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命缺口:別跟自己過不去(2 / 3)

悲劇就是撕開傷口給人看,這些流經生命,又從生命中滲漏出去的水,可以釀酒,可以醉人,可以醒世,可以洗心。這些痛苦使軀體千瘡百孔,卻讓靈魂得到了升華。

你擁有什麼 ◎ [印度]雅格·蘇萊婭希臘國王曾問著名的立法者梭侖:“告訴我,我的生活過得好嗎?”梭侖回答道:“沒有人能回答您的問題。”這位古代的法理學家認為,隻要生活還在繼續,就不能斷定一個人的生活是幸福還是憂愁。因為,可能在一夜之間,命運的轉變會將你從幸福的高處打入悲傷的穀底,或者相反,從悲傷的穀底升入幸福的頂峰。

一個人的財運也是如此。許多財務經理會告訴你,除非你將財富兌換成現金,否則都是理論上的。比如你擁有的股票或房產,就是這麼個概念。你從它們身上得不到任何即時的實際好處。隻有在將你所擁有的房產或股票賣掉後得到現金,再用現金購買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務時,才能獲得它們的價值。如果沒有將這些資產轉換成現金,他們的價值將永遠隻是想象中的。所以,無論這些資產是失去還是獲得,都與你的生活質量沒有多少相關性。把資產變成現金後,它們的價值才能成為現實。即使是這樣,這種價值也是相對的。

首先,對於每個個體而言,資產是相對的。例如,一個擁有10萬盧比淨資產的人,如果其中的5萬盧比變成現金,將明顯改善他的生活方式。

而如果給一個千萬、億萬或者十億萬富翁注入5萬盧比的現金,他的生活將不會有任何改變。

不止如此。在上個世紀50年代,擁有10萬盧比就已經非常富裕了。而在今天,印度理工學院的一個畢業生起始月薪就可以達到10萬盧比。然而,二者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可能截然不同,賺得更少的前輩們,與賺得更多的後生比起來,顯然有更高程度的滿足感。

金錢和財富不是絕對的。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現實領域。沒有哪個人是絕對富裕的,富不富隻是相對而言。這就是為什麼“財富榜”隻是以他們的“估計”財富為依據。“財富榜”總給人一種歪曲的圖景,美國1970年的首富保羅·蓋蒂有一句話說得好:“億萬富翁隻不過是曆史而已”。

不止是通貨膨脹使貨幣貶值。技術、科學和醫學的進步,也在改變財富的概念。在古印度阿克巴王朝時期,即使對於最顯赫的權貴,做心髒外科手術也是不可能的事。而在1960年代,一個加入了醫療保險的普通富人,就可以支付起手術的費用。今天,這樣的手術更是中產階級可以接受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國外旅遊、長距離通訊、衛生設施和氣候控製係統,在過去都是不可想象的。

人們隻有認識到利益和失去是同一個過程的相同麵——不是一個硬幣的兩麵,而是硬幣的同一麵——才能對目前的經濟下滑有一個正確的遠景看法。要知道,即使是在當今經濟危機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無論是從食品、居住,還是醫療衛生以及其他方麵來說,我們的生活狀況還是遠遠好於過去的。

這是我們應該銘記於心的東西。據報道,印度富豪阿尼爾·安巴尼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中,賬麵損失達300億美元,被認為是“年度資產波動最大”的富翁榜之首。媒體戲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阿尼爾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獲得者”。

但是,盡管麵臨財富的突然大幅縮水,阿尼爾卻並不會比以前更窮。

財富不是絕對的,他不是僅僅用某種東西去衡量,阿尼爾所謂的失去,將會被他那個富裕階層同樣的失去而抵消。也就是說,雖然他的“財富高度”縮短是幾英尺,別人也同樣地比先前矮了幾英尺。

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哲學家說,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謊言,因為沒有真理是絕對的。有多少真理,就有多少希望。每一個希望都可能是正確的。

幸運和不幸、失和得,不會是永遠的狀態,誰也不會永遠存在。按照哲學家康德所說,存在有許多形式。我們不妨也這樣說:真理隻是相對於希望而言的。

心靈慧語

當事情走向陰暗麵,而你感覺未來除了災難,就什麼也沒有了時,請記住梭侖的話:憂傷和幸福二者都隻是想象中的估計。就像某個人在“福布斯財富榜”上的財富排名一樣,誰說印度富豪巨額財富的“失去”,不是一種“名聲”或其他方麵的獲得呢?

