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掌握“體態語言”的識人法則(1)(3 / 3)

手足不協調的人

這種人走路姿勢是雙足行進與雙手擺動極不協調,而且步伐忽長忽短,讓人看了極不自在。這種人生性多疑,對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瞻前顧後;責任感不強,做事往往有始無終,甚至溜之大吉。

雙足內斂或外撇的人

可以想見,這種人走起路來用力而且急促,但是上半身卻基本維持不動。他們不喜歡交際,認為那是無聊之人才做的事情,不願意為此浪費時間和精力;此類人頭腦聰明,做起事來總是不動聲色,給人意外的驚喜,也有保守和虛偽的傾向,所以知心朋友並不是很多。

心不在焉的人

因為心不在焉,所以這樣的人走路步調混亂,沒有固定習慣而言,或是雙手放進褲袋,雙臂夾緊;或是雙臂擺動,挺胸闊步。他們豁達大方、不拘小節,可以作為好朋友。落地有聲的人

這種人雙足落地的時候發出清晰的響聲,行進快捷,昂首挺胸,一副精神煥發的樣子。他們誌向遠大,積極進取,精心設計和打造自己的未來和生活,期望一天比一天過得更好;理智,做事有條不紊,規規矩矩,同時注重感情,熱烈似火,可以選為情人或伴侶。

文質彬彬的人

這種人走起路來不疾不緩,雙手輕鬆擺動,富有教養。但是這種人膽小怕事,沒有遠大理想,而且不思進取,喜歡平靜和一成不變,所以總是原地踏步和維持現狀;遇事冷靜沉著,不輕易動怒。以這種姿態走路的女人多屬於賢妻良母型。橫衝直憧的人

這種人走路疾快,不管是在擁擠的人群當中,還是在人跡罕至之地,一律橫衝直撞,長驅直入,而且從來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他們性情急躁,辦事風風火火;坦率真誠,喜歡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不會輕易做出對不起朋友的事。

猶疑緩慢的人

這種人走路時仿佛身處沼澤地似的,行進艱難。這種人大多性格較軟弱,遇事容易知難而退,不喜歡張揚和出風頭;遇事總是思考再三,否則決不冒險邁出第一步,結果往往錯失良機;憨直可愛,胸無城府,重視感情,交友謹慎。

慢悠悠走路的人

這類人平時總是悠哉遊哉走路,說明此人無所事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他們大多性格遲緩,對自己放任自流,凡事得過且過,順其自然,沒有太高的追求,缺乏進取心。故弄玄虛的人

這種人走路左右搖擺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好故弄玄虛,明明一無所有卻要擺出一副卓爾不凡的架勢,遇到難題不是推卸轉移就是不了了之,不允許別人有半點對不起他們;奸詐虛偽,善於阿諛奉承,往往導致事業、愛情和生活上的失敗。

連蹦帶跳的人

這種人手舞足蹈、一步三跳且喜形於色,一定是聽到了某種極好的消息,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盼望已久的東西。他們城府不深,不會隱藏自己的心思;此類人往往人緣極好,朋友也不少。

不安靜的人

這種人除了睡覺以外,沒有一刻安靜的時候,喜歡竄上竄下,以博得別人的注意。做事粗心大意,丟三落四,但慷慨好施,不求名利與享受,安分守己,認真經營自己所熱衷的事業;喜歡湊熱鬧,害怕孤獨;健談,常常口若懸河,評古論今;思想單純,喜歡戶外活動,特別是徜徉在大自然當中。睡姿也能見人性

一個人以什麼樣的姿勢睡覺,是一種直接由潛意識表現出來的身體語言。一個人無論是假裝睡覺還是真正的熟睡,睡姿都會顯示出一個人在清醒時,表露在外和隱藏在內的某種思想感情。我們在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睡覺時采取什麼樣的姿勢,不妨問一問身邊親近的人,然後根據實際的性格對比一下。除此以外,還可以對別人有個大致的觀察和了解。在睡覺時采用嬰兒般的睡姿,這一類型的人多是缺乏安全感,比較軟弱和不堪一擊的。他們的獨立意識比較差,對某一熟悉的人物或環境總是有著極強的依賴心理,而對不熟悉的人物和環境則多恐懼心理。他們缺乏邏輯思辨能力,做事沒有先後順序,常常是一件事情已經發生了,連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好。他們責任心不強,在困難麵前容易選擇逃避。

