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句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紐納姆學院的研究結論強調指出:史料上明確記載,華盛頓在1787年費城立憲大會上,曾反複使用了他父親當時說過的這句關愛人性的話。可以說,正是華盛頓的父親的這句話。影響了華盛頓一生的奮鬥方向,促進了美國的民主製度的誕生;也可以說,華盛頓的父親轉身時候說的這句話,正是美國民主製度發展和完善經驗之精華。
韓國財團對紐納姆學院的研究結論非常滿意,向紐納姆學院支付了200萬美元買下了“蘋果樹下”的這句話:“如果你幫助別人得到他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以此作為送給金大鍾總統的厚禮。
韓國財團沒有想到,這一消息在韓國披露後反響熱烈,很得民心,特別是得到了有識之士的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200萬美元花得值,它不僅是給金大鍾總統的禮物,更是對韓國民主製度的一個貢獻,這句話對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韓國的民主製度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更沒有想到的是,不少國民竟然自動捐款給韓國財團,就連韓國財團的股票也直線上升。
從此,韓國財團花200萬美元買來的這句話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成為關愛人性、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韓國民主製度的至理名言。
心靈慧語
如果你幫助別人得到他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不滅的人性 ◎ 感動
哥倫比亞卡拉科爾電視台推出了一檔叫做《隻說真話》的節目。根據節目規則,參賽者隻需連續用“是”與“不是”誠實回答21道和自己有關的問題,就能獲得5萬美元的獎金。
這些問題雖然很簡單,但卻都會涉及到參賽者的生活隱私。比如“你是否曾對妻子不忠”“你有沒有試過偷老板的錢”“你是否認為自己的為人比婆婆更好”。
在答題期間,電視台將通過一部測謊儀測試參加者是否在說謊。其工作原理是人在說謊時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而這種心理壓力又會引起一係列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手掌出汗、體溫微升、肌肉微顫、呼吸速度和容量略見異常等,由於這些生理反應是受人體植物神經係統控製的,所以人的主觀意誌很難改變,一旦測謊儀發現這種異常,就會發出鳴叫。而一旦參賽者有說謊跡象,他將立即被淘汰出局,從而與5萬美元失之交臂。
節目推出後,前來參賽的人排起了長隊,每個人都躊躇滿誌,認為回答這21個簡單的問題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但是電視台的一個舉措令他們始料未及。
在比賽期間,電視台會把參賽者要回答問題中所有涉及到的當事人——參賽者的妻子或丈夫、女友、同事等都邀請到現場,作為觀眾坐在一旁觀看答題,而參賽者拿到大獎的前提是不能說謊。這樣,參賽者每回答一個問題,都是在揭開自己的偽裝和麵具,將平生最見不得人的隱私曝光在親友和同事麵前。一麵是5萬美金的誘惑,一麵要將自己赤裸裸地展示在眾人麵前,這兩者的取舍,是對每位參賽者最大的人生考驗。
這個奇特的節目吸引了全國的觀眾,每天人們坐在電視機前,期待著比賽的結果,看大獎會被誰捧走。但令觀眾們失望的是,參賽者們一個接一個地都栽倒在了這些簡單的問題上。從《隻說真話》節目開播以來,迄今為止沒有一個人能順利闖過21關獲得大獎。
節目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對於普通人,5萬美元獎金無異於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為了它,參賽者本應不顧一切,如實回答所有問題。但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這多少讓觀眾們有些遺憾,但這也應該令人欣慰。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場對人性的測試。一直以來,在我們的意識裏,金錢是一個天大的誘惑,人對之於金錢來說不堪一擊,為了錢,人們都會不顧廉恥,放棄自己的人格,出賣別人,甚至是自己的靈魂。但這場測試卻給了我們另一份答案: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隱藏著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應該是一點人性之光,雖然微弱卻永遠不滅。
無人中獎,宣告了金錢對於人性誘惑的失敗,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去做好一個人。
