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身邊的每一次機遇
年輕人,一定要善於把握機遇
機遇,需要自己主動地爭取
機遇來了,你還會視而不見嗎
很多機會,都喪失在取舍徘徊之間
優柔寡斷的性格,隻會讓你錯失良機
機遇,就在你緊盯的目標之中
把握機會,還要懂得取舍
如何抓住身邊的每一次機遇
哈佛勵誌箴言:一個人不論幹什麼事,失掉恰當的時節,有利的時機就會前功盡棄。
培根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聰明人所製造的機會永遠比得到的多。”
這句話是在告訴人們:成功,靠的是自身的努力——隻要你能不失時機地抓住每一次機遇,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在當今社會,“機遇”一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這在一方麵,是突顯機遇對人的重要性,在另一方麵,也肯定了人對機遇的關注程度。
為什麼機遇會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甚至大家都想抓住機遇呢?這是因為大家都向往成功。機遇是什麼呢?一位教授曾這樣對我說:“機遇是指有利於事物發展的時機、境遇和形勢。”
也就是說,機遇得用智慧和腳踏實地來捕捉,機遇是充滿魔力的,它不容易被發現,更別提如何抓住它了。所以,想要抓住機遇,就得靠智慧,就得下工夫。
哈佛大學教授羅傑·波特曾在課堂上這麼說:“大家知道斯坦福大學嗎?現在,這所學校已經成為世界一流的學府,幾乎與我們哈佛齊名了。你們知道它是如何誕生的嗎?”接著,教授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曾經,哈佛大學的校長做了一件錯誤的事,他沒能抓住機遇,於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當時,一對老夫婦沒有事先預約就奔向了哈佛校長的辦公室,那位老婦人穿著一套褪了色的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穿著一身非常廉價的西裝。
看到兩位老人的著裝,秘書斷定這兩個鄉下人不可能跟哈佛的業務相關。
首先,老先生對秘書說:“我們要見校長。”
秘書十分禮貌地說道:“校長每天都非常忙!”
老婦人回答道“沒事的,我們可以等。”
過了好幾個小時,秘書都沒有理睬他們,希望兩位老人能夠知難而退。沒想到,他們卻一直在那裏等著。
秘書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校長,並說:“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後就會走開了。”
校長勉強地答應下來,他十分傲慢而且心不甘情不願地走到這對夫婦麵前。
老婦人對校長說:“我們的兒子曾在哈佛上過一年學,他十分熱愛哈佛,他在哈佛生活得非常愉快。然而,在去年,他不幸出了意外,離開了我們。我和丈夫商量著,在校園為他留下一件紀念物。”
校長沒有為此而感動,反而覺得這種想法十分滑稽,他粗聲地道:“夫人,這個做不到,如果我們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後死亡的人豎立雕像的話,那麼校園就成墓園了。”
老婦人說:“您理解錯了,我們不是要為兒子豎立雕像,而是想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打量了一下這對夫婦樸素的著裝之後,傲慢地道:“你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每一幢建築物都超過了750萬美元。”
老婦人沉默了,校長想,終於可以將他們打發走了。
這時,老婦人轉向她丈夫,說道:“750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麼,我們可以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呀!”
