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優雅——20歲之後的容貌靠自己塑造(2 / 3)

戴安娜的化妝非常考究,因為她經常要在電視上或強光下出現,不能在任何地方出現瑕疵她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使得她在舞台上永遠光鮮豔麗,不讓觀眾失望。

楊瀾說:“女人到了二十幾歲後,就要開始學著用心的經營自己了,它體現在自己的外表以及涵養上,每一個女人都是特別的,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品位。”

不要做懶女人,女人化妝不僅僅是讓自己變得更美麗,更重要的是對別人的尊重,對出席場合的尊重。但這種化妝當然不包括濃妝豔抹,諸如紅頭發綠眉毛之類。濃妝豔抹會顯得做作和脂粉氣,清新淡雅自然妝則能給人一種若有若無的感覺,自然的顯露出你肌膚的質感,這才是一種至高的化妝境界。它不會讓你麵目全非,隻是用各種化妝品,如粉底、胭脂、眼影和唇膏等,重新塑造一個本來麵目的你。妝後你清新的妝容,滋潤細膩能夠自由呼吸的皮膚,讓你看起來魅力四射。

有人說,化妝就像寫文章一樣,它不需要詞句的堆砌。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它不依靠詞藻的堆砌,它清新、自然,讀起來,躍然紙上,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俗話說:“人靠衣妝馬靠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打扮更是女人的天性,不會梳妝打扮的女人真的很糟糕。所以,女人必須收拾好自己的容顏,讓自己光鮮亮麗,才能吸引更多的目光。

3.幾天不讀書就像幾天不洗澡

學習是女人一輩子的事。用知識促進內心的成熟,用知識剪裁魅力的衣裳,用知識鋪墊幸福之路。能與書共同守候一份獨有真誠,是好女人的品性,也是她的福份。正如董卿所講的,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

董卿曾說,如果讓她隻帶三件東西在荒島上生存,她決定帶的第一樣東西就是書。可見,書籍在這位知性女子心中的分量。

自幼出身在書香門第的董卿在父母的影響下,酷愛讀書。她的父母分別畢業於複旦大學新聞係和物理係,“一文一理”的家教優勢得天獨厚。中學時期,母親就在寒暑假給她開列書單。董卿是三五天就通讀一本。有時董卿讀書實在太快,心存疑慮的母親還會抽查一下,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節,讓董卿羅列其中的人物關係,以強記為特長的她總能對答如流。

她曾經表示,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餓的。在董卿看來,正是這種教育方式讓她學會用書來充實自己,董卿說從小父親就非常注重對她個人內涵、學識上的培養,讓她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已取得令人矚目成績的董卿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榮譽衝昏頭腦,她很清醒,她沒忘記繼續充電、讀書,保持不斷成長和進步。

她說,“我的‘名言’是——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閱讀是我睡前的必修課。我必須有自己的空間。我養成了自己的作息規律。每天都是十一二點才結束工作回家,然後上網瀏覽新聞,大事小事軼聞趣談。到了一兩點,心靜下來,便是我的閱讀時間,總有一兩個小時,而睡覺的時間就要到淩晨三四點,這是我的生物鍾。”4

蘇軾曾有詩雲:“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女人,通常被冠以蘭心蕙質之說。可以說,知識是女人的一種特殊而又高貴的美容品。有知識的女人通達、博學、獨立、多思和智慧,秀外慧中,光彩照人。

英國作家毛姆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醜女人,隻有一些不懂得如何使自己看起來美麗的女人。”現代女性早已經學會在繁忙和悠閑中積極地生活,懂得如何讀書學習,也懂得開發自身的潛能,從而使自己的女性魅力光芒四射。

世界十分美麗,但如果沒有女人,將失掉七分色彩;女人十分美麗,但如果遠離書籍,將失掉七分內蘊。有“民國才女”之稱的林徽因出生在書香世家,似乎一開始便給予她與書籍將來所要產生的千絲萬縷的聯係。

林徽因的父親談及女兒時說過,林徽因的博聞強記令人驚異,無論是濟慈、雪萊,還是勃朗寧、葉賽寧、裴多菲、惠特曼……在以林家為中心的小文壇上,如果有誰記不住、背不出的詩句,林徽因都能準確無誤地背出來。當她用英文朗讀諾貝爾獲得者、愛爾蘭詩人葉芝的《當你老了》這首詩時,在座的陳岱孫、金嶽霖也被感動得淚流滿麵,由此可以見其閱讀之廣泛。

或許正是因為常年與書籍相伴的原故,林徽因的性格較他人看來十分恬靜。日常生活中的林徽因十分愛寧靜,因為往往隻有在這個時候,她才覺得自己真正沉浸到書海中去,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周遭曼妙的人生。閑暇之時,她曾在書中寫道:“看著陽光潔淨的映在書桌上時,我感到桌麵上平鋪著一種恬靜,一種精神上的豪興,情趣上的閑逸;即或所謂‘窗明幾淨’,那裏默守著神秘的期待,漾開詩的氣氛。”

