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信念的力量:相信你能,你就無所不能(1 / 3)

《法國大革命史》reference_book_ids\":[6904207139867200519]}],\"18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1,\"start_container_index\":1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3},\"quote_content\":\"《法國大革命史》reference_book_ids\":[6904207139867200519]}],\"18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18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quote_content\":\"《法國大革命史》reference_book_ids\":[6904207139867200519]}],\"1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0,\"start_container_index\":18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2},\"quote_content\":\"《法國大革命史》reference_book_ids\":[690420713986720051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奇跡從黑暗中誕生 ◎ 喬伊

10年前,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了寒夜的寂靜,一個新生命降生在了美國新澤西州的一戶農家。他是家裏的第一個孩子,父母給他起名叫傑西。

傑西的到來並沒有給家裏帶來多少歡樂,反而平添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他患有先天性眼障,如果不進行手術治療,那麼他的一生都將在黑暗中度過。雖然傑西的眼障並不算太嚴重,進行手術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可手術的費用需要近8000美元,這對家境貧窮的他們而言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他們無力拿出這麼多錢來。就這樣,傑西隻能在黑暗中孤獨地等待著。

傑西7歲那年,一個冬日的午後,母親帶他到姨媽家做客。於是,他隨母親上了公車,然後換乘火車,十幾個小時後才到站下車。走出站台後,母親突然停下腳步,俯下身子對他說:“孩子,你在這兒等我,我到那邊看看你姨媽來了沒有。”說完,母親脫下身上的棉衣,裹在傑西瘦弱的身上,輕撫了幾下他額頭上稀疏的劉海,然後大步地走開了。

傑西獨自坐在道邊上等啊等,卻總也不見母親回來。此時天色已近黃昏,他感到又冷又餓。於是,他無助地“哇哇”哭起來。

哭聲引來了眾人好奇的目光,人們紛紛上前圍觀究竟。眾人看到傑西肩上披著的棉衣上別著一張白紙,紙上寫到:“我們無力給這個孩子治病,懇求好心人幫幫他吧!”眾人這才明白,這個雙目失明的男孩兒被狠心的父母遺棄了。

然而就在這時,傑西感到一隻溫暖的大手握住了他的手。“走吧,孩子。跟我回家。”一個男人用沙啞的嗓音說,“是你媽媽讓我來接你的。”

傑西顯得非常興奮,他立即站起身,牽著男人的手走出人群。

一路上,傑西的小手始終裹在男人的大手中,那隻手雖然非常粗糙,卻令傑西感到無比的溫暖,不禁由心底生出一種安全感。

“孩子,進來吧,我們到家了。”男人說著,“吱嘎”一聲推開了一扇門。男人給他端來一杯水,然後坐到他的旁邊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傑西。”

“聽著,傑西。我並不是你的姨夫,其實根本沒有人要來接你。”男人用溫和的語氣說,“但你不要怕,從今以後,這個小房間就是我們兩個人的家。”男人輕撫著傑西的軟發。

“我該怎樣稱呼你呢?”傑西努著小嘴說。

“叫我布萊恩吧。”

從那以後,傑西與這個叫布萊恩的男子在街邊的一間地下室裏住下來。布萊恩每天都會給傑西做好吃的東西,並教他熟悉家裏的一切。為了便於傑西記憶,布萊恩還準確地測量了這些地方相距的步數,且一遍遍地給傑西講,直到他記熟為止。

為了賺錢給傑西醫治眼睛,布萊恩每天都要做兩份工作。一份是在公園門口售票;另一份是在一家超市中整理貨物。

每天他都早出晚歸,忙得不可開交,而傑西則隻能獨自留在家中。日子在周而複始中悄悄流逝著,轉眼傑西16歲了,在布萊恩的悉心照顧下,他已經長成了身材高大的小夥子。盡管此時他的眼睛依舊看不見,但他卻能真心地體會到布萊恩撫養他長大的那份含辛茹苦。

他經常對布萊恩說:“叔叔,我要是能看到你,那該多好啊!”

