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放寬自己的心(1 / 3)

讓一分為高,寬一分是福

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世事變化無常,我們要走的人生路是崎嶇不平的,不順心的事也會無時無刻在我們身邊。當你遇到困難或是覺得自己處在進退兩難的位置,也不要忘了讓一分,寬一分的處世之道。即使你現在事業有成、生活如意,目前沒有什麼阻礙,也不要目中無人,事事不饒人,而要始終保持讓人的胸襟和美德。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會胸懷寬廣。事實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讓一分為高,寬一分是福。”

秦朝末年,由於兩代皇帝的暴政,當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造就了許多英雄人物,韓信就是當時一位著名的軍事統帥。

他出身窮苦人家,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年輕的時候,他既不會經商,也不願意在地裏幹活,家裏本來就沒什麼財產,過著貧困而受歧視的生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

被生活所迫,韓信隻有去淮水釣魚。一位洗衣服的老婦人見他沒吃的,就把自己的飯菜分一半給他,連著好多天,老婦人都會分他飯吃。韓信很是感動,對老婦人說:“將來我一定要好好報答你。”老婦人生氣地說:“你堂堂七尺男兒,養活不起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沒指望你以後會報答我。”韓信很慚愧,立誌將來要做一番大事。

當時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一些人看不起韓信。有一次,一位年輕人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佩帶寶劍,就有些鄙視他,以為他是膽小怕事,帶寶劍是為了給自己壯膽,便在熱鬧的集市擋住韓信的去路,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出劍刺我,顯示你的勇氣;如果覺得自己是懦夫,就乖乖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看熱鬧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羞辱韓信,大家猜測著:韓信會怎麼辦?韓信想了好一會兒,以他當時的處境,別說和人打架,就是不小心得罪了這些人,都會落得無家可歸。於是他什麼都沒說,趴在地上從那人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圍著看熱鬧的人都哈哈大笑,覺得韓信膽小怕死、沒有勇氣,是個懦夫。其實他很想拔劍,痛痛快快地打一架,證明自己不是懦夫。但想到打架以後對自己沒有好處,最後還是退了一步。

其實韓信很有遠見。當時正處於改朝換代的亂世,他看到了這一點,就專心研究兵法,苦練武藝,相信隻要有機會,自己就有出頭之日。

公元前209年,反對秦朝殘暴統治的農民起義在各地爆發,韓信加入了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軍隊的首領就是劉邦。後來韓信做了大將軍,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試想,如果當年韓信被人羞辱,不忍受屈辱,與他們動武,快意恩仇,很有可能被殺害或是送進牢房,那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封侯拜將了。

宋代高僧慈受禪師有一首《退步》的詩:“萬事無如退步人,摩頭至踵自觀身,隻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裏嗔。”詩的意思是:當受到別人的傷害或吃虧的時候,不能當下就發火或馬上報複,而是要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想想為什麼事情會到這個地步,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如果生氣,後果會是什麼樣,如果心平氣和又會怎麼樣。考慮後,孰是孰非就很清楚了,怒火也就很自然地消退了,矛盾就不再尖銳。

一旦能夠冷靜地麵對現實和衝突,凡事讓一分,寬一分,就能輕鬆地找出化解矛盾的辦法,一場即將發生的爭吵或衝突,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與人為善,你讓別人一分,他們自然也會讓你一點,因此說,讓人的同時也是讓自己。

有一位著名的專欄作家,有一天剛打開電視,就發現一位記者朋友正在談論她。說某個愛貓,做專欄又主持節目的女作家對出版社的編輯很不友好,當編輯懷孕時還對其指手畫腳,而且這個作家的作品也不完全是自己創作的,有相當多的部分是別人替她寫的……看著電視上的節目,聽著對自己的詆毀,她氣得渾身發抖。

過了一會兒,她覺得快控製不住自己的憤怒了,憤怒像洪水一樣向她襲來,狠狠地撞擊著她心裏脆弱的地方。她原以為自己並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她抵抗誹謗的心理防線很牢固,但沒想到,自己還有脆弱的地方,憤怒的震撼並不像她想的那樣。她越想越生氣,她覺得自己非要發泄出來才能好受些。因為一直以來她就不是一個忍氣吞聲的人,她想馬上給那個記者朋友打電話,她必須把一切解釋清楚。就在她拿起電話的一瞬間,她猶豫了,在心裏告訴自己,先別衝動。

她想起以前她認識的人也有一些自認為個性正直的,受到誣陷後,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使用的手段多數都很極端,更有甚者幹脆就來個翻臉不認人,到最後大家相互詆毀,對誰都是傷害。於是她決定先忍幾天,下次碰上那位朋友再解釋清楚。過了些天,她們果然見麵了,這時她覺得自己很平靜了,就對那位記者朋友說:“我知道你那天在電視上說的是我,可是你也知道,我不是那樣的……”