采取俯臥式睡姿的人,多有很強的自信心,並且能力也很突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他們對自己有非常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對於所追求的目標,他們的態度是堅持不懈,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它。他們隨機應變的能力比較強,懂得如何調整自己。另外,他們還可以很好地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而不讓他人看出一點破綻。

喜歡睡在床邊的人,他們會時常缺乏安全感,理性比較強,能夠控製自己,盡量使這種情緒不流露出來,因為他們知道事實可能並不是這個樣子,那隻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們具有一定的容忍力,如果沒有達到某一極限,輕易不會反擊、動怒。

在睡覺時整個人成對角線躺在床上,這一類型的人多是相當武斷的。他們做事雖然精明幹練,但絕不向他人妥協,態度是他說怎樣就怎樣,旁人不得提出反對的意見。他們樂於領導別人,使所有的事情在自己的直接監督下完成。他們有很強的權力欲望,一旦抓住就不會輕易放手,而且越抓越緊,絕不願與他人分享。

喜歡仰睡的人多是十分開朗和大方的,他們為人比較熱情和親切,而且富有同情心,能夠很好地洞察他人的心理,懂得他人的需要。他們是樂於施舍的人,在思想上他們是相當成熟的,對人對事往往都能分清輕重緩急,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他們的責任心一般都很強,遇事不會推脫責任選擇逃避,而是勇敢地麵對,甚至是主動承擔。他們優秀的品質贏得了他人的尊敬,又由於對各種事物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所以很容易得到他人的信賴,也會為自己營造出良好的人際關係。

雙腳放在床外的睡覺姿態是相當使人疲勞的,這一類型的人大多是工作相當繁忙,沒有多少時間休息的人。他們的生活態度是相當積極和樂觀的,在絕大多數時候顯得精力充沛,而且相當活潑,為人也較熱情和親切。他們多具有一定的實力和能力,可以參與加入到許多事情當中,生活節奏相當快。臉朝下,頭擺在雙臂之間,膝蓋縮起來,藏在胸部下方,背部朝外,采取這樣一種睡姿的人,通常具有很強的防衛心理,並且這種心理時刻存在著,準備隨時出擊。他們的自主意識多比較強烈,不會聽從他人的吩咐和擺布,去做一些自己並不願意做的事情,更不會向權勢低頭,如果有人強行要求他們,他們就會采取必要的措施。

雙手擺在兩旁,兩腳伸直坐著睡,這種睡姿在生活當中並不多見,但仍然存在。這一類型的人時刻處在一種高度緊張當中,他們的生活節奏多是相當快的,而且規律性極強。每天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似乎已固定下來,而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和思想在自然而然中也形成了一定的規律,儼然條件反射一般。

在睡覺時握著拳頭,仿佛隨時準備應戰的人。這一類型的人如果把拳頭放在枕頭或是身體下麵,表示他正試圖控製這種積極的情緒。如果是仰躺著或是側著睡覺,拳頭向外,則有向人示威的意思。

雙臂雙腿交叉睡覺的人,自我防衛意識多比較強烈,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他們的性格是脆弱的,很難承受某種傷害。他們對人比較冷漠,常壓抑自己而拒絕真情實感的流露。多關注他人的手勢

手勢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反映,通過手勢語言,我們可以調察他人的心理活動。

一、蹺大拇指表示對他人的讚許在人們的觀念中,蹺大拇指,表示“第一”、“好”、“高人一籌”、“獨占鼇頭”等意思。在手相術中,大拇指表明個性和自我力量,常用來顯示使用者具有支配力量、優越地位甚至爭強好勝。使用大拇指的手勢是輔助性的,常與其他非語言信號配合使用。使用者通常是:好在下級麵前擺架子的傲慢經理,在一個很可能與之相好的女性麵前求愛的男人;身著表示身份高的服裝和擁有某種聲望的男人;身著新異服裝者使用拇指動作比身著陳舊過時服裝者更為頻繁。就是說,說話蹺大拇指可以顯示一種特殊的權威和高明的姿態。