“別急,等我賺足了錢,一定帶你去做手術。到時候,你不僅可以看到我,還可以看電視、看書,看到你所渴望探索的一切。”說著,布萊恩用那雙粗糙的大手輕撫著傑西的臉頰。

傑西感到臉被布萊恩手上的粗紋搓得有些熱辣生疼,但滾燙的淚水如泉湧般地從黑色的眼眶中奔流而出。

三年後,傑西的手術費終於攢夠了。

這天,傑西終於要進手術室了。他緊緊地抓著布萊恩粗糙的大手,心中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和緊張。布萊恩明白傑西此刻的心情,然而他卻什麼都沒說,隻是緊緊地攥著傑西的手。

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7天後,醫生幫他拆下了纏在眼睛上的紗布。

紗布每繞下一層,傑西的心就會隨之更加緊張跳動。整個過程中,他都緊握著布萊恩的手。盡管醫生特意在室內掛上了厚厚的窗簾,但在傑西慢慢睜開雙眼的瞬間,從未見過的強烈光線還是讓他閉緊了眼睛。此時,對傑西而言,一切都不重要了,他最想見到的就是布萊恩。

然而霎時間,傑西震驚了。原來,多年來嗬護照顧著他起居生活,幫他賺錢醫治眼睛的布萊恩,竟是眼眶深深凹陷下去的盲人。

“傑西,看到我有些吃驚和失望吧?”布萊恩微笑著說。傑西沒有作聲,他猛撲到布萊恩的懷裏,淚水奪眶而出。

原來20年前,剛滿30歲的布萊恩在一家建築工地做電焊工。一天,工地突然失火,布萊恩為了營救兩名工友,雙目失明,他從此沉陷在黑暗之中。12年前的那個傍晚,布萊恩下班回家。途經火車站,聽到眾人在議論著一個盲童被父母遺棄街頭,同樣的命運,使他非常理解傑西當時內心的無助和痛苦,於是他當即決定收養傑西,並且一定要幫他醫治好眼睛。

正是懷著這個信念,他開始打兩份工,其實無論是售票員,還是超市理貨員,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對他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布萊恩和傑西的故事通過媒體的報道,一夜間感動了無數的人。

幾天後,一對老人敲響了布萊恩的家門。原來他們正是傑西的親生父母,此次,他們特意登門感謝布萊恩,並想要與傑西相認,接傑西回家團聚。得知老人的來意後,布萊恩沒有說話,他默默地點了點頭,然後,轉身帶他們來到了傑西的房間。但在傑西的心裏,布萊恩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他不僅幫自己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更最重要的是,布萊恩讓他真正體會到了生活的真諦:當不幸降臨到你的頭上,即便它令你猝不及防,即便它足以摧毀你所擁有的一切,但卻無法阻止你繼續去努力和創造的決心。隻要有信念,就一定會戰勝惡運,總有一天奇跡會出現……心靈慧語生活中的不幸像一道閃電,可能撕裂天空,也會照耀大地。

信念的力量 ◎ 張小黑

當父愛與執著相遇,必將彙成無可阻擋的力量。

約翰·範西1931年秋與埃爾茜結婚不久,便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為了反抗侵略者,範西於1935年加入了英國空軍。由於患色盲而無法成為駕駛員,他隻好做了一名引航員。

1940年夏的一個傍晚,範西接到妻子來信,被告之女兒即將出生,這讓他欣喜萬分。他正準備給妻子回信,卻接到前往法國色當市附近執行轟炸德國兵營的任務。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筆,迅速和戰友駕機出發。不幸的是,當飛機接近目標時,遭到德軍防空炮火的猛烈襲擊,飛機被擊落,戰友當場死亡。範西跳傘逃生,降落傘剛到地麵,就被一擁而上的德軍俘虜。從此,他開始了長達5年的戰俘生涯。

範西絕不甘心束手就擒,為了心愛的女兒,他決心要逃出魔窟。剛被俘虜時,他被關押在德國巴爾特的第一戰俘營,進去後不久,就用獄友從廚房“借來”的一把鐵鏟從牢房往外挖掘地道,快挖好時,一場大雨不期而至,致使地道進水、內部坍塌,隻好被迫中途放棄。

範西沒有氣餒,又選擇了另一個地方重新挖掘。糟糕的是,即將挖通時,卻被看守發現,他遭到了嚴厲的懲罰。

德國人怕他利用這裏熟悉的地形再次逃跑,把他轉移到第十一戰俘營,並加強了對他的監管力度。表麵上看,範西好像老實了許多,實際上,他逃跑的欲望比先前更加強烈。他瞄上了“仁慈”的德國人提供的金屬餐刀,開始了新的挖地道行動。他後來回憶說:“金屬餐刀讓我能加快速度,我把土弄鬆,然後鏟出去……這是一項大的改進。”