那位朋友反應過來以後急忙向她道歉:“我很抱歉,那是很久以前的節目了,當時我並不認識你,那些都是聽別人說的……沒想到現在又重播了。我以為你早就知道了,所以就沒有事先告訴你……”

聽完朋友的解釋,她的擔心與憤怒頓時煙消雲散了。畢竟,不知者無罪嘛。

可以說,生活中許多的碰撞,都是因為相互之間不肯退讓而造成的。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大部分都是無關緊要的,並不是沒法解決的,有時候其實就是一些細小的地方罷了。所以,不要總是盯著別人的不好,要多想想他們曾經的好,這樣在與人相處時,就能夠看到對方讓自己喜歡的一麵,而那些小小的不如意,就會逐漸淡忘了。

我們通常所說的讓一分,寬一分,是指對人要有接納的胸懷,如同大海那樣寬闊,可以容納大大小小的支流,不計前嫌,用寬闊的胸懷來包容一切。讓一分為高,寬一分是福。隻有懂得讓之道的人,才會有不凡的氣度和成熟的思想。讓不是膽怯,不是懦弱,更不是無能,而是一種坦然和釋懷。

拋棄斤斤計較的心理包袱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人處世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

有容乃大,寬廣的胸懷可以使人目光高遠,不拘泥瑣碎。學會寬容,也就等於為自己扔掉了許多包袱,在前進的途中,就會身心愉悅。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能老是算計,斤斤計較,要用一種寬容忍讓的生活習慣去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一個心胸狹小的人,看問題總是會顯得自私,這種人怎麼能容忍別人?寬容豁達就要有點豪氣,人要是每天被名利纏得很牢,得失算得很清楚,那就沒辦法做到寬容豁達。

1754年,身為上校的華盛頓率領部隊駐守亞曆山大市,當時正趕上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議員,有一個名叫威廉·佩恩的議員反對華盛頓成為候選人。

有一次,華盛頓和佩恩因為一個選舉的問題展開互不相讓的爭論,其間,華盛頓不小心失口,說了幾句帶有侮辱性的話。脾氣暴躁、身材矮小的佩恩怒不可遏,拿起手杖把華盛頓打倒在地。

華盛頓的部下聽到此事趕了過來,要為他們的長官理論,華盛頓卻阻止並說服部下,讓他們先退回營地,表示他自己能夠處理此事。第二天上午,華盛頓委托別人帶給佩恩一張便條,約他到附近一家酒店見麵。佩恩很自然地想到華盛頓肯定是要求他進行道歉,可能還會向他提出決鬥。

到了酒店,一切卻出乎佩恩所料——放在他們麵前的不是手槍,而是盛滿酒的酒杯。見他進來,華盛頓站起身來,笑容可掬,並伸出手來迎接他。“佩恩先生,”華盛頓說,“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昨天確實是我的過錯。你已采取行動挽回了麵子。如果你覺得已經足夠,那麼就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做個朋友吧!”

此事就以皆大歡喜的結果了結了。從那以後,佩恩就成了華盛頓萬千的崇拜者和堅定的支持者之一。

中國有句古話,“量小非君子”。一個人的氣量大小,可以從根本上體現一個人的品質優劣。氣量大點,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歡。一個人的胸懷可以容下多少人,就能贏得多少人的喜歡和尊敬。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如果我們太過於計較,整天患得患失,那我們肯定會失去很多幸福。當我們不小心和別人發生不愉快時,不妨嚐試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不愉快的事情可能會使我們受到傷害,經過我們的正確處理,也可能碰出美麗的火花。因此,不妨對雞毛蒜皮的瑣事付諸一笑,你會變得輕鬆愉快。拋棄了斤斤計較的心理包袱,我們會在事業上走得更遠。

艾森豪威爾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工作很辛苦,收入卻少得可憐。全家都靠著父親那有限的收入過日子。

盡管日子過得十分拮據,但父母寧願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堅持讓孩子們去讀書。父母對他們的學習要求很嚴,特別囑咐他們要遵守學校裏的規矩,不要惹事。

有一天,父親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一進門,就看見艾森豪威爾的衣服被撕破了,滿身是傷,正被他母親責備。父親知道艾森豪威爾一定是又犯錯了,於是過去問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艾森豪威爾向父親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今天母親給他的學費錢在半路上被一個小偷偷走了,他及時發現了,就追了上去,狠狠地教訓了小偷一頓,身上的傷就是和小偷打鬥時留下的。父親很擔心他受傷,艾森豪威爾說沒什麼大事。

隨後父親說:“既然錢沒丟,就算了,人要寬容一些,對別人寬容的同時也是在寬容自己。要是你拿了錢就走,就不會受傷了。”艾森豪威爾不讚同父親的看法,他說:“我們不能縱容壞人犯錯,做人要勇敢,這是您經常對我們說的。”父親也沒有反駁他,而是講了個他自己的故事。

