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十一 做人之未曾做,行人之未曾行(2 / 3)

市場形勢一日千變,距李嘉誠的“世紀交易”不足一月,歐洲電訊市場風雲再起。一場更大的收購交易又令李嘉誠成為關鍵人物。

1999年11月13日,英國沃達豐電訊公司(vodaone)聲明,將動用超過1萬億港元(1290億美元),收購德國曼內斯曼公司52.8%的股權,而曼內斯曼高層馬上做出回應,堅決抵抗沃達豐的惡意收購行動。於是,作為曼內斯曼最大單一股東的李嘉誠所持有的10.2%的曼內斯曼股權,便成為這宗全球最大收購案中雙方極力爭取的焦點。

大戰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11月23日晚,英國一個組織給李嘉誠頒發了“傑出人士獎章”。

業內人士紛紛猜測,這一行動是否在為沃達豐拉票?有人算了一筆賬,如果以沃達豐的出價來算,那麼李嘉誠手上的曼內斯曼股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已額外增值318億港元。所以說,無論是沃達豐還是曼內斯曼,都不是收購的最大的贏家,最大的贏家當屬李嘉誠。

然而,李嘉誠卻不為名利所動。就在出席“傑出人士獎章”頒獎儀式的當晚,和黃董事局發表聲明,支持曼內斯曼抗拒敵意收購。而李嘉誠對這一聲明的解釋是:“和黃與曼內斯曼一起發展對和黃股東有利,而且沃達豐提出的收購價不具備吸引力。”

眼看著數百億白花花的銀子被拒之門外,業界對李嘉誠的態度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和黃董事局的這一表態可以理解為是李嘉誠絕不會輕易從歐洲市場撤出的一個信號;也有人說,因為李嘉誠與曼內斯曼早有協議,用“橙”換回的10.2%的曼內斯曼股權在18個月內不能出售,而李嘉誠隻不過是以放棄虛擬的318億港元換取了日後在曼內斯曼的更大的影響力和決策權。

不管外界對李嘉誠的行動有多少解釋,有一點卻毋庸置疑,那就是李嘉誠通過加盟曼內斯曼而在歐洲電訊市場大展宏圖的謀略,決不僅僅是賺上幾百億港元那麼簡單。

賣“橙”成功了,它的成功是和黃曆史上最重要的一筆交易。這引起了海內外市場的特大轟動,也同時引來無數人的極度羨慕,他們都想知道李嘉誠的成功秘訣在哪裏。

對於李嘉誠來說,電訊業務是未來集團業務發展的重點,他已知道和黃未來五年要做什麼。做生意的期限是五年、十年,而不是一年、兩年。可見,著眼於未來,善於把握形勢是和黃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嘉誠的長遠目光和正確策略為長和(長實、和黃)指明了航向。和黃集團從事電訊事業已有十多年的曆史!它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其中也經曆了不少的曲折和艱難。

在投資英國電訊市場初期,由於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曾受到海內外證券業的不斷批評。即使是經營Orange,也是曆經數年奮鬥才有今天的結果。

但是不管經曆多大的困難,李嘉誠都憑著他對未來趨勢的正確分析與把握,絕不輕言放棄。就在市場普遍對該項業務不看好的時候,他曾經親自出麵澄清了市場上有關他的一切傳言,表示將繼續支持和黃在英國的電訊事業。

果然不出李嘉誠所料,僅僅隻用了幾年的時間,和黃集團便從“橙”身上取得了驚人的回報。在不斷擴大企業經營規模的過程中,李嘉誠的財富像滾雪球一般急速增長,名望不斷上升,如日中天。

李嘉誠為什麼能使企業得到如此迅猛的發展?原因是多方麵的,如發展機遇及其選擇、企業實力的增長、投資策略的製定,等等。但是還有兩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永不滿足的創新精神與開拓進取的膽識。是否有創新的意識,在思想上始終保持這種意識,是成大事者決勝千裏的關鍵所在。正如李嘉誠自己所說:“雖曆經坎坷,但沒有徘徊不前。”

第二,緊跟時代的腳步,實行多元化發展戰略,著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當今時代已經不是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而是知識經濟時代,隻有不斷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才能在企業發展與商業競爭中獨領風騷。

3、凡事比別人先走一步

成大事就要做別人沒想過的事,比別人先走一步。尤其是經商,要擴大自己公司的規模,必須要比別人有創意,不能走別人的老路子。在這方麵,李嘉誠做的非常好。

數年前,第二代移動電話麵市之初。在官地拍賣會上的李嘉誠突然離席到場外,掏出個大哥大打電話。

當時許多記者追上去,搶拍下這個鏡頭,次日照片就出現在香港的大小報刊上。許多家報刊還配上了如下妙文:

超人推銷有絕招,為和黃的摩托羅拉做廣告,並且是不花錢的廣告。這麼多的記者拍照,這麼多的報刊刊登,到哪去找超人要廣告費?人們紛紛稱李嘉誠廣告手段之高妙。

總算有負責的報章,當然也得倚仗記者的拍攝角度好,最後澄清的事實是:依放大的照片,此大哥大非摩托羅拉,恰恰是和黃的競爭對手代理的牌號。此大哥大哪裏來的?

