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聰明人說:“年輕人,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你將獲得自由,或是成為我的奴隸,就看你選擇走哪一個門。在選擇之前,你可以在房間裏找一個人,向他提一個問題。如果你嚴格遵守規則,我必將兌現我的諾言。”
這個聰明人就是與眾不同,他稍微沉思了一下,果斷地走向一個人,向他提出一個問題。那人伸手指向一扇門。聰明人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出門去,獲得了自由。
後來,人們談起這段往事,都說聰明人實在太幸運了,要知道能走向自由之門的人很少。
這位聰明人卻說,是邏輯推理幫助了我。我並不知道我問的那位人是說真話的,還是說假話的,但是我知道,他指的門一定通向自由。因為我提出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問題。
眾人都很好奇,在大家的追問下,聰明人終於說出了答案。你能想到嗎?
答案:原來他的問題是:“如果我向另外一位打聽,走哪扇門會成為奴隸,他將怎樣回答?”
倘若這位被問者是說真話的,那麼“另外一位”專講假話。
向說假話的人打聽,“走哪扇門會成為奴隸”,那人故意誤導,錯答成走向自由之門;而被問者講真話,他將如實轉告,指向自由之門。
倘若相反,被問者是說假話的,那麼“另外一位”隻說真話。
向說真話的人打聽,“走哪扇門會成為奴隸”,那人實話實說,真的指出走向奴隸之門;而被問者講假話,他故意誤導,指向另外一扇,那正是自由之門。人們終於明白,這個問題的妙處,在於真的問一位奴隸甲的時候,卻說“如果”問另外一位奴隸乙,一個問題同時涉及甲乙二人。這兩人說話一真一假,不管誰真誰假,組合起來,或者是真的假話,或者是假的真話,總而言之,必假無疑。結果是問死得生,問奴隸門得自由門。大家看,是不是很有道理啊。
最後,這個聰明人說:“問題繞彎,原理簡單。在數學上,常用1表示真,用-1表示假。兩數a和b中,一個是1,另一個是-1,但不知誰正誰負。那麼乘積的值可以確定,一定等於-l。‘正負得負’,和‘真假為假’一樣,可以將兩個不確定的條件組合起來,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
智逃高塔
三百多年前,一個王國被一個凶暴殘忍的大公統治著。他有一個獨生女兒,大公非常喜歡這個公主,她不但異常美麗,而且心地善良,經常接近和幫助窮苦人。她已經二十歲了,大公把她許配給鄰國的一個王子,可是她卻愛著一個鐵匠——年輕的海喬。由於出嫁的日子快要到來,她不想嫁給那個王子,於是她和海喬冒險逃到山裏,可是很不幸,他們很快就被大公的手下人抓了回來,關在一座沒有完工的陰森的高塔裏。和他們關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幫他們逃跑的侍女。
知道消息後,大公暴跳如雷,決定第二天就把他們處死。
關押他們的塔很高,隻有在頂上一層才開有窗子,從那裏跳下去準會粉身碎骨。大公想,派人看守,說不定看守的人會同情他們,把他們放掉。所以下令撤掉一切看管,並且不準任何人接近那座塔。
海喬知道無人看守,周圍又沒有任何人監視,或許還有一線希望。海喬順著梯子走到最高層,望著窗外沉思。
不久,海喬發現有一根建築工人遺留在塔頂的繩子,繩子套在一個生鏽的滑輪上,而滑輪是裝在比窗略高一點的地方。繩子的兩頭,各係著一隻筐子。這是原來泥水匠吊磚頭用的。
海喬做過建築工人,他經過一番觀察和估量,斷定兩隻筐子載重可達170千克,且兩隻筐子的載重相差接近10千克,而又不超過10千克,隻要在載重量的範圍內,那麼,筐子就會平穩地下落到地麵。
海喬知道他愛人的體重大約是50千克,侍女大約有40千克,自己的體重是90千克。他在塔裏又找到一條30千克的鐵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利用現有的條件,終於使三人都順利地降落到地麵,一同逃走了。
你知道他使用了什麼方法嗎?
答案:海喬先把30千克的鐵鏈放在筐裏降下去後,就叫侍女(40千克)坐在筐裏落下去,這時放在鐵鏈的筐子回上來。
然後海喬取出鐵鏈,讓愛人(50千克)坐在筐裏落下去,她下降到地麵時,侍女回上來。侍女走出來後,愛人也走出筐子。
接著海喬又把鐵鏈放在空筐中,再一次降到地麵,愛人坐了進去[這時筐的載重量是50+30=80(千克)],海喬(90千克)坐在上麵的筐裏,落到地麵後,愛人走出上麵的筐子後,他也走出筐子。海喬第一個被救出。
然後把留在筐中的鐵鏈,再次降到地麵,這次又輪到侍女坐在上麵的筐子裏落到地麵,裝著鐵鏈的筐子回上來。
下一步是愛人從上來的筐子裏取出鐵鏈,自己坐了進去,下降到地麵,同時侍女升上來。等侍女走出筐子後,愛人也走出筐子。愛人第二個被救出。
最後侍女再把鐵鏈放進筐子,又把它降到地麵,然後自己坐進升上來的空筐下降。到達地麵後,就走出筐子,與海喬和他的愛人會合,聰明的海喬就這樣逃出了大公的控製,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