艱難而燦爛的行走 ◎ 西瑪瑞奈·賈斯汀那時候,我剛剛走上教師崗位,非常渴望能夠在別人心目中留下一個優秀的第一印象。我所教的是一群活潑好動的4歲孩子。當父母們把孩子送進教室的時候,我就開始努力周旋於哇哇啼哭的孩子們、眼淚汪汪的媽媽們和神情緊張的爸爸們之間,不停地安慰他們。送走父母之後,我好不容易安排孩子們在地毯上坐下,準備開始我們的“晨訓”。

當我們正一起唱著那首名叫《老麥克唐納》的歡快歌曲時,教室門被推開了。一個陌生的女人走了進來。她站在門邊,靜靜地注視著我和孩子們。雖然,我的聲音和微笑已經不再顫抖,但坦白地說,我心裏非常緊張。這個女人是誰?她為什麼會來這兒?她正在觀察什麼?當我再次抬起頭來的時候,她已經離開了。

客觀地說,那一天過得還算順利,可當最後一個孩子被接走的時候,我的整個身心都已經疲憊不堪了。我渴望喝上一杯熱熱的脫脂牛奶,聽上一段肖邦的經典音樂,再泡上一個香氣四溢的泡沫浴。不料,就在我準備離開教室的時候,教導主任走了進來。他要求我在下班之前到辦公室裏去和他談一談。

我的心立刻劇烈地跳起來。這與那個到我的教室裏來觀察的女人有關嗎?是我選錯了歌曲嗎?是晨訓的時間太長了?太短了?當我到辦公室的時候,我的情緒簡直糟透了。我不舒服地坐在座椅邊緣,等待著審判的到來。教導主任告訴我,那個到我的教室裏觀察的女人是一位母親。她想把孩子送到我的班裏,但她又為女兒將會與一群正常孩子在一起活動而感到擔憂。她的女兒在出生的時候發生了意外,膝蓋以下的部位必須戴固定支架。那個孩子雖然能走路,但卻走得非常慢,而且腳步很不穩。因此,無論去哪兒,她都需要由別人背著。她無法控製自己的身體平衡,隻要有人碰到她或者擠到她,不管多輕,她都會跌倒。如果她來了,我們必須得提醒其他孩子,告誡他們在走近她的時候必須得小心,以免把她碰倒。

教導主任問我對於這樣一個孩子加入到我的班裏有什麼想法。我無言以對。說實話,我本來就對自己沒有多少信心。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帶著這15名最最活躍的4歲孩子在學校裏挺過一年!但是現在,教導主任卻要求我帶一個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我給他的回答是,我願意在嚐試的基礎上接受這個孩子。

那天晚上,我徹夜無眠。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直到天明。然後,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驅車去學校。當我們正圍坐在地毯上進行晨訓時,那個女人推開門,領著女兒走了進來。她先作了一番自我介紹,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她的女兒凱莉領到地毯邊緣,幫助她坐下。孩子們大都已經知道凱莉是猶太人。他們用溫暖而友愛的擁抱迎接她。我看著凱莉,她也看著我。

“歡迎你到我們班級來,凱莉。很高興你能成為我們中的一員。”我說。

第一天過得很順利:凱莉隻摔倒了兩次。每次到校園裏去或者從校園裏回教室,我都背著她。這樣過了幾天之後,我想,為什麼不鼓勵她自己沿著走廊慢慢地練習走路呢?我問凱莉是否願意一試,她變得異常興奮。

第二天,我讓孩子們和我的兩位助手一起到院子裏去,我則幫助凱莉開始了她從教室穿過走廊到校園裏去的第一次艱苦旅程。她慢慢地走完了從我們教室到隔壁教室的路——整整10步。我們兩人都感到非常振奮!但我的助手們卻被這大膽的舉動給嚇呆了。她們懇求我把凱莉背到外麵,把她放在長椅子上,以便她能夠看著別的孩子在校園裏又跑又跳地玩耍。“那將比這要容易得多。”她們嘀咕道。但凱莉是勇敢而堅強的。她渴望能夠自己獨立行走。

