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不可怕,對失敗視而不見才可怕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愛迪生
◎讀一讀,想一想
哈佛的教授告誡學生們:“隻要不把失敗變成一種習慣,那麼失敗並不是什麼壞事。”這句聽起來平凡而質樸,可是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隻要我們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功者便能夠發現,他們總是在經曆過無數次的失敗,不斷進行總結之後,才最終獲得了成功。
雖然失敗讓人感到痛苦,但是它也會給你帶來收獲。正因為有失敗的存在,我們才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從而不斷改正,不斷進步,最終與成功相擁。這就像大富豪洛克菲勒所說的那樣:“失敗是取得成功的開始。可以說,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踩著失敗的螺旋階梯升上來的,是在失敗中崛起的。”
洛克菲勒和他的生意夥伴在創業之初,就遇到了一次巨大的失敗。當時他們一起經營大豆生意,並且與黃豆供應商簽訂了一份合同,準備買回一大批黃豆,準備賺上一筆大錢。
可是讓他們措手不及的是,黃豆剛到他們手裏沒多久,就因為霜凍而損毀了一大半,而且還有一些不講信用的供貨商在黃豆裏摻雜了沙土和豆秸等。那次生意就那樣失敗了。
不過,洛克菲勒並沒有因為這次失敗而感到灰心絕望,也沒有被失敗打倒始終沉溺在痛苦之中。他再次向自己的父親借錢,然後吸取了那一次失敗的經驗,最終在引進外地農產品的過程中收益頗豐。
洛克菲勒並沒有受到“黃豆事件”的影響,而是通過不怕失敗的精神,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之後,他的事業也越做越大,偶爾也會經曆失敗,不過這些失敗都不會影響他不斷進步,不斷壯大自己。
在一次記者會上,洛克菲勒十分認真地說道:“對於一個要去創業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往往缺少運營的資本。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他們再恐懼失敗,那麼就會像蝸牛般緩慢行進,甚至止步於成功之路,而永無出人頭地之時。”
其實,失敗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的是失敗過後便一蹶不振,一直沉溺在失敗的陰影中無法自拔。你應該明白,一個人跌倒了可以再爬起來繼續走下去,就算你失敗,也並不代表你比別人差,更不意味著你的人生已經無可救藥了。隻要你懂得從失敗中吸取經驗,這一次的失敗一定會變成下一次成功的溫床。尤其對於青少年朋友來說,有夢想,有勇氣,也有精力去努力拚搏,所以更不能害怕失敗,而要正視它、接受它、戰勝它!
◎哈佛成功指南
如果一個人一遇到失敗就想用借口來掩飾,那麼他在做事的時候就不可
能一心一意。而做事不專心的後果,就必定是失敗。美國西點軍校的傳統是,新兵失敗時,如果長官問其原因,他隻能回答“沒有借口”。隻有這樣,日後他才可能實在做事、踏實前進。所以,我們要敢於麵對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過失。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其實都是相對而言的,而且從來就沒有永遠的成功和長久的失敗。在那些理智認識自我、勇於完善自我的人們眼中,眼前的失敗雖然不可避免,但是隻要心存自信、努力奮鬥,就會迎來下一次的成功;而對於那些不敢正視自己、不致力於完善自己的人來說,一次失敗就意味著永遠失敗,就連過去曾經有過的成功也會黯然失色。
◎哈佛心理研究院
你在失敗後的抗挫折能力如何?
1.在過年的一年中,你遭受挫折的次數為?
A.0~2次
B.3~4次
C.5次以上
2.你每次遇到挫折的時候,你都會?
A.大部分都能自己解決
B.有一部分能解決
C.大部分解決不了
3.你對自己才華和能力的自信程度如何?
A.十分自信
B.比較自信
C.不太自信
4.你對問題經常采用的方法是?
A.知難而進
B.找人幫助
C.放棄目標
5.有非常令人擔心的事時,你會?
A.無法學習
B.學習照樣不誤
C.介於A和B之間
6.碰到討厭的同學時,你會?
A.無法應付
B.應付自如
C.介於A和B之間
7.麵臨失敗時,你會?
A.破罐破摔
B.使失敗轉化為成功
C.介於A和B之間
8.學習進展不快時,你會?
A.焦躁萬分
B.冷靜地想辦法
C.介於A和B之間
9.碰到難題時,你會?
A.失去自信
B.為解決問題而動腦筋
C.介於A和B之間
10.學習中感到疲勞時,你會?
A.總是想著疲勞,腦子不好使了
B.休息一段時間,就忘了疲勞
C.介於A和B之間
11.學習條件惡劣時,你會?