遺憾的是,和上次的結果一樣,當地道即將“竣工”時,還是被德國人發現了。這次,他受到比前次更殘酷的懲罰,德國人把他綁在一根柱子上,放在似火的太陽底下暴曬了整整3天。雖然他已經奄奄一息,但當德國人問他還逃不逃時,他始終沒有作出明確答複。這讓德國人惱羞成怒,又把他吊起來狠狠鞭打,但他依然緘口不語。

德國人本想殺一儆百,不知道為什麼在即將對他執行槍決時,又忽然改變了主意。1942年5月,他被轉移到波蘭薩甘的第三戰俘營繼續服苦役。不管遭受多麼殘酷的折磨,範西心中的信念始終沒有熄滅:隻要活一天,就要想辦法逃出去,與妻子和女兒團聚。

他又開始實施新的逃跑計劃,並吸取上兩次失敗的教訓,決定聯合其他獄友一起幹。他利用出工的機會,詳細查看了外麵的地形,然後精心設計了3條挖掘路線,並把3條地道分別命名為“湯姆”“迪克”和“哈裏”,然後組織獄友利用晚上的時間輪流作業。

為防止被德軍發現,此次挖掘的地道深9米,高寬僅為0.6米。兩個月後,3條地道成功挖通。就在準備逃跑時,那條“湯姆”地道還是被發現了,好在還有“迪克”和“哈裏”做備用,大家隻能等待時機,從這兩條地道逃出去。

1942年10月,在範西的帶領下,76名戰俘通過“迪克”逃了出去,但很快就被德軍發現。逃跑中,50人被殘忍槍殺,僅有3人成功逃過圍追,其餘23人被抓回,其中包括範西。

範西理所當然要遭到比其他人更凶殘的懲罰,他先被剝光全身鞭撻,之後又被關進潮濕陰暗的地牢,連續5天不提供水和食物。那些天,他覺得自己的靈魂快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冥冥中,女兒的呼喊又將他拽了回來。他對自己說:“你絕不能就這樣死去,你一定要活著出去見心愛的女兒!”範西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

納粹從未見過如此頑冥不化的俘虜,決定和他繼續把貓捉老鼠的遊戲玩下去。1943年4月,他又被轉往立陶宛海德克魯格的第六戰俘營。但他內心卻一刻也未放棄過逃生的希望,他在窺視,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就去實現心中的那個信念。

機會終於來了。那天,他看準了一條德軍運送給養的船隻,乘哨兵不備藏到船底,滿以為這次能順利逃生,但開船時間卻因故被推遲到第二天,看守清查人數時發現少了範西,立即進行大規模搜查,很快就把他從船底抓了回來。

範西在被德國納粹關押的5年期間,共換了4處戰俘營,挖掘了8條地道,5次試圖逃跑。那段時期,他被德軍“高度”評價為“最堅定的逃跑者”。

1945年,範西被盟軍從戰俘營中救出,當時他的體重隻有36公斤,而且渾身長滿了虱子。當醫生要為他檢查身體時,他急促地說:“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馬上見到我的女兒,為了這個願望,我已經努力了5年時間。”

範西在戰俘營逃生的經曆曾在上世紀60年代被拍成電影《勝利大逃亡》,一時轟動全世界。

前不久,95歲的範西因病去世。他的女兒珍妮特·範西撰文悼念:“父親是個非比尋常的人,正是自己要當爸爸的消息支持他生存下來,並促使他不斷試圖逃跑。他的信念在別人看來也許非常渺小,但在他心中卻是無比神聖的,而且為了實現信念,他一直奮鬥不止。父親的努力,最終讓他的敵人也由衷地肅然起敬,這種信念的力量,無疑是偉大的和值得敬仰的!”

