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懂得感恩:換一種看待世界的眼光(3 / 3)

那一刻,我真心地祝福著眼前的小女孩,希望她能夠像那隻自由的金絲雀一樣,從悲傷的籠子裏飛出來,快樂地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愛對於每個人都是那麼重要。當你遭遇不幸,處在傷痛的時候,如果有人在身邊支持你,愛你,就等於你收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禮物。最終,你心中的傷痛,會在愛的撫慰下,逐漸消融。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夠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好好地去愛,完全地去愛。

心靈慧語

如果你對自己、對別人、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滿愛心,就會使你的生活充滿愛心,使你的人生發生偉大的轉變。

手術費=一杯牛奶

一個窮苦學生,為了付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貨品。到了晚上,他發現自己的肚子很餓,而口袋裏隻剩下了不多的錢,於是他決定敲門討飯。然而當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打開門時,他卻失去了勇氣。他沒敢討飯,卻隻要了一杯水喝。女孩看到他饑餓的樣子,於是給他端出一大杯鮮奶來。

他不慌不忙地將它喝下。問道:“應付多少錢?”

而她的答複卻是:“你不欠我一分錢。母親告訴我們,不要為善事要求回報。”

於是他說:“那麼我隻有由衷地謝謝了。”

當窮學生離開時,不但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而且對天主與對人的信心也增強了起來,他原來已經陷入絕境,準備放棄一切的。

數年後,那個年輕女孩病情危急。當地醫生都已束手無策。家人終於將她送進大都市,以便請專家來檢查她罕見的病情。

他們請到了郝武德·凱禮醫生來診斷。醫生一眼就認出了她。他立刻回到診斷室,並且下定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她的性命。經過漫長的治療之後,凱禮終於讓她起死回生。

最後,批價室將出院的賬單送到醫生手中,請他簽字。醫生看了賬單一眼,然後在賬單邊緣上寫了幾個字,就將賬單轉送到她的病房裏。

她不敢打開賬單,因為她確定,她需要一輩子才能還清這筆醫藥費。

但最後她還是打開看了,賬單邊緣上的一些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看到了這麼一句話:“一杯鮮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醫藥費!”簽署人:郝武德·凱禮醫生。

眼中泛濫著淚水,她心中高興地祈禱著:“天主啊!感謝您,感謝您的慈愛,借由眾人的心和手,不斷地在傳播著。”

心靈慧語

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冥冥之中注定的是“好人有好報”

的不老格言。

學會為別人鼓掌

一家非常有影響力的紡織品公司通過一家電視台的互動節目招聘談判代表,優越的待遇、光明的發展前景,以及電視台的全程跟蹤報道吸引了眾多應聘者。經過千篩萬選,最後進入決賽的3個人可謂仲伯難分,但招聘公司隻能聘用其中一人。為了能夠選出最適合的人選,招聘公司可謂煞費苦心。考題從演播室內的唇槍舌劍一直延伸到戶外互動內容,隨著三名應聘者的精彩表現,錄製現場的觀眾掌聲也一次次響起。終於,所有聘試內容都結束了,現場觀眾開始投票,評選他們心目中的最優秀者,三名應聘者的支持率分別為30%、40%、40%。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招聘企業代表以及就業專家的決斷上,氣氛一下緊張起來,現場觀眾都屏住呼吸,等待主持人宣布最終獲勝者。最終的結果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名觀眾支持率為30%的應聘者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麵對現場觀眾的疑問,企業代表和就業專家說出了他們的理由:“說實話,這三名應聘者都非常出色,很難分出誰的能力更強。讓我們最終選擇支持率最低者,是因為他有一點是另外兩名應聘者所不具備的,那就是,在整個過程中,他總會適時地為對手鼓掌。一個懂得用掌聲表達對對手尊重,並表現自己風度的人,是談判桌上最關鍵的素養。”

