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父親一方的直係親屬的稱呼為: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親。
平輩可稱為:堂兄弟、堂姊妹。
晚輩可稱為:侄子、侄女、侄孫、侄孫女。
母親一方的直係親屬可稱為:外高祖、外祖父母、舅父母、姨父母。
平輩可稱為:表兄弟、表姊妹。
晚輩可稱為:外甥、外甥女、外甥孫、外甥孫女。
你該怎麼做?
1、我國在親屬的稱呼上,相對比較複雜,所以需要我們從小就開始去了解一些常用的親屬間的稱呼。
2、對於親屬間的那些稱呼,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應該去主動地向老師或父母請教。
記住其他人的稱呼方式
禮儀小故事
小芒替爸爸去電信公司交電話費,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去稱呼那些櫃台裏麵的工作人員。他聯想到平時爸爸時常稱呼別人為“老板”,於是他也模仿著說:“老板,我交電話費!”櫃台內的小姐聽了之後感到很不好意思,於是就告訴小芒:“我不是老板,以後別這樣叫我了好嗎?”小胖聽了,這才發現對方是個女的,於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來交電話費,隻聽他對櫃台內的小姐喊道:“老板娘,我要交電話費!”
你來評對錯
小朋友,你認為小芒對那些工作人員的稱呼對嗎?那麼正確的稱呼應該是怎樣的呢?你先自己思考一下,等一會兒,你看了下麵的介紹後,你就會明白了。
禮儀小常識
對那些公共服務領域內的服務人員,如公交車司機、售票員、電信公司員工、郵政局員工等,對男性工作人員應該稱為“叔叔”,對女性工作人員應該稱為“阿姨”,而不應該稱他們為“老板”、“老板娘”。
小朋友、小夥伴之間的稱呼,應該顯得親切友好,一般可通稱為“你”、“您”,其中的“您”是敬稱。
對有身份的人或年長者,可用“先生”相稱,也可在“先生”前加上姓氏。
對於那些文藝界、教育界的人士,可以稱為“老師”,還可以在“老師”前加上姓氏,如“陳老師”等。
對於工廠的工人,為了表示尊重,應該稱他們為“師傅”,也可以在前麵加上姓氏,例如“張師傅”等。
你該怎麼做?
1、首先應該知道不同的人應該采用不同的稱呼。
2、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去稱呼別人的話,最好先請教一下父母和老師,甚至是自己的小朋友。
小學生要知道怎樣鞠躬與行注目禮
禮儀小故事
“媽媽,今天全班的同學都向我行注目禮了!”放學回家後,小旺向爸爸媽媽炫耀說。
“是嗎?你是不是得到了學校的什麼獎勵?為什麼大家會這樣關注你啊?”媽媽興奮地問他。
“不是的,上體育課的時候,我不小心摔了個大跟頭!”
你來評對錯
小朋友,你知道該怎樣去行注目禮嗎?接著看看下麵的內容,你就會明白了,而且裏麵還有一些關於怎樣去鞠躬的禮儀呢。
禮儀小常識
注目禮是注視受禮者,並用目光來歡迎迎、用目光來送別的一種禮儀,用來表示敬意。
在行注目禮的時候,應該處於立正姿勢,並昂首挺胸。
再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所有人都應該向國旗行注目禮;在接受檢閱的時候,受閱者也要向檢閱者首先行注目禮;當老師上課走進教室時,學生應該向老師行注目禮。
鞠躬是晚輩對長輩、個人對群體的一種禮節。
行鞠躬禮的時候,應該脫帽、立正、雙目注視著對方,並且麵帶微笑,然後身體上部向前傾斜,自然彎下十五到三十度左右,低頭,眼看著地麵。
你該怎麼做?
1、首先應該知道在哪種場合下應該行注目禮、在哪種場合下應該鞠躬。
2、該出手時才出手,不要盲目地去行注目禮、去鞠躬,以免讓人笑話。
做客時要注意自己儀表的整潔
禮儀小故事
星期天,由於不用去上課,所以小毅睡到了日升三杆時,還沒有起床。直到父母把他從床上拉了起來,他才突然想起原來今天還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外公家做客。於是興奮地一下子從床上爬了起來,慌亂地穿上衣服,匆匆吃了幾口飯,就嚷著要去外公家。
不久後,他們一家三口就到了外公家的門外,看到是他們,外公立刻熱情地招呼著他們,還為他們拿來了拖鞋,讓他們換上後好進屋。結果,等小毅一脫下鞋,大家都愣住了,這大冬天的,他居然忘記了穿襪子。看著大家都在笑話他,他自己也感到很尷尬。
你來評對錯
小朋友們,你有過上麵故事中的那種荒唐經曆嗎?你在評判別人言行的同時,也要對照一下自己的行為。千萬不要做像小毅那樣的冒失鬼,而應該注意自己衣著的整齊與幹淨,尤其是在外出做客時。否則的話,你可要被人笑話了,而且別人也都會知道你是一個不懂禮儀的孩子。
禮儀小常識
外出做客時,要注意儀表的整齊、幹淨,著裝要樸素大方,這樣既是對主人的尊重,也是自己懂禮儀的表現。
要注重穿著的細節,千萬不要丟三落四。
你該怎麼做?
1、小學生從小就要養成穿衣要整齊的好習慣。
2、在外出之前,應該在穿衣鏡麵前仔細檢查一下,看自己的衣著是否整潔。
小學生從小要養成守時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