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誌紅
我和《婚姻與家庭》雜誌已經相識多年。我給雜誌寫過一些心理分析,雜誌記者也采訪過我多次,彼此合作得很愉快。《婚姻與家庭》的宗旨是情感幫助,這與我的工作方向也是比較契合的。
這本書是由《婚姻與家庭》雜誌《心理會客廳》欄目結集而成的。作為中央級生活期刊首個心理人物專訪欄目,《心理會客廳》開欄3年來,訪談了朱建軍、嶽曉東、李子勳、胡佩誠、胡慎之、汪冰等幾十位心理專家。他們不僅是我的同行,有些是我尊重的前輩,有些是我的朋友。
心理專家其實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有專業的知識,有豐富的人生閱曆,更擁有智慧和一顆柔軟的心。他們告訴我們如何做自己,如何給別人帶來幸福。他們幫助我們處理情感困惑,改善親密關係,建立和諧的家庭。隻有家庭和諧,社會才會和諧,這也是媒體的社會責任。
我以前在《廣州日報》做編輯,是一個媒體人;現在是一位心理谘詢師,所以,我很高興有這麼好的一個平台,把看起來高高在上的專家學者與現實中諸多的夫妻、婆媳、親子問題結合起來,讓我們的心理學更接地氣,更入人心,更能服務於普羅大眾。通過閱讀書中這些心理專家所經曆的故事,他們所闡述的精辟觀點,我們可以受益良多,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再通過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最終達到改善婚姻與家庭關係的目的。
借助心理學的理論,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婚姻和家庭的一些傷人的機製是如何運作的,從而改善它。如同我們回憶童年創傷,不是為了沉溺過去,而是為了更好地活在當下。
這本書的書名叫做《隻想和你過好這一生》。我相信,絕大部分人結婚之初,都是想和伴侶過好這一生的,否則就沒必要結婚了。現在早已不是獨身就無法好好生存的年代。
那麼,為什麼很多夫妻過不好這一生,甚至在衝突中怨恨彼此呢?
可能是因為很多人不懂得一個道理:婚姻,找的是伴兒,不是夢。你明明和這樣一個人在一起,卻非要他變成另一個你想象中的人。甚至,你根本就看不到這個人的真實存在,而是無比幸福或無比痛苦地將你心中的“好東西”與“壞東西”投射到對方身上。你是在與一個幻想中的人相愛。問題是,沒有誰願意被改造,所以,伴侶勢必和你做鬥爭,這就造成了種種的婚戀衝突。
要化解這些衝突,你就必須看清楚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並看到對方的真實存在,學習與對方的真實存在相處。因為,接受了那個真實的人,以自己的真實存在與對方的真實存在相處而生出的愛,才是最踏實、最真切的愛。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自我也會得到成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婚姻就是一次重生的曆程。
另外,不要將你人生的答案、你幸與不幸的原因都歸結到對方的正確或錯誤上,而是要歸結到另一點——你的內心。做個比喻:好像我們住在一個牢籠中,牢籠的大門非常牢固。我們以為,要走出這個牢籠,必須有一個超級英雄來拯救自己。但我們最終會發現,這個牢籠的大門其實是輕輕一推就可以打開的。並且,別人並不能將你拉出牢籠,因為你有一大堆辦法拒絕別人的幫助。鑰匙其實就在你的手中。你需要學習的是,在不完美的關係中去尋找愛的證明,用你手中的鑰匙,打開困住自己內心的囚籠。
在婚姻中,不要輕易逃走。如果不是對方有很糟糕的問題,如濫交、如暴力,或其他你認為的原則性問題,那麼,請給對方以寬容,請給你們的關係以耐心,在這個親密關係中,修煉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