把掌聲送給對手,是一種對對手的尊重,更是對自我風度的展現。知識和經驗可以通過學習得到快速的提高,鼓掌,看似簡單的一個細節,卻需要長久修養的沉澱。

學會鼓掌,學會用雙手把尊重唱響,學會用雙手把信心唱響,學會用雙手把風度唱響……當能力不相上下,當爭辯犬牙難分,風度的魅力或許就會成為扭轉形勢、贏得勝機的砝碼。

心靈慧語

心態健康的人,在為別人鼓掌,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當我們沒有成功時,我們應該真誠地為走向成功的人鼓掌;當我們走向成功時,更要學會為別人鼓掌。

“謝謝,這也是周濟”

在你的掌心永遠有一種叫做善良的陽光……把手伸出去。隻需簡單地一握,你收獲的絕不比你撒播的少。

即使你兩手空空,隻要心是慷慨的、真誠的,你就不是一無所有,在你的掌心永遠有一種叫做善良的陽光!

1878年冬天,一個衰弱不堪、嘴唇凍得發青的乞丐在街上攔住了匆匆經過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隻通紅的、腫脹的、肮髒的手,向作家乞討。作家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但什麼都沒找到。他窘極了,便緊緊地捏住乞丐顫抖的手:“別見怪,兄弟;我身邊一無所有,兄弟。”乞丐也緊緊地捏了捏作家的手指。“哪裏的話,兄弟,”乞丐口齒不清地慢慢說道,“就這也該謝謝您啦。這也是周濟啊,老弟。”

屠格涅夫後來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件事,他最後寫道:“我懂了,我也在我的兄弟那裏得到了周濟。”

這似乎是一次有悖於常理的不可思議的“施舍與被施舍”:作家明明沒有給予乞丐東西,乞丐卻說得到了他的“周濟”;乞丐更不可能給作家什麼東西,但作家也像乞丐那樣認為自己得到了對方的“周濟”。的確,沒有比這更好更慷慨的施舍了——不是漫不經心地隨手丟給他一枚硬幣,而是用力緊緊地握住乞丐那隻“通紅的、腫脹的、肮髒的手”……施合者在給予的同時也得到了對方同等的回報,雙方共同分享著他們已經使某些東西得到了新生的快樂。

心靈慧語

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即使你兩手空空,隻要心是慷慨的、真誠的,你就不是一無所有。

把手伸出去,隻需簡單地一握,你收獲的絕不比你撒播的少。

感謝身邊的懶人 ◎ 孫衛東

我大學畢業後到一家集團公司的辦公室當文員。辦公室主任有一特長,即文章寫得好,很有思想,公司董事長很器重他,董事長的講話稿和企業的年終總結等一係列重大文章都出自他的手筆。

我到辦公室後,隻能做些打雜的工作,髒活、累活、沒名沒利的活全歸我幹了。我到後,主任變得越來越懶,一些本來該由他親自去做的工作,也往往推給我去做。

由於企業名氣大,企業員工經常要參加省市組織的諸如長跑、登山、演出等活動,這要現場采訪、拍照。這樣的工作時間長,又不算加班,主任便安排我去。

公司會議常常利用晚上的業餘時間,董事長一開會常常忘記時間,一直開到淩晨。而開會需要錄音、做記錄。這麼辛苦,主任就總讓我去。

這樣一來,我很多時候晚上的時間參加會議,第二天還要整理記錄,寫報道,工作量增加很多。

我們一些新來的大學生在一起時,常常數落那些老同誌,如何的懶和刁,剝削我們的勞動,占用我們的時間,把我們的智慧與勞動成果占為己有,為此憤憤不平,而且有的人還為此一走了之。

一次省電視台的記者要采訪董事長,董事長時間比較緊,於是安排在星期天的晚上8點鍾。

董事長讓主任陪同。可是主任家離公司較遠,騎自行車要40分鍾。於是他叫我去陪同。我一聽就來氣了,平時晚上總讓加班,我就已經滿肚子意見了,星期天還讓我來,太過分了吧。我很想頂他,但後來還是不情願地參加了。那天在接受電視台記者采訪時,董事長興致非常好,冒出了好幾個火花。本來這次采訪隻談半小時,但由於董事長與記者們非常談得來,他們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後來還一起去喝茶。當一切都結束時已經是淩晨一點了。

第二天我把采訪紀要整理好,交給董事長,後來又采寫了一篇企業報刊發表的文章,文章標題是《十年歸零從頭越——董事長發出第二次創業動員令》。董事長感到我非常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的靈感,並且文章的重點突出,主題新穎。董事長非常高興,順便問了昨天晚上主任為什麼沒有來。我說:“他家離得比較遠。”董事長接著說:“要感謝身邊的懶人,要多為自己創造機會!”

