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這陰麗華也為劉秀生了兒子,取名劉陽。這一下就使劉秀心中的天平不得不發生傾斜,因為他本來就喜歡陰麗華。後來劉揚謀反被誅,劉秀沒有馬上波及郭聖通。可是劉秀愛陰麗華是很明顯的,他幾次禦駕親征,身邊帶的都是陰麗華。再加上劉陽明顯比劉疆有才幹,劉秀漸漸滋生了易儲的念頭。
皇帝的舉手投足,周圍人看得十分清楚。劉疆本人也意識到了麵臨的危機,他整日憂心忡忡,難以自安,而郭皇後更是想不明白。她認為要不是舅舅劉揚,你劉秀能做上皇帝?心裏想的難免不表現出來,這時劉秀就趁機以“懷勢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為由,廢除了郭聖通,改立陰麗華為後。
很明顯,劉秀醉翁之意不在酒,手下大臣自然明白。皇家教習郅惲對劉秀的意思心領神會,他先提議加封郭聖通次子劉輔為中山王,增加中山王的封地,淡化一下“廢後”的實際意圖。之後又苦口婆心地勸諫劉疆,說劉疆“久處疑位,上違孝道,下近危殆”。“《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太子宜因左右諸皇子引愆退身,奉養母氏,以明聖教,不背所生”。劉疆聽了郅惲的分析,隻好接二連三主動向父皇申請讓位,並托請他人勸說皇上。劉秀在表演了一番推讓不允之後,就表示接受請求,於建武十九年改封劉疆為東海王,立劉陽為皇太子。
由寵其母而立其子,愛屋及烏,這是許多帝王的慣常做法。像唐高宗李治先後四次立嗣,立的都是則天武後所生的兒子,這不能不說與他寵愛武則天有關。但是情況也有特殊者,那就是因為愛其母,所以立其子,又因為欲立其子,必先殺其母。這是立嗣的兩刃劍,也是古代帝王的立嗣辯證法。漢武帝劉徹就是這麼幹的。太始三年,漢武帝寵愛的鉤弋夫人生下一子,武帝欣喜異常。盡管在此之前他已有五個兒子,皇位繼承人也早有人選,但這皇帝老兒老來得子,此子不僅為寵妃所生,且又在鉤弋夫人肚子裏異乎尋常地呆了整整24個月。漢武帝其人極富創造性和想像力,他想起上古聖人帝堯也是其母懷胎14個月方才降生的,於是一高興,就把鉤弋夫人產房的門命名為“堯母門”。由此可見,漢武帝是如何喜歡這位小兒子了。
但是,皇太子此前早已立定,是衛皇後所生的劉據。這劉據與漢武帝性格截然不同。武帝嚴刑峻法,太子寬厚仁慈;被武帝治罪的人,太子常常為之平反。武帝的嚴刑,有配套的告密機關及執法大臣相佐,這些人也常擔心一旦劉據嗣位,會對自己不利。而漢武帝既然把鉤弋夫人比作“堯母”,堯繼帝位就是順理成章的。他還讓畫工畫“周公輔成王”的圖畫,易儲的意思更加明顯。再加上漢武帝相信神仙,總想長生不老,所以對巫蠱之術非常在意。所謂“蠱”就是把幾隻毒蟲放入一器皿之中,讓它們互相爭咬,最後隻剩下一個,這一個就是怪物,也就是“蠱”。征和二年,漢武帝生病,水衡都尉兼直指繡衣使者江充趁機離間武帝與太子的關係,說有巫蠱禍害皇帝,此事牽連到衛皇後與太子。漢武帝在別宮養病,衛皇後和太子想請安問候,但受到阻攔。太子劉據憤怒之餘抓住江充就殺了頭,於是有人造謠說太子要謀反,一時間整個長安城都傳遍了。形勢所迫,逼得太子真的起兵。保皇黨與保皇太子黨在長安城中大戰五日,“死者數萬”,太子劉據兵敗自殺,皇後衛子夫也自殺身死。事後漢武帝醒悟,建“思子宮”悔過。但改立太子的工作卻水到渠成了。所以四年以後,鉤弋夫人生的劉弗陵在8歲時被立為太子,是為漢昭帝。
劉弗陵本來是出身“堯母門”的漢武帝的掌上明珠,漢武帝要為這幼子創造各種條件,預先做好各方麵的準備。他不僅為劉弗陵選定朝中重臣霍光朝夕輔佐小太子,而且一立劉弗陵為太子,就殺掉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前者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而後者就連當時的許多大臣也迷惑不解。當有人問漢武帝為何立其子而殺其母時,漢武帝解釋說:以往國家之所以發生混亂,多是由於皇帝小而他的母親卻正值年輕力壯。這樣女主驕矜自持、****恣意,就沒有人能管束得了。你們難道沒聽說過呂太後專政的故事嗎?這就是漢武帝之所以立其子而殺其母的理由。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采取這種出人意料的極端手段,這怕在中國曆史上還是第一次。古人打仗常提倡出奇製勝,而漢武帝在立嗣問題上也堪稱出奇製勝了,他的這一舉動不可謂不殘酷,但確也真的堵住了母後幹政亂政這個隨時都可能出現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