當人們陳述己見以示與他人不同時,蹺拇指尤其能夠表現其優越性。例如,如果一位律師以低沉柔和的語調對陪審團說:“陪審團的女士們、先生們,以鄙人之見……”他一邊說一邊蹺起支配性的拇指,向右昂首,一邊目光向上,陪審團成員就會覺得該律師不大真誠,甚至高傲自大。

蹺大拇指,更多的時候是表示稱讚的意思。我們仍舉例來說明。

毛澤東主席一生風趣幽默,妙語連珠。關於他的幽默故事流傳下來的頗多。在紅軍轉戰陝北的艱苦歲月裏,有一天深夜,部隊進駐一個村。由於人多村小房子少,毛澤東和十幾個同誌同睡一個小窯洞。房東大嫂走上前,忐忑不安地說:“這窯洞太小了,對不住首長了。”毛澤東隨著大嫂的語調說:“我們隊伍太多了,人馬太多了,對不住大嫂了。”毛澤東說著,又蹺起大拇指說:“頂好!頂好了!”毛主席話沒說完,所有的人都大笑起來,房東大嫂的緊張心情自然也就消失了。在一些特定場合,用拇指指人還有譏笑或貶低他人的作用。例如,某丈夫握著拳頭卻將大拇指指向妻子,側身對其朋友說:“你知道,女人嘛,都那樣!”這很可能會引起夫妻間的一場口角。用大拇指斜著指人的動作,是會引起他人不滿的,最好少用或不用。真誠地讚賞和稱讚他人時,應該麵帶微笑,將手平伸出去,將拇指上揚,才能表現態度謙虛乃至尊重。二、攥緊拳頭顯示說話的力量和氣勢一般情況下,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宣誓時,必須要右手握拳,並舉至右側齊眉高度。有時在演講或說話時,捏緊拳頭,則是向聽眾表示:“我是有力量的!”但如果是在有矛盾的人麵前攥緊拳頭,則表示:“我不會怕你,要不要嚐嚐我拳頭的滋味?”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弗吉尼亞州的一位議員建議聯邦政府放棄薩姆特和皮肯斯城堡及在南方各州的其他聯邦產權。林肯說:“你記得獅子和樵夫女兒這個寓言嗎?”那位議員說不知道。於是林肯給他講了這個故事:有隻獅子深深地愛上了一個樵夫的女兒。這位美麗的少女讓它去找她父親求婚。獅子向樵夫說要娶這個姑娘,樵夫說“你的牙齒太長了”,獅子去看醫生,把牙齒拔掉了。回過頭來樵夫又說“不行,你的爪子太長了”,獅子又去找醫生,把爪子也拔掉了。樵夫看到獅子已經解除了“武裝”,就用槍把它的腦袋打開了花。

林肯說:“如果別人讓我怎麼樣我就怎麼樣,那我會不會也是這個下場呢?”

林肯說完這句話,攥緊拳頭,加重語氣說道:“我決不會聽任何人擺布!”

林肯在這兒攥緊拳頭,顯示的是一種果斷、堅決、自信和力量。平時我們聽人演講見人講話時攥緊拳頭,證明這個人很自信,很有感召力。

三、雙手叉腰意味著挑戰孩子與父母爭吵、運動員對待自己的項目、拳擊手在更衣室等待開戰的鑼聲、兩個吵紅了眼的冤家……在上述情形中,經常看到的姿勢是雙手叉在腰間,這是表示抗議、進攻的一種常見舉動。有些觀察家把這種舉動稱之為“一切就緒”,但“挑戰”才是最基本的實際含義。

