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傳媒大亨默多克一直關注於文字傳播,對於報紙、雜誌情有獨鍾。但是從1980年開始,默多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圖像而不是文字上,因為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過去的投資方向過於單一了。
1985年,他買下了威廉·福克斯的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當時公司附屬的福克斯電視台還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型獨立電視台。可一年以後,默多克就將它改造成結構合理的電視網,變成了一座可開采的寶藏。不久,他又購買了即將破產的英國天空電視台,用他的魔力使之起死回生。
默多克認為:在全球的信息社會中,世界範圍的衛星電視將來會獲得豐厚的利潤,必要時他會很快地把報紙賣掉。比如,1993年,為了進軍中國市場,默多克不顧資金緊張、囊中羞澀,果斷地賣掉了《南華早報》,毅然買下了衛星電視網,同時發行了5000萬新股。結果在股票上市八個月後,上漲的股市完全彌補了默多克的資金短缺。這件事非常清楚地表明了默多克把經營重點從報紙轉向電視和電子媒體的決心。
2001年6月,為了適應香港政府關於有線電視特許權的新政策,他更是斥資把自己在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的股份額從48%提高到100%。在隨後發表的聲明中他說:“我們很高興能成為全部所有者,這是一個重要的保證,它將保證我們在香港進一步大規模投資,要知道香港是我們經營的大本營之一。”
誠如其言,這三筆交易實際上構成了“默多克新聞帝國”的三大支柱。至今為止,全世界有2.5億家庭在通過衛星收看默多克帝國傳送的節目。
可以說,在分散投資、多元經營方麵,默多克絕對是個成功的典範。但是,在實際投資當中,猶太人也認識到,並不是投資種類越多越好。
據統計,在投資組合裏,投資標的增加一種,風險就減少一些,但隨著標的的增多,支付的精力和銷售傭金等方麵的費用都相應增加,其降低風險的能力也越來越低。所以,進行投資組合要把握一個“量”的問題。
複利是致富增值的重要途徑
投資就像按照食譜烤麵包一樣簡單。要想致富,隻要照計劃、食譜或公式做就行了。
——猶太格言
複利的概念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各種投資理念當中,最容易被人看輕的也是複利。複利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因此俗稱利滾利或利疊利。複利計算的特點是:把上期末的本利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在猶太人看來,合理的投資將會使你的金錢快速增長。
曾有一位農夫在他的兒子出生之後,拿了10美元給經營貸款業務的錢莊老板,要求老板替他放款,直到他兒子20歲為止。老板答應每四年給他二成五的利息。農夫要求說,因為這筆錢是準備存給他兒子用的,因此利息全都歸到本金裏麵。
當這男孩20歲時,農夫向錢莊老板索回這筆錢。老板解釋道,由於這筆錢是以複利計,因此原先的10美元現在變成了31美元。
農夫非常高興,而由於他兒子還用不到這筆錢,因此農夫繼續將錢放在錢莊。到了他兒子45歲時,農夫過世了,錢莊老板結算這筆錢給農夫的兒子,共計167美元。
以此算來,這筆錢45年間靠利息增加了將近16倍!
動用每一分錢,不停生出利息,幫你帶來收入,使財富源源不斷流入你的口袋。
當然,富人的出發點是一本萬利。同樣是開麵館,富人們會想,一家麵館承載的資本隻有2萬,如果有一億資金,豈不是要開5000家麵館?要一個一個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頭發呀?還不如投資賓館,一個賓館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資本,哪怕收益率隻有20%,一年下來也有2000萬利潤啊。
商業是不斷增值的過程,在這場複利增長的戰役中,投資就像長征,勇氣、毅力缺一不可。否則,你就有可能被餓死,或被敵人的追兵射殺在征途中。投資一年就必須收回本金的人與十年收不回本金都感到無所謂的投資者相比,誰的投資成功可能性更大一些呢?毫無疑問,擁有富餘時間的投資者能充分享受時間效用,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複利也是最能體現時間就是金錢這一真理的商品。
攢錢隻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貧窮
攢錢隻會讓人變得越來越貧窮,因為連他的思維也貧窮了;賺錢會讓人富有起來,因為這是一個富人的思維。
——猶太格言
猶太人有一個經營原則:攢錢隻會讓人變得越來越貧窮,因為連他的思維也貧窮了;賺錢會讓人富有起來,因為這是一個富人的思維。商業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增值的過程,所以要設法把手中的錢盤活,讓錢不停地滾動起來。
一個猶太財主有一天將他的財產托付給三位仆人保管與運用。他給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錢,第二位仆人2份金錢,第三個仆人1份金錢。猶太財主告訴他們,要好好珍惜並妥善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1年後再看他們是如何處理錢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