於是,從那天開始,我們就開始每天沿著走廊走。每當凱莉步履蹣跚快要跌倒的時候,我就會退縮,但她卻隻是咯咯地笑著告訴我不必擔心。

她真是棒極了。我開始珍視我們獨自在走廊上行走的那些安靜時刻。我的胳膊向外伸著,好幫她在快要摔倒的時候重新獲得平衡。凱莉總是咧著嘴,笑著告訴我她從來沒有感覺這麼好過。

我和凱莉每天都會進行這種鍛煉。我在牆上貼了一張圖表,並用鉛筆每天在上麵記錄她的進展狀況。每隔幾天,鉛筆做的記號就會越隔越遠。

凱莉的同學們也開始注意這件事,並在她步履沉重、緩慢前進的時候為她喝彩。幾個星期後,凱莉終於可以自己從教室走到校園了!當孩子們輕輕地拍著她的後背並用擁抱向她道賀的時候,她的臉上煥發出興奮的光彩。

我的助手們都感到很震驚,她們為祝賀凱莉所取得的巨大成績特意準備了一份特殊的快餐。

幾個星期過去了,凱莉堅持每天從教室裏沿著走廊走到校園裏。我們很少再背她了,因為她變得更加獨立了。

在12月中旬的一個星期,凱莉有幾天沒來上課。我打電話到她家裏去,得知她正在曼哈頓接受體檢。凱莉的醫生們每年都要為她做一次體檢。星期一早上,凱莉的媽媽把她送回學校,她問我是否對凱莉做了什麼特殊的事情。我不明白她的意思。然後,她問了一個令我擔憂的問題:“你一直在強迫凱莉走路嗎?”

我頓時啞口無言。也許我不應該鼓勵凱莉每天從教室走到校園裏去。

也許我的做法使她那本就虛弱的雙腿遭受到了永久的損害。也許凱莉將不得不在輪椅中度過她的餘生。

我非常溫和地告訴凱莉的媽媽,我曾經鼓勵她獨自從教室走到校園裏去。我解釋說她似乎喜歡獨立行走。這位母親輕輕掀起凱莉的衣服讓我看她的膝部,告訴我,凱莉原來戴的膝部固定支架已經被換成腳踝支架了。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她腿部所做的運動比過去4年中全部的運動還多得多。”她含著眼淚看著我,“我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你為我的女兒所做的一切。”

我擁抱她。“能夠擁有凱莉這樣的學生是我的驕傲。”

那已經是17年以前的事了。現在,我仍然會回想起凱莉第一次沿著那條長長的走廊行走時的情景。無論什麼時候,不管是在教學中遇到煩惱,還是在生活中碰到障礙,我都會想起凱莉強忍著腿部的疼痛時,臉上還掛著的燦爛的微笑。她的行動告訴我,生活中沒有不可戰勝的障礙。你隻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心靈慧語

生活中沒有不可戰勝的障礙。你隻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完美無缺 ◎ [澳]理傑德·格裏夫她花了很多錢來裝修房子,她當然期望一切都完美無缺。現在,她的眼睛一刻也離不開窗戶框上的那個小坑。她自言自語地說道:“也許那個工人應該回來給我免費重新安裝一個新窗戶,你以為如何?”

她認為那個裝修工人掙了一大筆錢,一提到這筆錢,她的臉都沒血色了。付出了這樣的價錢,也許一切都應該是完美無缺的。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不知道應該怎樣來跟她說這話,那隻不過是掉了一小塊木頭而已,整個裝修看起來效果還不錯。也許,她應該放那裝修工人一碼,更確切地說,她也許應該放自己一碼,不要讓這一小塊木頭把裝修房子帶來的快樂都蠶食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完美無缺突然成了我們對任何人、任何事情最基本的期望值。如果什麼事情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立即會產生一種憤慨,好像別人做了什麼對不起我們的事。