心靈慧語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隱藏著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應該是一點人性之光,雖然微弱卻永遠不滅。
存錢不如存朋友 ◎ 陳高友
在35歲以前,我一直都以存錢為樂趣。那時我還在一家效益並不是很好的服裝廠上班,每天工作八小時,月底時到財務科領取千把元的工資。然後拿回家一番精打細算之後,留下柴、米、油、鹽、水費、電費等這些必要地開支後,便把剩餘的錢一分不剩地統統存進銀行。這種日子雖不會大富大貴,可看著存折上不斷增大的數字,卻也感到一種滿足的快樂。
可是在我36歲那年,這種日子被打破了。單位倒閉,我失業了。老公的工資連每月最基本的開支都不夠,甭說存錢了。眼看著存折上的數字越來越少,我正一籌莫展之際,以前的朋友陳莉給我提供了一個信息。
這幾年我們並沒有太多來往,我隻是聽說她自己辦的服裝廠非常紅火。陳莉說話開門見山:“聽說你失業了,有一個品牌服裝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很有市場潛力,做這個品牌在我們地區的代理商,一定有錢賺的。”我聽了連連搖頭:“這種大生意不是我能做的。”她卻說:“生意再大也是人做出來的,資金方麵你不用擔心,業務上我也會幫忙。”見陳莉如此誠心,我便答應先試試。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在陳莉的幫助下,我與廠家簽訂了代理合同,並按照她的指導,逐一到本地的各大商場聯係業務。這樣忙活了一個多月,一算賬我竟有了5萬多元的贏利。
後來,我從別人口中偶然得知,這個生意陳莉原本是要自己做的,她已經認真地考察過市場了,認為絕對有錢可賺。不知為什麼會把這個大好機會拱手讓給了我?我滿心疑問找到陳莉,她笑著對我說:“雖然我們已經好多年不來往了,可你這個朋友卻是我永遠存在心裏的。”
原來,幾年前陳莉初涉商海,由於經驗不足,一次投資失敗虧了個血本無歸。她想從頭再來,可是沒有資金,便找朋友們借錢。可她當時的狀況,沒人敢借給她。她借來借去便來到我家,其實她並沒抱太大希望,可我聽她講完之後,想了想便到銀行取了3萬塊錢給她,並說:“這3萬元你拿著,我相信你一定能東山再起的。”她沒說“謝謝”之類的客套話,隻是緊緊地握住我的手。我看到這個連虧了幾十萬都沒掉一滴淚的女強人,竟然為了3萬塊流下了眼淚……一年後,陳莉拿著5萬塊錢來還帳,我隻收了自己的3萬塊,那2萬讓她又拿了回去。
我當時借給她錢並沒想過回報,我隻是覺得她並不是一個賴帳的人,再一個就是,我知道誰都有遇到難事的時候。陳莉對我說:“當初是你的3萬塊錢和你的友情才有了我的今天,我幫你做這個生意,全當是我還你的利息吧!”
心靈慧語
其實比起存錢,存朋友要合適得多,因為存朋友而得的利息,會成為你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借一隻耳朵 ◎ [美]羅威爾塔·依斯列羅夫婆家親戚們從佛羅裏達過冬歸來,剛剛驅車回到紐約市,可歸途並不一帆風順。“我們的車第一次出毛病是在北加州的一個什麼地方,”婆婆在電話那頭說,“找人修好以後,又在特拉華拋了錨。最糟的是,車子居然在韋拉紮諾大橋上又壞了,當時正是交通高峰時間,我們還以為永遠回不來了呢。”
“真是夠糟的啊。”我說。同時我也正打算跟她說說自己碰見的倒黴事兒——晚上9點半,空寂無人的商店停車場裏一輛汽車突然出了故障。
可這時,婆婆那邊有人敲門,於是隻好跟我改日再聊,“謝謝你聽我說話。”接著又補充了一句:“尤其是你沒把你自己跟車有關的倒黴事兒告訴我。”
一聽這話,我覺得臉頰發燒,掛斷了電話。後來的幾天,我發現自己還在琢磨婆婆道別時那句話中蘊含的道理。
我都數不清有多少次向朋友發牢騷——什麼跟兒子吵架啦、對工作失望啦、甚至還有車子出毛病啦——可是最終總被她們的一句“我也碰到過同樣的事兒”打斷。
然後,我們又一下子轉而談論起她的事情——什麼孩子不知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啦、上司令人討厭啦、還有車子漏油啦……而我隻剩下在恰到好處時點頭的份兒了。我奇怪人們是不是都患了“同情缺失症”了。
“我真的知道,而且也能體會你的感受”——這句同情的話語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顯而易見。當朋友過於焦慮時,我們都會用安慰的話語來慰藉朋友,告訴朋友她並不孤獨,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然而,若遠觀,所有的不幸大都相似;但近觀,它們又都如指紋一樣絕不雷同。你朋友的丈夫可能和你丈夫一樣早已下崗失業,即便如此,你們兩家的銀行存款、解雇賠償金或者家庭後備計劃也絕不會相同。
一句“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又是一個建議的前奏——“我是這麼做的,而你應該那麼做。”可如果你驅車去某個地方花費的時間是所需時間的3倍;或者你的孩子半夜發起高燒,你還願意傾聽你的朋友是怎樣處理類似情況的嗎?