艾森豪威爾的父親結婚時,得到了長輩贈送的一個農場,但是父親不喜歡種地,於是將地變賣,將賣得的錢同一個朋友合夥做生意。那年發生了饑荒,善良的父親將自己店裏的商品都賒給了災民。與父親合夥的人知道這樣下去商店肯定會倒閉,就帶上剩餘的現金走了。父親絕望了,欠批發商的債得父親自己還,父親恨透了那個朋友,想狠狠地揍他一頓,然後把他送進監獄,因為這件事把全家都害苦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此事也慢慢淡忘了。後來,債務慢慢地還清了,因此父親也不再憎恨那個朋友。心裏沒有了恨,日子就過得輕鬆了。

父親說:“人和人之間相處,沒有必要事事都跟別人斤斤計較,要有一顆寬容之心。”父親的話一直留在艾森豪威爾的心裏。

當艾森豪威爾退役後,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時,他也經常對他的學生們說,人要學會寬容,不能總是斤斤計較。

人的一生就是由數不清的小事組成的,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去傷腦筋,浪費時間,實在是不值。所以,請不要再在小事上耗費精力,浪費時間。我們要用開闊的胸懷,忽略或是忘卻許多不愉快的經曆。不要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失去理智,要寬以待人,學會包容他人,這樣就能讓自己過得更輕鬆。

打開心靈的窗戶,一掃心中陰霾

生活中遇到的煩惱,多得就像沉澱到水底的汙漬和泥沙。可以說,任何人都不希望煩惱找上自己,可它卻總是喜歡不請自來,難以避免。你越是討厭它,想把它趕走,它就會把你粘得更牢。因為在你的心裏,始終沒有把它放下,事實上是你一直在拽著它,最後它會把你的生活攪得一團糟。如果你敞開心扉接受它,那就是放開了它,它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離你而去。

一切煩惱都生在我們心中,所有喜悅的源頭也在心中。麵對同樣的人、事、環境,你是選擇煩惱還是選擇開心,都由你自己決定——隻要你能敞開心懷,坦然地麵對一切,就會一掃心中陰霾,趕走煩惱,得到喜悅和輕鬆。

我們常說,境由心生。意思是說,所麵對的人和事,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都是自己的心所吸引而造成的。吸引什麼,就會遇見什麼。所以,要想改變所處的環境,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內心世界。

連續下了幾天的傾盆大雨,好像還沒有停止的跡象。一個人覺得老天真是討厭,於是就站在院子中央,指著天空破口大罵:“你這沒長眼睛,糊塗的老天,下起雨來沒完沒了,你沒看見大雨把我害得有多慘:房子不停地漏雨,衣服也都濕了,糧食被水泡了,柴火都濕了。把我害這麼慘對你有什麼好處?你到底要下到什麼時候?”

這時,路過的風對他說:“你罵得這麼帶勁,也不顧自己被雨淋濕了,老天一定被你氣壞了,以後肯定不會隨便下雨了。”

“哼,它要是真能聽到就好了。”罵天者氣呼呼地回答。

聽他這麼一說,愛打抱不平的風覺得有些過分了,回頭對老天說:“你沒聽見下麵有人在罵你嗎?你下雨是為了救活幹渴的莊稼,世人卻因自己的私利受到損害而怨恨你,真是豈有此理!”

這時,隻聽空中傳來一聲沉悶的聲音,老天說:“我不可能滿足世上所有的人,住在熱帶的人整天罵我太熱,烤得他們受不了;住在寒帶的人罵我吝嗇,給予他們的陽光少得可憐。住在溫帶的人倒是一年四季都享有了陽光,但他們還是罵我春天風沙不斷,秋天陰雨連綿。對我來說,是非終日有,我早就無所謂了,隻要一心一意盡好自己的職責就是了。”

風聽完後很有感觸,它告訴罵天者:“老天這樣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你這樣大罵簡直就是白費力氣。”

罵天者一聽既然如此,覺得也沒必要在這兒費力不討好了,還是到別處借些柴火,生火烘幹衣服吧。

生活中不稱心的事隨時都有,敞開心懷,打開自己的一扇心窗,擁有像天空這樣寬闊的胸懷,生活自然就會多些快樂,少些煩惱。麵對不如意的事,如果隻是抱怨,狀況不但不會好轉,還會使自己身心疲憊。

用傷害再去對付傷害,傷害糾纏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死結,越纏越大。有句話說得很好,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敞開心懷,學會寬容,就會輕鬆、快樂。寬容是一隻靈巧的手,可以很容易地解開傷害這個死結。所以,敞開心懷吧,心寬才有地廣,才會有好景致與你一路相隨。

喬治和吉姆是鄰居,生活在一個小鎮,但他們卻不是什麼好鄰居。雖然誰都說不清是什麼原因讓兩家的關係這麼糟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彼此不和睦。如果非要說個理由,那就是他們不喜歡對方,但是都不清楚為什麼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