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創富篇(4)(2 / 3)

他們認為,把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之用,至少還有歸還的可能;把做種子的小麥磨成粉,做成麵包果腹,就是純粹的消費行為,吃完以後隻好再去借,借麥者這樣就會陷入越來越窮的境地,而出借者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這種賬就極可能成為死賬。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則《下金蛋的雞》的小故事:

有一個貧困的農戶,家裏養了幾隻雞。有一天,一隻雞居然下了一個金蛋,農戶喜不自禁。從此之後,農戶隔幾天都會撿到一個金蛋,一連持續了幾個月。

這一天,農戶又來雞窩撿雞蛋的時候,發現沒有金蛋。他心中就有些著急,於是他就琢磨:與其幾天撿一個金蛋,還不如一下子將金蛋取光,這樣他立馬就會發大財。

財迷心竅的他越想越美,於是就拿了一把刀,殺了那隻下金蛋的雞,可是他卻失望地發現,雞肚子裏空空如也,根本就沒有他想要的金蛋。於是他懊悔不已。

本想一下子發大財,沒料到因為心急,竟然將自己細水長流的賺錢之本給毀掉了。

對“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還應有如下的詮釋:

消費借貸、生產借貸都可能有因資本的流通不暢而出現無法回收借貸物的情況。正因為這樣,商人們(包括對國家經濟秩序負有管理責任的領導者)就要考慮好資本的運作,使從商者和消費者都擁有可供順利運作的資本。

猶太人認為,從商者充分考慮好順利回收資本(貸款或貨款)的環境和條件,考慮好如何製定合理的價格,考慮好如何提供合乎消費者要求的商品和令消費者滿意的服務,這是使經濟活動中貸款或貨款順利支付的基礎。

種子是用來交換金秋的,種子是不可食用的。這句話,是一點也不會錯的。

敢於為一分錢與別人討價還價

省一分錢就是賺一分錢。

——猶太格言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你不要認為為了一分錢與別人討價還價是一件醜事,也不要認為小商小販沒什麼出息。金錢需要一分一厘地積攢,而人生經驗也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在你成為富翁的那一天,你就會明白:積累財富也是一種理財的表現。在我們消費的過程中,不能把硬幣不當錢。我們要學會節約每一分錢,像猶太富翁一樣,做一個理財高手。

猶太商人史威特曾經窮困潦倒過。有一次他的車拋錨了,為了節約拖車的費用,他硬是冒著大雪,踏著泥濘和積雪,把車推到1千米以外的修理廠。有人對他這種行為不理解,而他的想法是:省點本錢,然後積攢下來。不過,他積攢錢不是為了積攢而積攢,而是利用積攢下來的錢賺大錢。所以他能省就省,甚至從牙縫裏省錢。

有一年,不少地區旱澇災害很嚴重,受災區急需物資。史威特看到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就用幾年來省下的錢造了一艘小型拖船,做起了物資給養生意,轉眼之間就發了一筆財,淨賺了100萬美金。

沒多久,以色列的陸路交通發展迅速,汽車從4000輛一下子增加到了8000輛,各種車輛在路上川流不息。史特威瞅準這個機會,開辦了汽車修理廠。生意一開始就很興隆,後來越做越大,員工由30人增加到100人。在此基礎上,他開辦了一家機械製造廠。

10年間,史威特從無到有,不斷尋找新的賺錢途徑,最終把握住了機遇,成為了一代富豪。在歐洲、北美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都有他的分公司和代理公司,他擁有資產上百億美元,是世界知名的人士。

幾乎所有的財富,不管是大是小,它的真正起點就是養成儲蓄的習慣。如果你沒有錢,而且也尚未養成儲蓄的習慣,那麼,你永遠無法使自己獲得賺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