一部優秀的作品能夠讓女人由裏到外“去粗取精”,給予心靈別樣的滋潤。同樣,一位常年與書籍打交道的女子,定然也會運用豐厚的內蘊來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和感情。

著名女作家畢淑敏說:“日子一天一天地走,書要一頁一頁地讀。清風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幾年一輩子地讀下去。書就像微波,從內到外震蕩著我們的心,徐徐地加熱,精神分子的結構就改變了、成熟了,書的效力就凸現出來了。”

讀書的女人,總是把日子當成書來讀,清風徐徐,滴水穿石,一年一年讀下去。她們極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賞,因為書讓她們牢記她們隻是滄海一粟。冰心那一句響亮的“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極睿智地告訴所有的人,女人讀書的結果,就是過濾雜質,收獲快樂,然後,快樂地去做一個真正有品味的女人。

4.服飾和造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美

常常看到這樣一些女性,身著流行新款服裝穿梭街頭,至於那些服飾是否適合自己,大多是不去在意的,在意的隻是它是不是當今的流行款。

對於外在裝扮,董卿有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再漂亮的女人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服飾與造型,但聰明的女人會用輔助條件讓自己適合或許並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設計師郭培對董卿的穿衣品位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詞,說她在生活中非常講究。就連央視著名化妝師徐晶都說,董卿是一個任何場合都不會穿錯衣服的人。她追求簡潔大方。一方麵是個人的審美能力,董卿對色彩和構圖都非常注意;同時她也是一個苛求完美的人,有時候會為了一身衣服、配飾跑遍半個城。但她卻笑著否認“我真算不上講究的人,也許以她們的專業眼光來看,就是顏色、款式等整體搭配起來還比較好吧。”5

聰明的女人服飾得體、打扮適宜。她們對服飾的選擇有獨到的見解,選擇的服裝既不浮華也不愚昧,從來不追逐潮流,不在乎豪華或名牌,崇尚服飾與人的完美和諧,追求一種淡泊、寧靜、高雅的意境。她們會根據自己的個性、氣質、經濟條件挑選或製作適合自己的服裝,穿出個性與魅力。

一樣的衣服穿到不同人的身上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會穿衣服的人能夠認識到自己身材的長處和短處,結合自身特點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衣服。

黃蕙蘭是民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之一,她曾一度是時尚東方女性的代表,並且有一陣子在歐美社交界與宋美齡齊名。著名Vogue雜誌曾經在評選“最佳著裝”中國女性時,她還壓過宋美齡一頭,得了第一。她引以自豪道:“如果你能想象一位中國摩登女郎的模樣,那就是我!”

黃蕙蘭對服裝材質尤其敏感。那個時期,香港有些人把老式古董繡花幔子遮在鋼琴上做裝飾,這種繡花幔子隻是為了擋灰,非常便宜。當時雅致的中國婦女看不上中國綢緞而愛好法國衣料,但黃蕙蘭從那時起就開始選用老式繡花和綢緞,並且買了不少這樣的老式裙子,做成繡花單衫和金絲軟緞長褲,這就是外國電影裏神秘精巧的“中國風”。黃蕙蘭很喜歡穿這些裙子,她的這種著裝打扮後來還在巴黎引起了轟動,很多人紛紛效仿。最後,把這種裙子的價格哄抬了幾百倍。

曾經有一年冬天,黃惠蘭因為皮膚病不能穿襪子而光腳去了上海,她沒有告訴別人為什麼,然後令人感到可笑的事發生了,上海的婦女接二連三在大冷的冬天也把襪子脫掉了。”

其實,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要一味地模仿。所有的年輕女子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服飾風格,不一定要周身名牌,也不一定要緊跟潮流,重要的是你要展現自己的獨特風采,穿出別具一格的韻味。

你可以多看看時裝雜誌,學習一些搭配的小竅門,掌握一些顏色搭配的技巧。你還要關注你的身材,有品味的穿衣原則就是充分展示自己優點,而巧妙地掩蓋自己的劣勢。

服裝搭配是人的品位、感情、心態、個性、身材、氣質等集中的物化,它也和設計服裝一樣是一種藝術,同樣需要了解基本常識和正確的實踐運用。不論休閑裝還是時尚的衣服,都要按照身材和膚色進行搭配,這樣才更適合自己。

要想穿出自己的品味,就要在自己原有的優點上下功夫。找到自己最亮麗的一點,努力去展示它。切記不要盲目跟風。別人穿著好看,未必你穿著也一定會好看,千萬不要一不小心充分暴露出自己的缺點。好多女人都有一個習慣,看到自己認為美麗的東西,就覺得適合自己,然後買回。結果很可能與自己的風格不搭。

不要一味追求潮流,把一切流行元素不假思索地堆砌在自己身上。要記住衣服體現的是你的品味,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適合自己的著裝風格。隻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服裝,你才會更美、更有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