也許是向旁邊人借的,反正超人為下屬公司做廣告,子虛烏有。

但是,沒有空穴來風,沒有無風的波浪,這一次關於李嘉誠為自己產品做廣告的說法顯然子虛烏有。

但是李嘉誠善於為自己的產品做廣告這一點,卻不容否認。

李嘉誠是一個廣告大師,一個隨心所欲、能在舉手投足中完成一個廣告並取得良好效果的廣告大師。

茲舉幾例如下:

李嘉誠擁有好幾款轎車,名車、大眾車皆有。

李嘉誠有一部勞斯萊斯,買下已近30年。李嘉誠說,他自己輕易不用,隻有陪客才勞駕它代步。

李嘉誠的意思是,坐太名貴豪華的車,恐會使自己貪戀奢侈,忘記勤儉。但是現在,李嘉誠多數是坐日產總統型房車。

李嘉誠開始擁有時,這種房車名氣並不大——香港人仍偏執地青睞歐美名車,而認為日本隻配生產皇冠、豐田、本田等價廉省油的大眾車。

李嘉誠具有名人廣告效應,他擁有日產總統型房車,令此車身價大增,香港富豪紛紛選購此車,作為歐美名車的調劑。該車的配額,原少人問津,現在趨之若騖。

當記者驚奇地發現,原來日產總統型房車為李嘉誠參股的中泰合誠汽車公司代理經銷時,不禁瞠目——如此推銷術,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敬若神明。

李嘉誠的偏寵,救活了一種車的銷路。

李嘉誠並沒有為總統型房車做一句話的宣傳,但他的選擇比任何廣告更具威力。

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可以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李嘉誠對隱形廣告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

長實集團的盈利大頭一直來自樓市。

由於樓利滾滾,樓市的競爭異常激烈,樓市廣告爭奇鬥妍。傳統的屋村現場廣告,均是大幅宣傳畫和霓虹燈等。李嘉誠別出心裁,在天水圍的嘉湖山莊放激光廣告。

兩個大型激光發射器,安裝在樓頂,入夜便發射出多組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激光,甚為壯觀。

1996年春節,長實集團發展的嘉湖山莊舉行豐富多彩的賀歲活動。

除了舞龍舞獅這些傳統項目,別出心裁花樣翻新的是一副掛在大廈外牆的對聯,十分矚目。

該對聯寬25英尺、長175英尺,約18層樓高,顏色以紅、金為主,象征鴻運當頭、財源滾滾。

對聯上麵寫著“嘉湖千家賀新歲,山莊萬戶慶春風”14個大字,氣勢磅礴地俯瞰整個天水圍區,令整個地區平添不少新春氣息,為區內及於春節期間前往天水圍區的市民帶來好運。這副對聯因其奇大而成為春節期間人人爭談的話題。

此外,大年初七,香港公益金與長實舉行全港首次新界西北區公益金百萬行。李嘉誠、李澤钜、洪小蓮、李業廣等出席。

年初七是“人日”,李嘉誠特地向采訪百萬行活動的記者大派紅包,每封200港幣,出手闊綽。

香港《信報》報道此事說:

“李超人每年隻象征式收長實董事袍金5000元,但昨天收到‘超人’利是(紅包)的記者保守估計也有四五十人,‘超人’支出肯定不止5000元,然則今年‘超人’的董事袍金已一次耗盡!”

春節是中國人的第一大節,此時最容易溝通感情。李嘉誠深諳人們心理,抓住這個大好時機,利用賀歲活動拉近人們的距離,推介嘉湖山莊。

平時給記者派利是有賄賂之嫌,過年派利是天經地義自然大方。取悅記者,實際上也是在通過記者製作廣告。

過一個春節,喜慶之中,李嘉誠還賦予了並不顯得刻意卻實實在在的商業意識,不愧是商界超人。

有人說李嘉誠舉手投足皆廣告,這未免說得過分了,但要說他善於取得隨心所欲的廣告效應,應當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這說明,李嘉誠的廣告意識已經深入到了他的日常言行之中,也表明了一般人與李嘉誠的差距之所在。

李嘉誠取得了別人沒有達到的成就,這得益於他善於創意,做到了別人還未想過的事。

4、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李嘉誠在香港,經常以“一個普通的平民身份”出現。他不喜歡出名,不喜歡出風頭,不喜歡嘩眾取寵,不願意出席剪彩儀式,不喜歡“曝光”。他懂得謙遜之道,一貫采取“低格調”處理法。

但也別以為李嘉誠是個“鏗吝人”、“刻薄鬼”,而應稱為“儉以養廉”、“儉以養德”、“儉以養身”。

至今,李嘉誠先生還保有一個很好的身體素質和體魄,他的精力很充沛,開會、討論、巡視、考察,一個節目連著一個節目,他應付自如。

李嘉誠有驚人的記憶力,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文章什麼問題,他都有清晰的記憶,連在他身邊工作的主任秘書、高級秘書都笑著說:“我們都要和李先生鬥記憶鬥學習呢!不然工作就跟不上啦!”他走路很快,爬樓梯也快,上午還在香港的公司開會,處理公務,中午就乘飛機來到汕頭,吃過午飯,休息一個鍾頭,就到汕大醫學院附屬一醫院去巡視,他從一樓走到六樓,走得很快,連比他年輕好些的人都感到有些吃不消,他卻感到很平常似的。

李嘉誠還有很高的工作效率,牽涉到億元以上的問題最遲三天內解決,一般問題往往在半天到一天內得到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