A.無法學習
B.能克服困難努力學習
C.介於A和B之間
12.產生自卑感時,你會?
A.不想再學習
B.立即振奮精神去學習
C.介於A和B之間
13.老師給了你很難完成的任務時,你會?
A.頂回去了事
B.千方百計地幹好
C.介於A和B之間
14.困難落到自己頭上時,你會?
A.厭惡之極
B.認為是個鍛煉
C.介於A和B之間
計分方式
1~4題,選擇A、B、C分別得2、1、0分;5~14題,選擇A、B、C分別得0、2、1分。
結果分析
19分以上:說明你的抗挫折能力很強。
9~18分:說明你雖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對某些挫折的抵抗力薄弱。
8分以下:說明你的抗挫折能力很弱。
批評不會帶來失敗,讚美無法帶來成功
一個人的心靈隱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評卻把它拉到亮處。
——伊本·加比洛爾
◎讀一讀,想一想
我想每位青少年都曾經受到過批評,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朋友長輩,他們總是會對一些“不當”行為提出意見和建議。遭受批評並不算是一種愉快的經曆,批評可能會讓你感到委屈、急躁,甚至憤怒。但一個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緒產生,其實是由於不能正確對待批評所造成的。如果每個人對批評都能有正確的態度,能換一個角度去看待批評,也許批評就會成為每個人人生道路上的“醒世恒言”。
當受到批評時,人的潛意識裏都會立刻產生一種反抗情緒。有的人會立刻跳腳說“絕對不是那樣”,有的人又會委屈地掉眼淚說“我受了冤枉”,有的人還會憤怒地反駁“你才那樣”。總之,一聽到批評,大部分人的心就會馬上被攪起波瀾,進而情緒也就變得激動起來。但是誰又能不做錯事?誰又能沒有缺
點?有人幫忙指出錯誤與缺點,但受批評者甚至連話都不讓人家說完,就用惡劣的態度去對待他人,更有甚者,憑借自己的位高權重,對批評者施加壓力。這樣一來,的確,周圍再也沒有批評聲了,可這樣真的好嗎?來看看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做法吧!
愛德華·史丹頓是林肯在任期間的軍務部長。有一次,他生氣地罵林肯是“一個笨蛋”,因為林肯幹涉了他的“業務”。原來,林肯當時為了取悅一個很自私的政客,便簽發了一項命令,調動了軍隊。但史丹頓卻拒絕執行林肯的命令,並大罵林肯,說他簽發這樣的命令簡直就是笨蛋行為。林肯輾轉從他人口中聽到史丹頓說的話之後,卻並沒有發火,而是非常平靜地說假如史丹頓說我是個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了。因為他幾乎很少出錯,所以我想我得親自去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林肯果然去見了史丹頓,了解具體情況之後,他才知道是自己簽發了錯誤的命令。於是,林肯當即收回了命令,並誠懇地向史丹頓表示了歉意。
林肯是“一國之君”,但麵對批評,他沒有暴跳如雷,沒有下令解除史丹頓的職務,而是平靜地思考,認真地去聆聽。林肯能誠懇地對待他人的批評,因此也避免了很多錯誤。
哈佛大學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不能耐心地聽取批評,你就無法接受新事物。”在很多人眼中,批評就是刺蝟,看著難看,碰上了也紮手。但刺蝟性格溫馴,舉止憨厚可愛,有些人還將其當成寵物。其實,批評也是如此,雖然乍一聽上去批評很難聽,可換個角度來看的話,批評卻會對每個人有無窮的幫助。所以,向批評鞠個躬、道聲謝吧,因為批評是老師,它會讓人少走許多彎路。
人們之所以會害怕批評,多半是因為批評中往往會涉及一些人們不願意麵對,或者不敢麵對的事實。但如果沒有批評,人就會活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夢幻的套子裏,自我感覺良好。但實際上,這套子卻漏洞百出,在外人看來和小
醜無異。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那麼,是願意做敢於接受批評、不斷完善自己的人呢?還是甘願做“小醜”,供人取笑呢?肯定所有人都願意做前者。翻開曆史,其實很多名人都“曆盡”了批評。比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有人批評他說:“隻有一點像哲學家,正如猴子有一點像人類。”
所以,你應該感謝批評你的人,無論對方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無論批評使你惱羞成怒還是幡然省悟,無論批評讓你無地自容還是良心發現。感謝批評你的人,惡意的批評更令你刻骨銘心,痛不欲生;如果你懂得調整心態,你會發現批評無所謂惡意還是善意,因為競爭無時無刻無處不在,不能內省激發向上的力量,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