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經濟學說(8)(1 / 3)

威廉姆森研究的最重要起因,無疑是羅納德·科斯1937年發表的《企業的性質》。在這篇論文中,科斯從解釋以下一些問題入手:既然個體生產之間可以通過市場交易實現生產合作,為什麼還會存在企業呢?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企業的規模?在相繼生產階段或相繼產業之間,為什麼既存在長期合同關係,又存在縱向一體化現象?為了解釋這些問題,科斯提出了“交易費用”的概念。所謂交易費用,是為了完成交易所必需的度量、界定和保證產權、搜尋交易夥伴和交易價格、進行交易談判、訂立交易合約、執行交易和監督違約的行為並對之製裁、維護交易秩序的各種費用的總和。這一概念意味著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可比較的,因此可以納入經濟學分析的範疇。而企業的存在正是為了節約交易費用,即以費用較低的企業內交易代替費用較高的市場交易;企業的規模被決定在企業內交易的邊際費用等於市場交易的邊際費用或等於其他企業的內部交易的邊際費用那一點上;相繼生產階段或相繼產業之間是訂立長期合同,還是實行縱向一體化,取決於兩種組織形式的交易費用比較結果。威廉姆森形象地將“交易費用”比喻為物理學中的摩擦力。不過,威廉姆森認為,在完全靜態的條件下分析交易費用,並不會有很大的意義。

威廉姆森研究的另一主要源泉,是肯尼思·阿羅在1969年發表的《經濟活動的組織:關於市場配置與非市場配置之間選擇的爭論》。經濟學早就認識到市場並不是萬能的。問題的關鍵是市場失效時,取而代之的資源配置方式是什麼?從傳統的觀點考慮,此時的主體是政府,取代市場的資源配置方法是計劃。因此,人們往往陷入是市場還是計劃這個古典的問題。阿羅指出,克服市場失敗的主體,不一定隻限於政府,一般可以說是“組織”。所謂組織是在價格體係難以順利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為體現集團行動的優點而采取的手段。限定地說,企業、工業、工會、大學、政府等都是組織,在價格體係或市場不能適當發揮作用的領域中,這些組織進行著資源配置。不過,阿羅並沒有提出如何判定市場有效和失效的原因。

威廉姆森彙總了前任研究者的成果,以交易為基本分析單位,對不同組織方式的交易費用進行了具體的經濟學分析,從而研究了企業和市場之間相互替代的這樣一個製度問題。

理論精讀

1.市場失效

(1)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說,主觀上追求理性,但客觀上隻能有限地做到這一點的行為特征。也就是說,通常人們的經濟活動的動機是有目的、有理性的,但僅僅是有限的條件下的理性為。威廉姆森認為,正是有限理性的主觀理性部分導出了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動機。既然人們的理性是有限的,交易當事人既不能完全搜集事前契約安排相關的信息,也不能預測未來各種可能發生的變化,從而在事前把這些變化一一討論清楚寫入契約的條款中,則契約總是不完全的。在這種情況下,交易當事人也許就要消耗資源選擇某種仲裁方式以便發生不測事件、雙方出現分歧時合理地解決問題,而這必然增加交易成本。正如威廉姆森所說:“有限理性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因此就需要正視為此所付出的各種成本,包括計劃成本、適應成本,以及對交易實施監督所付出的成本。”

(2)機會主義。威廉姆森明確指出,機會主義行為是交易成本研究的核心的概念,它對於涉及交易專用性的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經濟活動尤為重要。所謂的機會主義行為是指人們在交易過程中不僅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會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謀求自身的利益,如投機取巧、有目的和有策略地提供不確實的信息,利用別人的不利處境施加壓力等。機會主義與謀求私利者的不同點在於:後者雖然也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卻不會食言或有意歪曲他掌握的信息;而機會主義者在有可能增加自己的利益時會違背任何戒條,如他會不守信用,並會有意發出誤導他人的信息,或者是拒絕向別人透露他持有的而別人需要卻又缺少的信息。如果契約人采取機會主義行為,那麼他不僅不一定守約,而且還會見機行事,使事後的實際結果不是按契約而是按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此時,怎樣采取措施遏止機會主義也就同時帶來了新的成本。

(3)資產專用性。按照威廉姆森的解釋,資產專用性是指“在不犧牲生產價值的條件下,資產可用於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與沉澱成本概念有關”。一項資產的專用性與該資產用於其他用途或由不同使用者利用時其生產價值的損失程度成正比。當損失程度很大時,該資產為專用性資產,反之,該資產則為通用性資產。當一項耐久性投資被用於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時,所投入的資產就具有專用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交易過早地終止,所投入的資產將完全或部分地無法改作他用,這是因為在投資所帶來的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中都包含了一部分不可挽救的成本或沉澱成本。因此,契約關係的連續性意義重大,當契約雙方中有一方投入了專用資產時,一旦另一方采取機會主義行為提前終止交易,投資一方就可能蒙受損失。因此,契約的或組織的保障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這就是經濟聯係緊密的上、下遊企業間追逐縱向一體化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