為什麼會這樣呢?對我們幾代之前的人來說,生活完美無缺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生活中的不完美卻是隨處可見的。大量的兒童還未成年就被疾病奪去生命;機器時動時停,不能正常運轉;每天忙於糊口等是以前的人所經曆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時候談論生活的完美無缺可能隻會得到旁人冷冷的笑聲。而現在,這種完美無缺的觀念好像更現實了,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常常因其不完美而憤慨不已。

我們期待完美無缺,任何不完美的東西都讓我們憤慨。因此,人們常常抱怨他們的父母不是完美無缺的——父親是個酒鬼,母親神經有點不正常,可是人們卻從不提及這一切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的父母性格上有缺陷,並不意味著你受了多大的委屈,這隻不過再次證實了你不過是個凡人而已。

然而,我們卻迫切地尋找著受害者的身份,在完美無缺理念的推波助瀾下,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也成為受害者。更糟糕的是,這種完美無缺的理念形成了一個讓人絲毫不肯原諒的社會。

當然,我們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這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把這解釋為追求卓越,而不是試圖完美無缺。

板球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啟示。一位曆史學家發現,澳大利亞最偉大的板球手布萊德曼有失蹤的4次跑壘,如果把它們計算上的話,就可以把他平均每次每場的跑壘提高到100次,而不是那著名的令人遺憾的99.94次。

我個人認為還是找不到這種記錄為好,我喜歡那神秘的99.94次,不論是什麼原因,就是沒有達到完美的100次。這事實上就是在向世人說明,雖然布萊德曼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板球運動員,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凡人。這件事情在提醒我們,就算是最好的選手,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這能激勵我們不斷地去追求卓越,但同時也暗示著完美無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布萊德曼莫名其妙失蹤的4次跑壘,讓我想起了土耳其地毯上特意用手工留下的小小疵點,這也是在向上帝說明,我們人類知道自己不是戰無不勝的,我們從來都不宣稱自己是完美無缺的。

也許我可也讓我的朋友相信,她那窗戶框上的小坑也有著同樣神聖的含義。

心靈慧語

我們人類知道自己不是戰無不勝的,我們從來都不宣稱自己是完美無缺的。

人生沒有絕對的完美

人生沒有絕對的完美,也就是說人生從不曾完美過,人生就是這個樣子,永遠是有缺憾的。

佛學把這個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譯成中文就是能忍許多缺憾的世界。人的世界本來就有諸多缺憾,不完美才是完美,太完美了就是缺陷。

從前有一個圓,被弄掉了一個邊,它總想找到那個小邊,好讓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圓。可是,由於它的不完整而滾動得非常慢,也因而領略了沿途鮮花的美麗,它和蟲子們聊天,它充分享受陽光的溫暖。它找到許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來那一塊。

它堅持著找尋……直到有一天,它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然而,成了一個圓以後,它滾得太快了,錯過了花開的時節,忽略了蟲鳴……當它意識到這一切時,它毅然放棄了曆盡千辛萬苦找回的碎片。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要為有缺憾而煩悶和憂愁,應當積極地去麵對人生。這樣,我們就會發現,正是缺憾讓我們達到了人生真正意義的完美。

在美國,《獨立宣言》是廣受尊重的曆史文件,其地位也許僅次於《聯邦憲法》。《獨立宣言》的原件珍藏於華盛頓國家檔案館,是美國的無價之寶。然而,這樣一份神聖的、莊嚴的文件,有誰能料到,其中竟有兩處“缺憾”。

原來,當初這份文件成稿以後,大家發現遺漏了兩個字母,但是,沒有人認為應該重新抄寫一遍,隻是在行間把這兩個字母加了上去,並打上了“∧”符號。在上麵簽字的56名美國精英,並未因此認為這有辱於這份賦予國家自由的文件的聖潔。

世界上完美無缺的文件很多,但成為國寶的有幾件呢?富有智慧的人往往隻看重事物的內容,而不看重事物的形式。生活中,追求完美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結,為了這個結,他們放棄了那些看似不完美的東西。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缺憾呢?還在為它而煩惱嗎?要想尋求到快樂,就必須學會放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