這對夫婦離開了哈佛,來到了加州,建立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學,用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哈佛成功秘訣
我們都認為,能夠抓住機遇的人是非常幸運的。然而,自己為什麼無法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呢?其實,很多時候,可能機遇就擺在我們眼前,隻是自己沒有抓住罷了。就如同上述故事中的那位哈佛校長。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中可能都會出現幾次改變自身命運的機遇,但是常常隻有少數人會抓住這些機遇,並取得了成功。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能否改變命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得靠自己。你麵對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你是否能獲得成功。
我們的生存環境各不相同,在這一點上,是無法奢望公平的。所以,不管是逆境也好、順境也罷,青少年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曾聽一位教授這樣講的:“加強自身素質建設,才能讓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擁有把握客觀規律的能力。”
確實是這樣的,前麵的那位哈佛校長,正是因為自身素質不高,以貌取人,才讓機遇白白錯失了。如果當時,他能謙遜一點,態度再誠懇一點,就會為學校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嚐不是這樣呢,往往一次漫不經心,就讓你跟機遇失之交臂。
◆哈佛考考你
思維題:小明一家在晚上要過一座橋,必須用到手電筒。小明過橋需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橋上一次最多隻能過兩人,過橋的速度是依過橋最慢者來定的,手電筒在開啟後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最後,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
年輕人,一定要善於把握機遇
哈佛勵誌箴言:生命很快就過去了,一個時機從不會出現兩次,必須當機立斷,不然就要永別。
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麵前是稍縱即逝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在一定的時限內好好地把握住它。在哈佛,羅伯特教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課堂堂爆滿,在傳授專業知識之外,他還喜歡給學生講些故事。下麵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年輕人一定要善於把握機遇。
很久以前,住在伯利恒的大衛還是一個小孩子,他有八個強壯的哥哥。
雖然他隻是一個孩子,但他長得英俊而強健。當哥哥們去山上放羊的時候,他也跟著一起跑。大衛就這樣一天天長大,後來,他開始照看一部分羊群。
有一回,當大衛躺在山坡上看羊的時候,突然,一頭獅子從森林中衝出來,並叼走了一隻羊。大衛想都沒想,就去追趕獅子。他縱身一躍,跳到了獅子的身上,抓住了獅子的鬃毛,他赤手空拳就殺死了那頭獅子。
隨後不久,戰爭爆發了。掃羅王召集軍隊去迎戰,大衛有三個哥哥隨掃羅王出征了,由於大衛年紀小,隻能留在家裏。
一個半月後,大衛借著送食物的名義來到軍營。當他到達那裏時,隻見喊聲震天,軍隊正嚴陣以待。而對麵的山坡上,站著一個大巨人。他正大踏步來回地走動著,炫耀著自己的強壯與勇猛。
以色列沒有一個人敢前去迎戰的,大衛想上前去挑戰一下:“我要去迎戰那個巨人。以色列神將與我同在,我不會害怕的……”大衛的哥哥想封住他的嘴,但來不及了。一旁早有人跑去報告給了掃羅王。
國王下令召見大衛,當大衛被帶到掃羅王跟前時,掃羅王看到他是個孩子,便想勸阻。但是,大衛向國王講述了他如何赤手空拳殺死獅子的事跡,並信誓旦旦地說:“既然上帝能讓我戰勝它們,那個巨人也沒什麼可怕的!”
國王允許了:“去吧,孩子,上帝與你同在!”
國王要把自己最好的武器賜給大衛,但被拒絕了。大衛拿出自己的家夥,拎起牧羊童的袋子,背著投石器,就離開了以色列軍營。接著,他又在小溪邊挑選出了五塊圓滑的石子。然後就去迎戰巨人了。
巨人見到對方隻是個孩子,便壓根兒不把他放在眼裏。麵對對方那龐大的身軀,大衛一點兒也不害怕。他勇敢地喊道:“開始吧,拿好你的矛和你的盾。今天,上帝既然把你交到我的手中,我就一定會將你打敗的!”
巨人衝向大衛,大衛一扭身子,躲過了巨人的龐軀。接著,他把手伸進袋子,掏出一塊圓滑的石子。然後將其裝上投石器,同時,緊緊地盯著巨人前額上頭盔的連接處,拉起投石器,用強健的右臂將石子擲出去。
隻聽“嗖”地一聲,石子重重地擊中了巨人的前額,巨人轟然倒地。一瞬間,大衛飛奔過去,拔出劍,把巨人的頭割了下來。
巨人死了之後,以色列軍隊士氣大增,紛紛衝下山坡,殺向四處逃散的非利士人。
戰爭結束後,掃羅王把大衛召來,並對他說:“你不用回去了,你將成為我的兒子。”
大衛就留在了掃羅王的營帳,很多年後,他取代掃羅王,成為新一任國王。
◎哈佛成功秘訣
羅伯特教授講述的這個故事說明了:機遇是需要自己去把握的。成功之門可能是虛掩的,但是,隻有那些有勇氣、內心強大的人才敢於去開啟。
我們知道,不恐懼並不等於有勇氣。勇氣是什麼?就是指你盡管害怕、盡管痛苦,但還會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我們來想想,大衛隻是個孩子,他是怎樣打敗巨人的?不就是憑著超凡的勇氣、堅定的信念與卓越的智慧!