心靈慧語

信念的力量無可阻擋,有了它,你會奮鬥不止,直到實現自己的目標。

尋找恩人 ◎ 林鬱

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工作的麵包店老板,一直辛勤打拚到55歲,才使得他的店看起來頗有氣派。剛好此時有人想買他的店,於是,他就把店賣了。夫婦兩個人決定在氣候良好的加州度過晚年。他以10萬美元的代價將店脫手,把一百張嶄新的千元大鈔放進腰包,和妻子朝加州飛去。

可是,飛機到內華達州沙漠的上空時,引擎情況不佳,機長便宣布:“我們的飛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危險狀況,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將暫時在拉斯維加斯著陸做準備工作。停留時間約4個小時,乘客可以在您喜歡的任何旅館吃飯,一切費用由航空公司負擔。可是,請各位旅客注意,如果您要賭博,費用您自己負擔。”

“賭博呀!”麵包店老板嘲笑地對妻子說,“那玩意兒鐵定吃人的,會去賭博的人應該去檢查檢查腦袋!”

可是一進入豪華無比的旅館,乘客們就都高高興興地到賭場遊玩去了。於是,麵包店老板也帶著鈔票去試試運氣。

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幾千元大鈔漸漸少了,很快地就不見了。為了拿回輸掉的錢,麵包店老板又下了賭注進去。同樣地,鈔票瞬間又消失了。當他回過神時,養老用的10萬美元已經輸光了。

可憐的麵包店老板踉踉蹌蹌地往洗手間走去。可是,往口袋一探,他連上洗手間所需要的二毛五硬幣也沒有。這時恰好一個搭同一班飛機的客人來了,看見麵包店老板的窘狀,便好心地拿出二毛五的硬幣塞進他的手裏。

“真謝謝你。”麵包店老板說,“我到今天以前,從沒有向人借過一分錢。我跟你拿這個錢,隻要我一有了錢,就會馬上還給你。”說完。麵包店老板便強迫那個好心的男人寫下名字和住址。

可是,洗手間裏有人把門開著就走了,於是他沒有用那二毛五就解決了問題。回到大廳,忽然看見有二毛五可以玩的吃角子老虎機。他神情恍惚、毫無意識地投進了二毛五再拉了搖杆。你猜,發生了什麼事?他竟中了大獎啦!拉斯維加斯空前的大幸運降臨在這個麵包店的老板身上了。當飛機起飛的時候,麵包店老板的口袋裏已裝進了15萬美元。

到加州去的麵包店老板夫婦馬上就覺悟到,他們兩人並不適合悠閑度日。於是,他們又開始經營麵包店。店很快就興隆起來,數年之後,麵包店老板就躋身於百萬富翁的行列。

有一天,他把自己在拉斯維加斯的體驗說給自己的店員聽:“我在加州所建立的所有買賣,都是拜這個男人所賜,就算竭盡全力我也一定要找到這個男人。”

“可是,我不懂。”店員一副懷疑的表情問道,“借給您二毛五的那個人,不是把名字和地址都給您了嗎?”

“我要找的不是那個男人。”麵包店老板說,“我要找的是,沒有關廁所門就離開的那個男人!”

心靈慧語

永遠不要放棄,因為生命中總有一道門會為你敞開。

追趕自己的命運 ◎ [美]帕特裏克·斯諾作為一個職業演講人,我給來自社會各階層、不同年齡段、數以萬計的人進行過演講。我時常收到那些50歲、60歲、70歲的年齡段的人的信息反饋,他們告訴我,創造他們自己的命運已經太遲了。他們堅信他們年紀太大了,經曆了太多的挫折,他們已經沒有鬥誌,已經疲倦得無法再為他們的未來付出任何的行動。他們固執地相信,要達到成功,隻能是在那些20歲、30歲的歲月裏。這些人的大部分不相信仍有可能創造自己的命運。

受限於個人的信念,這些人甘心於並不樂觀的現狀,永遠無法達到成功。

我總是問我的聽眾相同的問題,對你也是如此:“你在創造自己的命運,還是在創造別人的命運?”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克利夫·揚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克利夫·揚,一個澳大利亞以種植土豆為生的農民,他在57歲時決定改寫自己的命運。那時他的命運是在他的家庭農場裏勞作,每天過著辛苦的生活。然而,克利夫酷愛長跑運動。

他決心以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創造一個新的命運。不久,多雨的澳大利亞鄉村公路上出現了身穿雨衣和膠靴的克利夫進行訓練的身影。57歲的年齡、不良的裝備、惡劣的訓練環境,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在農場的這些年裏,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追趕他的夢想和創造自己的命運。他從不理會那些嘲笑他的人和那些試圖把他驅離偏僻的公路的司機。他以每天增加20到30英裏的距離不間斷地進行著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