我們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或狂喜時,最渴望找到一位仿佛擁有世界上所有時間來傾聽我們說話的朋友,而能與朋友分享喜憂才是真正的同情。
幸運的是,富有同情心相當易學。譬如,那次以後,再和婆婆聊天,我都抑製住內心的衝動,不打斷她的傾訴。我學著傾聽——關注她的肢體語言、表情、聲調以及未盡的話語。
同時,我也比過去更善於體會、更懂得感激別人給予的同情。一天,我給一位朋友打電話向她訴苦說我感覺心神不寧、無法集中精神。她主動問:“想不想跟我聊聊?”於是我就跟她漫談了一會兒。
最後,我感謝她的傾聽,並問她感受如何,她說:“我的事兒,咱們可以明天再聊。”此刻,這就是同情。
心靈慧語
我們並不總需要別人給予答複或提出建議,有時我們需要的僅僅是朋友的陪伴。
約克鎮的上等櫻桃 ◎ 心梅
楊大維在法國講學結束,應邀到一個法國朋友的家鄉——約克鎮小住。第一天晚上,朋友帶楊大維去露天燒烤,店老板不僅熱情地贈送了最美味的櫻桃酒,還請來了鎮子裏的樂隊,專門為楊大維演唱動聽的情歌。
第二天一早,楊大維獨自出了門,他想到鎮上隨便轉轉,順路買點櫻桃。
昨晚的櫻桃甜點,味道好極了。
路邊就有幾家櫻桃店。楊大維隨意走進一家,看到幾個人在排隊。這裏的櫻桃等級分明,最大最紅的是特等,顆粒稍小、顏色稍差的是一等,還有顆粒最小的,是次等。特等櫻桃前,沒有一個人,想必這是很昂貴的櫻桃;一等的都標價每公斤30歐元。楊大維暗自咋舌,毫不猶豫地排到了一等櫻桃的隊伍中。這時,他身邊一個男人拍拍他的肩,又指指特等櫻桃,示意他去那兒。
這時,前麵的幾個顧客和叫艾麗絲的女店主也看到了楊大維,他們親切地向楊大維問好。艾麗絲更是停下手,走到裝滿特等櫻桃的筐前,拿起紙袋子,示意楊大維到跟前。艾麗絲裝了滿滿一袋特等櫻桃,接著又拿一個紙袋。楊大維趕緊搖頭,連說:“夠了,夠了。”可艾麗絲還是為楊大維裝滿了第二個紙袋。奇怪的是,這兩袋櫻桃,艾麗絲居然不過秤,直接推到楊大維跟前。
楊大維趕緊掏錢夾,艾麗絲笑著搖搖頭,說:“這櫻桃是免費的。”楊大維大吃一驚,對於這昂貴的櫻桃,楊大維著實受之有愧。
拎著兩袋櫻桃,楊大維坐在店對麵的長椅上。他看到一個七八歲的男孩跑進了櫻桃店,沒多大工夫就抱了一袋櫻桃出來。看到楊大維,男孩好奇地走過來,問:“你是亞洲人?”楊大維點了點頭。看到男孩袋裏的櫻桃和自己的一模一樣,楊大維猶豫了一下,問男孩的櫻桃多少錢。男孩搖搖頭,說:“這是免費櫻桃,不要錢。”
“這個不好吃嗎?”楊大維問。
男孩吃驚,問:“你怎麼會這麼想?這是最好的櫻桃,所以才免費。”
男孩接著說,“我家的櫻桃是晚熟的,再過幾個月就可以結果了。”兩個人正說著,一個中年女人叫著男孩的名字,快步走過來。男孩應著,向楊大維揮手再見。
回到朋友家,楊大維把櫻桃放到餐桌上,向朋友講起櫻桃店發生的事。朋友笑了,說:“這是約克鎮的傳統。約克鎮的上等櫻桃不會自己吃,也不會賣,而是進了店裏的免費筐。凡是來約克鎮的遊客,都可以免費得到最好的櫻桃。”