一個牧羊的孩子,最終成為國王。這是多麼勵誌的一個故事呀!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到,機遇隻有一次,如果不能好好地把握,就可能永遠沒有機會了。
當今社會的競爭力是非常激烈的,常常看到一些缺乏勇氣、做起事來三心二意、毫無決斷力的年輕人處處碰壁。所以說,但凡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一定要培養出堅定的意誌,還要能迅速把握住機會,遇到事情能果斷地采取行動。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不敢把握住那稍縱即逝的機遇,那麼,你將永無出頭之日。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常常聽教授這樣說:“一個年輕人如果生性膽怯、缺乏自信、遇事總猶豫不決、固步自封、沒有判斷力、毫無冒險精神,那麼,他的一生一定會在死氣沉沉、毫無希望可言的日子裏度過。”
隨著年歲的漸長,我越來越覺得教授這番話是很有道理的。青少年應該有血氣和膽量去麵對那些艱險的事情,同時,還要把握好機會。
◆哈佛考考你
思維題:如果一件衣服要釘2個扣子,現有4件衣服和12個扣子,把衣服都釘上扣子後,還剩多少個扣子?
答案分析
想一想,把衣服都釘上扣子後,一共釘幾個扣子。一件衣服要釘2個扣子,4件衣服就釘2+2+2+2\\u003d8個扣子,所以釘完後,還剩12-8\\u003d4個扣子。
機遇,需要自己主動地爭取
哈佛勵誌箴言: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通過主動爭取獲得的。
我經常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總是說自己窮,實際上,他們曾經有許多機會可以改變那種狀況。隻是,這些機會藏在他們的生活中,並不顯山露水。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次統計,結果顯示,在美國東部的大城市中,至少94%的人的第一桶金是在家中或者是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獲得的,而且是為了滿足日常的需求。
這項統計結果對那些看不到自己身邊機會,一心隻想著遠走他鄉才能發跡的人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有一名叫摩根的年輕人,被公司派到了古巴去采購海鮮。在回程中,貨船要在新奧爾良碼頭停留一小段時間。因為無聊的緣故,摩根便在碼頭上閑逛了起來。
一會兒後,有位陌生人從後麵叫住他:“先生,您有興趣購買一船咖啡嗎?”
摩根素來對任何事物都抱有很強的好奇心,於是,他就和陌生人交談起來了。原來,這個人是巴西的,是一艘貨船的船長。此時,他正在為一位美國商人運送咖啡。然而,當貨到了,收貨人卻宣告破產,要不了那些貨了,為了減少損失,船長隻好就地拋售賤賣。
摩根聽了之後,便要求看咖啡的樣品,他看到咖啡的成色與品質都非常好時,決定將那一整船全都買下來。
當時,摩根隻是一名普通的職員,做這種決定需要冒極大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麵的原因:首先,摩根剛參加工作不久,經驗不足,很可能產生失誤的判斷。其次,摩根並沒有自己的客戶,他該怎樣來消化這批貨物呢?最後,這件事情沒得到公司的允許,他很可能會因此而丟掉工作。
然而,摩根認為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必須得抓住這次機遇,買下這批咖啡。但是,當他向公司發送電報後,馬上就接到公司的回電,隻有兩個字:退貨。
一時間,摩根進退兩難。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錯,並沒有畏手畏腳。他向自己的父親求助,父親聽了詳情之後,也同意兒子的做法,決定投資他。得到了父親的支持後,摩根幹勁十足,索性以低廉的價格把碼頭上其他幾條船上的咖啡也買了下來。
不久之後,巴西咖啡受到寒潮侵襲,產量驟減,市場上的咖啡嚴重供應不足,咖啡的價格馬上就翻了幾番!
就這樣,摩根大賺特賺,取得了第一桶金。
然後,摩根自己開了家公司,並抓住機遇,進行了一次次的風險投資,每次都讓他大獲收益。後來,摩根成為左右美國經濟長達五十多年的金融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