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之後,調查的結果出來了。為了金錢而學習和工作的人,隻有1位成為真正的富翁,而245位因為個人愛好而學習和工作的人,有116位成了富翁。
這樣的結果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在日常學習與工作中,很多青少年朋友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能夠賺更多的金錢。但是哈佛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知道,能夠改變你的命運,讓你成為富翁的唯一出路,就是做你喜歡的事情,對學習永遠都保持熱忱。
無論是學習,還是將來的工作,我們都應該具備熱忱的心態。因此真正的熱忱,就是熱愛自己所學習的課程,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樣才能在學習與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快樂,把學習與工作當成一種享受,而不是痛苦地去完成某種任務。
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成績一般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對學習的熱忱。如果缺少熱忱,將很難從學習中體會到樂趣,甚至會將學習當成是一種機械地重複。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對學習的熱忱不降溫呢?
第一,每天都讓自己充滿熱情。這種熱情不僅是對學習,對課堂,對老師與同學,而是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要有熱情。最好能夠保持你的微笑。
第二,試著去傳播好消息。當你的學習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試著將它與
身邊的人一起分享,讓他們看到你的進步,同時也要留意身邊人的進步,要學會誇獎與讚美。
第三,真正地去了解你的學習。很多時候,青少年朋友接受的都是“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對於自己的學習並不算特別了解。因此,要多了解自己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並且從中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哈佛成功指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們能夠將所有的熱忱,都用在每天的學習與生活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掌握新的技能。那麼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散發出耀眼的光和熱。所以,青少年朋友應該明白,熱忱是一種行動力,隻有這樣對學習、對工作、對生活都充滿了熱忱,我們才能進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與工作效率,讓未來更加豐滿。熱忱也是一種堅持,當我們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始終要保持一顆熱忱的心,去積極應對,去想辦法解決。熱忱也是一種思想,有了這種思想的人,才能從平常的學習中抓住最重要、最深邃的知識,讓自己的精力發揮最大的功能。
◎哈佛心理研究院
當學習進入困境的時候,你會以怎樣的心態去麵對呢?
是產生厭學的情緒,還是繼續保持自己的學習熱忱?下麵這10道題,請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回答。
1.學習遇到困難時,你是否問老師?
A.經常問 B.有時問 C.從來不問
2.你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嗎?
A.非常關心 B.有時關心 C.從不關心
3.學習中你是否對困難的問題采取回避態度?
A.從不回避 B.有時回避 C.經常回避
4.你經常提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嗎?
A.經常這樣 B.有時這樣 C.從不這樣
5.解題時,你是否經常試圖找出較為新穎的解法?
A.經常這樣 B.有時這樣 C.從不這樣
6.沒有師長的督促,你能主動學習嗎?
A.主動學習 B.有時主動學習 C.不主動
7.學習時,你會因為思想開小差而浪費時間嗎?
A.不這樣 B.有時這樣 C.經常這樣
8.成績不好的科目,你是否更努力去學?
A.更努力去學 B.有時會更努力去學 C.偶爾
9.你是否認為不努力學習是不行的?
A.總是這樣認為 B.時常這樣認為 C.偶爾認為
10.你常因為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請假不去上課嗎?
