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接受了人生給他的劇本角色——窮人或富人之後,他們總是要找出一些邏輯關係來使自己表現得更加自然:因為我生在這個貧困的家庭裏,所以我是窮人,這是應該的;或者說我生在這個富裕之家,因此我命中注定是個富人。殊不知,正是這一錯誤的邏輯理論,使他們一輩子無法超越自己、戰勝自己。
在當今社會,從事體力勞動等簡單的勞作並不是最重要的,這個社會更多關注的是能產生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智慧和主意。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人是窮人,但窮是可以改變的。要想改變窮的狀況,需要了解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區別:不是簡單的錢和資產的懸殊,而是觀念、思維方式和性格上的不同。窮人思想封閉,害怕風險;富人思想開放,比較勇敢。人人都想賺錢,但賺錢的方式不同。窮人的錢放在銀行裏,而富人的錢放在投資和保險公司的賬戶上。窮人的錢在為政府和富人工作,而富人是用自己的錢和窮人放在銀行裏的錢為他們工作。
當然,人生的每一個角色從來不是固定的。窮人可以變富,但是要改變貧窮的狀態,先要改變自己貧窮的思維方式,像富人一樣思考。是玫瑰總會開放,是金子總會閃光,隻要你肯努力,你就一定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和幸運女神保持適當的距離
隻要你貪婪,別人就有可乘之機。
——猶太格言
猶太人認為貪婪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惡毒之果,人們眷戀財富,對好運不肯放手,常會做更大的賠本買賣。隻有懂得見好就收,才能有個好收場。商場投資亦是如此。
一個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總在想,假如我手頭要有1000元就好了。一天,這個乞丐無意中發現了一隻很可愛的流浪小狗,乞丐發現四周沒人,便把狗抱回了他的住處拴了起來。
這隻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這位富翁丟狗後十分著急,因為這是一隻純正的名犬。他以各種形式發出尋狗啟事:拾到者請速還,即付酬金2萬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時,看到這則啟事,便迫不及待地抱著小狗準備去領那2萬元酬金,可當他匆匆忙忙地抱著狗路過貼啟事處時,發現啟事上的酬金已變成了3萬元。原來,大富翁尋不著狗,把酬金提高到了3萬元。
乞丐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腳步停了下來,想了想又轉身將狗抱回去,重新拴了起來。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漲了,第四天,第五天,直到第七天,當酬金漲到了讓市民都感到驚訝的數字時,乞丐才想起跑回去抱狗,但小狗卻死了。最終,乞丐還是乞丐。
如果乞丐不是因為貪心的話,他可能早就獲得了一大筆錢,不必再像以往那樣風餐露宿,但他偏偏還想要更多的錢,結果狗死掉了,隻能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沒有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會把堆積財富當成首要目標。真正令人陶醉的是累積財富的遊戲。
金錢的誘惑似乎常常與手頭擁有的數目直接成正比:你擁有越多,你想要的也越多。同時,每1元錢的增量價值,似乎與實際價值成反比例:你擁有越多,你需要越多。
猶太人認為,知道適時而止,從而有個好收場,這才是一種大智慧。見好就收、功成身退,它是一招因時而變、出奇製勝的妙法,也是深合事理、退中求進的處世哲學。對於隻知冒進、急功近利者,“止”的運用就尤顯珍貴。綜觀無數失敗者的症結,他們並不是不聰明,但卻不知適可而止。別讓幸運女神一直背著你,以免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她所拋棄;也別讓幸運女神忽視你,要適時靠近她。不近不離,才是明智之舉。
第九節 猶太人的理財智慧
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
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
——《財箴》
《財箴》上有這樣一句名言:“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猶太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