從那以後,董事長便常叫我到辦公室去,他有些什麼思想、感悟都讓我整理。再後來年終總結報告也讓我寫,還給我的工資漲了一倍。我漸漸成了公司的紅人,也得到了更多鍛煉。

天上掉餡餅,總有它憑空而降的原因。所以,我們要學會感謝別人的懶惰,因為正是他們的懶惰,才使我們擁有了更多做事的機會,為我們搭起了展示才華的舞台與通向成功之路的台階。

心靈慧語

做好別人不願做的事,才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成功。

世界不隻為你一個人存在 ◎ 宋丹丹在一個嘈雜的年代,在一個浮躁的圈子,能不虛榮不忘本,活得真、活得和善,才是真正的腕兒。

去年春天,劇院排《白鹿原》,我們是搭檔。我演小娥,他演白嘉軒。建組那一天,陳忠實老師請我們吃飯,選了一個離劇院不遠不近的地方,叫萃華樓,剛好在王府井步行街口往裏一點兒。步行街不能停車。我是打車過去的。吃完飯,我準備回劇院,問小濮:“你有車嗎?”他說有。

我又問他:“停哪兒了?”“就在馬路對麵。”他指了指利生體育用品商店的方向。“好啊,那我搭你車回劇院!”我想小濮真是太有本事了,“腕兒”

真大,在步行街都有地方停車。我們倆過了馬路,他讓我等他。兩分鍾以後,隻見小濮推了輛自行車從商場背後走了出來。我大為意外,哭笑不得,這實在不像一個“名演員”的做派。“這有什麼?我經常騎車。”那天大街上騎車的人們可樂壞了:這年頭,此等繁華地帶,“坐二等”的本來就少之又少,更何況坐車的是宋丹丹,騎車的是濮存昕。

小濮從來不慕虛榮,永遠順從內心的聲音做事。曾經有朋友想請他拍戲,托我問他,怕直接找去會被拒絕。我告訴朋友:“如果他願意,誰問他都能去,給多少錢都能去;如果不願意,誰問也不行,給多少錢也不行。”當時,小濮因為忙於“紀念話劇誕生100周年”的種種安排,沒有答應這件事。他是我見過的少有的不被“別的事情”牽著走的人。我從來不認為小濮是一個多麼有天賦的演員,有多麼高超的演技,但是他在舞台上投入了全部的心思和情感。所以老百姓喜歡他,觀眾愛看他的戲。他善良、單純,對不幸的人們懷著深深的同情。是他告訴我:“丹丹,這個世界不是隻為你一個人存在的,各種有缺點、有缺陷的人都有權利生活在這裏,有權利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你無法要求每個人都那麼無私,那麼完美。”

心靈慧語

這個世界不是隻為你一個人存在的,各種有缺點、有缺陷的人都有權利生活在這裏,有權利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你無法要求每個人都那麼無私,那麼完美。

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曾看到這樣一條短信:“所謂幸福,是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稱心的工作,一位深愛你的愛人,一群值得依賴的朋友。”是的,假如我們習慣於感恩他人,就會得到他人更多的信任和喜歡;假如我們習慣於感謝生活,就會得到生活更多的眷顧和寵愛。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不報非君子”的古訓。在生活中,我們不僅應該發自內心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而且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也應該發自內心地感激。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最起碼的修養,不會感恩或者不願意感恩的人,是不懂得感情可貴的,這樣的人走到哪裏都不會受到歡迎。

心靈慧語

麵對他人無私的幫助,你應當表示最真誠的謝意。常懷感恩之心的人,自己也會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