A.從不這樣 B.有時這樣 C.經常這樣
結果分析
選擇A得3分,選擇B得2分,選擇C得3分。
1.21~30分,你對學習充滿了熱情。
2.11~20分,你的學習熱情一般。
3.0~10分,你缺少一定的學習熱情。
過猶不及,再好的事情也不能沉迷其中
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
——普羅泰戈拉
◎讀一讀,想一想
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威廉·菲茲西蒙斯說過:“盡情地去玩耍吧,去看看世界的樣子,不要一直做‘補習戰士’,我可不希望你的引擎在到達哈佛大門前,就已經耗得沒油了。也許你會在這一年發生自己的‘人生節點’,從而更明確回到哈佛後,你想要得到什麼。”
威廉·菲茲西蒙斯為每一位走進哈佛的學子都準備了禮物,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禮物就是一筆資助“間隔年”的獎學金。威廉鼓勵那些剛被錄取或者剛畢業的學生申請,如果拿到這筆錢,就用一年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環遊世界,去接觸不同的人,經曆不同的人生。這就是哈佛大學所提倡的教育理念。
哈佛教授經常會對學生說:“有時間就要走出圖書館,多到社會上去看
看,因為大學是四年人生經驗,而不是高學分。所以你要多參加校園裏組織的活動,去學會理解與幫助別人,去學會滿足別人的需求以及對別人刮目相看。千萬不能認為,自己的生活隻有校園而已,在校園裏也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因為生活不隻是學習,還有很多很多。”
這樣說來,是不是花在課外興趣愛好上的時間越多,青少年所獲得的快樂就越多呢?當然不是這樣了,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和發展,都離不開“過猶不及”的道理。適當的興趣愛好能夠幫助你脫離枯燥煩悶的學習,可是如果花在興趣愛好上的時間和精力太多,則會影響到你的學習及生活,讓你得不償失。
哈佛大學幸福課導師泰勒·本·沙哈爾說:“我們的生活太忙碌了,總是想著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從而忽視了體會快樂。”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東西,可是如果擁有了太多,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課上專門給學生講了“過猶不及”的道理。他說:“每個人都應該懂得‘過猶不及’,多則劣少則精,比如幾年前我在教授幸福學的時候,其實並沒感受到多少快樂,當時我的教學工作進展很順利,還擔任了谘詢顧問,在世界各地進行演講,寫作出書,和家人在一起,做很多充滿熱情的事……隻是缺少真正的快樂。後來,我嚐試著減少活動量,才漸漸找回了快樂的感覺。我也醒悟過來,原來影響我們生活的方式,比如愛情、工作、閱讀、與朋友相處、寫作等,都會造成‘過猶不及’。”
的確,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懂得“過猶不及”。如果你把學習安排得滿滿當當,肯定會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產生煩躁,甚至是厭學的情緒;如果你把重心過多地轉移到興趣愛好上去,每天花過多的時間去休息玩耍,肯定會影響到學習,讓整個人變得懶散起來。
◎哈佛成功指南
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遵循“過猶不及”的原則。無論是學習,還是休閑娛樂,都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火候。比如興趣愛好,如果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多,就會給自己帶來負麵的影響。除了興趣愛好外,生活與學習中的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你要防止太“過”,也要防止“不及”,正因為這樣,你才必須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去枯燥的學習中尋找到快樂。同時,也要把握好玩的時間。當你學習感到疲勞的時候,可以做一些體力“勞動”來讓自己的大腦得到放鬆,無論是出去走動走動,還是站在原地好好運動一番,都能夠讓你得到放鬆。同時,適當的娛樂也很有必要,比如在休息的時間進行唱歌、跳舞,欣賞音樂、美術、電影等娛樂活動。
◎哈佛心理研究院
你有厭學情緒嗎?
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下列各題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我認為學習一點也沒有意思。
2.我是被迫無奈才不得不學習的。
3.我一學習就提不起精神。
4.在現在社會裏,學習一點用處都沒有。
5.我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
6.到學校上學太痛苦了。
7.我是為了父母才去學習的。
8.我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
9.一上課,我就無精打采。
10.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我總是不完全理解。
11.我常常抄襲同學的作業。
12.就算是無事可做,我也不願意學習。
13.我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兒。
14.我背書包上學純屬在消磨時光。
15.我上學常常遲到、早退。
16.我與老師的關係不是很好。
17.我上課注意力經常不集中,常常走神。
18.我在學校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19.我認為上學隻是為了拿一張文憑。
20.我最頭痛的一件事就是考試。
21.我盼望早點離開學校,以求得解脫。
22.我對玩耍、上網、看錄像等活動很感興趣。
23.我經常曠課。
24.我一拿到書就感到頭痛。
25.課堂上老師講的課我根本聽不懂,也不想弄懂。
26.考試考好考壞我無所謂。
27.我上課時常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
28.我常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計分方式
每題選擇“是”計1分,選擇“否”計0分,然後將各題相加,得出總分。
結果分析
1.0~10分:輕度厭學情緒。
2.11~22分:中度厭學情緒。
3.23~32分:重度厭學情緒。
Harvard
half past four
哈佛學子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開始努力構建自己的人脈圈。他們的交往不僅僅局限於同學之間,還包括學校外的各種社交活動。因為在哈佛學子看來,一個人能夠走多遠,除了自身的努力和能力之外,還要看他身邊的朋友,看他與誰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