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嘛,最緊要就係開森啦,那麼摳有什麼用?”(1 / 2)

“做人嘛,最緊要就係開森啦,那麼摳有什麼用?”

//@小盒

我總是觀察身邊過得好的妹子,總結起來類型就三種:

天然有錢,怎麼敗家都敗不光型;

天然理財,對的時候總能選對型;

天然厚臉皮,從來不花自己錢型;

第一個和第三個,都是小概率奇葩事件,不說也罷。相信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努力一下,變成第二種的基礎。

舉個例子:股市上漲,人們發明出來一個新詞“滿倉踏空”,這個有兩種可能性:錯誤時機——入市早了;錯誤判斷——換股早了。

時機+選擇=你的理財能力。想要變成會理財的人,這兩個訓練缺一不可。但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有錢嗎?

隻有有錢+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知道自己要用多少錢,的人,才可能冷靜、理智的在好的機會來臨時,做出合理的判斷+正確的選擇。

她理財的老班在上篇文章裏,談了“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的方法,俺就來說說怎麼從記賬變成會理財、會投資的人。

過省過奢都是不會理財

過於省錢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會讓你該投資時沒有勇氣投資。投資有利潤也有風險,當你省吃儉用把錢存下來時,它就會像你的小孩一樣,想要細心地保護它,所以投資機會出現時你會進入風險導航模式,就好像別人家小孩生病你覺得隻是普通感冒,自己小孩生病就急著送醫院做全身檢查一樣。

我曾是個花錢如流水的人,生活品質絕對是同樣收入人的2倍甚至更高,所以,當我開始記賬、約束自己消費的時候,心理上的動蕩遠比認識到自己沒錢更殘酷!

但是,不這樣做不行。你必須經曆:

花錢-省錢-投資

或者

省錢-嚐試消費-投資

兩條路中的任意一條。

要知道,光記賬省錢沒用,保守不會損失錢,但也不會讓錢變多,以現在的存款利率+降息周期來看,把錢放銀行基本沒收獲。

所以,現金流係統應該有防守也有進攻。

過奢,花太多不該花的錢,把未來給花光了,該投資的時候,你沒錢、再好的理財機會給你,你也抓不住。

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期康熙來了,任賢齊帶了兩個好朋友藍心湄和九孔,說起來一起在上海買房,結果九孔說明明知道當時很便宜然後又有兩個大咖罩著他,但就是沒錢,後來那房子漲了10倍。這就是沒錢錯過的機會。

記帳,能讓沒有財務觀念的人清楚金錢的流向,搞清楚什麼是必要開銷和非必要支出,搞清楚哪些需要存下來,哪些可以去投資。這樣時間長了、有了手感,自然就能夠理解資產配置的意義了——死扣4321模型什麼的,根本對改善財商沒太大作用,很容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