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龐振坤覺得店老板的這種做法應該受到懲罰。所以等到下次吃飯的時候,當店老板來結賬時,龐振坤卻對他說:“明天再給。”連續幾天他都這樣說。店老板終於沉不住氣了。這時,龐振坤隻說了一句話,就讓店老板無言以對了。
龐振坤究竟對店老板說了什麼呢?
答案:原來龐振坤看了看店老板,然後不緊不慢地說:“你家店門上不是寫著‘明天吃飯不要錢’嗎?我就要等到那一天才和你結賬!”
紀曉嵐跳河
身為皇帝的乾隆總是喜歡給翰林學士紀曉嵐出各種各樣的難題,而才華橫溢、足智多謀的紀曉嵐卻總是能夠把這些難題一一化解。
有一次,乾隆和紀曉嵐走過宮廷裏的一條湖邊,乾隆突然說:“紀愛卿,既然你總是以忠心耿耿而自居,那麼我讓你現在就去死!如果你不肯的話,就是不忠,那麼不忠的臣子也就應該處死才對。”
紀曉嵐也明白乾隆在刁難自己,可事已至此,他隻好假意領旨,隻見他快速地向湖邊跑去,可隻是一會的工夫就又跑了回來。接著紀曉嵐對乾隆說出了自己不能投河而死的理由,讓乾隆既覺得好笑,又不得不佩服紀曉嵐確實是個智謀過人的好臣子。
可紀曉嵐是怎樣解釋自己投河不死的原因的呢?
答案:急中生智的紀曉嵐稟告乾隆說:“剛才臣本打算投河而死,可就在這時卻遇見了屈原,他說當年自己之所以要投河而死,是因為楚王是昏君。可如今臣卻也要投河而死,難道說當今皇上也是昏君嗎?我想既然聖上是一代明君,那麼我又怎能讓他人產生這樣的看法呢?所以這才沒有去死啊!”既然沒有哪個皇帝願意承認自己是昏君,那麼乾隆自然也就拿紀曉嵐沒有任何的辦法了。
方臘巧計退宋軍
方臘是宋朝年間最為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朝廷對他自然是恨之入骨,於是就調集了大量的軍隊將方臘起義軍困在了離睦州70餘裏的銅官鎮。當時的宋朝軍隊有數萬人之多,而方臘的起義軍隻有幾千人。危急時刻,方臘終於想到了一個方法。
於是,當第二天早晨,宋軍主將登高察看起義軍具體情況的時候,竟然發現漫山遍野都插著起義軍的旗幟,而且很多的人馬不停地在軍營裏進行軍事演練,看上去有幾萬人之多。見此情景,宋兵主將急忙下令撤軍到幾十裏地以外的地方再做打算。而方臘率領的起義軍,正是利用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快速撤離了銅官鎮,從而擺脫了被宋軍包圍的危險境地。
那麼,請你猜一猜,方臘究竟用了什麼樣的辦法,才在一夜之間借來了那幾萬人呢?
答案:原來,方臘先是派一部分人將旗幟盡可能多地插在山野之間,然後又指揮剩下的起義軍不停地在軍營裏來回走動,做出一副忙於軍事演練的樣子,而實際上軍隊的帳篷裏卻空無一人。這樣一來,幾千人的隊伍給人的感覺卻像有幾萬人似的。方臘之所以要這樣布置,目的就是要引起宋軍主將的恐懼心理,使他們不戰而退,從而為起義軍的撤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事實證明,他的這個辦法確實讓膽小怕死的宋軍主將上了當。
聰明的甘羅
12歲就當上了丞相的甘羅,是戰國時期秦國最有名的人物。在他還是一個5歲的孩子時,曾隨秦王去看秦國軍隊的演練。當秦王看到操場上密密麻麻的士兵,以及他們身後擺放著的無數的兵器後,就對文官武將說,如果誰能夠在自己擊掌十次的時間裏查出到底是士兵多、還是武器多,那麼他將重重地獎賞這個人。
所有的大臣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甘羅聽到這件事後,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於是,他對秦王說根本就不用擊掌十次,隻需要三次的時間就足夠了。秦王當然不信,可事實證明,甘羅並沒有吹牛,他真的隻在秦王擊掌三次後就給出了自己的正確答案。
那麼,甘羅到底是怎樣做的呢?
答案:他命令所有的士兵必須每個人都在擊掌三次的時間裏拿起一件武器,這樣等到三次擊掌過後,一眼就可以看出到底是士兵多、還是兵器多了。
蠟燭放在哪裏
從前,有個國王十分喜歡給自己的大臣出各種各樣的難題,而且也為難倒所有人為最大的快樂。一次,他又向大臣們問了這樣的一道題:如果一間屋子裏總共有10個健康正常的人,那麼把一根點亮的蠟燭放在什麼地方,才能讓屋子裏的9個人都看得見,而1個人卻看不見呢?國王的這個問題又一次難倒了所有的大臣,眼看著大家又要受到國王的嘲笑,一個小太監卻突然想到了問題的答案,就偷偷地告訴給了一位老臣。接著,老臣就把這個答案說給了國王,而蒙在鼓裏的國王還高興地獎賞了這位老臣呢。
那麼,你能猜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答案:隻要把蠟燭放在1個人的頭頂上,那麼就可以做到其餘的9個人都能看見,隻有1個人卻看不見了。
韓信以畫兒求兵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後來建立了漢朝的劉邦,便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當時,劉邦的大臣蕭何向他推薦了智勇雙全的韓信。可劉邦見韓信很年輕,就總想找個機會試試他的才能。一次,劉邦將韓信叫到自己的身邊,然後交給他一塊5寸見方的布帛,要求韓信必須在一天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在這塊布帛上畫士兵來,而他所能夠畫的士兵的數量就是自己將會交給他的士兵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