之中的溜冰場,雖然我們會一次次地摔倒,但每一次爬起之後都將展現出我更優美、更成熟的舞姿。感謝我曾獲得過的一次次的成功,是它讓我享受到了奮鬥的快樂和幸福,享受到了耕耘播種後豐收的甜美。劍須常磨礪後才能保其鋒利,人須常激勵才能保其銳氣。一個非常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說:“我踢進的每一個球都讓我心靈燃燒,並期盼著下一個球踢得更妙!”我們的心態要像這個足球運動員一樣,在每一次的成功之後,都在期盼著在以後的道路上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對於那些心存感激之人,其內心的靈魂一定是透著陽光與自然氣息的人,必定是一個會享受生活與生命的人,一定是一個胸中充滿著詩與歌的人。世界如此的美妙,生命如此的美好,我們還有何理由而不去感謝造物主給了我們一次次經曆的機會呢?

9.不要太執著

對生活執著,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對工作執著,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對愛情執著,是一種人生中的美麗!可是如果在應該放手的時候不放手的話,就會使自己不堪重負而活得很累,甚至還很有可能會走向反麵。而實際上,由於很多東西都是可以放下的,隻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在很多時候要舍得,隻有舍去,才能得到。在這個世界上,當快樂之門關上的時候,那麼自然就會有另一道門為你打開,因此,我們不論是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都不要太執著,要學會放手,仔細地感覺,你就會慢慢品味到那悲那喜,那得那失,那際遇,那結局,是那麼豐富多彩,讓人回味無窮,叫人流連忘返,會感覺到上天賜予每個人的是一種怎樣似曾相識的命運!

一個人怕孤單,兩個人怕辜負!在一起的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有一種再熟悉不過的感覺,就像自己跟自己在一起,那種感覺已經不再新鮮,不再好奇,甚至還有那麼一種無奈的感覺吧!在有些時候還會有幾許的冷漠,幾許的淡然!外麵的世界是那麼的大那麼的美,生活之中到處充滿了誘惑與變數,人生當中已經有太多太多的無奈與失望,也曾想讓那些所有煩惱隨風而去,就這樣揮一揮衣袖,什麼也不會留下,什麼也帶不走一樣!

在這個世界上生命對於每個人卻隻有一次。也許人活著應該像小河裏的溪水,雖然平靜無波,卻有它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它能夠經受暴風驟雨的侵襲,也可以坦然麵對夏日驕陽的炙烤。它從來就不在乎世界怎麼變化。記得有一本書曾經這樣詮釋生命:生命就是平靜中包含很多的活動和變化。人活著要有信念,但不要太迷戀、太執著。有時不妨順其自然,對生命中的意外和阻撓不必過於強求,也許能夠阻止住自己生命的腳步過快地到達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