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賬要達到這些目的:
1. 設定消費警戒線
到了月底就沒錢?工作好幾年卻沒存到什麼錢?這些困擾很多人都有。
一般人都知道預算重要,但很少人能真正落實,所以,“月光”“年光”的問題並不是出在沒有記帳或是沒有做年度預算上,而是在花錢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筆花費會在事後總結時超出預算。
其實就是對“錢流”不敏感。
解決辦法是在心中設定“消費警戒線”。借用心理學的製約理論:①先設下某消費項目的心理警戒線,隻要你消費的金額接近這條線,大腦自然就會發出訊號讓你產生警覺心,這個無意識的過程可能不到1秒;②利用這1秒,再次衡量是否是動式消費;③消費警戒線需要培養習慣,如果你每天都有記帳的話,大約一個星期內就會設定好,沒有記帳習慣就大約需要一個月。
2.??潛意識自我控管
當設定消費警戒線成為習慣,每月總結時就可以回顧自己設定的那條線有沒有落實成功,若果你的單項平均數真的離設定的額度不遠,就說明,潛意識裏已經區分出警戒線的存在了。
就像“沒有醜女人、隻有懶女人”一樣,天下沒有存不下錢的人。許多生活中用錢的小習慣都會影響結果,隻要平時稍做改變,就會發現存下的錢可以比過去還多很多,也讓自己離財務自由目標更近一些。
3.??狗狗製約論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IvanPetrovichPavlov)曾做過一個實驗,內容是每當他喂狗食物時就會同時間搖鈴,經過反覆多次實驗後,他發現狗狗隻要一聽到鈴聲就會開始舔嘴巴想吃東西。
所以,記帳不能隻是記錄,要揪出無法存錢的關鍵。如果你已經記帳一陣子,卻還是沒感受到自己理財有明顯進展的話,就應該考慮:我是不是進入到慣性階段了?
講真話,現在那麼多記賬方法,沒有絕對好用,隻有適合你自己。而你隻需要真正研究一下自己的賬本,就能發現問題。
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1)我是不是太喜歡在______方麵花錢?是有必要的嗎?
2)我是不是理財收益太少?(至少要達到貨幣基金4%的水憑)
3)我可不可能在現有基礎上拿出多10%去投資?
4)下個月/下季度/下一年,我大約要花多少錢、攢多少錢?
如果你知道答案,不管準確與否,都說明你開始管理自己的錢了。這樣養成習慣後,你就會逐步接受“資產需要配置才能更有錢”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