原來如此。可是,楊大維突然又想起了那個男孩,他應該是約克鎮的人啊。朋友拍拍楊大維的肩,說:“男孩叫亨利,和他的母親3個月前才來到鎮上。亨利上學,母親在一家餐館打工。因為來的時間短,無法享受約克鎮的福利,所以他們是鎮子裏的窮人。約克鎮的櫻桃,價格昂貴,即使是小的櫻桃,他們也買不起。但是,他們可以得到免費櫻桃。再有3個月,他們成為了小鎮居民,就能享有約克鎮政府發放的福利了。”聽了朋友的話,楊大維感覺既吃驚,又在情理之中。
在約克鎮,楊大維住了3個月。臨走前,他將自己隨身攜帶的書籍贈送給小鎮圖書館。當他向艾麗絲告別時,看到小亨利懷裏抱著一個大紙袋,自豪地對愛麗絲說:“我家的櫻桃樹結果了,這是最先熟的果子,最棒的櫻桃。”艾麗絲誇獎著亨利,將紙袋裏的櫻桃倒進了那個盛放免費櫻桃的大筐。
就在幾十年前,約克鎮還是閉塞落後、沒人知道的偏遠小鎮。可現在,他們已經擁有了隻有大都市才有的教育、娛樂、文化、藝術設施。小鎮的圖書館、美術館、醫院、學校都是遊客贈送的禮物。當遊客們品嚐到約克鎮人的免費櫻桃時,他們回報了同樣的慷慨。免費的,是無私的,也是最好的。約克鎮人的慷慨,蘊含著大智慧。
心靈慧語
善意是種子,撒得越多,收獲越多。
嬰兒的拯救 ◎ 臨川柴子
李野向超市入口走去的時候,保安沒有攔住他,雖然李野臉色憔悴甚至還有些陰鬱,但這並不影響他進入超市。
但是李野不會購買任何商品,相反,他是來毀滅這家超市的,他身上圍著的炸藥足夠炸塌一層樓。
李野是一個艾滋病患者,他的生命不久將消失,令他感到氣憤的是,他的艾滋病來得很無辜。李野是個潔身自好的人,生活非常有規律,也有過美好的青春和愛情,但當他染上這種疾病後,一切都結束了。
讓他染病的是他最好的朋友,朋友在一次精心設計的遊戲中刺傷了他的皮膚,然後朋友對李野說,你最好去做一次血液檢查,因為我是個艾滋病患者。
李野聞言立即去做了檢查,血液檢測中呈陽性,證明他中招了。朋友很得意地說是刻意的,他問朋友為什麼,朋友說,“因為我也是被生活中親密的朋友故意傳染上的,好東西當然大家都要分享。”朋友說完揚長而去。
李野感到世人的險惡和生活的陰暗,既然仇恨是一道接力棒,他當然要傳遞下去,李野心更狠,他選擇了讓更多無辜的人來給他陪葬。於是李野選擇了人氣很旺的超市。
李野環視了一下四周:人流穿梭來往,每個人看上去都很幸福,這更讓他妒忌。他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笑聲,那種放肆而誇張的笑聲激起了他無比的反感。真好,前麵圍著一圈人,目標集中,他將手伸向懷中,扣住導引環,隻要他用力一拉引線,他身上圍成一排的密密麻麻的雷管將產生威力,周圍幾百平米的空間將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