這種姿勢還被認為是成功者所獨有的站勢,它可使人聯想到那些雄心勃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這些人在向自己的奮鬥目標進發時,都愛采用這種姿勢,它從中含有挑戰、奮勇向前的趨勢。男士們也常常在女士麵前多用這種姿勢,來表現他們男性的好戰,以及男子漢形象,但女人如果用這一姿勢,給人的感覺則是不溫柔,有母夜叉、河東吼獅之嫌。有趣的是,人們發現鳥類在戰鬥或求偶時,總愛抖擻精神,蓬鬆羽毛,這樣它們就可以顯得體格硬朗,而人類把手叉在腰間,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是使自己顯得更高大和威武些。男人對男人這樣做是為了用身體向對方挑戰,警告對方不要進入他的領地。

說話時認真考慮采用這種姿態的特殊環境,可使說話人更能收到最佳的說話效果。

四、什麼情況下手勢上揚手勢上揚,代表著讚同、滿意或鼓舞、號召的意思,有時候也用以打招呼。朋友見麵,遠遠地揚起手:“Hi!”“Hello!”演講或說話時手勢上揚,最能體現個人風格,表明演講者或說話者是個性格開朗、豪放、不拘於形式的人。

手勢上揚,是一種幅度比較大的手勢動作,容易使人產生比較鮮明的視覺形象,引起人們對於形式美的富於社會內容的主觀感受。有人描繪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當他進行公開演講時,他的習慣動作是兩臂向上。其目的隻是為了強調他的講話。有時他舉著雙手,把自己直挺挺的上身從桌上伸出俯向聽眾,好像要把演說者的堅定信念注入到聽眾的心坎上。”中國幾位偉人,在演講和說話時,都喜歡手勢上揚,無形之中給人一種振奮和向上的力量。

孫中山在一次革命行動失敗後,轉移到上海重整旗鼓,等候時機東山再起。

有一天,幾個革命同誌閑來無聊,湊了4個人打麻將娛樂。不巧,被孫中山撞見了。他們自知犯錯,一陣驚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麵對如此尷尬場麵,孫中山不但繼續叫他們打下去,而且手勢向上一揚,笑著說:“打吧,打麻將很像我們革命起義,這一局輸了沒什麼關係,可寄希望於下一局,永遠充滿了機會,永遠充滿了希望。”

陳毅元帥文韜武略,才華出眾,談吐機敏,幽默風趣,尤其在擔任外交部長後,時常語驚四座。

1965年9月29日,他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型記者招待會,闡述我國的內外政策,回答記者們的提問。簡短的開場白後,陳毅話鋒一轉,手勢向上一揮,笑道:“你們可要警惕,到中國來,要當心被‘洗腦筋’啊!”頓時,哄堂大笑,一片活躍。當一位記者問到我國核武器的發展情況時,陳毅回答道:“中國已經爆炸了兩顆原子彈。第三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請你們看公報好了。”陳毅元帥有力地將手向上一揚。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看到手勢上揚的姿勢。如某經理交待完一份工作後,對他的員工揚了揚手說:“好了,就這樣吧。”在聽完一份彙報後,揚了揚手說:“行了,行了,我已經明白了。”在這個時候的手勢上揚,表示讚揚和肯定的意思。當我們與朋友、熟人告別時,也常揚揚手說聲:“再見!”總之,手勢上揚,是一種能顯示出個人特點、很受人歡迎的手勢,可以塑造出一種豪放、大度、有號召力的說話魅力形象。

五、手勢下劈可增加說話的力度手勢下劈,給人一種泰山壓頂、不容置疑之勢,使用這種手勢的人,一般都高高在上,高傲白負,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他的觀點,不會輕易容許人反駁。伴隨著這個動作的意思是:“就這麼辦”、“這事情就這樣決定了”、“不行,我不同意”等等話語。我們來看下麵幾則例子:在德黑蘭三巨頭首腦會議上,斯大林不斷對羅斯福和丘吉爾施加壓力,通過的決議全是斯大林提出來的。羅斯福和丘吉爾受不了啦,決定耍弄一下斯大林。

一天早上,在例行會議前,丘吉爾說:“我昨晚做了個夢,夢見了我成為全球主宰!”

羅斯福接著說:“我也做了個夢,夢見了我成了宇宙主宰!斯大林元帥,你夢見了什麼?”

斯大林舉起手用力地往下一劈,說道:“我夢見,我既沒有批準對丘吉爾先生的任命,也沒有批準對羅斯福先生的任命。”