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魏國派軍隊攻打趙國。趙國都城邯鄲很快被魏國包圍,國家陷入危機中,為了擺脫危機,趙王向齊國請求支援。齊國大將田忌受齊王派遣,準備率兵前去解救邯鄲。這時,他的軍師孫臏趕緊勸他說:“要想解開一團亂麻,不能用強扯硬拉的辦法,要想製止正打得難分難解的雙方,不能魯莽行事。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隻需要抓住進犯者的要害,摧毀它空虛的地方。眼下魏軍全力以赴攻趙,精銳兵力肯定已經全部出動,國內肯定隻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魏國此時顧了外頭,國內勢必空虛。如果我們此時抓住時機,直接進軍魏國,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必定會回師來救,這樣,他們撤走攻打趙國的軍隊來保衛首都,我們不是就可以替趙國解圍了嗎?”
孫臏的話讓田忌心服口服。他十分讚賞地說:“先生真是英明高見,令人佩服。”孫臏接著又補充說:“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回,長途往返行軍,必定疲憊不堪。而我軍則趁此時機,以逸待勞,隻需在魏軍經過的險要之處布好埋伏,一舉打敗他們不在話下。”
你能根據孫臏的分析,製定作戰計劃嗎?
答案:田忌歎服孫臏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孫臏的策略行事,一邊率兵直奔魏國首都大梁,而且把攻打大梁的聲勢造得很大,一邊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圍,慌忙撤了攻打趙國的軍隊回國。在匆忙跋涉的途中,齊軍戰鼓齊鳴,衝殺出來。魏軍始料不及,倉皇抵抗,哪裏戰得過有著充分準備的齊國軍隊,魏軍被殺得丟盔棄甲,還沒來得及救都城,便幾乎全軍覆沒。
妙用請柬
二戰期間德國一支侵略軍侵占了法國一個小鎮。德國部隊指揮官準備在指揮部宴請各界人士。
這次宴會做了周密的安全工作。頒發的請柬是兩張相同的紅票連在一起,賓客在進第一道崗時,撕去一張紅票,另一張則在進指揮部時交給門衛。
如果有事外出,則發給一張“特別通行證”,憑此證進出第一道崗,隻要給哨兵看一下,進指揮部時才收走。
為了打擊敵人,法國遊擊隊想辦法弄到兩張請柬。他們準備安排三個人打入敵人內部,然後又安排十九個遊擊隊員通過第一道崗,埋伏在指揮部外。
可是隻有2張請柬,他們怎樣做才能讓這些人到達自己的指定位置呢?
答案:先安排甲、乙、丙三人持兩張請柬進入指揮部。
甲先拿一張請柬進指揮部,然後借口有事外出,領取一張“通行證”。
接著乙再用甲拿出的“通行證”進入第一道崗,進入指揮部時用掉另一張請柬的一半紅票,然後也借口有事外出,領取一張“通行證”。這時乙的手中就有一張請柬的另一半紅票和兩張“通行證”。
丙也用乙的方法獲取了一張“通行證”。
憑這三張“通行證”,遊擊隊員每批通過第一道崗三個人,再出來一個人,最終將十幾個人全部帶過了第一道崗,埋伏起來。
最後,甲、乙、丙三個人用“通行證”進入指揮部,交回“通行證”。所有人都到了自己事先安排的位置,為裏應外合打擊敵人做好了準備。
平分西瓜
趙可可和孫鍇洋去植物園看花展,天氣很熱,他倆走在路上非常渴,突然前邊出現一片西瓜地,兩人一齊跑向看瓜地的小房子。老農在那裏擺著幾個西瓜。他倆向老農說明來意,然後問了價錢。除了回去的車票和植物園的門票,他們的錢隻夠買一個西瓜的。
兩人把買到的西瓜抱到一棵大樹下,趙可可拿著借來的水果刀,傻笑著對孫鍇洋說:“洋洋,這次我來分西瓜吧。以前都是你做主,現在也該我做主一次了。”孫鍇洋一看他那模樣,就明白趙可可是想給自己多分一點,心裏麵當然不樂意了。這麼熱的天,我孫鍇洋還想要那塊大點的西瓜呢:“不行不行,我是班長,你要聽我的,我來分。”趙可可當然不肯答應,於是兩個人就爭執了起來,誰也不肯讓步,西瓜也就一直放在旁邊。
賣瓜的老農在一旁聽得不耐煩了,心想,這兩個人怎麼這麼煩啊,連個西瓜也切不好。老農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他走上前去,對孫鍇洋和趙可可說:“兩位不要吵了,我有一個辦法,保準你們滿意。”兩個人聽了,半信半疑。最後按照老農的分發,兩人都很高興,你知道他們是怎麼分的嗎?
答案:老農說:“你們兩人呐,一個切西瓜,把西瓜切成兩半,另外一個負責分切好的西瓜。”“就這麼簡單?我們兩個人都滿意?”“沒錯,你們試試。”於是,他們說好,趙可可切瓜,孫鍇洋分瓜。
趙可可拿過西瓜,心想,如果我切得一塊大一塊小,那麼洋洋準會拿大的,不行,我得把兩塊切得一樣大。孫鍇洋則想,不管趙可可怎麼切,我拿那塊大的。於是,趙可可把瓜切成了大小相等的兩塊,孫鍇洋隻能任意挑其中的一塊。這樣,兩個人分的瓜一樣大,沒有誰吃了虧或占便宜。兩人都高興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